建筑工程質量檢驗制度
建筑項目工程質量檢驗制度
一、施工工具、設備使用前的檢驗
1、進行建筑物定位放樣的測量儀器,如經緯儀、水平儀、標尺、鋼尺等都應經過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有合格報告書和合格標識后,方可入場使用。
2、進行各類配比計量的衡器,如地磅、臺磅、磅稱、手提稱、天平等都應經過當地縣級以上技術監督局屬下的計量所進行檢測,具有合格標識或合格報告書后,方可入場使用。
3、對進場的各類建筑機械、設備,如打樁機、提升機、塔吊、打夯機、砼攪拌機、砂漿攪拌機等等,使用前必須經過具備資質等級的檢測部門進行檢測,有合格標識或合格報告書后,方可進行使用。
二、建筑材料、構配件進場檢驗
1、對于地方材料,如砂子、石子、粘土、石灰、水、機磚、空心磚等原材料,使用前必須送到具備資質等級的檢測部門進行檢驗,符合有關標準要求后,憑檢驗合格報告單,方可用于該工程。
2、水泥進場除了應具備出廠合格證外,還要按不同標號、不同編號和進場批次由監理人員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3、鋼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鋼筋表面或每捆(盤)鋼筋均應有標志。進場時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d分批檢驗。檢驗內容包括對標志、外觀檢查,并由監理人員抽取試樣作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4、鋼筋的焊接不論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還是氣壓焊,均應在現場按每一個檢驗批或分項工程由監理人員抽取試樣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隱蔽。
5、防水材料進場應有材料質量證明文件,工地應按規定取樣復試(應由監理人員見證)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當采用防水涂料,其涂膜總厚度不得少于2mm;當采用防水卷材,則卷材質厚不得少于4mm。
6、混凝土預制構件,如預制樁、預制門窗過梁、預制木磚、預制砼板等所有預制構件,進場后要進行非破損的強度檢驗,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后方可使用。
三、“二強”試塊強度的檢驗
1、混凝土試塊強度的檢驗:
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質量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制作。試件的留置要符合如下規定:
A、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C、對現澆混凝土結構,其試件的留置尚應符合以下的要求:
①、每一現澆樓層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②、同一單位工程每一驗收項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③、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特別強調:商品混凝土除了應在攪拌站內按規定留置試件外,混凝土運到施工現場后,尚應按上述規范的規定留置試件。
2、砂漿試塊強度的檢驗:
A、砂漿試樣應在攪拌機出料口隨機取樣制作。一組試樣應在同一盤砂漿中取樣制作,同盤砂漿只應制作一組試樣。
B、砂漿的抽樣頻率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每一樓層或250m3砌體中的各種強度等級的砂漿,每臺攪拌機至少應制作一組試塊。如砂漿強度等級或配合比變更時,還應制作試塊。基礎砌體可按一個樓層計。
②、砂漿強度應以標準養護,齡期為28d的試塊抗壓試驗結果為準。
四、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實體檢驗
1、現澆混凝土結構子分部的混凝土強度實體檢驗:
以在混凝土澆筑地點制備并與結構實體同條件養護的試件強度為依據。
A、同條件養護試件應由各方在混凝土澆筑入模處見證取樣。同一強度等級的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數量不于宜少于10組,也不應少于3組。
B、結構實體檢驗的范圍僅限于涉及安全的柱、墻、梁等結構構件的重要部位。
C、結構實體檢驗采用由方參與的見證抽樣形式,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公正性。
D、當未能取得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或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被判為不合格時,則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檢測機構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破損或非破損的檢測,并按檢測結果進行驗收。
E、應優先選擇非破損檢測方法,以減少檢測工作量,必要時可輔以破損檢測方法,當采用破損檢測方法時,檢測完成后應及時修補,以免影響結構性能及使用功能。
F、對結構實體進行檢驗,并不是在子分部工程驗收前的重新檢驗,而是在相應分項工程驗收合格,過程控制使質量得到保證的基礎上,對重要項目進行的復核性檢查,其目的是為了確保結構安全。
2、現澆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
A、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等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B、對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不少于3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時,尚應抽取不少于3個構件進行檢驗。
C、對選定的梁,應對全部上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應對不少于3根上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1點。
D、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的檢驗,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損方法測試并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檢測誤差不應大于1mm。當采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
E、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梁、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為+12mm,-5mm,對板為+7mm,-3mm。
F、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結果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G、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結果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少于80%時,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判為合格。
篇2:汽修廠維修質量檢驗制度
汽車維修廠維修質量檢驗制度
1、汽車維修質量檢驗采用自檢、互檢和專職檢驗相結合的方法。
2、企業總檢驗員全面負責承修車輛的質量檢驗、外購和外協件的質量檢驗工作。
3、各班組設專職檢驗員,對本班組承修車輛的關鍵項目進行檢驗,并負責其它項目的抽驗工作。
4、業務接待員負責承修車輛的進廠檢驗工作。
5、總檢驗員負責對承修車輛出廠前的最后檢查工作,并對符合竣工標準的車輛簽發出廠合格證。
6、承修車輛未經質檢人員驗收合格的,不得交與用戶使用,不得結算維修費用。
7、各級檢驗人員應認真做好檢驗紀錄并及時整理,交專門人員歸檔保存。
8、檢驗人員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深刻領會相關技術標準,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并指導生產工人提高操作水平。
篇3:汽修廠汽車維修質量檢驗制度
汽車維修質量檢驗制度(五)
1.進廠檢驗
維修車輛進廠后,檢驗員應記錄駕駛員對車況的反映和報修項目,查閱車輛技術檔案,了解車輛技術狀況,檢查車輛整車裝備情況,然后按照《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GB/T18344-20**)的要求擇項進行維修前的檢測,確定附加作業項目,并把檢驗、檢測的結果填寫在檢驗簽證單上,未經檢驗簽證的車輛,作業人員應拒絕作業。
2.過程檢驗
在維修作業的全過程中,都要進行過程檢驗。過程檢驗實行維修工自檢、班組內部互檢及廠檢驗員專檢相結合的辦法。過程檢驗的主要內容是零件磨損、變形、裂紋情況;配合間隙大小;有調整要求的調整數據;重要螺栓螺母扭矩。對涉及轉向、制動等安全部件更須嚴格的檢查。對不符合技術要求的部件,應進行修復、更換,以確保過程作業的質量.過程檢驗的數據由檢驗員在檢驗簽證單上完整記錄,未經過程檢驗簽證的車輛,廠檢驗員有權拒絕進行竣工檢驗。
3.竣工檢驗
竣工檢驗由檢驗員專職進行。必須嚴格按《汽車二級維護竣工出廠技術條件》逐項進行檢驗簽證,必要時進行路試。竣工檢驗的結果應逐一填寫在檢驗簽證單上,未經竣工檢驗合格的車輛不得送檢測站檢測,不得出廠。
4.檢驗標準:
(1)《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GB/T18344-20**)
(2)《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GB/18565-20**)
(3)《車輛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05)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