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統計技術控制程序
工程項目統計技術控制程序
1、統計技術的選擇
1.1各部門應選定適用的統計技術,用于工序質量控制和查找不合格原因、評價及驗證工序能力及產品質量特性。
1.2應根據工程規模、質量要求、技術難度及合同規定等具體情況,選擇適用的統計技術,并明確數據收集的來源和責任人及信息傳遞的渠道。
2、常用的統計方法
2.1用于記錄、收集和積累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粗略分析的調查表。
2.2用于問題分析的直方圖、系統圖、散布圖和排列圖等。
2.3用于原因分析的因果圖。
2.4砼強度的統計分析方法(JGJ107-87標準中要求統計方法)。
3、統計技術的應用
3.1部門在確定了選用的統計技術后,應對使用人員進行培訓,以使其掌握統計方法和數據傳遞渠道。
3.2質量部負責對使用統計技術的部門進行監督和檢查,同時對統計技術應用效果進行評定,指導部門/項目改進工作。
篇2:某工廠統計技術控制程序
工廠統計技術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工廠采用適當的統計技術對產品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進行監控,以利于及早發現問題,采取控制措施,預防質量問題的重復發生。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廠產品質量形成的各有關過程。
3.定義:
統計技術:用于提高產品質量形成的規律的統計辦法。
4.職責:
4.1技術開發部負責選定統計技術應用場合,并對統計技術應用的結果組織分析和監督管理。
4.2廠辦人勞教育室負責統計技術應用知識的培訓組織工作。
4.3各部門針對各自工作的特點,積極開展統計技術應用活動。
5.工作程序
5.1統計技術應用規定
5.1.1確定需求:
a.本廠統計技術(包括統計抽樣技術,分析評定技術,實驗分析技術,風險分析技術)優先用于現場質量控制、工藝、檢驗、質量成本分析等領域,對大批量、連續生產過程進行監控,達到評價過程的穩定性或決定是否對過程進行調整和改進。
b.在產品風險評估和實驗以及工藝策劃和分析評定方面,適用時可采用對產品進行PFMEA分析、顯著性試驗、系統優化等。
c.在外購、外協件和最終檢驗分析評審方面,可采用統計抽樣技術(GB2828)C=0要求,采用缺陷收集卡,并利用排列圖發現主要缺陷內容,作為評價分承包方業績和產品等級的依據。
d.在現場的過程控制和過程優化方面,可采用統計抽樣技術(GB2828,C=0)對產品進行檢驗,對關鍵工序或特殊過程采用SPC控制圖(*-R圖,P圖),并進行CmK、PpK、Cpk測定,對產品缺陷采用收集卡形式,并用排列圖進行分析,用因果圖查找原因。
e.在質量成本分析,用戶滿意度測定,用波動趨勢圖來體現質量成本狀況和顧客滿意度。
5.1.2統計工具的用途:
a.檢查表:在現場為了迅速取得或整理數據而設計的只須作簡單檢查便可以收集信息的表格。
b.因果分析圖:通過因果分析圖,找出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的原因,以便對主要原因的因素進行控制。
c.排列圖:通過分類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抓住關鍵。
d.對策表:常與因果分析圖一起使用,針對主要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有助于質量問題的解決。
e.直方圖:用于分析工藝過程的狀態,看工序是否穩定,推斷總體質量及掌握工藝能力保證質量的強度。
f.控制圖:用于分析工藝過程的狀態,看工序是否穩定,便于采取措施,用于預防不合格品的再發生。
g.散布圖(相關圖):將兩個相關變量數據用點子畫在坐標圖上,來觀察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幫助判斷各種因素是否影響產品質量,從而采取相應措施。
5.1.3統計技術應用的實施:
a.各部門根據產品控制計劃中確定的應用場所實施統計技術活動。
b.對應用統計技術的相關人員由廠辦人勞教育室組織培訓,使其了解統計技術的基本概念,并在崗位上會收集數據,能繪制圖表和計算。
c.統計技術分析結果將用于質量的策劃和作為質量改進的依據。
d.統計技術操作人員應及時收集必要的數據,根據有關的統計技術指導書中規定的方法和周期作出相關的統計圖表,并進行分析評審,對于進行的FMEA分析能力測定時須由技術開發部組織相關人員共同參與、作出客觀評估。統計技術操作人員須確保所采集的數據準確、可靠。
e.采用統計技術的有關圖表應定期交付技術開發部,統一存放資料室保管。
f.對于統計技術分析評審的結果,由實施統計技術應用的部門主管擬定糾正措施,并予以落實,必要時技術開發部可提出糾正方案。
g.各部門主管應根據崗位,工序特點,結合工序控制實際,對須采用統計技術應用的場所,應到技術開發部進行登記備案,以便在技術開發部人員的指導下實施。
6.相關文件和記錄
WI/SH20-01-2000《統計技術應用方法指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