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鋼模板安全鎖扣使用技術交底
安全鎖扣作為大模板安裝、拆除過程中的重要安全保證,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在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給施工安全帶來隱患。現對大模板鎖扣使用做法進行統一,以切實保證施工安全。此試行辦法適用于總承包部所有大模板施工工程。
一、鎖扣的設置
1)大模板安全鎖扣在所有模板(包括有支腿模板和無支腿模板)上均需設置,設置數量不得少于1道,對于長度大于4.5m大模板鎖扣設置數量不得少于2道。
2)安全鎖扣采用直徑不小于8mm鋼絲繩和鎖扣組成,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大模板吊環上,一端與鎖扣連接,每端設置的緊固卡子數量不得少于3個,具體設置形式如下圖。
二、墻體入模時鎖扣使用
1)在墻體大模板入模時,安全鎖扣必須在塔吊吊鉤去除前設置到位,即模板入位后,先將模板安全鎖扣與鋼筋固定,在將塔吊吊鉤去除。
2)對于角模等暗柱部位的模板,大鋼模上口部分必須有不少于一道的暗柱箍筋,安全鎖扣鋼絲繩繞過暗柱主筋與箍筋交叉點后鎖扣與模板吊環連接,鋼絲繩繞過暗柱主筋的根數不等少于2根且必須同時繞過暗柱墻體兩側鋼筋。
3)對于非暗柱部位的模板,大鋼模上口部分必須設置有不少于一道的水平鋼筋,鎖扣安全繩繞過墻體縱橫向鋼筋交叉點后鎖扣與模板吊環連接,鋼絲繩繞過墻體立筋的根數不少于2根且必須同時繞過墻體兩側鋼筋。
4)嚴禁出現將其中一塊模板上的安全鎖扣與對面模板的連接的情形。以防止在拆模過程中有鎖扣模板出模后,無鎖扣模板發生傾倒。
5)鋼絲繩上部無論暗柱或墻體,必須設置不少于一道箍筋或水平筋,以保證在模板出現問題時,可以延緩模板傾倒時間.
三、墻體出模時鎖扣使用
1)大模板安全鎖扣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以及墻體螺栓去除時,必須保持與墻體鋼筋有效連接,直到擬出模的模板與塔吊吊鉤連接完成后,方可將安全鎖扣去除。
2)不得出現安全鎖扣在大模板緊固后或在模板穿墻螺栓去除后被拆除情況,以充分保證出模時發生模板碰撞時,模板不會傾覆。
3)不得出現已經起吊模板時,安全鎖扣仍固定在墻體鋼筋上的情況。
四、安全鎖扣的日常維護
1)對于使用的安全鎖扣,各項目要定期進行檢查,檢查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一周。對于局部損壞的安全鎖扣要及時更換配件,以保證鎖扣的有效性。
2)安全鎖扣上遺撒的混凝土要隨時進行清理,防止鎖扣被混凝土包裹,影響其使用。
篇2:大鋼模板安全鎖扣使用技術交底
安全鎖扣作為大模板安裝、拆除過程中的重要安全保證,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在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給施工安全帶來隱患。現對大模板鎖扣使用做法進行統一,以切實保證施工安全。此試行辦法適用于總承包部所有大模板施工工程。
一、鎖扣的設置
1)大模板安全鎖扣在所有模板(包括有支腿模板和無支腿模板)上均需設置,設置數量不得少于1道,對于長度大于4.5m大模板鎖扣設置數量不得少于2道。
2)安全鎖扣采用直徑不小于8mm鋼絲繩和鎖扣組成,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大模板吊環上,一端與鎖扣連接,每端設置的緊固卡子數量不得少于3個,具體設置形式如下圖。
二、墻體入模時鎖扣使用
1)在墻體大模板入模時,安全鎖扣必須在塔吊吊鉤去除前設置到位,即模板入位后,先將模板安全鎖扣與鋼筋固定,在將塔吊吊鉤去除。
2)對于角模等暗柱部位的模板,大鋼模上口部分必須有不少于一道的暗柱箍筋,安全鎖扣鋼絲繩繞過暗柱主筋與箍筋交叉點后鎖扣與模板吊環連接,鋼絲繩繞過暗柱主筋的根數不等少于2根且必須同時繞過暗柱墻體兩側鋼筋。
3)對于非暗柱部位的模板,大鋼模上口部分必須設置有不少于一道的水平鋼筋,鎖扣安全繩繞過墻體縱橫向鋼筋交叉點后鎖扣與模板吊環連接,鋼絲繩繞過墻體立筋的根數不少于2根且必須同時繞過墻體兩側鋼筋。
4)嚴禁出現將其中一塊模板上的安全鎖扣與對面模板的連接的情形。以防止在拆模過程中有鎖扣模板出模后,無鎖扣模板發生傾倒。
5)鋼絲繩上部無論暗柱或墻體,必須設置不少于一道箍筋或水平筋,以保證在模板出現問題時,可以延緩模板傾倒時間.
三、墻體出模時鎖扣使用
1)大模板安全鎖扣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以及墻體螺栓去除時,必須保持與墻體鋼筋有效連接,直到擬出模的模板與塔吊吊鉤連接完成后,方可將安全鎖扣去除。
2)不得出現安全鎖扣在大模板緊固后或在模板穿墻螺栓去除后被拆除情況,以充分保證出模時發生模板碰撞時,模板不會傾覆。
3)不得出現已經起吊模板時,安全鎖扣仍固定在墻體鋼筋上的情況。
四、安全鎖扣的日常維護
1)對于使用的安全鎖扣,各項目要定期進行檢查,檢查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一周。對于局部損壞的安全鎖扣要及時更換配件,以保證鎖扣的有效性。
2)安全鎖扣上遺撒的混凝土要隨時進行清理,防止鎖扣被混凝土包裹,影響其使用。
篇3:組合鋼模板技術規范GBJ21489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0年1月1日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在基本建設中貫徹執行以鋼代木的技術經濟政策,積極推廣應用組合鋼模板,切實加強對組合鋼模板的技術管理,加速模板的周轉使用,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特制訂本技術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及一般構筑物的現澆混凝土工程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所用的組合鋼模板的設計、制作、施工和技術管理,對于其他構造形式相似的組合模板,均可參照本規范的有關條款執行。
第1.0.3條本規范所指的組合鋼模板,系按模數制設計,鋼模板經壓軋成型,并有較完整的配套使用的配件,能組合拼裝成不同大小尺寸的板面和整體模架,利于現場機械化施工的組合鋼模板。
第1.0.4條組合鋼模板的模數應與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模數協調統一標準》《住宅建筑模數協調標準》和《廠房建筑模數協調標準》相一致,設計單位在結構設計時,應與施工相結合,以利于組合鋼模板的推廣使用。
第1.0.5條凡本規范未明確規定的問題,均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組合鋼模板的組成和要求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2.1.1條組合鋼模板設計應按標準荷載和容許應力進計算。容許應力應按國家現行規范的容許應力乘以1.25的提高系數。
第2.1.2條鋼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平面模板在規定荷載作用下的剛度和強度應符合表3.3.4的要求。其截面特征應符合附錄三的要求。
第2.1.3條鋼模板應接縫嚴密,裝拆靈活,搬運方便。
第2.1.4條鋼模板縱、橫肋的孔距與模板的模數應一致,模板橫豎都可以拼裝。
第2.1.5條根據工程特點的需要,可增加其他專用模板,但其模數應與本規范鋼模板的模數相一致。
第二節組成和要求
第2.2.1條組合鋼模板由鋼模板和配件兩大部分組成。
其中鋼模板包括平面模板、陰角模板、陽角模板、聯接角模等通用模板和倒棱模板、梁腋模板、柔性模板、搭接模板、可調模板及嵌補模板等專用模板。配件的連接件包括U形卡、L形插銷、鉤頭螺栓、緊固螺栓、對拉螺栓、扣件等;配件的支承件包括鋼楞、柱箍、鋼支柱、斜撐、組合支柱、扣件、鋼管支架、門式支架、梁卡具、圈梁卡和桁架等。
第2.2.2條鋼模板采用模數制設計,通用模板的寬度模數以50mm進級,長度模數以150mm進級,鋼模板的規格應符合表2.2.2和附表2.1的要求。
第2.2.3條連接件應符合配套使用、裝拆方便、操作安全的要求,連接件的規格應符合表2.2.3的要求。
第2.2.4條支承件均應設計成工具式,其規格應符合表2.2.4的要求。
第三章組合鋼模板的制作及檢驗
第一節材料
第3.1.1條組合鋼模板的各類材料,其材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3.1.2條組合鋼模板鋼材的品種和規格應符合表3.1.2的要求,制作前應依據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對照復查其出廠材質證明,對有疑問或無出廠材質證明的鋼材,應按國家有關現行檢驗標準進行復檢,并填寫檢驗記錄。
第二節制作
第3.2.1條鋼模板及配件應按國家標準設計《組合鋼模板》制作。
第3.2.2條鋼模板的槽板制作宜采用冷軋沖壓整體成型的生產工藝,沿槽板縱向兩側的凸棱傾角,應嚴格按標準圖尺寸控制。
第3.2.3條鋼模板槽板邊肋上的U形卡孔和凸鼓,宜采用一次沖孔和壓鼓成型的生產工藝。
第3.2.4條鋼模板的組裝焊接,宜采用組裝胎具定位及合理的焊接順序。
第3.2.5條鋼模板組裝焊接后,對模板的變形處理,宜采用模板整形機校正,當采用手工校正時,不得碰傷模板棱角,且板面不得留有錘痕。
第3.2.6條鋼模板及配件的焊接,當采用手工電弧焊時,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手工電弧焊焊接接頭的基本型式與尺寸》的規定,焊縫外形應光滑、均勻、不得有漏焊、焊穿、裂紋等缺陷:并不宜產生咬肉、夾渣、氣孔等缺陷。
第3.2.7條選用焊條的材質、性能及直徑的大小,應與被焊物的材質、性能及厚度相適應。
第3.2.8條U型卡應采用冷作工藝成型,其卡口彈性夾緊力不應小于1500N。
第3.2.9條U形卡、L形插銷等配件的圓弧彎曲半徑應符合設計圖的要求,且不得出現非圓弧形的折角皺紋。
第3.2.10條各種螺栓連接件的加工,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
第3.2.11條連接件應采用鍍鋅表面處理,鍍鋅層厚度應為0.05~0.08mm,鍍層厚度和色彩應均勻,表面光亮細致,不得有漏鍍缺陷。
第三節檢驗
第3.3.1條為確保組合鋼模板的制作質量,成品必須經檢驗被評定為合格后,簽發產品合格證,并附說明書方準出廠。
第3.3.2條生產廠應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檢查機構,認真做好班組自檢、車間抽檢和廠級質檢部門終檢原始記錄,根據抽樣檢驗的數據,評定出合格品、一等品和優質品。
第3.3.3條生產廠進行產品質量檢驗。檢驗設備和量具,必須符合國家三級及其以上計量標準要求。
第3.3.4條鋼模板在工廠成批生產前和生產過程中都應進行荷載試驗,檢驗模板的強度、剛度和焊接質量等綜合性能,當模板的材質或生產工藝等有較大變動時,都應抽樣進行荷載試驗。
荷載試驗標準應符合表3.3.4的要求,荷載試驗方法應符合附錄五的要求。抽樣方法應按附錄九的附表9.5執行。
第3.3.5條鋼模板成品的質量檢驗,包括單件檢驗和組裝檢驗,其質量標準應符合表3.3.5-1和表3.3.5-2的規定。
第3.3.6條鋼模板樣本的合格品應按附錄六來判定。產品抽樣方法和批合格判定應按附錄九執行。
第3.3.7條配件的強度、剛度及焊接質量等綜合性能,應在成批制作前和生產過程中都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荷載試驗。當配件的材質或生產工藝有較大變動時,也應進行荷載試驗。其中U形卡、鋼支柱的質量檢驗方法應符合附錄七、八的要求。
第3.3.8條配件合格品應符合表3.3.8所示的要求,產品抽樣方法應按附錄九執行。
第3.3.9條鋼模板及配件的表面必須先除油、除銹、再按表3.3.9的要求作防銹處理。
第3.3.10條對產品質量有爭議時,應按上列有關項目的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進行復檢。
第四節標志與包裝
第3.4.1條鋼模板的背面應標志廠名、商標、批號等。
第3.4.2條根據運輸及裝卸條件,組合鋼模板應采用捆扎或包裝。
第四章模板工程的施工設計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4.1.1條模板工程施工前,應根據結構施工圖,施工總平面圖及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現場條件,編制模板工程施工設計,列入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
第4.1.2條模板工程的施工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繪制配板設計圖、連接件和支承系統布置圖、細部結構和異型模板詳圖及特殊部位詳圖;
二、根據結構構造型式和施工條件確定模板荷載。對模板和支承系統作力學驗算;
三、編制鋼模板與配件的規格、品種與數量明細表;
四、制定技術及安全措施,包括:模板結構安裝及拆卸的程序,特殊部位、預埋件及預留孔洞的處理方法,必要的加熱、保溫或隔熱措施,安全措施等等;
五、制定鋼模板及配件的周轉使用方式與計劃;
六、編寫模板工程施工說明書。
第4.1.3條簡單的模板工程可按預先編制的模板荷載等級和部件規格間距選用圖表,繪制模板排列圖及連接件與支承件布置圖,并對關鍵的部位作力學驗算。
第4.1.4條為加快組合鋼模板的周轉使用,宜選取下列措施:
一、分層分段流水作業;
二、豎向結構與橫向結構分開施工;
三、充分利用有一定強度的混凝土結構支承上部模板結構;
四、采用預先組裝大片模板的方式整體裝拆;
五、采用各種可以重復使用的整體模架。
第二節荷載及容許應力
第4.2.1條組合鋼模板承受的荷載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計算和組合。
第4.2.2條組成模板結構的鋼模板、楞條和支柱應采用組合荷載驗算其剛度,其容許撓度應符合表4.2.2的規定。
第4.2.3條組合鋼模板所用材料的容許應力,應按照國家現行規范的有關規定取用。并應根據組合鋼模板的新舊程度、荷載性質和結構不同部位,乘以系數1.0~1.25。
第4.2.4條鋼楞所用矩形鋼管與內卷邊槽鋼的容許應力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取用;容許應力值不應提高。
第4.2.5條當驗算模板及支承系統在自重與風荷載作用下抗傾倒的穩定性時,抗傾倒系數不小于1.15。風荷載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的有關規定取用。
第三節配板設計
第4.3.1條配板時,宜選用大規格的鋼模板為主板,其他規格的鋼模板作補充。
第4.3.2條繪制配板圖時,應標出鋼模板的位置、規格型號和數量。對于預組裝的大模板,應標繪出其分界線。有特殊構造時,應加以標明。
第4.3.3條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位置,應在配板圖上標明,并注明其固定方法。
第4.3.4條鋼模板的配板,應根據配模面的形狀和幾何尺寸,以及支撐形式而決定。
第4.3.5條鋼模板長向接縫宜采用錯開布置,以增加模板面積的整體剛度。
第4.3.6條為設置對拉螺栓或其他拉筋,需要在鋼模板上鉆孔時,應使鉆孔的模板能多次周轉使用。并應采取措施減少和避免在鋼模板上鉆孔。
第四節支承系統的布置
第4.4.1條模板的支承系統應根據模板的荷載和部件的剛度進行布置。內鋼楞的配置方向應與鋼模板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直接承受鋼模板傳遞的荷載,其間距按荷載數值和鋼模板的力學性能計算確定。外鋼楞承受內鋼楞傳遞的荷載或用以加強鋼模板結構的整體剛度和調整平直度。
第4.4.2條內鋼楞懸挑部分的端部撓度應與跨中撓度大致相等,懸挑長度不宜大于400mm,支柱應著力在外鋼楞上。
第4.4.3條對于一般柱、梁模板,宜采用柱箍和梁卡具作支承件;對于斷面較大的柱、梁,宜用對拉螺栓和鋼楞。
第4.4.4條模板端縫齊平布置時,一般每塊鋼模板應有兩個支承點,錯開布置時,其間距可不受端縫位置的限制。
第4.4.5條對于在同一工程中可多次使用的預組裝模板,宜采用鋼模板和支承系統連成整體的模架。整體模架可隨結構部位及施工方式而采取不同的構造型式。
第4.4.6條支承系統應經過設計計算,保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當支柱或其節間的長細比大于110時,應按臨界荷載進行核算,安全系數可取3~3.5。
第4.4.7條支承系統中,對連續形式和排架形式的支柱應適當配置水平撐與剪力撐,保證其穩定性。
第五章模板工程的施工及驗收
第一節施工準備
第5.1.1條組合鋼模板安裝前應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有關施工及操作人員應熟悉施工圖及模板工程的施工設計。
第5.1.2條施工現場應有可靠的能滿足模板安裝和檢查需用的測量控制點。
第5.1.3條現場使用的模板及配件應按規格和數量逐項清點和檢查,未經修復的部件不得使用。
第5.1.4條采用預組裝模板施工時,模板的預組裝應在組裝平臺或經平整處理過的場地上進行。組裝完畢后應予編號,并應按表5.1.4的組裝質量標準逐塊檢驗后進行試吊,試吊完畢后應進行復查,并再檢查配件的數量、位置和緊固情況。
第5.1.5條經檢查合格的組裝模板,應按照安裝程序進行堆放或裝車。平行疊放時應穩當妥貼,避免碰撞,每層之間應加墊木,模板與墊木均應上下對齊,底層模板應墊離地面不小于10cm。立放時,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傾倒并保證穩定,平裝運輸時,應整堆捆緊,防止搖晃摩擦。
第5.1.6條鋼模板安裝前,應涂刷脫模劑,表面需作處理的工程,嚴禁在模板上涂刷廢機油。
第5.1.7條模板安裝時,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一、梁和樓板模板的支柱支設在土壤地面時,應將地面事先整平夯實,根據土質情況考慮排水或防水措施,并準備柱底墊板;
二、豎向模板的安裝底面應平整堅實,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
三、豎向模板應按施工設計要求預埋支承錨固件。
第二節安裝及拆除
第5.2.1條現場安裝組合鋼模板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配板圖與施工說明書循序拼裝,保證模板系統的整體穩定;
二、配件必須裝插牢固。支柱和斜撐下的支承面應平整墊實,并有足夠的受壓面積。支撐件應著力于外鋼楞;
三、預埋件與預留孔洞必須位置準確,安設牢固;
四、基礎模板必須支拉牢固,防止變形,側模斜撐的底部、應加設墊木;
五、墻和柱子模板的底面應找平,下端應與事先做好的定位基準靠緊墊平,在墻、柱上繼續安裝模板時,模板應有可靠的支承點,其平直度應進行校正;
六、預組裝墻模板吊裝就位后,下端應墊平,緊靠定位基準;兩側模板均應利用斜撐調整和固定其垂直度;
七、支柱在高度方向所設的水平撐與剪力撐,應按構造與整體穩定性布置;
八、多層及高層建筑中,上下層對應的模板支柱應設置在同一豎向中心線上。
第5.2.2條模板工程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同一條拼縫上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緊;
二、墻兩側模板的對拉螺栓孔應平直相對,穿插螺栓時不得斜拉硬頂。鉆孔應采用機具,嚴禁用電、氣焊灼孔;
三、鋼楞宜取用整根桿件,接頭應錯開設置,搭接長度不應少于200mm;
第5.2.3條對于模板安裝的起拱,支模的方法,焊接鋼筋骨架的安裝、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預組裝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以及預制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等事項均需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相應規定辦理。
第5.2.4條曲面結構可用雙曲可調模板,采用平面模板組裝時,應使模板面與設計曲面的最大差值不超過設計的允許值。
第5.2.5條模板工程安裝完畢,必須經檢查驗收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混凝土的澆筑必須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5.2.6條拆除模板的時間必須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5.2.7條模板工程拆除時,應將支承件和連接件逐件拆卸,模板應逐塊拆卸傳遞,拆除時不得損傷模板和混凝土。
第5.2.8條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均應分類堆放整齊。
第三節安全要求
第5.3.1條在組合鋼模板上架設的電線和使用的電動工具,應采用36V的低壓電源成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
第5.3.2條登高作業時,連接件必須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嚴禁放在模板或腳手板上,扳手等各類工具必須系掛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內不得掉落。
第5.3.3條鋼模板用于高聳建筑施工時,應有防雷擊措施。
第5.3.4條組合鋼模板裝拆時,上下應有人接應,鋼模板應隨裝拆隨轉運,不得堆放在腳手板上,嚴禁拋擲踩撞,若中途停歇,必須把活動部件固定牢靠。
第5.3.5條裝拆模板,必須有穩固的登高工具或腳手架,高度超過3.5m時,必須搭設腳手架。裝拆過程中,除操作人員外,下面不得站人,高處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掛上安全帶。
第5.3.6條安裝墻、柱模板時,應隨時支撐固定,防止傾覆。
第5.3.7條安裝預組裝成片模板時,應邊就位,邊校正和安設連接件,并加設臨時支撐穩固。
第5.3.8條預組裝模板裝拆時,垂直吊運應采取兩個以上的吊點,水平吊運應采取四個吊點,吊點應合理布置并作受力計算。
第5.3.9條預組裝模板拆除時,宜整體拆除,并應先掛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撐及拼接兩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離開結構表面后再起吊,吊鉤不得脫鉤。
第5.3.10條拆除承重模板時,為避免突然整塊坍落,必要時應先設立臨時支撐,然后進行拆卸。
第四節檢查驗收
第5.4.1條組合鋼模板工程安裝過程中,應進行質量檢查和驗收。
第5.4.2條整體式結構模板安裝的質量檢查,除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有關規定外,尚應檢查下列內容:
一、扣件規格與對拉螺栓、鋼楞的配套和緊固情況;
二、支柱、斜撐的數量和著力點;
三、對拉螺栓、鋼楞與支柱的間距;
四、各種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固定情況;
五、模板結構的整體穩定;
六、有關安全措施。
第5.4.3條模板工程驗收時,應提供下列文件:
一、模板工程的施工設計或有關模板排列圖和支承系統布置圖;
二、模板工程質量檢查記錄及驗收記錄;
三、模板工程支模的重大問題及處理記錄。
第六章組合鋼模板的運輸、維修與保管
第一節運輸
第6.1.1條鋼模板運輸時,不同規格的模板不得混裝,并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模板滑動。
第6.1.2條長途運輸時,鋼模板應用簡易集裝,支承件應捆扎,連接件應分類裝箱。
第6.1.3條預組裝模板運輸時,應分隔墊實,支捆牢固,防止松動變形。
第6.1.4條裝卸模板和配件應輕裝輕卸,嚴禁拋擲,并應防止碰撞損壞。
第二節維修與保管
第6.2.1條鋼模板和配件拆除后,應及時清除粘結的灰漿,對變形及損壞的鋼模板及配件,應按表6.2.1的要求及時修理校正,并宜采用機械整形和清理。
第6.2.2條對暫不使用的鋼模板,板面應涂刷脫模劑或防銹油,背面油漆脫落處,應補涂防銹漆,并按規格分類堆放。
第6.2.3條維修質量不合格的鋼模板和配件不得發放使用。
第6.2.4條鋼模板宜放在室內或敞棚內。模板的底面應墊離地面100mm以上,露天堆放時,地面應平整、堅實。有排水措施,模板底面應墊離地面200mm以上,兩支點離模板兩端的距離不大于模板長度的1/6。
第6.2.5條配件入庫保存時,小件要裝箱入袋,大件要整數成垛。
附加說明
本規范主編單位參加單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單
主編單位: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
參加單位: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
上海市建筑施工技術研究所
冶金部第二十冶金建設公司
煤炭部建筑安裝公司科研所
鐵道部專業設計院
能源部長江葛洲壩工程局
能源部西北電力建設器材總廠
中建二局建筑工程機械廠
主要起草人:糜嘉平、陳宗嚴、惠茂亭、潘鼐、孫德義、于吉祥、陶茂華、趙毓環、張家齊、何之綱、李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