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頂進安全技術交底
1、箱涵頂進作業前,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指揮人員必須提出具體的安全防護要求,檢查防護用品是否齊全完好,正確使用到位。
2、與行車安全有直接影響的防護員、駐站聯絡員、施工員等未經過培訓考試并未取得合格證的人員不準上崗。
3、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都要嚴格按照施工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對使用各種機械和用電、接電線等一定要有專業技術工人進行操作。
4、頂進過程中,挖土作業必須按規定開挖,并設專人監護,如發現異常,立即通知施工人員及機械撤離工作場地,同時采取緊急措施處理,并根據情況對列車發出防護信號。
5、在頂進過程中,有列車通過時暫停頂進作業,并通知施工人員撤離到安全位置,發現路基有下沉或塌方現象,應立即進行路基加固。
6、列車通過時挖土人員應撤離路基開挖面1米以外,嚴禁
繼續挖土。
7、接班前充分休息,嚴禁飲酒,發現飲酒時,立即停止其工作。
一、線路施工現場負責人安全預防措施
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施工區域的作業人員及機具安全。作業機具不能侵入鐵路規定線界內,按照鐵路工務安全規則執行。現場所有與鐵路行車有關的物品不能在鐵路線上滯留。
外單位在我鐵路施工管段作業時有權監督、檢查、管理不符合鐵路工務安全規則的施工、機具或物品滯留在鐵路線上造成鐵路信號誤導及影響行車安全,及時和作業單位取得聯系,嚴格遵守鐵路公務安全規則進行施工。
二、架空頂進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與行車安全有直接影響的防護員、駐站聯絡員、施工員等未經過培訓考試并未取得合格證的人員不準上崗。
2、加強防護和線路的檢查維修,加強架空設備的連接檢查和嚴防架空設備連電造成行車信號錯亂。
3、在既有線旁施工時,施工人員上下班集體走行路肩,橫跨線路時,要認真瞭望,小心火車,不搶道、鉆車、扒車、跳車,嚴禁從車底下遞送工具材料,休息時嚴禁用撬棍搭在鋼軌上、嚴禁坐在鋼軌上、枕木頭、道心內等危險處所,嚴禁酒后作業。
4、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施工場地范圍。
三、架空線路安全預防措施
(1)在安放縱梁時,提前在縱梁支點處放置二根木枕,待縱梁就位后用道釘固定,以防止縱梁側向傾倒。
(2)加強線路巡檢養護,發現線路各部幾何尺寸超限時,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修。
四、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頂進施工前工地負責人應進行嚴密的施工組織安排,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安全教育及注意事項,以便于施工時做到連續作業。
(2)每個施工人員都必須遵守下列安全制度:
①接班前充分休息,嚴禁飲酒,發現飲酒時,立即停止其工作。
②按規定佩戴安全帽。
③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遵守作業安全制度,不得違章指揮,不準違章作業和簡化作業程序。
④沒有專業考試合格證的人員,嚴禁從事專業操作。
(3)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都要嚴格按照施工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對使用各種機械和用電、接電線等一定要有專業技術工人進行操作。
(4)機械設備要有防護設施,配電箱上鎖,各個電器開關均要設一箱一鎖,并設置漏電保護器,切實采取防雨防水措施。
(5)頂進施工用的千斤頂、油泵等壓力設備進工地前,進行壓力試驗,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頂鐵間加設橫向分配梁的間距不得超過4m;試頂時非操作人員撤離工作坑,嚴禁施工人員接近或跨越頂鐵。
(6)頂進過程中,挖土作業必須按規定開挖,并設專人監護,如發現異常,立即通知施工人員及機械撤離工作場地,同時采取緊急措施處理,并根據情況對列車發出防護信號。
(7)在頂進過程中,有列車通過時暫停頂進作業,并通知施工人員撤離到安全位置,發現路基有下沉或塌方現象,應立即進行路基加固。
(8)在頂進過程中,當液壓系統發生故障時,必須停機檢查和調整,以防傷人。
(9)挖土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每次開挖不得超過1.0m.
②列車通過時挖土人員應撤離路基開挖面1米以外,嚴禁繼續挖土。
③機械設備發生故障時嚴禁挖土,雨天不得挖土。
④挖土時如發生塌方,影響行車安全,應立即組織搶修加固。
(10)列車通過前,檢查架空設備及料具是否侵入規定限界。
(11)縱梁、橫抬梁、吊軌與基本軌間嚴禁掉落導電物體,防止導電引起既有線路異常。所有加固零部件不得影響軌道電路。
(12)挖掘機、裝載機等施工機械,在既有線旁施工作業時,嚴格執行以下規定:
①施工作業前,操作人員認真聽取施工技術人員現場交底
和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并對機械詳細檢查。作業中精力集中,不撤離工作崗位。嚴禁酒后操作和疲勞作業,嚴禁機械設備帶病作業。
②作業時設專職安全防護員,負責來車通知和警戒工作。施工地段有列車通過時,禁止任何機械施工作業。
(13)使用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裝料時,汽車就位后拉緊手閘,關好車門,嚴禁超載和偏載。
(14)工地工棚要做好防火、防盜、防煤氣中毒等工作,要配備一定數量防火消防器具。
(15)頂進作業前應對下列工作進行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頂進:
①主體結構砼必須達到設計強度。
②線路加固及后背符合設計,頂進設備狀態良好。
③現場照明、液壓系統安排及試驗情況。
④觀測記錄人員的組織和儀器情況。
篇2: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本合同段目前涵洞剩余主要是線外涵。施工前要先改道或改勾,以保證被交道路的通行和當地排水系統的通暢。涵洞的臺背回填須對稱進行,涵頂填土需達到規定厚度后可在其上行車。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如下:
1、施工放樣:施工前先放出基坑位置,放出中線樁,并引至不宜破壞的地方以備校核用。
2、基坑開挖:采取機械開挖配合人工修整的方法進行基坑開挖,并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如地基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應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3、基坑施工完后,鋪設砂墊層。支立模板,在涵身中部設變形縫一道,澆注箱涵基礎混凝土,然后測量放樣,并用墨線標出箱涵的軸線、邊線。
4、綁扎底板鋼筋和側板預埋筋,支立模板,采用就地澆注工藝。全箱涵分為兩次澆注。第一層澆至底板的內壁以上30
篇3:箱涵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箱涵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流程
2、坑槽開挖
由于箱涵底的標高與現有地面標高基本相同,因此只需按塊石、碎石換填的要求挖至亞粘土層,在該里程的排水管施工完畢后,回填至箱涵墊層底的標高并壓實。
3、箱涵結構施工
坑槽完成后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并復測后,先進行墊層的施工。箱涵結構豎向分上、下兩層施工,下層為底板,上層為箱壁及頂板。
(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在結構施工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其施工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箱涵的質量、外形尺寸及結構的抗滲防裂功能。
1)箱壁模板及支頂體系
本工程模板采用20mm厚夾板,外加兩層互相垂直的100×120木方加固。內層木方@400,外層木方@900;再用Φ12螺桿作為拉桿收緊固定(拉桿要焊止水片),拉桿間距縱橫900×900mm。施工時先在20mm厚夾板上按要求排列木方,并用鐵釘固定,然后在模板及木枋外側安裝用Φ12螺桿穿上,并用螺栓固定。為保證模板的穩定性,箱涵內側采用鋼管斜撐及對頂撐撐牢,箱外側用鋼管或木方斜撐撐牢(間距為400×400mm)。
2)頂板模板及支頂系統
頂板模板采用20mm厚木夾板,其下方布置兩層互相垂直的100×120mm木方,自上而下第一層@500,第二層@900,支頂體系采用門式架間距@900,支架頂加可調節上托,下墊木枋,同時設置剪力撐,各榀門式架間用鋼管扣牢,使支頂體系各向形成整體穩定的體系:
3)模板及支頂必須達到規定的砼養護齡期后,方能拆除。
(2)、鋼筋工程
1)本工程的鋼筋加工擬在施工現場進行。鋼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檢驗報告單,并應按有關規定做機械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表面潔凈、無損傷,油漬、漆漬和鐵銹等應在使用前清干凈。
鋼筋的級別、鋼號和直徑應按設計要求加工,需要代換時,應提前征得設計人員的意見,并辦妥簽證手續。
2)對焊接鋼筋應提供焊接試驗報告及焊條合格證。焊工必須持證上崗。鋼筋采用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受力鋼筋直徑35倍的區段范圍內(不少于50mm),一根鋼筋不得有二個接頭,有接頭的鋼筋截面積占總截面積的百分率在受拉區不宜超過50%。
3)安裝鋼筋時,配置的鋼筋級別、直徑、根數和間距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40倍區段范圍(不少于50cm)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在受拉區不得超過25%在受壓區不得超過50%。鋼筋綁扎其搭接長度按圖紙要求,頂面鋼筋如需搭接(或接駁)時,其位置應符合圖紙及有關規范要求。為保證砼保護層的必須厚度,鋼筋綁扎時必須設置水泥砂漿墊塊。
(3)、混凝土工程
箱涵工程采用C25商品砼,結構澆筑時由砼攪拌車直接運輸至現場,保證箱涵的砼要一次連續澆筑成型。
1)澆筑砼時,設專職助理施工檢查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洞的情況,如發現有變形、位移或堵塞時,應立即停止澆筑,并應在已澆筑砼凝結前修整好。
澆筑砼時,應派專人(鐵工)負責扎牢所有鋼筋,特別是支座負筋,要保證有合理足夠的保護層。
2)砼在澆灌的同時進行砼振搗,防止漏振。砼振搗采用平板式振動器和插入式振動器相互配合使用。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使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浮落;
插入式振動器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并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模板,且要注意"快插慢拔,不漏點",上下層振搗搭接不少于50mm,平板振動器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3)砼養護:已澆筑砼終凝后,應及時用濕麻袋加以覆蓋,底板采用蓄水養護法,蓄水深10cm為宜,連續養護不少于7晝夜后,改用灑水養護持續不少于7天。
(4)、回填施工
1)箱涵頂板砼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兩邊同時進行對稱回填施工,每層回填厚度為30cm,用小型壓實機械(小型壓路機或蛙式打夯機)加人工配合壓實至設計要求密實度,
2)箱涵兩側必須同時對稱填筑。土方回填應嚴格控制填方土質質量,嚴格控制最佳含水量,使之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
3)箱涵回填順序應按箱涵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層進行。
4)回填時,箱涵兩側應無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機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