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壓縮空氣機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壓縮空氣機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3522

1操作人員應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或擅自調崗、由非本機操作人員代替工作,嚴禁酒后操作和從事與運轉無關的其他事情。

2禁止使用汽油或煤油清洗空壓機的空氣濾清器、氣缸和其它壓縮空氣管路等零部件,防止引起爆炸,更不允許用燃燒方法清除管道油污。

3內燃機冷卻水溫過高,需打開水箱蓋時,應戴手套或使用厚布襯墊操作,人的面部必須避開水箱口,以防蒸汽沖出發生燙傷。

4牽引移動式空壓機前,應仔細檢查轉向、行走部分的緊固和完好情況,牽引速度一般不超過20公里/時,轉彎半徑不得小于10m

5添加油料時嚴禁吸煙,電器設備的外殼應有良好接地。

6固定式空氣壓縮機必須安裝平穩牢固,基礎要符合規定。移動式空氣壓縮機安裝時應保持水平,輪胎應楔緊。

7空氣壓縮機作業環境應保持清潔和干燥。貯氣罐須放在通風良好處,半徑15米內不得進行熱加工、焊接作業。

8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三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為額定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

9曲軸箱內的潤滑油量應在標尺規定范圍內,加添潤滑油的品種,標號必須符合規定。

10各連接各位應緊固,各運動部位及各閥門開閉應靈活,并處于起動前的位置。

11冷卻水必須用清潔的水,并保持暢通。

12起動空氣壓縮機必須在無載荷狀態下進行,待運行正常后,再逐步進入載荷運轉。開啟送氣閥前,應通知有關人員后,方可送氣,在出氣口前不準有人工作或站立。

13空氣壓縮機運轉正常后,各種登記表指示值,應按原廠說明書的要求。

14貯氣罐內最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規定,安全閥應靈敏有效。

15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16空氣壓縮機在運行中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如:a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b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的指示值超過規定。c排氣壓力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d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等現象,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作業。

17電動空壓機運轉中如遇停電,應立即切斷電源,待來電后重新起動。

18停面時,應先卸去載荷,再停止電動機的運轉。停機后,關閉冷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當氣溫低于5℃時,應將各部位存水放盡。并做好當班記錄后,方可下班離去。

篇2:壓縮空氣機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人員應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或擅自調崗、由非本機操作人員代替工作,嚴禁酒后操作和從事與運轉無關的其他事情。

2禁止使用汽油或煤油清洗空壓機的空氣濾清器、氣缸和其它壓縮空氣管路等零部件,防止引起爆炸,更不允許用燃燒方法清除管道油污。

3內燃機冷卻水溫過高,需打開水箱蓋時,應戴手套或使用厚布襯墊操作,人的面部必須避開水箱口,以防蒸汽沖出發生燙傷。

4牽引移動式空壓機前,應仔細檢查轉向、行走部分的緊固和完好情況,牽引速度一般不超過20公里/時,轉彎半徑不得小于10m

5添加油料時嚴禁吸煙,電器設備的外殼應有良好接地。

6固定式空氣壓縮機必須安裝平穩牢固,基礎要符合規定。移動式空氣壓縮機安裝時應保持水平,輪胎應楔緊。

7空氣壓縮機作業環境應保持清潔和干燥。貯氣罐須放在通風良好處,半徑15米內不得進行熱加工、焊接作業。

8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三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為額定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

9曲軸箱內的潤滑油量應在標尺規定范圍內,加添潤滑油的品種,標號必須符合規定。

10各連接各位應緊固,各運動部位及各閥門開閉應靈活,并處于起動前的位置。

11冷卻水必須用清潔的水,并保持暢通。

12起動空氣壓縮機必須在無載荷狀態下進行,待運行正常后,再逐步進入載荷運轉。開啟送氣閥前,應通知有關人員后,方可送氣,在出氣口前不準有人工作或站立。

13空氣壓縮機運轉正常后,各種登記表指示值,應按原廠說明書的要求。

14貯氣罐內最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規定,安全閥應靈敏有效。

15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16空氣壓縮機在運行中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如:a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b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的指示值超過規定。c排氣壓力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d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等現象,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作業。

17電動空壓機運轉中如遇停電,應立即切斷電源,待來電后重新起動。

18停面時,應先卸去載荷,再停止電動機的運轉。停機后,關閉冷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當氣溫低于5℃時,應將各部位存水放盡。并做好當班記錄后,方可下班離去。

篇3:叉車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叉車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為了加強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管理,確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操作證后方可獨立從事相應的工作。

  2、操作人員的培訓包括:外委培訓(當地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機構)和單位內部培訓兩種。

  3、公司培訓中心應建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教育檔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參加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換證考試,保持操作證的有效性。

  4、公司培訓中心每年編制當年度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報告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

  5、單位內部培訓由培訓中心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實施,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有關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特種設備使用、維護、保養知識;特種設備事故的案例分析;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及防范和應急措施、自救知識;特種設備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知識、技術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的學習,必要時可組織人員進行筆試。每次培訓必須做好相應的記錄。

  6、參加外委培訓(當地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機構)的人員必須經單位領導同意,培訓合格的予以報銷相應的費用。

  7、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未按規定參加培訓,或培訓考核不合格的按有關制度予以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