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公司報表管理制度

某公司報表管理制度

2024-07-12 閱讀 6960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自然有很多報表需要管理,這時候,需要制訂一份報表管理制度。以下是一則公司報表管理制度范文,僅供各位參考,希望大家從中有所啟發。

一、專業人員要加強統計報表管理制度,增強完成統計報表的自覺性,明確各自專業上報時間,報表范圍等有關事宜。

二、專業人員在報表收發中要嚴格履行報表雙簽手續,報表雙簽登記簿上必須注明領表人、領表時間、上報報表日期、報表差錯筆數、遲報、拒報等項目。

三、凡上報的各種統計報表(包括月報、季報、年報),專業人員要嚴格按照《山西省統計數據質量控制辦法》進行認真的審核,經分管領導審核同意后上報市局,對一些數據增幅較大、分管領導難以決定,由分管領導向局長請示,征得局長同意后報。對未經分管局長或局長同意擅自上報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格追究其責任,并在千分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制。

四、凡各專業上報的報表,要對主要指標及時打印,并分別報局長和分管領導。

五、根據統計執法“兩化一制”的要求各專業在報表收集中發現有遲報或拒報的單位,專業人員要及時下發催報通知單,事后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催報結果。報表收不全,且沒有采取法律手段,貽誤上報時間的,要追究專業人員的責任。

六、每季中旬,局領導要對各專業的報表及報表雙簽簿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篇2:車站報表管理制度

1、各項報表必須如實填寫,并注意備份。

2、各項報表必須在規定的上報時間前填寫完畢,不得遲報或漏報。

3、各項報表填寫人必須簽字并反主管領導審查簽字后方能上報。

4、各項報表必須逐月上報,一年后歸檔。

5、各項報表必須妥善保管,以備查驗。

6、各部門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將報表內容泄漏給無關人員。

7、及時上報公司。

篇3: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

一、為切實加強全國港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做好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參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報表》(國統函〔2006〕34號),制定本報表制度,擬報國家統計局批準后執行。

二、本報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的相關信息,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減輕和消除事故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港口安全發展。

三、本報表制度統計范圍為全國從事港口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在運營中因安全問題引發的人員重傷及死亡的事故。

四、交通運輸部負責全國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省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及時上報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和統計報表。

五、本報表制度包括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和季報表。

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若其為特別重大事故或重大事故,應填寫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立即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交通運輸部;若其為較大事故,應填寫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立即逐級上報至省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交通主管部門,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應將該快報表上報至交通運輸部;若其為死亡1至2人的一般事故,應立即上報至當地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當地港口行政部門應將該快報表逐級上報至交通運輸部。總之,港口生產經營單位一旦發生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必須填寫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并逐級上報至交通運輸部。

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必須在每季度后10日前將統計期(即上季度)內本轄區發生的港口生產傷亡事故情況匯總,以報表形式按要求上報交通運輸部,沒有發生事故的省份要報送零事故報告。超過每季度后10日未報,應提前說明情況,如沒有說明情況的,則超過48小時后,視為拖延報告期限,視情節在行業內給予通報批評。

六、上報統計資料須標明單位負責人、填表人、聯系電話、報出日期,并加蓋單位公章。

七、快報表和季報表均以傳真件先期報送,正式文件可以后報,但應確保數據一致性。

八、出現錯、漏報事故報表的情況,發現后應及時報送更正后的報表。如超過48小時,一經發現存在問題,視為謊報,視情節在行業內給予通報批評。

九、有關單位及其統計人員必須按照《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如實填報。

十、本制度由交通運輸部水運司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