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樣檢驗工作制度
為了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規范食品抽樣檢驗工作,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國家工商總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制定本制度。
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依法組織開展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工作,切實履行法定職責。
一、認真實施食品抽樣檢驗工作,嚴格抽樣檢驗工作程序
(一)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對本轄區范圍內流通環節的食品進行定期抽樣檢驗。
(二)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中確定的重點食品、消費者申(投)訴及舉報比較多的食品、市場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比較集中的食品,以及查辦案件、有關部門通報的情況,對流通環節的食品進行不定期抽樣檢驗。
(三)應當委托符合法定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對流通環節食品進行抽樣檢驗。抽樣檢驗應當采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應當采用備案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沒有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的,應當采用依法備案的企業標準作為對該企業食品抽樣檢驗的判定依據。
(四)對流通環節食品進行抽樣檢驗時,應當制作抽樣檢驗工作記錄,現場檢查所抽檢食品的進貨查驗情況;應當要求檢驗機構按照國家規定的采樣規則進行取樣,并將抽樣檢驗結果通知標稱的食品生產者。
(五)被告知的被抽樣檢驗人或標稱食品生產者對抽樣檢驗結果有異議的,應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承擔復檢工作的食品檢驗機構申請復檢,并說明理由。復檢機構出具的復檢結論為最終檢驗結論。
二、積極引導和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食品自檢體系,嚴格防范不合格食品進入市場
(六)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大中型食品經營企業配備必要的食品檢測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或委托符合法定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對所經營的食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檢。
(七)督促食品經營企業以消費者投訴、舉報多或銷售量大的食品品種為重點,加大自行抽檢或送檢的力度,嚴把食品質量入市關。
三、強化對抽樣檢驗結果的綜合分析和運用,依法報告和發布抽樣檢驗信息
(八)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檢驗結果5個工作日內,將抽樣檢驗結果通知被抽樣檢驗人,責令其停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并監督其他食品經營者對同一批次的食品下架退市。同時,報告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抄告相關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被抄告的相關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及時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并通報本級衛生行政和相關監管部門,重大情況應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
(九)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準確、及時、客觀的公布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對食品抽樣檢驗結果涉及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的,應當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直接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十)縣級及其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及時匯總和綜合分析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結果,及時發現轄區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及時進行消費提示、警示,開展消費引導;對抽樣檢驗中發現的由其他環節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應當按照國家工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協調協作制度》,通報相關部門,促進源頭治理;根據工作需要,向行業協會通報抽樣檢驗信息,促進行業自律。
四、認真開展快速檢測工作,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十一)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日常監督管理中,應當對消費者申(投)訴、舉報多的食品,采用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初步篩查。初步篩查結果不得作為執法依據。
(十二)實施快速檢測發現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將食品樣本送符合法定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檢驗,并依據檢驗結果進行處理。食品經營者應當在檢驗機構未出具檢驗結果之前,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采取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五、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切實保障抽樣檢驗經費的落實
(十三)對實施抽樣檢驗工作的執法人員要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學習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專業技術知識,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十四)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食品抽樣檢驗以及快速檢測工作,應當購買樣品,支付相關費用;不收取食品經營者的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列支。
篇2:H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抽樣檢驗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為規范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抽樣檢驗工作,根據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第二條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是判別礦用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據,檢驗內容包括安全性能檢驗、使用性能檢驗兩部分。
第三條第三條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抽樣、檢驗工作,由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組織,委托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授權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第四條第四條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依據相關產品檢驗規范進行。
產品檢驗規范由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依據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礦山安全有關規定制訂;沒有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由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組織專家,依據相關的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礦山安全有關規定制定產品檢驗規范,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備案。
第二章安全標志檢驗分類
第五條第五條安全標志檢驗分為新產品檢驗、定型檢驗、主要性能檢驗、定期檢驗和監督檢驗五種類型。
第六條第六條新產品檢驗:指對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生產的新產品所進行的檢驗,檢驗項目為涉及產品安全性能的項目。
第七條第七條定型檢驗:指對未定型的產品所進行的定型檢驗,檢驗項目為相關產品檢驗規范所確定的型式檢驗項目。
第八條第八條主要性能檢驗:指產品經過安全標志定型檢驗后,對生產單位批量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抽樣檢驗,檢驗項目為相關產品檢驗規范所確定的主要性能檢驗項目。
第九條第九條定期檢驗:指對已定型產品或安全標志有效期滿需換證的產品所進行的抽樣檢驗,檢驗項目為相關產品檢驗規范所確定的型式檢驗項目。
第十條第十條監督檢驗:指對安全標志有效期內的產品進行監督檢查,所進行的抽樣檢驗。
第三章檢驗工作的實施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對申請安全標志的礦用產品,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按規定時間制訂安全標志產品抽樣檢驗計劃,向抽樣人員發出產品安全標志抽樣檢驗通知書,向有關檢測檢驗機構發出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委托書。
第十二條第十二條礦用產品的抽樣按有關規定進行。
第十三條第十三條抽樣人員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抽樣有關要求抽封樣品,并填寫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抽樣單。申請單位應于封樣之日起15日內向檢測檢驗機構寄送樣品。
第十四條第十四條檢測檢驗機構自收到樣品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產品檢驗,并在檢驗工作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將檢驗報告寄送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
檢測檢驗機構自檢驗報告發出之日起,檢驗后的樣品保留時間不少于30日。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涉及現場檢驗的產品,應制定現場檢驗的有關規定,并按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第十六條對已定型產品檢驗不合格的,申請單位應在90日內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復檢仍不合格的,終止本次安全標志的申辦。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對新產品或未定型產品檢驗不合格的,自發出《安全標志受理通知書》之日起180日內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復檢仍不合格的,終止本次安全標志的申辦。
第四章管理和監督
第十八條第十八條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對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應嚴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對檢測檢驗機構的授權范圍委托檢驗任務。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承擔安全標志檢驗工作的檢測檢驗機構,應嚴格按規定進行檢驗,對出具的檢驗報告負責。
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承擔安全標志檢驗工作的檢測檢驗機構和人員,應當保守被檢驗產品的技術秘密,不得非法占有他人科技成果和從事被檢驗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及對外咨詢業務。
第二十二條檢測檢驗機構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及時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報告:
(一)不嚴格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安全標志檢驗工作的;
(二)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
(三)出具的檢驗結果錯誤,造成損失或重大不良影響的;
(四)無故拖延或拒絕安全標志檢驗工作的;
(五)將檢驗任務轉包給沒有資質或未經授權的檢驗機構的;
(六)檢驗人員收受被檢單位財物或無故刁難被檢單位的;
(七)檢驗有失公正的。
第二十三條申請單位弄虛作假提供抽樣樣品,或擅自更換已抽取的封樣樣品,按產品檢驗不合格處理。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進口產品的安全標志抽樣檢驗工作,參照本細則并結合《進口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細則》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電子公司抽樣檢驗作業辦法
電子有限公司抽樣檢驗作業辦法
1.目的:
1.1為了規范統計抽樣,使之有一程序可執行,特訂定本辦法。
2.范圍:
2.1凡所有進料、出貨及入庫的抽樣檢驗均屬之。
3.內容:
3.1合格質量水平
除非有特別規定,外觀的合格質量水平AQL值一般取1.0。
3.2檢查水平
本辦法在樣本大小字碼(附件一)給出三個一般檢查水平:Ⅰ、Ⅱ、Ⅲ和四個特殊檢查水平,S-1、S-2、S-3、S-4,除非另有規定,通常采用一般檢查水平Ⅱ,一般檢查的開始應使用正常檢查。
3.3檢驗批
QC依每張產品交驗暫收單上的同一物料作為一個檢查批.
3.4檢索方法
3.4.1根據樣本大小字碼和合格質量水平,在抽樣方案表(附件二)中檢索抽樣方案。
3.4.2使用樣本大小字碼,從提交檢查批的批量所在行和規定的檢查水平所在列相交處讀出樣本大小字碼。
3.4.3由4.5得到的樣本大小字碼向右,在樣本大小欄內讀出樣本大小n,再從樣本大小字碼所在行和規定的合格質量水平所在列相交處,讀出判定數組[Ac,Re]。若在相交處是箭頭,則沿著箭頭方向,讀出箭頭所指的第一個判定數組[Ac,Re],然后由此判定數組[Ac,Re]所在行向左,在樣本大小欄內讀出相應的樣本大小n。
3.5檢查的嚴格度
檢查的嚴格度依以下原則確定檢查批應接受何種嚴格度的檢查.
3.5.1轉移規則(附件三)
a.從正常檢查到加嚴檢查:
當進行正常檢查時,若在連續不超過五批中有兩批經初次檢查(不包括再次提交檢查批)不合格,則從下一批檢查轉到加嚴檢查。
b.從加嚴檢查到正常檢查
當進行加嚴檢查時,若連續五批經初次檢查(不包括再次提交檢查批)合格,則從下一批檢查轉到正常檢查。
c.從正常檢查到放寬檢查
當進行正常檢查時,若下列條件均滿足,則從下一批轉到放寬檢查。
(1)連續十批或更多批(不包括再提交批)初次檢查合格;
(2)在連續十批或按更多批所抽取的樣本中,不合格品(或不合格)總數小于或等于附件四規定的界限數;
(3)生產正常;
(4)主管質量部門同意轉到放寬檢查。
d.從放寬檢查到正常檢查
在進行放寬檢查時,若出現下列任一情況,則從下一批轉到正常檢查。
(1)有一批放寬檢查不合格;
(2)生產不正常;
(3)主管質量部門認為有必要回到正常檢查。
3.5.2檢查的暫停和恢復
a.加嚴檢查開始后,若不合格批數(不包括再次提交檢查批)累計到五批(不包括以前轉到加嚴檢查出現的不合格批數),則暫時停止按照本標準進行的檢查。
b.在暫停檢查后,若供貨方確實采取了措施,使提交檢查批達到或超過所規定的質量要求,則經過主管質量部門同意后,可恢復檢查,一般應從加嚴檢查開始。
3.6根據檢驗指導書中對單位產品規定的檢驗項目,逐個對樣本單位進行檢查,并累計不合格品總數或不合格總數(當不合格分類時應分別累計)。
3.7根據樣本檢驗的結果,若在樣本中發現的不合格品數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數,則判該批是合格見一次抽樣批合格判斷程序框圖)。
3.8當抽樣方案的樣本大小等于或大于批量時,將該批量看作樣本大小,抽樣方案的判定數組保持不變。
3.9對于批不合格的,依(QB080017)處理。
3.10同一單位的同一產品的檢驗結果記錄于批檢驗記錄表,QC依轉移規則確定檢查的嚴格度。
4附件:
4.1樣本大小字碼(附件一)
4.2抽樣方案表(附件二)
4.3轉移規則(附件三)
4.4界限數表(附件四)
4.5批檢驗記錄表(附件五)
核準審核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