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場巡查監管制度
為了加強食品市場日常規范化管理,強化食品市場巡查和日常監管工作,依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國家工商總局《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制定本制度。
一、完善食品市場巡查工作,強化食品市場日常監管
(一)食品市場巡查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的重要方式。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巡查計劃,突出巡查重點,完善巡查方式,增加巡查頻次,提高巡查效率,層層落實巡查監管責任,嚴格監督檢查食品經營者的主體資格、食品質量、經營行為和食品經營者自律的法定責任和義務。
(二)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將食品安全監管重心下移,切實把市場巡查的任務落實到基層工商所,做到任務到崗、責任到人,不斷強化食品市場巡查和日常監管工作。
二、突出食品市場巡查重點,提高日常監管規范化程度
(三)查主體資格,看食品經營者證照是否齊全、是否在有效期內、是否上墻懸掛、是否通過年檢驗照,許可和經營范圍與實際經營情況是否一致,是否有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食品經營要求的情形,以及食品從業人員是否具有有效的健康證明;
(四)查經銷食品,看食品的來源與供貨方的相關合法資質證明是否一致,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食品經營者是否按照食品標簽標注的條件貯存食品,是否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五)查包裝標識,看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明的事項是否符合法律、標準的規定,散裝食品在貯存位置、容器、外包裝上是否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進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
(六)查商標廣告和裝潢,看食品商標是否有侵權和違法使用的行為,食品經營場所的食品廣告是否有虛假違法內容,食品裝潢是否有仿冒或近似仿冒的情況;
(七)查市場開辦者責任,看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食品經營柜臺的出租者、食品展銷會的舉辦者是否履行食品安全管理法定義務,是否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八)查經營者自律情況,看食品經營者在進貨時是否履行了查驗義務,是否進行查驗記錄、質量承諾,是否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動退市等。
三、創新巡查監管方式方法,提升食品市場監管水平
(九)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以工商所為單位,對本轄區的食品經營者,劃分責任區和明確巡查人員,落實監管責任和任務,實行“兩圖一書”的管理方式,即工商所轄區食品經營布局圖、監管人員責任區分布圖、工商所與食品經營者簽訂的《食品安全責任書》,并認真開展日常監管工作。
(十)工商所應當在辦公場所設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及時將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公示的食品安全信息進行轉載公示,并按規定公示監督檢查中發現的轄區內食品安全有關日常信息;引導轄區內經營食品的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等重點食品經營場所設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向消費者公示相關食品安全信息,及時進行消費警示和提示。
(十一)工商所應當指導本轄區食品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設立食品安全聯絡員,及時報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信息,及時收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數據信息。
四、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切實提高食品市場監管效能
(十二)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運用無線網絡執法平臺、移動查詢終端等現代科技手段,開展市場巡查和日常監管。積極引導和指導商場、超市推進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的電子化管理,積極引導和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健全食品采購、貯存、運輸、交易、退市和食品質量管理等環節的電子監控體系,積極推動有條件的食品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逐步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并加快與工商所信息化網絡體系的對接進程,為實現網上監管創造有利條件。
(十三)縣級及其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國家工商總局《關于積極推進流通環節商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網絡建設工作的意見》,遵循“統一標準、整合資源、擴大功能、優化流程、信息共享”的原則,建立從總局到工商所五級縱向貫通以及橫向聯接的信息化網絡體系。同時,應當建立流通環節食品經營主體、食品市場質量、食品抽樣檢驗和食品安全監管數據庫,并與工商機關其它方面執法監管信息互聯互通,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加強數據的采集匯總、分析研判和綜合利用,逐步實現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網上查詢、網上咨詢、網上受理、網上查辦、網上調度指揮、網上應急處置、網上動態監管、網上發布信息”。
五、強化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嚴厲查處各種違法行為
(十四)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落實記載市場巡查事項和處理結果,并經巡查人員和食品經營者簽字,建立食品市場巡查和日常監管檔案,充分利用巡查監管情況和信息,提高食品市場巡查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十五)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依托“金信工程”,將食品市+制度職責大全轉載請保留此標記。+場巡查監管情況列入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作為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監管、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的重要內容,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品經營者增加巡查頻次,加強監督管理。
(十六)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以當地消費者申(投)訴、舉報多和與當地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品種為重點,適時開展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
(十七)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公布本單位的電子郵件地址或者電話,接受咨詢、申(投)訴、舉報。對接到的咨詢、申(投)訴、舉報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依法答復、核實、處理;對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書面通知并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對處理情況應當記錄、保存。屬于食品安全事故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十八)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市場巡查和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經營者有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以及其他違法行為的,應當按照行政處罰程序的規定依法查處;對不屬于本轄區管轄或者不屬于工商行政管理職責范圍的,應當按照相關程序移交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者移送相關監管部門;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篇2:雨季三防夜間巡查制度
1、成立雨季“三防”夜間巡查領導小組:
組長:楊天
副組長:王彥虎、李海軍
成員:康君有、高登飛、柳永兵、張海平、高玉軍、劉喜元、王國慶、楊建元、劉建明、董彥軍、馬建武、張存杰
2、巡查內容:
生產廠區、場地、積水坑、塌陷區、地面斑紋等容易積水的區域,以及廠區外圍的山體、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的地方進行巡查。
3、巡查路線:
為保證巡查記錄準確、詳細、圖文并茂、一目了然,根據廠區實際確定巡查路線,包括:精煤場地、生產廠區、原煤場地、辦公室、宿舍、餐廳及廠區外圍
(1)每次巡查要明確巡查內容、時間、人員及問題匯報等,嚴格落實巡查人員的責任。
(2)巡查時至少三人同行,一人不得擅自行動,必須穿反光背心,同時配帶強光手電,巡查結束后,向值班室(201)進行匯報,汛期巡查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報告值班領導。
(3)巡查人員巡查過程中要保持通訊聯系,隨時向值班室報告到達地點。
(4)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本部門雨季期間日常的巡查及隱患的上報工作。
(5)當接到暴雨災害預警信息和警報后,應當實施24h不間斷巡查。
4、巡查人員的責任:
(1)巡查人員要履行職責,嚴格執行巡查責任制,不得空崗、漏查。
(2)巡查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匯報值班室(201),不得遲報、瞞報。
(3)巡查人員必須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確保安全巡查。
(4)對工作不負責任,造成事故的要嚴肅處理。
篇3:機運三隊巷道頂板安全巡查制度(新)
未強化對本隊所管轄巷道的頂板管理,防止發生頂板離層、垮落等事故,及時消除頂板隱患特制定本巡查制度。
一、巷道范圍:本隊所管轄巷道分各采區軌道上下山,S、N520大巷,各采區車場。
二、責任劃分:為加強對頂板的管理,對各巷道進行責任劃分、承包到人。
1、520大巷S3至S520大巷由趙金龍負責。
2、520大巷S3至N520大巷由候義芳負責。
3、S3采區軌道下山、S3單軌吊巷、S3加油硐室由宋嚴斌負責。
4、S4采區由喬淑青負責。
5、S6軌道上山、S5軌道巷、S5加油硐室、S5充電硐室、S5單軌吊巷由成軍負責。
6、N3軌道巷由周衛忠負責。
7、N1軌道巷由白俊生負責。
8、N2軌道下山、加油硐室、S1軌道下山、加油硐室由張晉紅負責。
三、巡查制度:
1、各巷道負責人每3天對所分管的巷道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頂板開裂,懸矸、冒落、掉渣、底鼓等問題及時處理,對處理不了的問題及時向隊匯報,由隊以書面形式上報生產科,否則對責任隊組處罰200元。
2、各負責人每次巡查情況必須如實填寫頂板巡查記錄上,并寫明處理措施辦法,否則扣100元。
3、各負責人對巷道頂板問題的處理要嚴格按照找頂措施作業,否則按嚴重違章罰處。
4、各負責人對巡查出的重大頂板隱患問題,要經查實是否確實存在。
5各負責人由于巡查不到位,沒有采取及時措施,或沒有及時匯報,發生頂板事故后,處罰責任人1000元。
四、巷道頂板事故預兆:
1、頂板出現局部掉渣,在鋼絲網上形成網兜,嚴重時造成錨桿失效。
2、巷道兩幫收斂,軌道變形,梯形梁變形,鋼帶或頂錨折斷裂。
3、巷道底板鼓起,軌道變形,鋼帶或頂錨桿斷裂。
4、頂板巖層炸響,頂板離層監測儀顯示離層加劇。
5、錨索承載力增大,錨索托盤變形,出現放射狀紋理,嚴重時錨索斷開失效
6、噴漿巷道裂紋,噴漿塊時有冒落,片幫增多
7、破碎頂板處有連續掉渣,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