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運三隊巷道頂板安全巡查制度(新)
未強化對本隊所管轄巷道的頂板管理,防止發生頂板離層、垮落等事故,及時消除頂板隱患特制定本巡查制度。
一、巷道范圍:本隊所管轄巷道分各采區軌道上下山,S、N520大巷,各采區車場。
二、責任劃分:為加強對頂板的管理,對各巷道進行責任劃分、承包到人。
1、520大巷S3至S520大巷由趙金龍負責。
2、520大巷S3至N520大巷由候義芳負責。
3、S3采區軌道下山、S3單軌吊巷、S3加油硐室由宋嚴斌負責。
4、S4采區由喬淑青負責。
5、S6軌道上山、S5軌道巷、S5加油硐室、S5充電硐室、S5單軌吊巷由成軍負責。
6、N3軌道巷由周衛忠負責。
7、N1軌道巷由白俊生負責。
8、N2軌道下山、加油硐室、S1軌道下山、加油硐室由張晉紅負責。
三、巡查制度:
1、各巷道負責人每3天對所分管的巷道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頂板開裂,懸矸、冒落、掉渣、底鼓等問題及時處理,對處理不了的問題及時向隊匯報,由隊以書面形式上報生產科,否則對責任隊組處罰200元。
2、各負責人每次巡查情況必須如實填寫頂板巡查記錄上,并寫明處理措施辦法,否則扣100元。
3、各負責人對巷道頂板問題的處理要嚴格按照找頂措施作業,否則按嚴重違章罰處。
4、各負責人對巡查出的重大頂板隱患問題,要經查實是否確實存在。
5各負責人由于巡查不到位,沒有采取及時措施,或沒有及時匯報,發生頂板事故后,處罰責任人1000元。
四、巷道頂板事故預兆:
1、頂板出現局部掉渣,在鋼絲網上形成網兜,嚴重時造成錨桿失效。
2、巷道兩幫收斂,軌道變形,梯形梁變形,鋼帶或頂錨折斷裂。
3、巷道底板鼓起,軌道變形,鋼帶或頂錨桿斷裂。
4、頂板巖層炸響,頂板離層監測儀顯示離層加劇。
5、錨索承載力增大,錨索托盤變形,出現放射狀紋理,嚴重時錨索斷開失效
6、噴漿巷道裂紋,噴漿塊時有冒落,片幫增多
7、破碎頂板處有連續掉渣,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
篇2:頂板事故預防制度范本
1嚴格按照“三大規程”規定的支護要求對頂、幫進行有效支護和管理,嚴禁操作人員空頂冒險作業。
2嚴格按照《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作好采空區處理。
3采面底板軟的地段,按作業規程要求穿好鐵鞋,使用好切頂密集支柱和叢柱。
4加強采面安全出口和端頭的支護,機、風巷超前支護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5掘進工作面嚴格按照《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施工,并按規定使用好前探梁、固棚器、杷桿等。
6加強采掘工作面的地質預報、安全和工程質量班評估工作,確保采掘工作面的頂板安全。
篇3:頂板管理制度范本
1、礦井必須成立以礦長為組長,技術負責人、付礦長為付組長的頂板管理領導小組,并收有班長和有經驗的熟練工人、安全員、瓦檢員為成員。
2、礦井必須每周對全礦井進行一次全面的預板檢查發現異常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礦井每旬必須指派三人對全礦所有巷道進行一次全面的敲邦問頂發現有問題的打好支護,問題嚴重的立即報告礦長,制定措施,組織人員進行處理。
4、各采掘作業點有數量足夠的支護材料和備用支柱。
5、永久支護與臨時支護之間距離不大于《作業規程》規定的要求,并嚴格執行臨時支護跟攏磧頭。
6、采掘時地質構造帶、回采面初次放頂,周期來壓巷道維修必須制訂專項措施,并成立領板管理小組。
7、對采掘工作面支護密度不得小于《作業規程》規定,回采工作面控項距不得大于作業規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