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浴室衛生消毒制度
一、浴室應設專職或兼職衛生消毒管理員,及時做好衛生消毒記錄。
二、浴室應設通氣窗,保持良好通風。池浴每晚要徹底清洗,經過消毒后再換水。新建、改建、擴建的浴室內不得設池浴。
三、盆浴間應設淋浴噴頭、顧客用畢的浴盆應清洗消毒。
四、浴室內不設公用臉巾、浴巾。
五、公用茶具應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拖鞋和修腳工具每客用后應消毒。
六、浴室內及其衛生間應及時清掃、消毒,做到無積水、無異味。
篇2:油品調運危險品槽車清洗消毒制度
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危險品槽車清洗消毒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zz石油(集團)工貿有限公司油品調運分公司(以下簡稱“油品調運分公司”或“公司”)槽車清洗消毒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適用范圍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所有承運車隊、單車及自有車輛。
第三章清洗要求
第三條車輛在執行調度管理部派發的運輸任務前。需對原裝載產品、現需要裝載產品的性質做詳細了解。如需對槽車進行清洗處理,則協同駕駛員一起將原裝載產品、現裝載產品名稱、性質、危險性詳細了解、記錄。
第四條對原裝產品、需裝載產品詳細了解后,由該車駕駛員填寫車輛清洗申請單,注明原裝載產品名稱、性質、危險性。遞交公司授權的主要負責人審批。嚴禁未經審批私自清洗槽車。
第五條公司授權的主要負責人審批后,駕駛員攜帶原產品、需要裝載產品的技術說明書到指定的有專業資質的槽車清洗單位清洗處理。
第六條車輛清洗前,駕駛員需主動將技術說明書交清洗人員祥讀,了解產品性質、危險性。必須嚴格按照清洗規程操作。
第七條清洗過程中,駕駛員必須現場監督,規范操作,確保安全。
第八條清洗完成后,駕駛員需要將清洗車審批回執單交回公司,存檔、備案(清洗報告保存2年)。
第九條凡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裝卸后應進行清掃、洗刷和消毒工作。
第十條對洗刷、消毒的車輛,車輛四周根據原裝危險貨物的性質,對滲留的殘物徹底清掃后,分別用(一定壓力的水)、酸、堿溶液或其他藥劑以及高壓空氣、水蒸氣進行洗刷、消毒。
第十一條凡經洗刷、消毒的車輛,應達到水清無異味、無污染的痕跡。
第十二條檢查方法,用眼看、鼻嗅;對放射性貨物污染的車輛,洗后用儀器測定。
第十三條車輛洗刷、消毒后應作好記錄,注明原裝危險貨物品名和洗刷消毒方法級日期。
第十四條經常辦理危險貨物的車隊應備有一定設備和材料,指定專人負責,建立責任制度。
第十五條洗刷、消毒作業應在指定地點進行,對洗刷消毒后的污水,應妥善處理。
第十六條在遠離車隊的運輸中途須對車輛洗刷消毒時,收貨單位或貨主單位應提供水源、污水處理等方便。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制度由安全質監部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本制度未盡事宜,按照國家法規和工貿公司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開始實施。
篇3:第3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
第三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
一、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
(一)工藝監測,又稱程序監測,即按經過試驗所確定的滅菌工藝和有關參數進行檢查,以判斷滅菌是否按照規定的條件進行,檢查的主要項目有:物品的包裝、物品的裝載、滅菌溫度、滅菌時間等,此法應作為常規監測方法,每次滅菌時均應進行。
1、物品的包裝:
(1)為防止滅菌后再污染,物品需經包裝后方可進行滅菌處理。
(2)包裝材料應允許物品內部空氣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市售普通鋁飯盒與搪瓷盒,不得用于裝放待滅菌的物品,應用自動啟閉式或帶通氣孔的器具裝放。
(3)常用的包裝材料包括全棉布;一次性無紡布;一次性復合材料(如紙塑包裝);帶孔的金屬或玻璃容器等。對于一次性無紡布、一次性復合材料必須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后方可使用。新包裝材料在使用前,應先用生物指示物驗證滅菌效果后方可使用。
(4)布包裝層數不少于兩層。用下排氣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物品包,體積不應超過30×30×25(cm3);用于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物品包,體積不得超過30×30×50(cm3)。金屬包的重量不超過7kg,敷料包不超過5kg。
(5)新棉布應洗滌去漿后再使用;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應經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6)盤、盆、碗等器皿類物品,盡量單個包裝。包裝時應將蓋打開,若必須多個包裝在一起時,所用器皿的開口應朝向一個方向;摞放時,器皿間用吸濕毛巾或紗布隔開,以利蒸汽滲入。
(7)滅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須拆卸,如對注射器進行包裝時,管芯應抽出。必須暴露物品的各個表面(如剪刀和血管鉗必須充分撐開)以利滅菌因子接觸所有物體表面。有篩孔的容器,應將蓋打開,開口向下或側放。管腔類物品如導管、針和管腔內部先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潤濕,然后立即滅菌。
(8)物品捆扎不宜過緊,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封,滅菌包每大包內和難消毒部位的包內放置化學指示物。
2、物品的裝載:
(1)下排氣滅菌器的裝載量不得超過柜室內容量的80%,預真空滅菌器的裝載量不得超過柜室容積90%,同時,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裝載量又分別不得小于柜室容積的10%和5%,以防止“小裝量效應”,殘留空氣影響滅菌效果。
(2)應盡量將同類物品放在一起滅菌,若必須將不同類物品裝放一起,則以最難達到滅菌物品所需的溫度和時間為準。
(3)物品裝放時,上下左右相互間均應隔一定距離以利蒸汽置換空氣;大型滅菌器,物品應放于柜室或推車上的載物架上;無載物架的中小型滅菌器,可將物品放于網籃中。
(4)難于滅菌的大包放在上層,較易滅菌的小包放在下層。金屬物品放在下面,織物包放上層,物品裝放不能貼靠門和四壁,以防吸入較多的冷凝水。
(5)金屬包應平放,盤、碟、碗等應處于豎立的位置;纖維織物應使折疊的方向與水平面成垂直狀態;玻璃瓶、玻璃管等應開口向下或側放,以利蒸汽進入和空氣排出。
(6)啟閉式篩孔容器,應將篩孔的蓋打開。
3、滅菌溫度:132-134oC
4、滅菌時間:4-6分鐘
(二)化學監測:
1.化學指示卡(管)監測方法:將既能指示蒸汽溫度,又能指示溫度持續時間的化學指示管(卡)放入大包和難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經一個滅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據其顏色及性狀的改變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條件。
2.化學指示膠帶監測法:將化學指示膠帶粘貼于每一待滅菌物品包外,經一個滅菌周期后,觀察其顏色的改變,以指示是否經過滅菌處理。
3.對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進行一次B-D測試,檢測它們的空氣排除效果。
4.結果判定:檢測時,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膠帶的性狀或顏色均變至規定的條件,判為滅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達到規定的條件,則滅菌過程不合格。
5.注意事項:監測所用壓力蒸氣滅菌化學指示物須經衛生部批準,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三)生物監測:每月進行一次嗜熱脂肪桿菌芽胞監測。新滅菌器使用前必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采用。
二.紫外線消毒效果監測
紫外線強度儀測定:每半年用紫外線測試儀測試一次,強度>70uw/cm2。
生物學測定:自然菌檢查法,紫外線消毒后進行空氣細菌培養,特殊區域空氣≤200cfu/cm3,一般區域≤500cfu/cm3。
三.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監測:
細菌污染監測每月一次,結果符合要求。
四.使用中消毒劑、滅菌劑效果監測:
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使用中消毒劑染菌量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劑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