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墊路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要求
1、清理順序按“從上往下,從外向內”的順序進行,清理巷道時必須將頂部矸石清理干凈,以防掉落傷人;
2、巷道內淤泥雜物全部清理干凈,水溝暢通;
3、清理過程中,盡可能邊疏通邊清理,先處理水后處理淤泥,達到水泥分開的高效清理效果;
4、淤泥清理干凈后大坑墊片石,小坑墊3-7料,平整路面上直接墊2-4料,最上層墊1-3料;
5、片石上必須墊3-7料找平,3-7料上必須墊2-4料找平。
二、工程質量標準
1、巷道清淤:巷內淤泥必須全部清理干凈,恢復巷道達到無雜物、無淤泥、無積水、無工程質量隱患和安全隱患;
2、巷內輔助設施:巷道內電纜、管線及相關設施按照礦方要求保護完好。
3、墊路厚度:墊1-3料厚度要求不超過5cm;墊1-2料厚度要求不超過10cm。
4、墊路寬度:墊路寬度3.2米,要求在巷道兩幫碼邊不墊,兩側不墊石子范圍內零散石子隨時清理。
5、墊路用料標準:水坑及掘進過程中設備碾壓造成的大坑必須先用3-7料、片石等墊平后上鋪碎料,不允許用1-3料直接墊坑,正常路面用2-4料找平、壓實后,方可上鋪1-3料。
6、墊路質量要求:墊路前必須將淤泥、浮煤清理干凈,積水排凈,方可施工,墊路必須掛線施工,兩側碼邊,墊路完畢后路面不得外漏大塊石頭,必須保證路面密實、平整、橫縱坡度順暢、整體美觀。
7、路面維護:墊路完畢后,每天必須安排專人對路面進行維護保養,車輛碾壓造成高低不平的的部分要及時平整、補墊,盡量實行鏟高墊低。在墊路過程中不能影響正常行車,保護好巷道里的管路、電纜、水泵等設施。墊路過程中撒在已施工砼底板路面上的碎石及時負責清理,在墊路完畢后主砼底板施工前,負責路面維護。
三、危險源
1、班前會安全培訓不到位或工作安排不合理,員工未參加班前會,在作業過程中發生事故。
2、員工入井前未更換工作服,穿化纖衣服入井及攜帶帶違禁物品入井造成瓦斯事故。
3、入井前未對礦燈、自救器、便攜式瓦檢儀等入井物品未進行詳細檢查或檢查不到位影響作業或發生事故。
4、入井人員未接受入井檢身,酒后入井或人員入井未登記,影響人員入井數據統計的準確性或造成事故。
5、駕駛員駕駛車輛入井前未對車輛進行檢查或檢查不到位,使車輛帶病運行,發生事故。
6、駕駛員駕駛車輛不遵守規定,超速、超載等違章操作造成人員傷害、車輛損壞。
7、乘車人員未按要求乘坐車輛,車輛未停穩強行上下車或車上打鬧,不系安全帶造成人員傷害。
8、作業人員隨意進入連采工作面或盲巷休息、工作;造成人員傷害。
9、作業人員作業時未躲避車輛,即未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造成人員傷害。
10、多人作業配合不當造成人員傷害。
11、作業前未進行敲幫問頂或敲幫問頂作業不規范導致人員傷害。
12、作業前未對有害氣體進行檢測或檢測不到位,造成作業人員窒息傷害。
13、巷道清理不干凈,對墊底的質量存在影響,對后續工程造成危害。
四、針對以上危險源制定相關安全措施
1、跟班隊長督促員工參加班前會,在班前會上必須對員工進行安全技術知識培訓,包括崗前風險評估,每日一題等內容,必須對員工進行作業規程及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培訓。
2、入井人員入井前必須更換單位統一發放的工作服,禁止穿戴化纖衣服入井,不得帶煙火入井,不得佩戴無“MA”標志和防爆合格證的電子設備入井。
3、入井人員入井前必須領取自救器和礦燈,同時檢查并確認自救器和礦燈完好無損。班組長以上管理干部、單崗作業人員入井前應領取便攜式氣體檢查儀器,并確認儀器完好。
4、入井人員入井前,必須配合檢身人員進行酒精濃度檢測,入井前必須登記入井人員姓名、入井時間等信息。必須將入井登記卡交檢身房登記,經檢身人員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入井。
5、機動車駕駛員應熟悉車輛狀況;駕駛員開車前必須檢查車輛的轉向系、制動系、傳動系、燈光電器裝置、發動機、底盤部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檢查車輛無“四漏”(漏油、漏氣、漏水、漏電)情況,并確保“四足(油足、氣足、水足、電足)”后方可駕駛。
6、駕駛員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并熟悉業務技能且持證上崗,駕駛車輛必須遵守相關規定。
7、乘車人員在乘車時,不得將身體的任意部位及所攜帶工具和零件超出車身外,不準在車廂內站立、嬉戲打鬧,必須等車輛停穩后方可按次序上下車,不得扒車、跳車、蹬車。
8、作業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連采工作面或盲巷休息,需要進入時必須經過連采隊同意,并在設備停止運行后方可工作。
9、工作人員作業時注意躲避車輛,防止出現人員傷害。
10、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作業時,必須指定專人指揮,作業時集中精力、密切配合、互叫互應、行動一致,用力要均勻,不得用力過猛、幅度過大或盲目亂扔。
11、敲幫問頂時必須使用專用工具,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人員站在安全范圍內。
12、兼職瓦檢員作業前必須檢測有害氣體濃度。
13、墊碎石時必須先將淤泥、積水處理干凈,同時將局部臺階刨平之后按要求墊平巷道。
五、避災路線
火災、水災避災路線:工作面→43303切眼→43303回順43303聯巷→43304運順→43煤東翼輔運大巷→43煤暗輔運平硐→42煤輔運平硐→地面。
篇2:基坑清淤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要嚴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正確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并認真按照本交底內容和各工種的施工操作規程進行作業。杜絕“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
一、水槍操作人員安全規程:
1、進行清洗作業前應搭設好跳板,確保跳板穩固后,水槍手方能站在跳板上進行沖洗作業;
2、施工人員在進行清洗作業之前首先應檢查水泵、軟管和水槍的情況是否完好,確保無泄露后,再進行清洗作業;
3、水槍開啟時纏繞的軟管附近不能站人,以防止軟管瞬間充壓翻騰造成安全事故;
4、水槍使用時不可對人射擊,水槍操作人員應穿戴好防護服、防護鞋、安全帽等防護用品,水槍移動及轉向時確保近距離無人;
5、水槍在進行遠距離移動時,應先將水泵停止后再移動,之后再啟動水泵。多人進行清洗作業近距離移動水槍時,槍的前端不能對準人;
6、清洗作業完成后應立即切斷水泵電源。
二、用電安全規程:
1、整個清除淤泥過程中必須設有專人在現場管理指揮,發現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配電箱必須保證接地、漏保等重要裝置良好;
2、相關的操作人員,必須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
3、水泵移位時,必須設專人執行,調整電纜(操作者必須穿絕緣鞋絕緣手套)嚴禁電纜浸水。
4、需要移動潛水泵時,不準利用電纜替代繩索提升潛水泵。
三、成品保護:
1、筏基上有三個集水坑,施工時人員及設備應避開集水坑進行施工,防止人員及設備陷入集水坑內,造成安全事故;
2、現場指揮人員應提前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指出預埋管線、預埋套管、預埋自流管及方木堆位置,施工時應避開其進行施工,避免對其造成破壞;
3、挖掘機施工到鋼筋周圍時應緩慢進行,避免損壞鋼筋、止水鋼板等預埋件;
4、挖掘機在清淤時,要時刻注意淤泥深度,避免挖斗挖深,破壞筏基;
四、機械設備及操作人員安全規程:
1、挖掘機在工作時,要防止下陷,必要時在履帶下墊鋼板,枕木等,確保施工安全;
2、現場挖掘機司機必須聽從現場管理指揮人員安排調度,不可隨意操作;
3、水泵
篇3:水塘清淤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施工準備:界定土質,了解清淤深度,明確施工范圍,污水泥漿泵(NL76A-9),發電機,人員進場,組裝施工設備.
2.施工工序:圍堰→排水→清淤→分層回填→分層碾壓→回填至塘埂設計標高.
3.圍堰施工:用素土在離路基坡腳2米處填筑帶圍堰,圍堰高度H大于等于2m時,頂寬度為1.5米,H小于2m,頂寬度為1m,填筑高度與塘埂平,浸水坡為1/1.5,非浸水坡為1/1.
4.溝塘排水:先用潛水泵把溝塘里的水抽干,通過臨時排水溝排入站場路基以外.
5.清淤采用泥漿泵水力沖挖的方法清除溝塘淤泥,利用水力沖挖機組形成的高壓水流沖刷淤泥,用污水泥漿泵(NL76A-9)便能將淤泥與塘水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抽起,通過泥水泵上的管道輸送至淤泥收集區.在清理時嚴格控制施工,清淤到硬質原狀土,不得出現殘留淤泥層.
6.溝塘回填時采用全斷面水平分層填筑,由最低處起填.填筑每層壓實度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上料完成后,用推土機進行攤平.先用壓路機預壓一遍,以提高壓實層上部的壓實度,然后用平地機平整后再碾壓,以防止高低不平影響碾壓效果.為保證碾壓的均勻性,碾壓速度行駛速度控制在2KM/h以內.
7.碾壓時,采用12t以上的振動壓路機從低到高,從邊到中,碾壓時輪跡重疊寬度不小于30cm,橫向同層接頭處重疊壓實度寬度不小于1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錯開不小于3m.碾壓遍數根據壓實度要求,分層厚度,回填土的土質含水量,碾壓機械等情況來確定,一般為6遍為宜.每層壓實面要有排水橫坡且平整,無積水,無明顯碾壓輪跡,無明顯局部凹凸等現象.填筑頂面高度控制在高出溝塘埂原地面以上50cm左右,具體頂部標高由現場技術員測量后進行交底.
8.碾壓時施工人員隨時觀察碾壓情況,若在碾壓過程中局部出現”彈簧”現象,停止碾壓,把”彈簧”現象處理后再重新碾壓.作業隊在一層碾壓完成后,經現場技術員檢驗合格,質檢人員報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層施工。
9.為確保壓實質量,必須經常檢查填土含水量及壓實度,始終保持在最佳含水量-3%~+2%范圍下碾壓(嚴禁雨天施工),采用環刀法或灌砂法檢測,確保填筑層壓實質量,達到設計規范要求.壓實過程中的檢測方法和頻率按<>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
10.施工環保:不得隨意堆放淤泥,棄土,如清淤量較大時,可臨時存放一固定場所,過后需及時進行清理.
11.施工安全:特別注意行車交通,機械車輛安全,人員及機械證件必須齊全,確保文明有序施工.
12.作業隊先清除淤泥20m作為試驗段,回填土方,進行碾壓,如果達不到壓實度要求,再做另行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