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清淤換填安全技術交底

清淤換填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6580

交底內容:

1、清淤時應先在路基兩側臨時筑堰,抽干積水,再挖除塘底淤泥軟土至原狀土。

2、淤泥軟土清除完畢后,進行砂礫墊層(厚30cm)的施工,接著鋪設土工隔柵,隨后用30cm道渣和30cm素土間隔分層壓實回填至地表面。

3、砂礫材料的最大粒徑應小于50mm,通過5mm篩孔的粒料應小于35%,粒徑小于0.5的粒料應不大于12%,不均勻系數應小于10%。

4、砂礫墊層的施工采用機械壓實碾壓,將符合要求的砂礫材料經拌和均勻后攤鋪在清理好的基底上。砂礫分層攤鋪,逐層壓實,完工后的砂礫墊層表面不能出現坑洼不平。

5、土工格柵縱橫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20KN/M,規格型號為TGSG20—20。

6、土工格柵應沿開挖邊坡鋪至原清表地面,沿路基橫斷面方向反包2m,縱向外翻2m。土工格柵縱向與道路橫向一致,兩幅間搭接采用塑料帶綁扎,綁扎間距25cm,兩幅間搭接寬度大于20cm,并在鋪設的土工格柵上每隔2m用U型釘固定于地面。

7、鋪設完畢的土工格柵應及時回填覆蓋防止日曬老化。施工中禁止施工車輛在土工隔柵上行使,隨時檢查土工隔柵的質量,發現有折損、刺破、撕裂等,視程度或更換,或修補。修補范圍超過裂口至少30cm。

8、鋪設完土工格柵之后,應按照素土——道渣——素土——道渣的順序依次往上回填。

9、道渣碎石料應有良好的級配,最大粒徑小于100mm,通過75mm篩孔的粒料大于90%,小于5mm的細料占20%~40%,石料壓碎值不大于35%。

10、分層回填時要控制填料的施工含水量范圍,如填料含水量偏低,則應預先灑水潤濕并待滲透均勻后回填;如含水量偏高,則可采用翻松、晾曬等措施,待含水量接近最優含水量時再回填碾壓。

11、碾壓施工時,根據壓實機械的壓實能量控制碾壓土的最佳含水量,選擇適當的碾壓分層厚度和碾壓的遍數。分層回填碾壓的每層鋪填厚度和壓實遍數可按下面原則:每層攤鋪厚度控制在200~300mm,每層壓實6~8遍。

12、碾壓時應控制機械碾壓速度,碾壓開始時宜用慢速,隨著土層的逐步密實,速度逐步提高。不同機械碾壓設備的速度應控制在下述范圍內:靜碾為2~4km/h;振動碾為3~4km/h。

13、碾壓時如采用振動壓路機,則第一遍應靜壓,然后由弱振至強振。

14、施工質量檢驗必須分層進行。應在每層的壓實系數達到設計要求后才鋪填上層土或道渣。

15、每層施工質量必須經監理工程師驗證,合格者方可進行上一層的施工。

篇2:基坑清淤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要嚴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正確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并認真按照本交底內容和各工種的施工操作規程進行作業。杜絕“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

一、水槍操作人員安全規程:

1、進行清洗作業前應搭設好跳板,確保跳板穩固后,水槍手方能站在跳板上進行沖洗作業;

2、施工人員在進行清洗作業之前首先應檢查水泵、軟管和水槍的情況是否完好,確保無泄露后,再進行清洗作業;

3、水槍開啟時纏繞的軟管附近不能站人,以防止軟管瞬間充壓翻騰造成安全事故;

4、水槍使用時不可對人射擊,水槍操作人員應穿戴好防護服、防護鞋、安全帽等防護用品,水槍移動及轉向時確保近距離無人;

5、水槍在進行遠距離移動時,應先將水泵停止后再移動,之后再啟動水泵。多人進行清洗作業近距離移動水槍時,槍的前端不能對準人;

6、清洗作業完成后應立即切斷水泵電源。

二、用電安全規程:

1、整個清除淤泥過程中必須設有專人在現場管理指揮,發現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配電箱必須保證接地、漏保等重要裝置良好;

2、相關的操作人員,必須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

3、水泵移位時,必須設專人執行,調整電纜(操作者必須穿絕緣鞋絕緣手套)嚴禁電纜浸水。

4、需要移動潛水泵時,不準利用電纜替代繩索提升潛水泵。

三、成品保護:

1、筏基上有三個集水坑,施工時人員及設備應避開集水坑進行施工,防止人員及設備陷入集水坑內,造成安全事故;

2、現場指揮人員應提前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指出預埋管線、預埋套管、預埋自流管及方木堆位置,施工時應避開其進行施工,避免對其造成破壞;

3、挖掘機施工到鋼筋周圍時應緩慢進行,避免損壞鋼筋、止水鋼板等預埋件;

4、挖掘機在清淤時,要時刻注意淤泥深度,避免挖斗挖深,破壞筏基;

四、機械設備及操作人員安全規程:

1、挖掘機在工作時,要防止下陷,必要時在履帶下墊鋼板,枕木等,確保施工安全;

2、現場挖掘機司機必須聽從現場管理指揮人員安排調度,不可隨意操作;

3、水泵

篇3:清淤換填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清淤時應先在路基兩側臨時筑堰,抽干積水,再挖除塘底淤泥軟土至原狀土。

2、淤泥軟土清除完畢后,進行砂礫墊層(厚30cm)的施工,接著鋪設土工隔柵,隨后用30cm道渣和30cm素土間隔分層壓實回填至地表面。

3、砂礫材料的最大粒徑應小于50mm,通過5mm篩孔的粒料應小于35%,粒徑小于0.5的粒料應不大于12%,不均勻系數應小于10%。

4、砂礫墊層的施工采用機械壓實碾壓,將符合要求的砂礫材料經拌和均勻后攤鋪在清理好的基底上。砂礫分層攤鋪,逐層壓實,完工后的砂礫墊層表面不能出現坑洼不平。

5、土工格柵縱橫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20KN/M,規格型號為TGSG20—20。

6、土工格柵應沿開挖邊坡鋪至原清表地面,沿路基橫斷面方向反包2m,縱向外翻2m。土工格柵縱向與道路橫向一致,兩幅間搭接采用塑料帶綁扎,綁扎間距25cm,兩幅間搭接寬度大于20cm,并在鋪設的土工格柵上每隔2m用U型釘固定于地面。

7、鋪設完畢的土工格柵應及時回填覆蓋防止日曬老化。施工中禁止施工車輛在土工隔柵上行使,隨時檢查土工隔柵的質量,發現有折損、刺破、撕裂等,視程度或更換,或修補。修補范圍超過裂口至少30cm。

8、鋪設完土工格柵之后,應按照素土——道渣——素土——道渣的順序依次往上回填。

9、道渣碎石料應有良好的級配,最大粒徑小于100mm,通過75mm篩孔的粒料大于90%,小于5mm的細料占20%~40%,石料壓碎值不大于35%。

10、分層回填時要控制填料的施工含水量范圍,如填料含水量偏低,則應預先灑水潤濕并待滲透均勻后回填;如含水量偏高,則可采用翻松、晾曬等措施,待含水量接近最優含水量時再回填碾壓。

11、碾壓施工時,根據壓實機械的壓實能量控制碾壓土的最佳含水量,選擇適當的碾壓分層厚度和碾壓的遍數。分層回填碾壓的每層鋪填厚度和壓實遍數可按下面原則:每層攤鋪厚度控制在200~300mm,每層壓實6~8遍。

12、碾壓時應控制機械碾壓速度,碾壓開始時宜用慢速,隨著土層的逐步密實,速度逐步提高。不同機械碾壓設備的速度應控制在下述范圍內:靜碾為2~4km/h;振動碾為3~4km/h。

13、碾壓時如采用振動壓路機,則第一遍應靜壓,然后由弱振至強振。

14、施工質量檢驗必須分層進行。應在每層的壓實系數達到設計要求后才鋪填上層土或道渣。

15、每層施工質量必須經監理工程師驗證,合格者方可進行上一層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