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換填施工工藝
路基換填的施工工藝
一、什么是路基換填
路基換填,就是將準備填筑路基的地面或地面以下軟性土(軟基)挖除,用一種遇水后強度不降低的材料(砂礫、石塊等)來代替,使以后進行路基填筑后不至于路基受水浸泡而軟化,降低路基的承載力。
二、施工前準備
1.對沿線的地質情況和土質進行調查核實,并進行取樣試驗,確保第一手資料完備準確。
2.編制土石方調配計劃,合理選用施工機械,安排施工人員。
3.按設計放出用地界樁,路基塹頂、路堤邊腳、排水溝等具體樁位,并設置護樁。
三、施工方法
1.不合格土的開挖
(1)對于需要換填的淤泥、種植土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開挖。根據換填長度決定開挖順序,本段開挖由一端往另一端進行。
(2)軟弱土層挖除干凈并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后,采用推土機配合人工施工。
根據換填深度選擇機械或人工施工,可采用挖掘機或推土機挖除換填工將底部平整;若底部起伏較大時,應按規定要求設置臺階或緩于1∶5的緩坡。
(3)底部處理,當底部的開挖寬度和深度達到設計要并經過監理工程師確認后,可采用壓路機對換填面進行壓實。
(4)按驗收標準要求作填前壓實檢查,合格并經監理審定后,方可進行合格料的回填。
2.合格土的換填
(1)換填可根據總長度選擇,開挖完成后再進行換填或是保證開挖30m后,開挖、換填平行作業。一般情況下,換填總長度在50m以下時,采取前者。反之,采取后者。
(2)采用裝載機、自卸汽車將準備好的換填料運到施工現場后,按規定的車距均勻卸料。
(3)采用平地機后跟重型壓路機的方法,按松鋪厚度不大于0.3m,進行分層刮平和初壓。
(4)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工藝,采用振動壓路機,按照填料的特性,選用適宜振頻、振幅和碾壓工藝,本著先輕后重,先邊后中的原則,確保碾壓達到規定的壓實密度。
(5)對于需換填處理的情況采用機械挖除換填深度內表層部分土層,直至高于設計標高10~30cm處;再由人工清除剩余軟土層,達到設計標高;采用自卸汽車將挖除的土壤運至指定的棄土場。對于原地面需處理的情況,采用推土機推出表層需清除的松軟土、腐植土、植被等,斜坡陡于1:5的地段,采用人工劃定臺階范圍,挖土機進行開挖,形成臺階。
(6)換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車運輸進場,后傾法卸料,推土機進行初攤鋪,平地機整平,壓路機碾壓。避免自卸汽車直接駛上原位土層,對其造成擾動。
(7)根據換填層所處路堤部位進行相應的質量檢驗。在原地面處理之后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核查,確認滿足設計要求,不符合設計要求者,報監理單位確認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四、換填注意事項
1.施工過程中若地基土質與勘察資料不符,應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況或采取有效處理措施經設計方確認后,方可繼續施工。
2.路堤地段換填處理地基后,經檢查合格驗收后,應及時進行基底墊層鋪設,墊層鋪設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
篇2:道路改造路基施工技術工藝
改造工程路基施工技術工藝
根據本工程設計標準,考慮工作面、排水、修整坡面需要現場確定拆除開挖填方線,根據甲方提供的原有地下管線圖,確定挖填深度,必要時做好明顯標示牌。采用1.0立方米反鏟液壓挖掘機配15T自卸車對舊瀝青柏油路面拆除整平的機械化作業方案。拆除后的余土、廢料外運至棄土場,一部分土料就地利用回填?;靥钋?應將表面層的腐質土、雜質土、樹根草皮雜物等清理干凈。
為了保證填筑的土基在強度和穩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須正確選擇土料的種類和填筑方法。一般含有大量有機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鹽含量大于5%的土料,液化狀態的泥炭、粘土或粉狀砂質黏等不能作為路基填料。
填土應分層進行,其層厚應根據設計要求,土壤的物理性質,壓實機具等方面的因素而確定,一般0.3m適宜。要求盡量采用同類土層,不能將各種土混雜在一起使用,以免填方內形成水囊。當填方邊界有坡面時,應用人工將斜坡開挖成階梯狀,以防填土橫向移動,增加抗剪穩定性。
填土的壓實,采用機械夯實壓路機和人工夯實相結合的方法。填土要求達到密實、均勻,以免基床的沉陷變形。主要控制干容量,達到設計的壓實系數。由于填土的壓實系數在豎向是分區控制的,所以每層填土在現場經采用核子密度儀檢測,以測定的壓實系數指導填土碾壓工作的進行。
同時應對土料的含水量進行測控,盡可能地使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這樣,同樣的壓實功,得到的干容量最大。若含水量過大時,應進行翻曬,過小時應噴灑滲水。
在填進行到面層時,應嚴格控制其各部位的設計高程,根據其壓縮系數,確定其最后一層找平層的松土厚度,保證碾壓后土路床的高程,坡度達到設計值,符合規范要求。
大面積碾壓,一般壓力6-8遍,三輪壓路機以輪跡深度小于5mm為合格,在實地測定。對于零碎的構筑物周邊應采用小型的夯實機具,如:蛙式打夯機,以免影響或破壞構筑物。
回填土基的流水工藝程序為:清整接合面→進料→機械鋪平→碾壓。
篇3:路基粉噴樁施工方法工藝流程
路基粉噴樁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
1、施工現場的準備工作
(1)施工現場配備各種計量儀器設備,做好計量裝置的標定工作。
(2)對現場的水泥等原材料進行試驗工作,然后進行粉噴樁水泥用量的室內試配設計,并確定每延米樁體的水泥用量。
(3)根據施工圖紙畫出樁位平面布置圖,并報請測量工程師批準。
(4)根據樁位平面布置圖,在施工現場用鋼尺定出每根粉噴樁的樁位,并用竹簽插入土層做好標記,每根樁的樁位誤差不得大于5cm。同時做好復測工作,在以后的施工中應經常檢查樁位標記是否被移動,確保粉噴樁樁位的準確性。
(5)在施工現場搭設水泥棚,水泥棚的底部用土填高,使之比周圍地面高出30cm~50cm,并鋪設一層木板,然后鋪設一層彩條布,最后再鋪設一層塑料薄膜,以確保水泥不受潮變硬。水泥棚內的水泥儲存量應不少于60噸。
(6)對進場的機具設備進行組裝和調試,確保機具的完好率,保證滿足施工要求。
(7)一切準備工作結束后,提出書面開工申請,并請監理人員到場進行試樁,以確定成樁的各項技術參數。一般試樁應達到以下要求:
a、確定好鉆進速度、提升速度、提升時的管道壓力及噴灰時管道壓力等技術參數
b、水泥攪拌的均勻程度,掌握下鉆及提升的困難程度,確定合適的技術處理措施。成樁試驗的樁數不應少于5根。當遇到新的施工段落時應重新進行試樁工作。
(8)試樁結束后及時整理各種技術參數,并形成正式的試樁報告報請監理組審批。
2、施工方法
(1)定位:按設計圖紙(樁位平面布置圖),現場用鋼尺定出粉噴樁樁位,并用竹簽插入土層作標記,誤差不大于5cm,機具移至樁位處并使鉆頭正對竹簽,復核機架的垂直度。
(2)啟動空壓機送氣,鉆機正轉并垂直鉆進。當控制雙螺旋攪拌頭到達設計樁底標高時,鉆機反向轉動,啟動送灰機送灰,待水泥送至噴灰口(一般約一分鐘)后再提升鉆頭,根據電子稱重裝置顯示的噴灰量調節調速電機,這樣邊噴粉,邊攪拌,邊提升,邊壓實。
(3)當鉆頭提升至地面下0.25米時停止送灰,關閉送灰機。此時鉆機迅速換檔,重復攪拌,直至電流表達到100A以上停止復攪。
(4)復攪結束后,關閉空壓機,消散所有管道壓力,鉆機主電機停機。
(5)開啟液壓步履,鉆機移位。
3、成樁工藝流程(見粉噴樁工藝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