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礎施工安全措施

基礎施工安全措施

2024-07-12 閱讀 3425

1上下作業平臺必須設安全梯、斜道等攀登設施,攀登設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施工現場可根據環境狀況修筑人行土坡道供施工人員使用,人行土坡道土體應穩定、堅實,宜設階梯,表層宜硬化處理,無障礙物;寬度不宜小于1m,縱坡不宜陡于1∶3;兩側應設邊坡,溝槽(基坑)側無條件設邊坡時,應根據現場情況設防護欄桿;施工中應采取防揚塵措施,并經常維護,保持完好。

(2)采用固定式直爬梯時,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且為50cm,埋設與焊接必須牢固。梯子頂端應設1.0m~1.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超過7m以上部分宜加設護籠;超過13m時,必須設梯間平臺。

(3)現場自制安全梯梯子結構必須堅固,梯梁與踏板的連接必須牢固;梯子結構應根據材料性能進行受力驗算,經計算確定;攀登高度不宜超過8m;梯子踏板間距宜為30cm,不得缺檔;梯子凈寬宜為40cm~50cm;梯子工作角度宜為75°±5°/u65307*梯腳應置于堅實基面上,放置牢固,不得墊高使用,梯子上端應有固定措施;梯子需接長使用時,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一處,連接后的梯梁強度、剛度,不得低于單梯梯梁的強度、剛度。

4)采用斜道(馬道)時,腳手架必須置于堅固的地基上,斜道寬度不得小于1m,縱坡不得陡于1∶3,支搭必須牢固。人員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雙手扶梯;梯子上有人時,他人不宜上梯。

2高處作業必須搭設作業平臺,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應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前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應隨時檢查,確認安全。

(2)搭設與拆除腳手架應符合腳手架相關安全技術要求;作業平臺的腳手板必須鋪滿、鋪穩。

3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基坑四周固定欄桿柱時,可采用鋼管并錘擊沉入地下不小于50cm深。鋼管離基坑邊沿的距離,不得小于50cm;在混凝土結構上固定欄桿柱時,采用鋼質材料時可用預埋件與鋼管或鋼筋焊牢;采用木欄桿時可在預埋件上焊接30cm長的50×5角鋼,其上、下各設一孔,以直徑10mm螺栓與木桿件拴牢;在砌體上固定欄桿柱時,可預先砌入規格相適應的設預埋件的預制塊。

(2)欄桿的整體構造和欄桿柱的固定,應使防護欄桿在任何處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防護欄桿的底部必須設置牢固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板;擋腳板下的空隙不得大于1cm;擋腳板上有孔眼時,孔徑不得大于2.5cm。

(3)木質欄桿上桿梢徑不得小于7cm,下桿梢徑不得小于6cm,欄桿柱梢徑不得小于5cm,并以不小于12號的鍍鋅鋼絲綁扎牢固,綁絲頭應順平向下;鋼筋橫桿上直徑不得小于16mm,下桿直徑不得小于14mm,欄桿柱直徑不得小于18mm,采用焊接或鍍鋅鋼絲綁扎牢固,綁絲頭應順平向下;鋼管橫桿、欄桿柱均應采用直徑48mm×(2.75~3.5)mm的管材,以扣件固定或焊接牢固。

(4)高處臨街的防護欄桿應加掛安全網,或采取其他全封閉措施。

(5)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欄桿和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應為1.2m,下桿離地高度應為50cm~60cm。欄桿柱間距應經計算確定,且不得大于2m。

4使用起重機吊裝材料、構件,現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

(1)現場配合吊運材料的全體作業人員應站位于安全地方,待吊鉤和所吊運材料離就位點距離50cm時方可靠近作業,嚴禁位于起重機臂下。

(2)構件吊裝就位,必須待構件穩固后,作業人員方可離開現場。

(3)作業場地應平整、堅實,地面承載力不能滿足起重機作業要求時,必須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并經驗收確認合格。

(4)大雨、大雪、大霧、沙塵暴和風力六級(含)以上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吊裝。

(5)吊運作業前應劃定作業區,設護欄和安全標志,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吊運前應先試吊,確認正常后方可正式起吊;吊裝時,吊臂、吊鉤運行范圍,嚴禁人員入內;吊運作業必須設信號工指揮。指揮人員必須檢查吊索具、環境等狀況,確認安全;吊運中嚴禁超載。

(6)作業前施工技術人員應了解現場環境、電力和通訊等架空線路、附近建(構)筑物和被吊梁等狀況,選擇適宜的起重機,并確定對吊裝影響范圍的架空線、建(構)筑物采取的挪移或保護措施。

(7)吊裝中遇地基沉陷、機體傾斜、吊具損壞或吊裝困難等,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待處理并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

5現場使用斜道(馬道)運輸施工前應根據運輸車輛的載重、寬度和現場環境對斜道進行施工設計,其強度、剛度、穩定性應滿足各施工階段荷載的要求;斜道兩側應設防護欄桿,進出口處橫欄桿不得伸出欄柱;斜道寬度應較運輸車輛寬1m以上,坡度不宜陡于1∶6,斜道應直順,不宜設彎道,斜道腳手架必須置于堅實地基上,支搭必須牢固;使用過程中應隨時檢查、維護,發現隱患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保持施工安全。

篇2:儲油罐陰極保護施工防雷防靜電基礎規定

儲油罐底板做陰極保護有部分基本的規定一定要遵守:如果儲油罐底板的外表面有防腐層的時候,設置的陰極保護電流密度必須控制在5毫安每平米到10毫安每平米之間;如果儲油罐底板的防腐層質量很差或者沒有的時候,陰極保護的電流密度就要控制在10毫安到20毫安每平米之間。

陰極保護系統與測試裝置要同時進行,因此,儲油罐的測試規定也要同時進行:長效參比電極要埋在儲油罐底板的下面,底板中心位置需要的參比電極應該選用長效硫酸銅或者高純鋅的參比電極;測試用的電纜線應該選用質量好,強度高,長度充足的;測量儲罐底板的保護點位時可以在底板下面安裝帶孔塑料管。

防雷防靜電接地的規定

(1)犧牲陽極可以兼作儲罐的防雷防靜電接地極。儲罐的接地極應采用電位較低的材料,適宜選用棒狀、帶狀鋅陽極或鍍鋅扁鋼、鍍鋅圓鋼接地極;

(2)為了減小陰極保護電流的流失,可以在儲罐接地線與接地網之間安裝接地電池;

(3)每組鋅陽極接地極的匯接電纜與儲罐接地引線可用銅鼻子以螺栓方式連接;

(4)工藝戰場的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及信息系統的接地適宜采用鍍鋅扁鋼、圓鋼等材料。

陰極保護方式,儲罐底板外壁是必須要做陰極保護的,而且根據環境的不同以及設備大小的差異,適合選用的陰極保護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針對于大型儲罐,特別是遇到土壤電阻率比較高的時候,最好選擇的陰極保護方式是外加電流陰極保護;而對于體積比較小的儲罐,加上周圍的環境中土壤電阻率比較低的情況,最適合選擇的陰極保護方式就應該是犧牲陽極陰極保護。在選擇陰極保護方式的之前都要計算陰極保護電流,這方面就需要考慮陰極保護的接地系統會造成陰極保護電流的流失。

在做儲罐基礎的時候往往都會在陰極保護系統上撒一層瀝青砂,這種瀝青砂是不建議采用的,因為它會阻礙陰極保護系統發出的電流向儲罐底板移動,影響陰極保護系統的效果。因此,現在儲罐大多采用給儲罐底板外側刷一層底漆。有很多人都會認為底漆比較容易在焊接的時候發生損壞而有所擔心,其實這是很正常的,雖然底漆會比較容易受損,但是損壞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還是可以保存完好的,這會很有效的減小對陰極保護系統電流的需求,而且電流的分布也會非常的均勻。

篇3:施工現場基礎設施管理制度

為了提供和維護工作場所和相應設施,滿足施工生產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項目部在工程進場前,做好工作場所和設施需用計劃的編制工作,報安全科長審核,分公司經理審批。

第二條:項目部依據繪制的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確定工作場所和設施位置,報安全科、安全處審核,安全副總經理審批后實施搭設工作。

第三條:基礎設施的搭設工作必須在工程正式開工前完成,并通過安全科、安全處共同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條:基礎設施的搭設標準根據工程申報的文明工地等級來確定,具體標準參照《文明施工標準》。

第五條:基礎設施的搭設工作由項目部負責實施,安全科負責搭設過程中的現場檢查、指導,總公司安全處負責對搭設標準落實情況的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