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質量安全保障措施
4.1質量管理體系及質量目標4.1.1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內部建立的、為實現質量目標所必需的、系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它將資源與過程結合,以過程管理方法進行的系統管理,根據企業特點選用若干體系要素加以組合,一般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以及測量、分析與改進活動相關的過程組成,可以理解為涵蓋了從確定顧客需求、設計研制、生產、檢驗、銷售、交付之前全過程的策劃、實施、監控、糾正與改進活動的要求,一般以文件化的方式,成為組織內部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院于20**年4月通過GB/T19001-1994idtISO9001:1994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于2003年12月通過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2008年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覆蓋了資質范圍內的工程規劃咨詢、工程設計、工程勘察、工程測量、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建設項目地質災害評估、工程總承包(水利水電工程)等各類產品。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針:優質高效、環境友好、健康安全、顧客滿意、持續改進。4.1.2勘察工作質量目標勘察質量總目標為:保證勘察質量達到《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及相關勘察強制性規范要求。4.2勘察工作的重點、難點分析依據《招標文件》要求,經過現場踏勘,結合項目區設計文件資料,本次勘察工作重點及難點各分述如下:重點一:針對路基可能存在巖溶塌陷和斷裂通過的地段,以及新近人工回填區應重點查明;重點查明邊坡的巖體類型和結構類型,以及軟弱結構面的情況。重點二:查明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難點一:根據目前踏勘現場了解情況,擬建道路區人均生活頻繁,征地及拆遷大,并且未完成,在勘察過程中在必須進行鉆探等工作時,現場征地及拆遷問題亦是影響項目工程進度的難點之一。難點二:經過對全線踏勘調查了解,擬建道路周邊地下管網多,類型復雜,在勘察過程中會影響項目工程進度的難點之一。難點三:鉆探排水對環境的影響問題。4.2.1外業工作質量要求(1)地質測繪按規范規定的精度、范圍控制進行,巖溶水文地質測繪范圍要達到水文地質單元邊界;地質測繪及相關成果應滿足規范要求,并能為后期資料分布與判斷提供詳細的基礎資料。(2)鉆探①鉆探須按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9執行,鉆探須采用取芯鉆。②鉆孔孔位測量,應采用全站儀、GPS等滿足精度要求的測量儀器放、測孔位,座標、高程采用業主提供并經測量單位認可的座標、高程系統。③鉆孔孔徑應依據鉆探目的和用途確定,取樣、原位測試、水文試驗、物探測試孔等的孔徑應滿足相應的測試、試驗的要求。④準確記錄鉆探進尺、不同巖性的分層深度、厚度和采樣位置。厚度大于0.3m的地質層應分層描述,厚度小于0.3m的地質層應有說明(尤其是對工程有影響的軟弱層等)。巖土的描述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貴州建筑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2/46要求進行。鉆進深度、巖土分層界面深度、地下水位測量允許誤差為±20mm。⑤準確量測每個鉆孔的初見水位和穩定水位。⑥巖芯采取率:基巖全、強風化帶及破碎帶不低于65%,基巖中等風化、微風化帶不低于80%。⑦巖芯應逐孔、逐箱編碼拍照,每箱巖芯應拍攝1張,標注(勘察名稱、孔號、箱號、深度等)應清晰,巖芯照片應按統一格式整理組裝成冊。⑧鉆探巖芯經有關人員鑒定后,按要求保留代表性的巖芯。(3)取樣①土樣:邊坡區每一地質單元按硬塑、可塑、軟塑取樣。軟弱土層的取樣應達到不擾動或少擾動完整樣的取芯目標。②巖樣:根據不同巖性層、不同風化層在控制性孔中取樣,巖樣直徑不得小于89mm,每節長不宜少于10cm,常規試驗每組總長應大于60cm,如有特殊試驗,試件總長應根據試驗項目具體確定。③水樣:按規范要求,每組水樣為2瓶,總量不應少于750ml,其中一瓶為250~300ml,進行侵蝕性CO2分析,應立即加入2~3g大理石粉(并注明)。(4)室內試驗①一般粘性土(原狀土、包括原狀粉土)試驗項目: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天然孔隙比、飽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數、液性指數、壓縮系數、壓縮模量、滲透系數、快剪。②巖石試驗項目:比重、密度(天然、風干、飽和)、吸水率、飽水率、軟化或崩解試驗、膨脹試驗、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天然、風干、飽和;風化及破碎巖石在取樣困難時,可采用點荷載試驗,換算巖石的抗壓強度)。根據工程需要選擇代表性樣品作抗剪試驗、抗拉試驗及彈性模量、泊松比試驗。③水質分析項目宜包括:pH值、酸度、堿度、游離CO2、侵蝕性CO2、礦化度、硬度、溶解氧、導電率、Na+、K+、Mg2+、Ca2+、Fe2+、Fe3+、NH4+、Cl-、SO42-、HCO3-、NO3-、CO32-、OH-及有機質。水質分析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第十二章的要求進行,并判斷其腐蝕性。④當場地土壤有明顯的污染或地下水為受污染的水質時,宜根據實際情況,在針對每一地質單元的每一土層取代表性樣品進行土的腐蝕試驗和評價。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第十二章的要求進行。(5)物探縱波(聲波)波速測試:測試點距為0.20m,使用儀器為RS--ST01C型非金屬聲波探測儀及20kHz一發雙收換能器。橫波(剪切波)波速測試:采用孔口叩板激發法,地面激發橫波的木板尺寸:長2.5m~3.0m,寬0.3m~0.4m,厚0.1m左右,木板應壓重物,使其與地面良好接觸。激發中心一般距孔口2m~4m,敲擊板的一端或兩端,為避免淺處高速地層界面可能造成的折射波的影響,最小測試深度應大于激發板至孔口的距離。采集信號由地震儀與高分辨力三分量檢波器組成。通過計算檢震距離,提取橫波走時,即可計算橫波波速。4.2.2內業工作的質量要求成果整體水平達到優良,基本資料達到真實、不遺漏,成果杜絕原則性錯誤和技術性錯誤,減少一般性錯誤。(1)基本資料鉆探資料的整理,原始記錄、巖芯照片整理的要求,校審簽署,土層劃分,地層劃分及巖性統計,裂隙結構面的統計,平面圖、剖面圖的編制等嚴格按規范要求完成。(2)重要地質參數取值地質參數的取值在大量室內、外試驗的基礎上,按要求進行統計分析;地質參數的取值原則按統計結果提取,并根據我院相關工程經驗進行校核。(3)巖土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評價根據綜合勘察資料,對可能存在的邊坡穩定問題、巖溶涌水問題、巖溶塌陷問題等進行針對性分析、評價,并利用我院在巖溶地基方面的勘察與處理優勢,提出合理的處理建議。(4)勘察成果內業成果質量要求合格率100%,優良率90%以上,提交的成果報告滿足相關規程、規范要求。4.3勘察質量保障措施勘察質量保證措施的編制依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勘察規范,院的質量手冊及質量方針,招標文件的質量要求。勘察質量保障措施的指導思想;精心組織,科學安排,文明施工,安全高速,確保工期。勘察質量保障措施的組織原則:根據工程規模;工期要求,工程特點及工程地質條件,按“統一指揮、網絡管理,分工負責、全面推進”的組織原則。具體措施如下:4.3.1組織措施從項目總負責人到各項目負責人、鉆探隊、鉆探人員,由上到下建立適合本工程特點的質量保證組織體系,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做好勘察施工的一切監督檢驗工作。優化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的人員組成,建立健全責任制。工程配備了工作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施工管理人員并建立由勘察總負責人為組長、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的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對本勘察項目建立勘察項目部人員配置計劃表4.3-1。表4.3-1勘察項目部人員配置計劃表序號姓名崗位配備職稱1劉榮富項目總負責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注冊巖土工程師)2陳強項目技術負責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3林永澤現場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4袁代江現場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5徐加益物探負責人高級工程師6周宗敏試驗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7吳恒友測量負責人高級工程師8地質人員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工(3-5人)9測量人員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工(2-3人)10安全管理人員高級工程師1人11鉆探人員技術工人50人,輔助人員50人12普工配合各專業現場工作13后勤服務專業駕駛員2人,物資供應2人4.3.2管理措施在嚴格按照上述勘察質量目標開展勘察工作的同時,我院擬從勘察產品校審制度、技術產品質量控制措施及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作方面嚴格控制勘察質量,使得勘察成果優良,技術服務滿意。嚴格按我院《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文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程規范開展勘察工作。各產品質量逐層簽字、核審把關,工序流程及質量控制見表4.2-1。表4.2-1內業工序及質量控制表內業工作內容編制單位校核審核審定批準地質報告專業組長項目總工項目負責人或院總工院長內業工作內容校核審核項目負責人平面圖專業組長總工或項目項目負責人或院總工剖面圖專業組長總工或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或院總工鉆孔柱狀圖專業組長總工或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物探資料專業組長總工或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或院總工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各單位及各專業之間的密切協作,發揮單位整體優勢,保證任務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堅持認真執行事先指導、中間檢查和產品校審的質量控制程序,并及時進行質量信息反饋,杜絕不合格產品出現;為提高勘測成果質量,加快勘測工作進度,積極支持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4.3.3技術措施嚴格進行勘察過程控制、專業技術接口、勘察成果校審、資料文檔管理和勘察成果評審等標準化管理。提供質量優良、技術可靠的勘察成果。其實施細則如下:(1)堅持事前指導的原則,在項目階段工作實施前,應認真組織編寫勘察大綱,在勘察大綱經評審后,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如對勘察大綱中的勘測工作量作一般性調整,由項目負責人決定,并報總工室備案;如對勘測大綱中的勘察工作量作重大調整,則須以書面形式向總工室匯報,視情況決定是否重新評審。(2)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負責人應定期向總工室報送生產進度情況,總工室根據項目進度,制定項目中間檢查計劃。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重大技術問題,項目負責人應及時向總工室匯報,由院部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研究。(3)勘察項目在外業工作基本完成后,項目負責人應及時整理資料,并盡快向總工室報送外業成果驗收計劃,由總工室組織勘察項目的現場驗收工作。(4)技術文件堅持三校四審的原則,在技術文件校審過程中,應認真履行各級校審人員的崗位職責。技術產品校審等級按照院《技術產品校審會簽及產品分級規定》執行。(5)堅持技術咨詢的控制制度,重要工程地質問題及處理方案的建議,須經院內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咨詢,充分發揮我院技術優勢,使成果體現全院整體水平。4.4安全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保障措施擬建項目區為貴州民族大學內,項目勘察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是安全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工作。根據本工程特點、建設方及各級政府機構對安全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的要求,制定相應安全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措施如下。4.4.1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1、安全文明施工一般要求(1)嚴格執行國家和當地的安全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接受業主和設計方的指導監督。(2)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施工規定,加強勘察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強化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嚴格執行施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做到安全施工,嚴防安全事故發生。(3)派專人統一管理和協調工地的治安保衛,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有關文明施工的事項。(4)加強安全文明施工宣傳工作,教育全體員工,遵紀守法共同維護工地的社會治安,協助治安管理機構做好工地的治安保衛工作。(5)在施工區域進口路邊醒目處設置施工公告和安全警示牌。(6)施工現場設置的安全防護設施要滿足要求,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布置整齊有序。(7)鉆探操作人員必須遵守崗位職責,熟悉和掌握鉆探操作規程和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8)鉆探人員進入工作現場應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等),不得赤腳或穿拖鞋進入施工現場。(9)酒后嚴禁進入施工現場。(10)對斜坡部位未進行平場處理的鉆孔,如場地坡度較大、易滑移部位,不能強行施工,需在平場或修建鉆機平臺后,在確保安全情況方能施工。(11)隨時檢查鉆機鋼絲繩,若有打毛、斷裂,應馬上更換新的,切不可用有安全隱患的鋼絲繩進行作業。(12)鉆機安裝要求水平、周正、穩固,各部件連接牢固,以防止鉆進運轉時鉆機塔架移位、傾斜及擺動。(13)應注意高、低壓線路對鉆探的影響,對上空有高、低壓線路通過的鉆孔,塔頂需距線路2m以上的方能施工,不具備施工條件的暫時不要施工。(14)在下暴雨、雷雨時應停止現場鉆探施工,臨時工棚不能搭建在大樹下,以防雷擊。(15)場地起伏較大的孔位,在孔與孔間搬遷時,應由專門的搬遷人員現場搬遷。(16)如因拆遷、青苗等賠償糾紛應請甲方協調解決。(17)當必須在林區或雜草區駐扎時,臨時駐地和簡易食堂的選址應設置在林木稀少,相對開闊的避風處,同時清理住處周邊的雜草等;在駐扎地應配備滅火器材、常備消防用水和消防沙等;駐扎地在用火時必須先將周圍雜草、樹枝清除,并有專人看護。人離開時必須將余火撲滅干凈,不得留下火星。(18)夜間用電照明,不得私拉亂接電線,發電機及油料存放應遠離居住房,妥善保管,做好防火工作。(19)嚴禁在電源、電線不良的情況下使用電加熱器、電爐。(20)在需要使用電加熱器、電爐等較大負荷的電器時,應有人守護,使用完畢后應關掉電源。(21)飲食加工區、油品儲存區配備滅火器,工作人員要能熟練使用配備滅火器;定期檢查煤氣管道、油煙道。2、危險源辯識及控制措施在總結、分析以往項目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對作業區域現場勘察,收集作業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根據院發布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手冊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序》、《職業健康安全運行控制程序》以及作業活動的特點,對在該項目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分析、識別。巖土工程勘察主要的作業活動包括:⑴室內辦公;⑵野外查勘;⑶地質測繪和巖溶水文地質調查;⑷設備搬遷;⑸鉆塔安裝;⑹設備操作;⑺施工用電;⑻交通運輸;⑼餐飲管理;⑽安全教育與培訓。4.4.2環境保護措施1、環境保護措施一般要求(1)施工現場隨時保持清潔、有序,物資、設備、材料的堆碼要歸類堆放整齊,不用的設備要經專人維護保養后入庫,物資材料的領用要根據工程施工的需要限額領用,剩余材料及時歸庫,嚴禁隨地亂扔。(2)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環境保護政策,虛心接受當地環保部門意見和監督檢查。(3)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案,盡量避免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4)加強對噪聲、粉塵、廢氣、廢水、廢漿、廢油的控制和治理,盡量采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努力降低噪聲,控制粉塵、廢氣濃度,以及做好廢水、廢漿和廢油的治理和排放工作。對施工區設備用油,應做到不得因任何原因將油及染油污布或其他任何物品隨意丟棄污染庫區,必須嚴格做好對相關物件進行集中堆放,同時做好避雨及周圍防排水措施,不因任何一次降雨將油污等有關污染物帶入庫區和庫區水體中。(5)注意隨時保持施工區及生活區的環境衛生,設置專人負責及時清掃垃圾和廢棄物,并運至指定的地點堆放和處理。隨時作好防火措施。(6)完工后及時拆除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施工廢物。2、環境因素辯識及控制措施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根據院發布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手冊和《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程序》、《環境運行控制程序》以及作業活動的特點,在總結、分析以往的環境管理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作業區域現場勘察和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作業活動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因素制定環境因素調查表。針對每一可能影響的環境因素均制定了相應的控制措施。
篇2:勘察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一、違反第一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勘察單位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以本單位名義承攬工程或將承包的工程轉包或違法分包,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六十一條、六十二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二、違反第二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勘察單位違反工程強制性標準,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三、違反第三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勘察單位未執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應當依照該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對擔任勘察項目負責人的注冊執業人員進行處罰。
四、違反第四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勘察單位不按照規定記錄原始記錄或記錄不完整、作業資料無責任人簽字或簽字不全,依照《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五、違反第五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勘察單位弄虛作假、提供虛假成果資料,依照《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勘察文件沒有勘察項目負責人簽字,依照《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六、違反第六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勘察單位不組織相關勘察人員參加施工驗槽,依照《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七、違反第七項規定的行政處罰
項目完成后,勘察單位不進行勘察文件歸檔保存,依照《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被處罰的,應當依照該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處罰。
地方有關法規和規章條款不在此詳細列出,各地可自行補充有關規定。
篇3:建筑工程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責任七項規定
建筑工程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以下簡稱勘察項目負責人)是指經勘察單位法定代表人授權,代表勘察單位負責建筑工程項目全過程勘察質量管理,并對建筑工程勘察質量安全承擔總體責任的人員。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由具備勘察質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甲、乙級巖土工程勘察的項目負責人應由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擔任。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開始前,勘察單位法定代表人應當簽署授權書,明確勘察項目負責人。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嚴格遵守以下規定并承擔相應責任:
一、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確認承擔項目的勘察人員符合相應的注冊執業資格要求,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能力,觀測員、記錄員、機長等現場作業人員符合專業培訓要求。不得允許他人以本人的名義承擔工程勘察項目。
二、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勘察合同(包括勘察任務委托書),組織編寫勘察綱要,就相關要求向勘察人員交底,組織開展工程勘察工作。
三、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負責勘察現場作業安全,要求勘察作業人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并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和場地情況,采取措施保證各類人員,場地內和周邊建筑物、構筑物及各類管線設施的安全。
四、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對原始取樣、記錄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組織人員及時整理、核對原始記錄,核驗有關現場和試驗人員在記錄上的簽字,對原始記錄、測試報告、土工試驗成果等各項作業資料驗收簽字。
五、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對勘察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保證勘察文件符合國家規定的深度要求,在勘察文件上簽字蓋章。
六、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對勘察后期服務工作負責,組織相關勘察人員及時解決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與勘察工作有關的問題;組織參與施工驗槽;組織勘察人員參加工程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在相關驗收文件上簽字,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還應參加單位工程、項目工程驗收并在驗收文件上簽字;組織勘察人員參與相關工程質量安全事故分析,并對因勘察原因造成的質量安全事故,提出與勘察工作有關的技術處理措施。
七、勘察項目負責人應當對勘察資料的歸檔工作負責,組織相關勘察人員將全部資料分類編目,裝訂成冊,歸檔保存。
勘察項目負責人對以上行為承擔責任,并不免除勘察單位和其他人員的法定責任。
勘察單位應當加強對勘察項目負責人履職情況的檢查,發現勘察項目負責人履職不到位的,及時予以糾正,或按照規定程序更換符合條件的勘察項目負責人,由更換后的勘察項目負責人承擔項目的全面勘察質量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