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漿工操作規(guī)程
1.灌漿工負責操作泥漿泵等機具給采空區(qū)和火區(qū)注漿。
2.制漿前所用各種設備應完好;各閥門應處在正確的開關位置;供水系統(tǒng)應暢通;照明設備應齊全;各崗位人員應到齊上崗。
3.制黃泥漿前應將沖土用的水槍放到合適位置,并連接好供水管路。
4.制漿前,首先將漿池底清理干凈,將遺存的臟雜物清掃出去,關閉下漿孔、泄水孔閘門。
5.用水槍沖士時,水槍操作人員要不斷擺動水槍;采土要均勻,使沖下的士充分濕潤,防止大塊土進入泥漿池。采土結束后,將水槍及管路中的水放凈,并放到固定的地方,以便下次再用。
6.開動攪拌機進行攪拌的同時用比重計檢查泥漿濃度,并調整到要求的水土比。
7.下漿孔要提前設置好篦子,灌漿過程中要隨時清理草根、樹皮、石子及其他臟物,防止下漿時堵孔、堵管。
8.制備矸石漿時,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配合好,各環(huán)節(jié)之間必須有聯(lián)系信號。
9.機器開動后,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機器運轉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立即發(fā)出停機信號,其他崗位工作人員接到停機信號后應立即停機;待故障排除發(fā)出開機信號后,再開機。
10.帶式輸送機不準帶負荷啟動或停機;破碎機、球磨機的給料要均勻,加水要適度,球磨機出口矸石的最大直徑不得超過6毫米。
11.輸送機司機發(fā)現(xiàn)輸送機上有大塊矸石、木料、雜物時,應立即停機清除,以防止堵口或損壞破碎機、球磨機。
12.球磨機司機要注意掌握給料速度、軸承溫升、供水大小等,不得長時間開空車或超負荷運轉。
13.攪拌機司機要注意運行中的攪拌料的高低程度,負荷要均勻。反向運行時必須先停轉,然后再啟動。
14.制漿人員要時刻注意設備運轉情況,當設備運轉出現(xiàn)異常時要立即停機,進行檢查處理。
15.接到井下準備灌漿的電話后,首先給水沖洗管路(或鉆孔),當井下第二次來電話通知井下管路流水已暢通時,方可開始灌漿。
16.接到井下停漿電話后,要立即關停攪拌機,并關好灌漿管路的閥門,然后給水沖洗管路(沖洗時間一般不少于20分鐘),清理、沖刷灌漿池。冬季要把水槍和管路中的水放凈。
17.工作結束后,要核實本班灌入的實土量(或矸石量),并將本班工作情況詳細記入“灌漿日志”,及時交給班長或送交指定地點。
18.下班前應做好場地整理工作,并按規(guī)定要求管理好設備,保持貯水池有足夠的水量。
19.灌漿工要了解工作范圍內的管路系統(tǒng)(包括管徑、接頭方式、閥門型號及安裝地點等);準備管鉗、扳手、絲錐、鉗子、鐵絲等工具材料。
20.灌漿工到達工作地點后,首先檢查管路系統(tǒng)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然后檢查灌漿地點的頂、幫支護情況,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處理,處理不了的要匯報區(qū)隊領導,禁止蠻干。
21.準備工作就緒后,打開閘門,用電話與制漿站聯(lián)系,先要清水,待管路暢通后,第二次打電話要漿,并根據(jù)本班工作量及區(qū)隊布置的任務確定注漿量。
22.應先由瓦斯檢查員檢查工作地點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等,符合有關規(guī)定時,再進入工作地點。根據(jù)區(qū)隊值班人員安排的灌漿孔號及每個鉆孔應灌的漿量進行作業(yè)。
23.灌漿前,先進行沖孔,水量應逐漸加大,每孔沖水時間一般不少于20分鐘。進水暢通后安上灌漿管,將各處閘閥打開并記下流量計的讀數(shù),然后向制漿站要漿。
24.灌漿期間,灌漿工應密切注意管路及各處閥門的情況,發(fā)現(xiàn)堵孔或管路漏漿時,應首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漿,同時派人關閉上一道閥門,然后進行處理。正在灌漿的鉆孔,如發(fā)現(xiàn)進漿不正常,應暫停灌漿進行給水。
25.班中倒孔時,必須先打開改灌鉆孔的閥門,然后關閉欲停灌鉆孔的閥門。人員應站在孔口兩側,禁止面對孔口。
26.灌漿時,不要在高壓膠管附近停留,以防止管子崩壞傷人。
27.盡量在無漿水的情況下拆管子,特殊情況需在有漿水的情況下拆管子時,平接的先松下方的螺絲、吊掛的管子先松靠幫的螺絲,并用膠皮等蓋住法蘭盤,防止噴水傷人。
28.灌漿的鉆孔,無閥門控制時要用閘板(蓋子)或木楔子將孔口堵好。
29.灌漿過程中要做好下列檢查
(1)檢查泄水處出水的大小、水溫的高低,有害氣體等,并做好記錄;
(2)檢查泄水閘門完好情況、水溝的暢通情況等。
30.每個工作班在下班前,必須先通知地面制漿站停止下漿,然后將管內存漿全部灌入鉆孔內。鉆孔停止灌漿時應用水沖孔,沖孔時間一般不少于20分鐘(先小水后大水),沖孔后將各處管路、閥門等處理好。
31.在回風系統(tǒng)灌漿時,必須隨身攜帶瓦斯檢測儀或瓦斯檢定器,應連續(xù)檢查工作區(qū)域內瓦斯情況,隨時檢查二氧化碳情況。
32.灑漿前,在確認膠管和輸漿管連接嚴密牢固后,打開主管路(工作面順槽內)的閥門,用電話同制漿站聯(lián)系要水,水流暢通后再要漿。
33.在綜采工作面灑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在支架下方沿工作面傾向鋪設軟管,每隔2~3個支架安設一個三通閥門,每個三通閥門處接一根1~2米的短管伸入架子后尾處;
(2)灑漿過程中,應有專人看守管路和閥門,有異常情況時立即關閉閥門;
(3)工作面看守小閥門的人員,在泥漿到達工作面以后,應注視現(xiàn)場,并不斷擺動管子,以灑滿所有角落、不留死角,將浮煤全部覆蓋后方可開動下一級閥門(每次開閥數(shù)量一般2~4個)。灑到距工作面下端30米時,應通知制漿站停止送漿,然后漿管內所存泥漿全部放完。管子內不應存漿,并用水沖管,先小水后大水;
(4)工作結束后應將閥門關嚴,在檢查管路無其他情況后方可離開現(xiàn)場。
(5)工作面灑漿一般應每個循環(huán)進行一次。
34.在普采工作面灑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灑漿人員要站在頂板完好的安全地帶,如遇頂板不好或有懸矸時,要處理好;
(2)工作面灑漿管由上出口鋪到工作面下出口。灑漿時,約每隔20米站一個人拉管子;
(3)應沿工作面自上而下由采空區(qū)向外均勻地灑漿,以保證冒落的矸石被泥漿均勻覆蓋;
(4)每1~2個循環(huán)灑一次漿。
35.放頂前,應沿回風巷在采空區(qū)預先鋪好灌漿管,灌漿管末端距采煤工作面煤壁保持10~15米的距離。埋管可用50毫米的鋼管,鋼管上要有拉管用的拉頭。
36.采煤工作面放頂后,灌漿人員用電話通知制漿站開始送漿;運輸巷有水流出時,即認為采空區(qū)已灌好漿,這時方可停止灌漿。
37.隨著采面推進應及時拉出埋管,拉管時必須將繩套子牢固地固定在埋管的拉頭上,要求各根繩子的長短一致、受力均勻,待所有工作人員撤到絞車以外的安全地帶后,再開動絞車向外拉管。
38.開工前應檢查使灌漿設備及管路完好,運轉正常、潤滑油充足等。
39.灌漿時,泥漿要均勻、沙泵運轉應正常,遇碹縫跑漿時要及時堵塞。如果沙泵距泥漿地點較遠,應設直通電話。
40.看鉆孔人員根據(jù)鉆孔壓力大小負責發(fā)出開灌或停灌通知;制漿人員負責掌握水量大小及泥漿濃度。
41.碹后灌漿時,漿管上口要超過碹頂最凸出位置,碹頂越空,管口位置越高。
42.停漿后,要用清水沖洗沙泵和管路,沖洗時間長短應根據(jù)灌漿地點遠近而定。
43.無論是灑漿、還是灌漿,上井后都必須將當班的工作情況向區(qū)隊值班人員匯報,并將灌漿量及其他情況記入“灌漿日志”。
44.地面無制漿池,下漿濃度不好測定時,要在井下出漿口定期取樣測量泥漿濃度。
篇2:裂縫灌漿施工工藝操作處理
裂縫灌漿施工工藝及操作處理
壓力灌漿技術是混凝土裂縫灌漿領域包括材料、機具、施工的一項綜合補強技術。該技術研制了可對混凝土微細裂縫進行自動壓力灌漿的新型機具和適應各種形態(tài)裂縫修復的灌漿樹脂、配套材料,提供了混凝土缺損維修的聚合物砂漿和界面處理技術,并對裂縫成因和微細裂縫注入理論進行了分析,通過深固加固技術大量工程實踐,總結制定了一套自動壓力灌漿操作細則和質量保證體系,為建筑物的維修補強改造提供了有價值的技術途徑和實施手段!
灌漿施工工藝流程總體如下:
裂縫表面處理―封縫―埋設灌漿嘴―準備灌漿泵―試壓―配制灌漿材料―灌漿―檢驗及表面處理。
1、清理裂縫:
(1)較寬裂縫,沿裂縫深度鑿除裂縫表層混凝土,以露出新鮮混凝土為宜,對其它所有要處理的裂縫,沿縫鑿成2~4mm,寬4~6mm的V型槽,并鑿毛裂縫內混凝土表面。
(2)對外露鋼筋進行除銹處理,對銹斷的原鋼筋進行焊接替換。
(3)剔除縫口表面的松散雜物,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清除槽內浮塵。
(4)向較寬裂縫(寬度)1.5cm)內灌滿小石子,要求密實。
(5)沿縫長范圍內用丙酮進行洗刷,擦清表面。
2、埋設灌漿嘴:
清縫處理后,用膠泥騎縫埋設、粘貼灌漿嘴,灌漿嘴的間距沿縫長依縫的寬窄以35~40cm為宜,原則上寬縫可稀、窄縫可密,但每一條裂縫至少須各有一個進漿孔和排氣孔。
3、封縫:
對壓漿區(qū)域的裂縫,無論縫寬大小,原則上都應同時封閉,以防裂縫相互貫通而跑氣跑膠。沿縫長先涂一層基液,待膠泥初凝后,再抹上一層膠泥,并除氣泡抹平,待膠泥初凝后,表面用基液涂刷二層。
4、密封檢查(氣檢):
封縫材料固化后,沿縫涂刷一層肥皂水,并從灌漿嘴中通入氣壓為0.2MPa的壓縮空氣,檢查縫的密封效果。對漏氣部位進行補封處理。
5、灌漿:
(1)灌漿材料配制: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化學灌漿的配置,灌漿材料均由雙組分組成,在使用前需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及使用要求由試驗確定適宜的配比。實際施工時,按照配比將甲乙組分混合在一起,用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一般情況下,灌漿材料配制后宜在二個小時內用完,故配制材料以一次性用量為宜。
(2)灌漿工藝:啟灌之前,先接通管道,打開所有灌漿嘴上閥門,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將管道及裂縫吹干凈。灌漿順序自上而下,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連續(xù)進行。灌漿壓力以0.2~0.4MPa為宜,壓力逐漸升高,防止驟然加壓使裂縫擴大。
6、灌注操作程序:
(1)接通管道;
(2)將配制好的膠漿注入灌漿罐;
(3)打開儲氣瓶閥門,調節(jié)壓力;
(4)打開灌漿罐通向灌漿嘴的閥門;
(5)待相鄰灌漿嘴冒漿后關閉此嘴的閥門,以下依次進行;
(6)當出漿率小于0.1L/min時,持壓5~10min后,即可停止該縫的壓漿,關閉壓漿嘴閥門。進行灌漿封閉的縫要進行取芯抽樣或開孔內窺鏡檢查,以保證灌漿封閉質量。
7、寬度小于0.10mm的裂縫進行封閉處理方案:
對于寬度小于0.10mm的裂縫,無論其裂縫大小,在進行裂縫的灌漿過程時,一并封閉,不需要做處理。對外表顏色較深的原封縫物均要清除干凈,重新采用107膠或801建筑膠水泥漿(混白水泥)刮抹,要求顏色與原混凝土表面顏色相近,外觀平整。對于裂縫較多,可布置工作面的現(xiàn)場,可采用氣泵-灌漿罐進行灌漿。對于裂縫不多,或工作面較小的情況下,可采用便攜式灌漿泵進行灌漿。
篇3:灌漿泵操作安全操作規(guī)程
一、開泵前的準備和檢查
1、泵體應穩(wěn)固地安裝在基礎上,并檢查動力端零部件地緊固情況。
2、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應盡可能縮短吸入管長度和吸程,并檢查進漿閥、排水閥是否良好。
3、檢查離合器和變速裝置工作是否可靠。
4、檢查活塞桿軸套、連桿軸承、十字頭軸承和十字頭滑套的配合間隙。
5、檢查曲軸箱內潤滑油的油面,檢查各油嘴是否有足夠的潤滑油,各部件潤滑是否正常。
6、檢查安全閥是否可靠、壓力表是否靈敏,并按要求校核壓力表準確度。
7、檢查進漿口處,不得有粒徑大于3mm的雜物進入。
8、用手轉動皮帶輪5~6圈,檢查泵運轉是否靈活。
二、泵運轉檢查
1、將離合器手柄放在斷開位置上,開動電動機。當運轉正常時,合上離合器啟動泵工作,向工作地點輸送漿液。
2、泵在工作時,如需變速,必須拉開離合器或停泵后進行,不得在運轉中變速。
3、隨時注意泵的傳動系統(tǒng)有無沖擊、碰撞聲,排漿壓力和排漿量是否均勻,有無漏油、漏漿等非正?,F(xiàn)象。
4、泵的排出壓力應控制在額定范圍內,隨時注意觀察和控制壓力表值,防止超過規(guī)定的極限值。
5、在工作中應經(jīng)常檢查各運動部件的潤滑情況,各箱體內的潤滑油溫度在30~50℃范圍內,最高不得超過60℃。
6、帶式制動器中的制動帶不能沾油,以防摩擦片和制動閥在制動時打滑。
三、停泵檢查
1、打開三通回路卸壓后,脫開離合器,停止電動機。
2、用清水清洗泵頭缸體直至干凈。
3、閑工期或冬季停泵時,必須放凈泵內和管路內的漿液,并徹底清洗干凈。
4、保養(yǎng)規(guī)程
4.1日常保養(yǎng)
(1)隨時觀察壓力表的指針擺動情況,確保泵在額定壓力下工作;
(2)隨時注意填料盒的工作情況,如發(fā)現(xiàn)漏漿應及時擰緊或補充、更換新填料;
(3)新泵使用一個月后,必須更換一次潤滑油;
(4)傳動箱內密封性要好,防止灰塵、砂土等雜物進入;
(5)運轉中發(fā)現(xiàn)泵內有異常聲響時,應立即停泵進行檢查,并消除故障;
(6)因柱塞、缸套、膠球、拉桿磨損造成壓力和排量不足時,應及時拆卸更新;
(7)經(jīng)常調節(jié)三角皮帶的松緊程度,確保泵正常運轉;
(8)安全閥門不得隨意加厚,保證在額定壓力下工作。
4.2定期保養(yǎng)
(1)每周進行一次活塞、連桿、十字頭等零件的松緊程度檢查;
(2)每周進行一次進漿閥、排漿閥、拉桿、防塵密封圈、缸套的磨損程度檢查;
(3)每周進行一次連桿、齒輪、軸承、安全閥、離合器、三通的磨合程度檢查;
(4)每季度更換一次潤滑油;
(5)每半年拆卸、清洗曲軸變速箱體并檢查各零部件。
5.檢查與考核
5.1由職能部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與考核。
5.2按照本規(guī)程的各項要求進行檢查和考核。
6.檢驗規(guī)程
6.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額定壓力為0~12Mpa泥漿泵、高壓泥漿泵的檢驗。
6.2內容與要求
(1)空載運轉檢驗
a啟動電動機,打開泵上回漿管路,松開制動帶或合上離合器,使泵處于空載運轉狀態(tài);
b檢查泵曲軸箱、變速器、離合器和泵體的運轉是否正常,有無雜音和漏水漏氣等現(xiàn)象和組部件溫升情況;
c檢查泵上的所有緊固件。
(2)負荷運轉檢驗
a連接工作管路、調節(jié)控制回漿閘閥全部打開,使泵達到額定壓力下的排量,運轉4小時;
b壓力表的指示值應準確無誤;
c檢查離合器及各變速機構是否靈活可靠;
d檢查軸承潤滑處是否良好,溫升在規(guī)定范圍內;
e檢查各緊固件是否緊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