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天水重大糧食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天水重大糧食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2024-07-13 閱讀 6121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或重大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下的糧食(含食油,下同)有效供給,確保全市糧食安全,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天水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我市糧食供需實際,特制定本預案。第二條糧食應急工作原則(一)按照糧食工作各級政府負責制,各縣區政府要建立糧食應急機制。當出現區域性糧食緊急情況時,當地政府應切實承擔起責任,采取應急措施,穩定市場和穩定社會;同時,必須立即將情況報告上一級政府。(二)市直有關部門要按本預案明確的職責,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三)本預案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實施,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協調行動,局部服從整體,一般工作服從應急工作。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一)特急狀態。由于戰爭、病疫、自然災害、國際封鎖以及其他突發事件,造成糧食市場急劇波動,緊急狀態持續15天或糧食價格在一周內上漲100%以上,市場糧食供應極度緊張,群眾十分恐慌,搶購現象嚴重,部分地區出現糧食脫銷。(二)緊急狀態。緊張狀態持續10天或主要糧油品種零售價格不正常,一周之內上漲50%以上,市場糧食供應緊張,群眾搶購糧食并出現恐慌。(三)緊張狀態。本轄區出現居民排隊集中爭購糧食并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現象,部分監測點出現主要糧食品種脫銷斷檔,糧食價格一周內上漲30%以上。(四)一般狀態。達不到緊張狀態但已有緊張狀態的跡象。第二章應急機構和職責第四條成立天水市重大糧食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糧食局局長任副總指揮,市發改委、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公安局、交通局、衛生局、物價局、工商局、技術監督局、市農業發展銀行天水市分行、天水火車站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見附件)。第五條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地點設在市糧食局。市糧食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副局長任副主任。第六條指揮部職責(一)根據糧食市場形勢,判斷糧食緊急狀態,提請市政府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行動。(二)指揮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糧食應急供應工作。(三)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省糧食局報告事態變化情況,并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四)根據需要,向省政府和當地駐軍部隊請求支援和幫助。第七條指揮部辦公室職責(一)掌握全市糧食市場動態,向指揮部總指揮提出應急行動意見。(二)按照市政府或指揮部指示,召集聯絡指揮部成員單位開展應急協調工作。(三)綜合有關情況,草擬有關文件。(四)向市政府提出對實施預案單位和個人的獎懲意見。(五)協同有關部門核定實施預案各項費用開支。(六)完成市政府和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第八條部門職責(一)糧食部門會同物價等有關部門負責對糧情監測預測,收集掌握全市及省內外有關糧食供求信息,分析預測市場行情,并及時向市政府和指揮部提出預警意見;負責組織實施應急糧食的采購、加工、調運和銷售。(二)民政部門負責及時通報災情,確定救濟對象,組織發放應急救濟款和救濟物資。(三)公安部門負責維護社會秩序,防止因糧食供應緊張引發群體性治安事件和社會騷亂(四)財政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實施糧食應急所需有關經費,并及時足額撥付到位。(五)交通部門和天水火車站負責做好車輛運力調度,保證糧食物資優先調運。(六)糧食、物價部門負責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及時掌握糧食市場價格動態,牽頭制定銷售最高限價或采取其他價格干預措施,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加強對糧食市場監管,打擊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八)衛生、技術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測糧食質量,防止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糧油產品趁機流入市場。(九)農業部門負責組織恢復糧食生產,確定生產規模和品種。(十)農業發展銀行負責落實采購應急糧食所需資金貸款。第九條縣區政府負責組織和指揮轄區內的糧食應急工作,制定和實施應急措施。按照市上的統一部署,完成各項應急任務。第三章應急準備第十條市、縣區建立糧食供求行情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網絡系統。有關職能部門切實做好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有關信息采集、整理、分析、預測,定期向社會公布,及時向同級政府發出預警信號。第十一條市、縣區政府要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規定,掌握必要的糧源,并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在同級財政預算中落實地方糧食儲備,確保在應急情況下政府掌握必備的調節物資。第十二條各縣區和有關部門要根據應急需要,建立健全糧食應急供應保障系統。主要包括:(一)建立與省內外主要糧食產區長期穩定的糧食購銷協作關系,確保在正常及應急情況下的糧源供給。(二)建立糧食應急加工系統。要根據當地實際,提前確定應急條件下的糧食加工(可指定符合衛生質量要求的國有或非國有糧食加工企業)。如當地或在一定區域內的糧食加工能力不能滿足應急需要的,當地或上一級政府要盡快規劃建設。(三)建立糧食應急供應系統。要根據駐軍、城鎮居民及城鄉救濟需要,建立健全糧食應急銷售或發放點。應急供應網點可由政府專門建設,或提前委托當地大型商場、連鎖超市等機構承擔。(四)建立糧食應急儲運系統。要根據糧食儲備、加工設施、供應網點的布局,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和整合社會資源,抓緊建設糧食應急儲運體系,提前確定好運輸線路、臨時存放點、運輸工具等,確保在應急條件下的糧食運輸。第四章應急措施第十三條根據糧食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緊急狀況,相應采取不同范圍、不同力度的應急措施。第十四條當出現緊張狀態時,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采取以下措施:(一)啟動各地應急供應系統。立即組織當地指定的加工企業加工糧食,并通過指定的國有糧店、大型零售商店和連鎖店等銷售網點,投放供應市場。要按照“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隊后地方”的原則,優先確保當地駐軍的糧油供應。(二)立即組織采購,做好糧食調配。組織當地糧食企業或通過糧食批發市場籌措糧源,并認真做好本地區和跨地區糧食調配計劃,安排好運輸線路和工具。(三)加強糧食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非法加工和銷售不符合國家質量衛生標準的糧食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四)加強對糧食市場動態實時監測,分析原因,科學預測動態走向。(五)及時引導有關新聞單位進行宣傳報道,盡快消除社會不實傳聞和消費者恐慌心理,同時組織有關部門依法打擊造謠惑眾者。第十五條當出現緊急狀況時,除采取第十四條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一)動用儲備糧進行市場供應1、動用原則。若當地糧食商品庫存不足,而采購和調配糧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預計將很快出現斷供而需要動用儲備糧供應市場時,由縣區政府決定動用縣區級儲備糧;如縣區級儲備糧仍然難以滿足需求,則由縣區政府提出申請,市政府決定動用市級儲備糧的數量;如市級儲備糧仍難以滿足需要,則由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請動用省級儲備糧。2、動用市級儲備糧程序。市應急指揮部根據市場動態及有關縣區的申請,按照全市統籌、合理安排的原則,會同市發改委、糧食、財政、物價、市農發行等有關部門提出市級儲備糧應急動用計劃,報市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二)恢復糧食生產。按照經濟補償、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市農業部門會同國土資源、水利、財政、物價、生資等部門組織啟動全市糧食生產能力,盡快恢復糧食生產;確定生產規模,組織農用物資供應和技術指導。(三)調進外地糧食。市政府根據市應急指揮部意見,向有關糧食主產區的市政府商調應急糧食,并向省政府申請安排糧食調配。第十六條當出現特急狀況時,除采取第十五條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一)實行價格干預。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由市物價部門會同計劃、糧食、財政等部門研究制訂價格干預措施,包括確定實施價格干預措施的糧食品種和地域范圍。(二)實行居民定量供應。根據事態發展和糧源狀況,確定居民定量供應的標準和范圍。居民憑戶籍管理憑證或身份管理憑證到政府指定的國有糧店或零售商店購買,供應價格執行銷售最高限價。糧食部門組織實施居民定量供應。(三)實行臨時市場管制。由市政府下令臨時停止所有糧食交易,并由有關部門強行征購或征用社會現有糧油資源,統一分配供應。第五章應急響應第十七條市糧食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工作程序:(一)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糧食緊急情況報告后,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迅速掌握有關情況,提出采取應急措施的意見,及時向總指揮報告。(二)出現糧食緊急情況,指揮部辦公室全天24小時與有關縣區保持聯系,及時派員深入糧食市場調查,掌握實時動態。(三)接到各地的緊急報告和求援,應立即作出準確的判斷,并迅速部署應急行動。(四)及時向市直有關部門和有關縣區政府通報情況。(五)引導新聞媒體做好正面宣傳和典型報道。第十八條市直有關部門接到指揮部通報后,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到位,按照本部門職責迅速落實應急措施。第十九條有關縣區政府應急響應工作程序:(一)立即進入應急狀態,全天24小時監測糧食市場動態,并及時上報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必要時發出緊急支援的請求。(二)及時采取應急措施,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做好糧食調配和供應,加強市場監管,維護糧食市場秩序。(三)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平息謠傳,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證社會穩定。(四)迅速執行市糧食應急指揮部下達的各項指令。第六章事后處理第二十條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總結,對實施應急預案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機制。第二十一條在半年時間內,按原計劃規模,及時補充已動用的各級儲備糧。第二十二條審計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實施預案的各項支出,及時組織審計。第二十三條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經審計核定的支出及時兌付和結算。對農民因恢復糧食生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由市、縣區政府按事權責任負擔補償。第二十四條對有下列突出表現的單位或個人,由市、縣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一)出色完成應急任務的。(二)對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三)及時提供應急糧食或節約經費開支,成績顯著的。(四)有其他突出貢獻的。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要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及單位主要負責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有關單位予以通報批評;違反國家行政法律法規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不按照本預案規定和糧食應急指揮部要求實施糧食應急措施的。(二)違抗糧食應急指揮部命令,拒不承擔應急任務的。(三)貪污、挪用、盜竊應急工作經費或物資的。(四)有特定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應急期內不堅守崗位,玩忽職守的。(五)對糧食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第七章附則第二十六條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H市糧食安全應急預案

崇府辦發〔2006〕91號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崇州市糧食安全應急預案的通知各鄉鎮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崇州糧食安全應急預案》已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二〇〇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崇州市糧食安全應急預案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切實加強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證市場糧食正常供應,根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制定本預案。第二條糧食應急工作原則:(一)政府負責原則。按照糧食工作各級政府負責制原則,全市糧食安全應急工作由市政府統一領導,安排部署。當出現區域性糧食緊急情況時,政府應切實承擔起責任,采取應急措施穩定市場和穩定社會。

(二)部門分工和聯動原則。本預案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市發展計劃局、市糧食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協同行動。(三)快速反應及時報告原則。當本地區出現糧食應急情況,在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并按照各自職責采取措施穩定市場。根據不同級別的應急狀態,建立相應的應急專報制度。緊張狀態時,實行兩天一報;緊急狀態時,實行一天一報;特急狀態時,實行半天一報。(四)服從原則。應急工作中,有關部門必須做到局部服從整體,一般工作服從應急工作。政府應急征購、征用社會糧食資源,調度加工、運輸能力時,有關企業必須無條件服從。(五)依法行政原則。糧食應急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辦事。第三條本預案適應以下情況:(一)緊張狀態。指本地各級儲備糧食及全社會周轉糧庫存總量占本地年度糧食總需求量的比值在20%以下,同時市場糧食供應出現緊張狀況,市場糧價從開始上漲起,在一個月內持續上漲30%以上,群眾爭購糧食并出現情緒不穩定,個別地點出現部分糧食品種脫銷。(二)緊急狀態。指緊張狀態持續10天或糧食價格在一周內上漲50%以上,本地各級儲備糧食及全社會周轉糧庫存總量占本地年度糧食總需求量的比值在10%以下,市場糧食供應緊張,群眾搶購糧食并出現恐慌,部分地區出現糧食脫銷。(三)特急狀態。指緊急狀態持續10天以上或糧食價格在一周內漲幅在100%以上,市儲備糧庫存僅夠1個月正常供應量,全市市場糧食供應極度緊張,群眾恐慌,搶購現象嚴重,大部分地區陸續出現糧食脫銷。第二章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第四條成立崇州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負責指揮全市糧食應急保障供應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糧局)負責具體實施工作。第五條指揮部由分管糧食工作的副市長任指揮長,市發展計劃局、市糧食局局長任副指揮長,成員由市府辦、物價局、公安局、工商局、財政局、糧食局、質監局、交通局、衛生局、農牧局、農發行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組成。第六條糧食應急指揮部工作職責:(一)根據糧食市場形勢,判斷糧食供應狀態,提請市政府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行動。(二)指揮各糧食應急組織機構和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能開展糧食應急工作。(三)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事態變化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糧情信息和政府的對策措施。(四)建議市政府動用市級糧食實物儲備、價格補貼等。(五)提請市政府向成都市政府建議動用市級儲備糧庫存。(六)完成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七)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第七條部門職責:(一)糧食部門負責會同各有關部門實施糧情監測、預測,及時收集掌握全市社會糧食庫存情況及國內外有關糧食市場情況,分析、預測全市糧食供求狀況、價格趨勢,會同市計委及時向市政府和指揮部提出緊張、緊急、特急狀態的應急行動建議;負責組織落實應急供應糧食的采購、調撥、加工、運輸和銷售措施,確保市場供應;負責建立落實社會糧食經營企業監測網絡,掌握經營周轉庫存品種、數量;組織應急供應工作。(二)物價部門負責加強價格監管,掌握糧食市場價格動態,及時提出糧食價格干預措施或價格緊急措施,依法查處各種價格違法行為。(三)工商部門負責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管,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摻雜使假、以次充好、違規銷售陳化糧和劣質糧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穩定。(四)公安部門負責維持社會秩序,對出現糧食搶購的地方,安排警力維持秩序,為糧食送貨車輛提供交通保障;對敏感部位實施治安管制,防止因糧食供應緊張引發社會*。(五)質監衛生部門,負責監測生產、流通領域的糧食質量,及時上報監測結果,防止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糧油產品流入市場。(六)交通部門負責做好運力調度,保證應急糧食調運的需要。(七)財政、價格、糧食、農牧、農發行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價調基金具體動用、貸款發放、糧食生產等工作。第三章應急準備第八條市糧食局建立糧情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及時向市政府和指揮部報告糧情動態,定期向有關部門和社會發布糧食供求信息。第九條市糧食局根據應急需要,做好糧食應急保障工作。(一)制定糧源定向調運計劃。根據全市糧源情況,確定定向調運計劃,確保糧源供給,并編制糧食定向調運圖表(包括調出地庫存量、調出量、調入地等)。(二)確定糧食應急加工定點企業。根據應急供應需求量,安排和落實符合衛生質量要求、有一定規模的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參股和非國有糧食加工廠作為應急條件下的定點糧食加工企業,并編制圖表(包括名稱、地址、法人代表、聯系電話、加工能力)。(三)建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根據本區域居民情況,安排和落實應急條件下供應糧食的網點(包括糧店、超市等),并編制圖表(包括名稱、地址、法人代表、聯系電話和供應能力)。(四)建立糧食應急運輸網絡。根據糧食儲備、加工設施和供應網點的分布和需求量,安排和落實應急條件下運輸糧食的運輸企業(包括國有和非國有運輸企業),并編制運輸企業(包括名稱、地址、法人代表、聯系電話和運輸能力)和運輸流向圖表。(五)上述圖表,作為應急指揮部調度的依據,要求每年2月底前編制完畢,并上報指揮部辦公室匯總、存檔。當年內如有變動,要及時調整。指揮部辦公室每年對各糧源基地、定點加工、運輸、供應網絡組織一次檢查。第四章應急響應第十條市糧食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工作程序:(一)根據糧食緊張、緊急、特急狀態,及時向指揮長報告警情和提出應急措施建議。(二)指揮部辦公室每周與各有關部門保持聯系;在緊張、緊急、特急狀態下,指揮部辦公室按照規定的信息報送時間及時收集、匯總、報告有關情況,并與成員單位保持密切聯系,深入糧食市場調查,及時綜合情況向指揮部報告。(三)接到各地的緊急報告和請求后,立即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報指揮部批準后迅速部署應急行動。(四)及時向指揮部成員單位通報情況并向市府辦提供宣傳報道資料。第十一條市級有關部門接到應急指揮部通報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到位,按照本部門職責迅速落實應急措施。第五章應急工作程序和措施第十二條根據糧食市場情況,市計委、糧食局負責向市政府、市糧食應急指揮部作出糧食緊張、緊急、特急狀態的報告,并根據所處警情級別提出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建議。建議市政府實施和終止應急行動。第十三條當出現緊張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強市場監控。市糧食局會同市物價局、工商局,加強對糧食市場動態的實時監測,掌握全市糧食實物庫存數量及市場價格波動情況,分析原因,預測其動態走勢,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二)加強市場管理。市糧食局、工商局、物價局、質監局衛生局加強糧食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非法加工和銷售不符合國家質量衛生標準的糧食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三)增加糧食投放量。由市政府啟動定向調運計劃、應急加工、運輸、供應網絡,立即組織調配社會周轉庫存糧源,并按照定向調運計劃實施運輸、加工。通過指定的應急供應網點銷售。各軍糧供應站應確保當地駐軍的糧油供應。(四)積極籌措糧源。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由市糧食局組織下屬國有糧食企業和較大規模糧食經營業戶采購、加工糧食。(五)維持社會秩序。市工商局、公安局密切注意社會動態,維持社會秩序,保證糧食運輸暢通,打擊造謠惑眾等違法行為。(六)加強輿論導向。市府新聞辦及時組織有關新聞單位進行宣傳報道,盡快消除社會上的不實傳聞和消費者恐慌心理。第十四條當出現緊急狀態時,除采取第十四條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一)用儲備糧供應市場。按照逐級動用的原則,由市計委、糧食、財政、物價、糧食、農發行等部門向指揮部提出適時動用市級儲備糧建議,報市政府批準執行。同時做好向成都市政府申請動用市級儲備糧的準備。(二)實行價格干預措施。由市物價局會同市計委、糧食局、市財政局研究提出糧食價格干預措施,報省政府批準后貫徹執行。

第十五條當出現特急狀態時,除采取第十四條、第十五條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一)向省政府專題報告,并建議動用市級儲備糧和采取有關干預措施。(二)實行居民定量供應。根據事態發展和糧源狀況,確定居民定量供應的標準和范圍。居民憑證到政府指定的糧店或零售商店購買,供應價格執行銷售最高限價。糧食部門組織實施居民定量供應。

(三)實行臨時市場管制。由政府下令臨時停止所有糧食交易,并由有關部門征購或征用社會現有糧油資源,統一分配供應。第六章資金及財務處理第十六條動用市級儲備糧,一律按照“先動用,后結算”的原則,快速組織糧食出庫,快速上市銷售。第十七條動用儲備糧或政府統一調配的應急供應糧食的數量和所發生的費用,按照規定設專帳核算。第十八條市財政局、糧食局負責對實施預案的各項費用和補貼開支組織審計和結算,并及時撥付資金。第七章事后處理第十九條緊急狀態解除后,由市糧食局負責組織,按原儲備規模,及時補充已動用的儲備糧。第二十條各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總結,對實施應急預案中發生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機制。第二十一條對下列有突出表現的單位或人員,由市政府給予表彰獎勵:(一)出色完成應急任務的;(二)對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三)及時提供應急糧食或節約經費開支,成績顯著的;(四)有其他突出貢獻的。第二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及主要負責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有關單位予以通報批評;違反國家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由有關行政部門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不按照本預案規定和糧食應急指揮部要求實施糧食應急措施的;(二)違抗糧食應急指揮部命令,拒不承擔應急任務的;(三)貪污、挪用、盜竊應急工作經費或物資的;(四)有特定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應急期內玩忽職守的;(五)對糧食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第八章附則第二十三條本預案由計劃發展委員會負責具體解釋。第二十四條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行。

篇3:J縣糧食安全應急預案

為保證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及不可抗拒的突發事件時的糧油有效供應和糧食市場安全,確保全縣人民生活和工作秩序的穩定,確保全縣社會安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領導機構

成立建平縣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負責組織全縣糧油應急供應工作。指揮部組成人員如下:

總指揮:杜井坤副縣長

副總指揮:葛振堂縣商業和糧食局局長

王景新縣財政局局長

成員:付漢叢縣商業和糧食局副局長

縣公安局副局長

縣交通局副局長

縣工商局副局長

縣民政局副局長

縣質量監督局副局長

縣物價局副局長

農業發展銀行建平縣支行副行長

建平縣人民武裝部部長

指揮部主要職責:

1、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全縣糧油市場應急供應工作,對縣委、縣政府負責。

2、根據糧油市場供應狀態,決定實施和終止糧油應急供應行動。

3、研究解決糧油應急工作中的重大問

4、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省有關部門報告糧油市場事態變化情況。

5、根據糧油市場事態需要,向外市、縣以及當地駐軍部隊請求支援。

6、對各部門糧油市場應急供應工作進行督查。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縣商業和糧食局,聯系電話:0421—7821871,葛振堂兼辦公室主任,付漢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為辦公室副主任。

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1、監測糧油市場供求變化動態,及時向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提出應急行動意見。

2、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按照縣政府或應急指揮部指示,協調解決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開展應急供應工作遇到的問題。

3、及時傳達縣委、縣政府和應急供應指揮部工作指示和有關會議精神,并督促檢查貫徹落實情4、研究制訂實施預案中的各項資金開支計劃。

5、負責收集、整理、綜合應急供應期間糧油市場運行監測情況,編發糧油市場綜合運行分析,及時報送縣委、縣政府領導。

6、提出對實施應急預案單位和個人的獎懲意見

7、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二、職責分工

1、縣商業和糧食局:負責對糧油市場的日常監測預測,并根據全縣糧油市場購、銷、存、價格等情況,建立綜合評價報告制度,收集掌握省、市內外有關糧油供求信息,分析預測市場動態,及時向縣政府和應急指揮部提出預警意見,并負責落實地方糧油儲備,組織應急供應情況下的糧油采購、加工、調運、銷售。

2、縣財政局:負責會同縣商業和糧食局完成縣政府批準的縣級儲備糧的儲備任務,及時足額撥付糧油應急供應所需相關資金到位。

3、縣公安局:負責維護糧油供應市場治安秩序,加強對主要糧食儲備庫、糧油市場、糧油銷售網點以及糧油運輸道路的安全保衛和控制,嚴密防范、嚴厲打擊破壞糧油市場秩序和哄搶糧油等違法犯罪行為。

4、縣交通局:負責組織運輸車輛,發放應急供應糧油運輸通行證,確保糧油運輸通暢,必要時按上級規定嚴格控制糧油外流。

5、縣工商局:力口大對糧油市場的監管力度,打擊摻雜使假、囤積居奇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糧油市場秩序。、縣民政局:組織社區調查摸底,確定救濟對象,并負責及時做好應急救濟款和救濟糧食的發放工作。

7、縣質量監督局:負責監測糧油質量,組織對生產企業和市場糧油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防止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糧油產品趁機流入市場。

8、縣物價局: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及時掌握糧油市場價格動態,必要時向縣政府提出實施糧油銷售限價等價格干預措施意見,依法迅速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9、農業發展銀行:按地方儲備糧管理辦法,及時提供采購應急糧油及相關費用所需的貸款。

10、縣武裝部:根據指揮部的安排,協調駐軍部隊給予援助。

各鄉(鎮)場、街政府負責組織和指揮轄區內的糧油應急供應工作,制定和實施應急措施,并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完成各項應急任務。

三、預案啟動

1、緊張狀態:外地糧油市場持續一周出現民眾集中購買,價格明顯上漲,有可能誘發民眾搶購糧食現象。由縣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辦公室向應急指揮部報告,發布緊張預警信息,并組織有關成員單位,通過市場調節供求,平穩糧油價格。

2、緊急狀態。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多個縣市發生集中購買糧食現象,并有蔓延甚至已經波及我縣,導致出現集中購買糧食現象。由縣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發布緊急預警信息,并按本預案的應急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

3、特急狀態。當全縣已發生大范圍大規模的集中購買糧食現象,并出現糧食市場脫銷、斷檔情況。當發生特急狀態時,由縣政府發布特急預警信息,全面啟動本預案,控制市場糧油流通,啟用我縣地方儲備糧,保證糧油應急供應。

四、應急準備

(一)建立糧油供求及行情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網絡系統。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好縣內外有關糧油信息采集、整理、分析、預測,及時向縣政府及鄉(鎮)、場、街政府發出預警信號。

二)要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并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在縣鄉財政預算中安排落實糧油風險基金,確保在糧油應急供應情況下縣鄉政府能掌握必要的調控糧油資金。

三)縣商業和糧食局要根據應急預警狀態需要,會同縣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糧油應急供應保障系統。主要內容包括:

1、組織有關企業(包括國家儲備庫、社會商業、糧食企業)建立與盤錦、山東等地區水稻、小麥主要糧食產區長期穩定的糧油購銷協作關系,確保在應急情況下的糧源供給。

2、落實地方糧油儲備計劃。嚴格落實國務院對糧食銷量儲備的要求,我縣地方儲備糧油任務應不少于1.5萬噸。

預案實施過程中啟用的地方儲備糧,要在半年時間內,按原計劃規模及時補充。

3、建立糧油應急供應加工系統。根據建平縣實際,糧油應急供應條件下的糧食加工點可確定在有加工能力的今體民營加工廠。

4、建立糧油應急供應銷售系統。根據分散人流、方便居民的原則,建立由縣內務糧食貿易市場、各超市以及便利連鎖店等社區便民店為主的應急糧油供應網絡。

5、建立糧油應急供應運輸系統。根據市場應急供應量需要和供應網點的分布,由縣交通局組織、提供足夠數量的運輸車輛組成應急糧油供應運輸車隊,負責對鄉(鎮)、場、街的應急供應運輸保障。

6、建立應急供應對接系統,力保糧油應急供應暢通順達。所有加工、銷售、運輸企業必須與縣政府簽訂應急供應協議書,依法確保應急供應任務的落實。

五、應急措施

根據糧油市場供應出現不同程度的預警狀況,相應啟動

并采取不同的應急措施:

(一)當出現緊張預警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應急辦公室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隨時向縣應急供應指揮部報告監測信息和動態情況。

2、縣商業和糧食局要立即通過市場、特別是引導糧食批發貿易市場進行調節,并立即做好應急供應銷售網點的銷售準備工作。

3、縣應急指揮部下令,立即控制糧食外流。

(二)當出現緊急預警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縣商業和糧食局立即啟動應急加工供應系統。按照100噸日投放量和縣政府規定的價格,動用地方儲備糧并立即組織應急加工廠家進行糧油加工,其產品由縣應急供應指揮部統一調配。要按照“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隊后地方”的原則,首先確保當地駐軍的糧袖供應。

2、預計地方儲備糧源不足時,立即由縣政府請示動用省、市或國家儲存在本縣的儲備糧。

3、立即組織采購,做好糧油調配。組織國有糧食企業、大型商業企業從外地采購糧源,增加進貨量,并認真做好糧油調配計劃。必要時,通過市政府協調應急糧源或向有關縣、市求援。

(三)當出現特急預警狀態時,除采取緊急預警狀態時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1、實行價格干預。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縣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決定,由縣物價部門會同縣糧食、財政等部門研究制訂實施價格干預措施。

2、實行定量供應。確定居民定量供應的標準和范圍,必要時臨時實行定量供應。集體伙食單位實行足員定量供應,軍糧供應渠道不變并給予充分保證。

3、實行緊急市場管制。確有必要時由縣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下令臨時停止轄區內所有外銷的糧食批發交易,并由縣政府指定的部門統一征購社會現有糧油資源,統一組織銷售。

六、工作要求

1、本預案在縣委、縣政府和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實施,各有關部門必須步調一致、協調行動,服從應急工作需要。

2、縣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本預案明確的職責,分別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3、應急行動終止后,縣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鄉(鎮)、場、街,要及時總結應急工作情況,對實施應急預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糧油應急供應機制。

4、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要根據其情節輕重,對當事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有關單位予以通報批評;違反國家行政法津法規規定的,有關部門要依法行政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司法部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本應急預案規定和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要求實施應急響應的。

(2)違抗糧油市場應急供應指揮部指令,拒不承擔應急工作任務的。

(3)貪污、挪用、盜竊糧油應急供應經費或成品糧油和儲備糧油的。

(4)在應急供應期內擅離崗位,貽誤時機、造成損失的。

(5)在應急供應期內造成危害的其他各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