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頭爆破工應注意事項
1.聯線工作由爆破工一人進行,隨撤隨放線,母線遠離任何導電物體,更不準和電纜掛在一起,爆破鑰匙要隨身攜帶,不得轉交他人,爆破工必須最后離開爆破地點,并必須在安全地點起爆。
2.爆破前要清點人員,爆破后至少等15分鐘,炮煙吹凈,由爆破員、瓦檢員和跟班工長檢查頂板、通風、瓦斯、煤塵、支護及拒爆、殘爆等情況。
3.處理拒爆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由于連線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連線起爆。②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③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藥卷或從起爆藥卷中拉出電雷管。不論有無殘余炸藥嚴禁將炮眼殘底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拒爆(殘爆)炮眼。④處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電雷管。⑤在拒爆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拒爆無關的工作。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綜掘迎頭安全快速支護作業法
綜掘迎頭安全快速支護作業法
一、實施背景
掘進迎頭臨時支護安全問題是困擾煤炭生產多年的一項技木難題,國內煤礦目前普遍使用的臨時支護形式是竄管前探梁和支柱加橫梁兩種作業方式。前一種形式支護面積小,且支護速度慢,支護效果差;第二種形式則支護速度慢,導致空頂時間長,頂板易發生下沉和變形,而且工人勞動強度大。兩種支護方式都嚴重影響著掘進效率,最大的問題是仍存有安全的薄弱環節。許廠煤礦也是一直使用前探梁臨時支護方式,各方面的效果均不太理想。本著以安全為先、科技創新為先導,經潛心研究,探索形成了一種安全快速支護作業法,經實踐證明,適應了井下現場的惡劣環境,提高了效率,并保證了安全生產。
二、主要內容
l、作業特點
該作業法主要特點是在掘進機上配置了自行研制的液壓支護裝置,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臨時支護的功能和形式。此裝置與掘進機有機結合,不影響掘進機的性能。此裝置通過有效地給頂板施加初撐力,避免了工人在空頂區作業,增加了錨護時工作人員的安全性;實現了錨網的機械化鋪架,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此裝置用時展開、不用時折疊,機構為液壓缸,減少了支護輔助時間,提高了掘進效率,操作簡易、方便。該作業法從開機到護頂結束只需2—3分鐘,使支護時間由原來的40分鐘降低到10分鐘。
(1)支護面積大、初撐力和工作阻力較大。
(2)操縱平穩,展開迅速。
(3)全液壓控制,有利于對機器實現自我保護。
(4)結構緊湊、布局合理、維修方便、可靠性高。
2、關鍵創新點
該支護以護為主,利用液壓臨時支護裝置護板的承載力大約為四噸,大大高于用三根直徑為75毫米、長4.0米鋼管支護達到的l噸左右的支撐力,滿足了臨時支護的要求。護板配置延伸油缸和斜撐油缸,可使護頂面積增大了3.7倍,在其掩護下的錨桿機作業空間大,在頂板條件允許下,可實現擴大單個循環進尺。
3、作業路線
(1)掘進機正常掘進工作時機載液壓臨時支護機折疊收縮于綜掘機切割減速箱背部。當綜掘機掘進進尺達兩個錨桿間距時停止掘進,將綜掘機退回兩個錨桿間距,停止在巷道中線上。
(2)將切割頭落地,操縱機載液壓臨時支護機控制閥,使頂梁順利翻轉到切割頭上方。
(3)將切割頭稍微抬起。操縱支護機頂梁、中間梁控制閥,兩閥相互配合使支護機展開至極限位置。
(4)將鋼絲網、鋼帶放置在支護機的頂梁上。將切割頭抬起,當支護機的頂梁距離頂板約300mm時停止切割頭的動作。
(5)操縱支護機控制閥,使翼板伸出,頂梁放平支撐于頂板上。綜掘機停電閉鎖,臨時支護工作完成。
(6)使用錨桿鉆機透過支護機頂板預留的孔眼和鋼帶孔眼打錨桿,完成錨桿支護作業。
(7)將切割頭放低同時將支護機收縮、折疊,進入下一個掘進循環。
篇3:安全掘進迎頭托板式臨時支護作業法
掘進迎頭托板式臨時支護作業法
一、基本情況
岱莊煤礦綜掘一隊現設有6個生產班,l個維修班,擔負著全礦三分之一的掘進任務。眾所周知,掘進迎頭在截割完畢后,頂板臨時支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安全環節。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頂板臨時支護如何完全保證工作人員處于安全區域之內圍繞這一課題,通過長時期不斷地探索、實踐,在前期研制使用頂板臨時支護橫梁托板架的基礎上,今年2月份宋立剛提出:頂板臨時支護不再使用頂板橫梁托板架,而是采取在2.9m木板的中間向兩邊各0.8m處固定一條0.6m長的鐵鏈,鐵鏈的另一頭固定一個等同錨桿直徑的螺帽,同時在木板的中心位置還要打上穩釘,避免錨桿機往上頂時,木板左右晃動。在實施臨時支護時,只需將錨桿機升起頂住木板,然后再升起液壓單體支柱固定木托板,待完成永久支護作業后,將鏈接木托板的螺帽退下,擰到下一組錨桿上進行下一個循環的臨時支護。此方法在當時施工的4312皮帶順槽迎頭進行試用后,工作人員一致反映既安全又提效,效果很好。
二、頂板臨時支護所需的基本材料
1.一塊長2.9m、寬0.3m、厚度0.05m的木板(巷道凈寬3.5m)
2.兩個液壓單體支柱。
三、基體做法
1.原始頂板臨時支護功式
采用該法前,迎頭掘進機截割完畢進行臨時支護時,必須要兩名及以上工作人員手動舉起木板到空頂區頂板,然后用液壓單體支柱進行臨時支護。在將木板舉到空頂區頂板時,工作人員仍處于空頂區域之內,對自身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故不易推行。
2、最初階段(研制頂板臨時支護橫梁托板架)
頂板臨時支護橫梁托板架是由四根0.5m、兩根0.3m長的錨桿和一個0.2m長的廢舊母釬制作而成。在進行臨時支護時,工作人員只須將木板放至頂板臨時支護橫梁托板架上,然后用錨桿機將它們一并托起送至頂板,再用液壓單體支柱進行臨時支護,既安全又可靠。但一個最不利的因素就是木板與托架不是一個連接的整體,在永久支護完畢,托架下降過程中木板很容易偏離托架而從頂板上掉下來,砸傷工作人員。
特點:較前者省時、省力,但不安全。
3、現階段(宋立剛掘進迎頭托板式臨時支護作業法)
頂板臨時支護不再使用頂板橫梁托板架,而是采取在2.9m木板的中間向兩邊各0.8m固定一條0.6m長的鐵鏈,鐵鏈的另一頭固定上一個等同錨桿直徑的螺帽,同時在木板的中心位置還要打上穩釘,避免錨桿機往上頂時,木板左右晃動。這樣一來,在進行臨時支護時,只需將錨桿機升起頂住木板,然后再升起液壓單體支柱固定木板,待永久支護完畢,再將螺帽擰到下一組錨桿上進行下一個循環的臨時支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達到了省時,省力的效果,而且也大大增強了安全系數。
特點:省時、省力、省人工,杜絕了人員進人空頂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