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線交叉作業安全培訓教案
正式開始培訓之前,先分析一個既有線施工事故案例:
2008年1月23日,北京開往四方(青島)的d59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膠濟線安丘至昌邑間時,發生重大路外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9人受傷。目前,受傷人員正在積極救治中,膠濟線正常運輸未受影響。事故原因初步查明:由于施工方中鐵十六局的作業人員提前20分鐘進入作業區,導致慘劇發生。
分析:“工人疑被氣流卷進火車”
此次事故中遇難的18名工人應該是被動車組駛過時產生的氣流卷進火車所致死。
“從結果上分析,施工單位在現場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預警措施,否則不會有18人遇難。”施工時施工人員自身的麻痹大意也是慘劇發生的一大原因。
“特快列車的剎車距離大概是一公里左右,動車組的距離就更可想而知了。”動車組司機在突發情況時,難以作出及時反應。
希望通過這個案例,能提高大家對安全施工的重視,進一步保證在施工中如何確保安全生產。
為明確**客專工程線運輸與施工安全管理,規范工程線運輸和參建單位權限及其責任,統籌兼顧工程線運輸與施工,協調各單位的施工和運輸組織,確保**鐵路客運專線所有工程車輛(包括各種工程列車、單機、自輪運轉機械、軌道車、非機動單軌小車等)的行車安全及相關機械設備的使用安全,充分發揮工程線的運輸效率,保證施工、行車和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辦法。
一、工程線行車組織管理
行車工作必須堅持集中領導、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原則。凡管段內的機車車輛、軌道車、接觸網架線車、放線車等各種自輪運轉特種設備統一由行車調度指揮,未經計劃安排,嚴禁上線作業。在工程線運輸單位管段,由行車調度負責協調行車計劃,以提高工程線的使用效率,按期安全的完成鋪軌和電氣化接觸網等專業的施工任務。
二、施工組織與管理
(一)**客專工程線施工系指影響**客專新線設備穩定、設備使用和行車安全的各種施工。主要項目如下:
1、跨越工程線移動大型設備。
2、工程線卸料(含步行蓋板、電纜槽、混凝土預制件等)。
3、影響工程線行車安全的各類測量、檢查。
4、其他各類妨礙行車及影響人身安全的施工。
(二)凡影響已鋪軌地段工程線設備使用、行車、人身安全的各類施工,必須有計劃要點施工。
1、凡影響列車正常運行的施工,施工單位必須以書面(傳真)計劃報運輸管理單位,待批準后方可安排施工。施工計劃內容(附表1)包括:施工地點(站名或區間起止里程)、內容、起止時間、影響范圍、施工負責人、注意要求、是否需要封鎖區間,及其它注意事項。
2、經運輸管理單位批準的施工計劃,施工單位須于施工前,通過就近車站值班員向調度所聯系,在次日日班計劃中安排施工。
3、施工當日經車站值班員報請調度員發布準許施工的命令后,即可施工。施工完畢后,施工單位應盡快將線路復原,及時通過就近車站值班員報告調度員,發布命令開通。
(三)工程線管段內遵守“行車不施工、施工不行車”的管理原則。執行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在工程線施工作業時,由于未及時撤出作業機具造成事故的,由施工單位負全部責任。
(四)各類影響行車及人身安全的施工,施工單位必須按《技規》第313-317條設置施工防護后,方可開始施工,并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施工結束,必須將線路恢復到正常行車條件后,方可撤除現場防護。
(五)施工安全具體控制措施
1、施工單位施工時,須保證與行車調度、車站的聯系暢通,列車到達(通過)時提前至20分鐘下道并撤除一切可能影響列車安全運行的設備、機具、路料等障礙物。
2、防護人員必須認真履行職責,集中精力,站在便于瞭望的地點進行防護,及時聯系和掌握列車運行情況及到達作業區段的運行時刻,及時通知作業人員下道避車,不容許做與防護無關的其他任何事情。
3、嚴禁作業人員跳車、鉆車、扒車和由車底下、車鉤上傳遞工具材料;休息時不準坐在鋼軌、軌枕頭及道床邊坡上;繞行停留車輛時其距離應不小于5m,并注意車輛動態和鄰線上開來的列車。
4、靠近鐵路堆放材料、機具等,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施工負責人應組織人員全面檢查堆放情況,不符合規定或堆放不穩固的應立即清理;嚴禁私設道口,施工需要需設置道口時,須報運輸管理單位審批方準設置.
5、在線路上人力推行小車時,四輪小車有制動裝置,要設專人負責防溜,上道中做到人不離車,手不離制動把,防止小車溜逸,各小車要有專職防護員。負責人應了解列車運行情況,并派防護人員在小車前后兩端各800米位置顯示停車手信號,隨車移動,如瞭望條件或通訊聯絡不良,應增設中間防護人員;在雙線區段遇有鄰線來車時,應停止推運小車,暫時收回停車手信號,待列車通過后再行顯示;輕型車輛在運行中時速度不得超過2km/h;嚴禁在長大坡道上人力推運小平車進行作業;嚴禁輕型小車載人及超載裝運。
三、限界要求
為確保機車車輛在線路上的運行安全,防止機車車輛撞擊臨近建筑物或其他設備,對**客專工程線限界規定如下:
1、各施工單位對區段建筑物、設備、工具等在任何情況下不得侵入客運專線鐵路建筑限界。所有施工機具、物料和人員不得在線路間放置和停留。放置在路肩的機具設備、物料推放應按《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執行,嚴禁侵限,推放要平穩、牢靠,防止震塌。用于施工的單軌車、小四輪軌道車等一律回收,不準放置在線路旁,對臨時堆放侵入限界的物料和機具,要設置相關警示牌,并必須滿足以下要求:在兩線間堆放的物料和機具,高度不得超過兩線鋼軌頂部,在水溝電纜槽上堆放的物料和機具,其任何部位不得超過防護墻,且要堆放穩固;線路兩旁堆放的貨物,距鋼軌頭部外側的距離,不得小于1.5m;站臺上堆放的貨物,距站臺邊緣不得小于1m。
2、超限貨物運輸或施工,需運輸管理單位核實同意,滿足最大限界要求情況下,按照超限運輸或施工管理,下發調度命令后,再進行作業。須于運輸前15個工作日提報運輸計劃。
3、施工單位跨線搭設架子、吊裝等作業,必須滿足客運專線鐵路建筑限界要求,并按規定采取防護措施,如遇列車通過時,施工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
四、駐站聯絡員、工地防護員有關職責的規定
1、選派政治責任心強,并經考試合格和領導批準的職工擔任駐站聯絡員、工地防護員,不得任意調換。
2、駐站聯絡員、工地防護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堅守崗位,精神集中,認真了望,做好防護工作,不得與他人閑聊,不得看書報或搞其他工作。
3、防護用的攜帶電話、電臺、警報器等通信設備必須有專人保管,使用前要進行檢查試用,保證在施工使用中性能良好。
4、駐站聯絡員必須經常與車站值班員聯系,勤看車站信號顯示及行車室操縱臺的表示燈,切實掌握列車運行情況,并及時準確地向工地防護員預報、確報列車閉塞及開車時分。
5、駐站聯絡員與工地防護員互相通話時,必須嚴格執行復誦制度,防止錯聽,并及時準確記錄通話內容,列車運行時刻,機具上下道或實際開通線路的時分。
6、防護點每班人員配備應依據施工的工作量來決定,一般每班不少于3人:2人分兩端聯系和防護、1人看守電話。駐站聯絡員每班1人,必要時增設1人。
五、人身安全
1、各單位負責人要認真貫徹執行有關人身安全的規定和制度,經常對職工進行安全思想教育,關心職工身體健康,保證人身安全,防止發生傷亡事故;組織學習有關安全操作技術和行車防護知識。
2、上下班要集合點名,整隊行走,同時要有一名領工員或班(組)長帶隊,負責行走安全。
3、不要在鐵道上行走、站立、閑談、休息、吃飯、睡覺、*和放衣服;如果沒有便道必須順著通車地段行走時,應走鐵路兩旁路肩人行便道,所扛的工具等不得侵入限界。
4、橫過鐵路,通過無人看守道口,一定要“一站、二看、三通過”。橫過多股道時,要看清沒有車來時方可通過,若遇一條鐵路上有火車開來時,不要站在另一條鐵路上避車,以免來車聽不見發生危險。
5、沿線工棚的門戶禁止面向線路一側開啟,應從側面或背面開啟。
6、臨時房屋,工棚及一切生活設施,宜集中于線路一側以減少橫穿鐵路。
7、嚴禁飲酒上道作業。
8、上道作業必須配備防護用品。黃馬甲等。
六、防護要求
1、防護人員
防護人員必須佩戴反光馬甲,通訊設備,信號旗。
紅--有緊急情況,要求停車。
黃--警示作用,減速慢行。
綠--正常行駛。
2、各種信號標志應設在列車運作方向左側(停車信號牌除外),按以下規定位置設置:
a、作業標:設在施工線路及其鄰線間距施工地點兩端500~1000m處。
b、減速信號牌:插在慢行地段前后800m處。
c、減速地點標:設在需要減速地點的兩端后20m處。
d、停車信號牌:設在施工地點兩端后20m處的線路中心。
e、司機鳴笛標:設在隧道或地質不良地點的前方500~1000m處。
f、收工前工點負責人(或現場領工員)應組織專人對本工點進行一次詳細調查,確保無事故隱患,才準拆除防護施工設施收工。
中鐵航空港一公司**項目部
二o一三年五月五日
篇2:高處與交叉作業安全管理程序
1.目的:
加強對高處作業及交叉作業的安全管理,明確責任和權力,消除安全隱患。
2.責任和權力:
2.1工程處:
1、安排施工時盡量減少高空作業。
2、施工前必須編寫安全措施,經批準后執行。
3、必須按規定安裝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
4、必須保障特殊高處作業的通訊順暢。
5、施工人員必須經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
6、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高處作業及交叉作業的安全規定。
7、必須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標志
8、特種工必須取證上崗。
2.2項目部安監科
1、負責按規定審批安全措施。
2、檢查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標準。
3、檢查并督促整改個人違章及其它不安全因素。
4、檢查特種工取證情況和施工人員體檢情況。
5、協調交叉作業中不同單位間的安全關系。
3.具體程序:
3.1工程處作業前組織施工人員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
3.2工程處作業前必須按批準的安全措施進行交底簽字。
3.3工程處作業前必須檢查,完善相應的安全設施。
3.4施工中項目部按規定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對查出的問題下整改單按"三定"原則整改。
3.5交叉作業前施工單位必須與交叉單位聯系,設計并安裝安全設施。
3.6施工完畢后,安裝單位負責按規定拆除不用的安全隔離設施。
篇3: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工程開工后,項目施工前,由項目部工程科專業工程師編寫《高處作業與交叉作業工作技術措施》,項目部工程科科長、安全科審核,項目部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
2在項目施工開始前,由有關專業工程處項目單項技術員根據作業的項目和工程設計圖紙,編寫“施工作業指導書”,其中安全部分的內容經項目部安全科審核,項目部總工程師批準后執行。
3專業工程處項目單項技術員根據已批準的作業指導書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4項目施工時,由班長給施工人員分工并做作業項目、地點和安全要求的交底。
5施工人員到達作業地點開始作業前,確認作業環境,合格后方可作業。
6在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部、項目部及專業工程處安環員實施現場高處作業與交叉作業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不符合項開具整改通知單,并督促整改。
7盡量避免交叉作業,不能避免時由項目部生產副經理協調,各專業工程處必須做好隔離防護措施。
8在生產運行區進行交叉作業時,必須填寫安全施工作業票(見附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