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鍋爐安全運行培訓知識教案

鍋爐安全運行培訓知識教案

2024-07-13 閱讀 9060

一、汽水共騰:鍋筒內蒸汽和爐水共同升騰,產生泡沫,汽水界限模糊不清,使蒸汽大量帶水的現象,從稱為“汽水共騰”。鍋爐產生汽水共騰,蒸汽品質急劇下降,過熱器積垢過熱,嚴重時發生爆管事故。鍋內汽水共騰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蒸汽和爐水含鹽量增大;

2、汽包水位發生急劇波動,看不清水位計;

3、過熱蒸汽溫度急劇下降;

4、嚴重時,蒸汽管道內發生水沖擊,法蘭連接處冒汽漏水。原因1、爐水質量不符合標準或爐水含有糖份、油污或含鹽量、懸浮雜質太多;

2、沒有按規定進行排污;排污時間過長,排污量不夠。

3、并爐時,升火爐的氣壓高于母管內氣壓使鍋筒內蒸汽大量涌出。處理措施1、減弱燃燒,適當降低鍋爐蒸發量;并關小汽閥降低負荷

2、全開連續排污閥,必要時開啟緊急放水閥;停止加藥,停用冷凝水;維持汽包水位略低于正常水位;

3、開啟過熱器、蒸汽管道及汽機的有關疏水閥;通知化驗人員增加對爐水分析次數,采取措施改善爐水質量,在未改善前不允許增加鍋爐負荷;

4、經上述處理,仍未恢復正常,應及時請示,進行停爐檢查。

5、故障消除后,應沖洗汽包水位計。

二、尾部煙道二次燃燒事故:二次燃燒一般發生在煤粉燃燒和燃油鍋爐的尾部煙道中,嚴重時會把空氣預熱器燒毀。尾部煙道二次燃燒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尾部煙道燃燒時排煙溫度急劇上升,煙囪冒濃煙,甚至出現火焰;

2、爐膛出現正壓,爐火外噴;

3、有空氣預熱器時,熱風溫度急劇上升,風壓不穩;

4、引風機發生振動,噪聲加劇,電流增大原因1、煤粉過粗、燃油霧化不良,未燃燒完的可燃物進入尾部煙道,存積到一定數量后,當溫度高時就會發生燃燒;

2、當爐膛滅火時,大量煤粉或油霧積在尾部受熱面處,遇高溫煙氣或明火就發生燃燒;

3、長期不停爐清掃尾部煙道,積存的煤粉或油到一定數量,遇到高溫煙氣或明火也會發生燃燒處理措施1、開啟省煤器再循環管閥門,防止省煤器內汽化而發生水擊;

2、關閉送風系統、爐門、檢查孔等,使燃燒得不到足夠的空氣;

3、用蒸汽或co2或其他滅火辦法滅火,絕不能用水滅火;

4、當排煙溫度降低到1500c以下時,可以打開檢查孔進行檢查;

5、經檢查無火源時,可開啟引風機排出煙道內的氣體,溫度下降到500c以下時,應徹底清除煙道積垢、未燃盡的煤粉及油垢等;

6、檢查尾部受熱面,如未燒壞,可重新點火啟動,否則更換燒壞部件,然后才能投入運行

三、爐膛、煙道爆炸事故:爐膛、煙道爆炸主要發生在燃油、燃氣和煤粉等懸浮燃燒的鍋爐上,在鍋爐點火和運行中都有可能發生。爐膛、煙道爆炸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爐膛、煙道爆炸時,伴隨著沉悶的響聲,防爆門、爐門、看火孔等處均沖出濃煙和火球。嚴重時,會發生爐墻倒塌,爐頂掀開等情況;

2、較輕時,防爆門、爐門打開,有煙氣沖出,煙囪冒濃煙原因1、鍋爐點火前沒有把爐膛內殘余的可燃物清除干凈,沒有點火控制程序;2、鍋爐低負荷運行時,爐膛溫度過低造成滅火,鍋爐工沒有嚴格按照程序重新點火;

3、鍋爐煙道閘板固定不可靠,運行中一旦關閉,爐膛內煙氣不能排出,引起爆炸;

4、引風機突然跳閘,而燃料又沒有及時切斷,煙氣不能及時排出;

5、煤粉過粗、燃油霧化不良、配風不足等造成大量未燃燒的燃料進入煙道,到了一定數量后,溫度高時就會發生煙道爆炸。處理措施1、無論初次點火,還是滅火后重新點火,必須嚴格按點火程序進行。先通風數分鐘,再點火送入燃料;

2、發生爆炸事故后,要切斷電源、油源,緊急停爐,并報告有關部門,防止事態擴大。

四、鍋爐超壓事故:鍋爐在運行中,鍋內壓力超過最高許可工作壓力而危及鍋爐安全運行的現象,稱為鍋爐超壓,是鍋爐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鍋爐超壓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汽壓急劇上升,超過許可工作壓力,壓力表指針超過“紅線”,安全閥動作后壓力仍上升;

2、發出超壓警報信號,超壓聯鎖保護裝置動作使鍋爐停止鼓、引風和給煤;

3、蒸汽溫度升高而蒸汽流量減少。原因1、用汽單位突然停止用汽,使汽壓急劇升高;

2、鍋爐工沒監視壓力表,當負荷驟減時沒有相應減弱燃燒;

3、安全閥失靈,閥芯與閥座黏連,不能開啟,或安全排汽能力不足;

4、壓力表堵塞或損壞,指針指示不正確,不能反映真是壓力;

5、超壓報警失靈,超壓保護裝置失效;處理措施1、迅速減弱燃燒,手動開啟安全閥或放空;

2、加大給水,加強排污,降低過水溫度,降低鍋爐壓力;

3、如果安全閥失靈或全部壓力表損壞,應緊急停爐,待處理好后再升壓運行;

4、鍋爐發生超壓時,應采取適當的降壓措施,嚴禁降壓速度過快;

5、鍋爐嚴重超壓消除后,要停爐對鍋爐進行內、外部檢驗,要消除因超壓造成的變形、滲漏等,并檢修不合格的安全附件。

五、鍋爐嚴重缺水事故:鍋爐缺水是指鍋爐運行時,鍋內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而發生危及鍋爐安全運行的事故。鍋內缺水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鍋筒水位低于極限水位而看不見;

2、雙色水位表呈全部汽相指示顏色;

3、電接點水位計負值增大到超過極限;

4、水位報警器鳴叫,低水位信號燈明亮;

5、給水流量不正常的小于蒸汽流量;

6、嚴重缺水造成過熱蒸汽溫度升高;

7、鍋爐排煙溫度升高;

8、低水位聯鎖裝置使鼓、引風機停止運行;

9、缺水嚴重時,爐頂產生糊焦味;

10、缺水嚴重時,從爐門可見燒紅的水冷壁管;

11、缺水嚴重時,爐管變形甚至爆炸;

12蒸汽管路附近有易燃蔗渣時,可能發生冒煙、燃燒現象。原因1、運行人員監視不夠或誤操作;

2、鍋爐工沖洗或修理水位表時,誤將汽、水旋塞關閉,造成假水位;

3、水位表因長期不沖洗,造成水連管堵塞,以致積水垢、銹渣,造成假水位;

4、鍋爐排污管道、閥門泄漏,排污量過大;

5、給水自動調節器失靈,給水調節裝置故障;

6、水位計、蒸汽流量表或給水流量表指示不正確;

7、鍋爐負荷驟減;給水壓力下降;

8、水冷壁管或省煤器管破裂;

9、給水系統發生故障,管路或閥門堵塞,給水閥門關閉;

10、排污閥不嚴或贓物將閥芯卡住,或鍋爐工忘記關閉排污閥造成鍋爐失水過多。處理措施1、驗證水位計的指示正確性;

2、關閉所有排污閥及放水閥,降低鍋爐蒸發量;

3、當鍋內出現缺水,對于水位表的水連管低于最高火界的鍋爐,應采取緊急停爐,降低爐膛溫度,關閉主汽閥和給水閥;

4、對于水連管高于最高火界的鍋爐,可采用“叫水”法來判斷缺水嚴重程度;若汽包水位計中的水位消失,需立即停爐,關閉主汽閥,繼續上水,并進行汽包水位計的叫水;

5、“叫水”法操作如下:

運行時鍋爐水位表旋塞開關狀態為水位表汽旋塞開啟,水位表水旋塞開啟,水位表放水旋塞關閉

(1)開啟放水旋塞并沖洗

(2)關閉汽旋塞

(3)關閉水旋塞

(4)在關閉放水旋塞

(5)然后開啟水旋塞,看是否有水從水連管沖出,如有水,則是輕微缺水

6、當判斷為缺水不嚴重時,可以繼續向鍋爐給水,恢復正常水位后,可啟動燃燒設備逐漸升溫、升壓投入運行操作;

7、當判斷為缺水嚴重,必須緊急停爐,嚴禁盲目向鍋爐給水,否則會釀成大禍

六、鍋爐嚴重滿水事故:鍋爐滿水是指鍋爐運行時,鍋內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而發生危及鍋爐安全運行的現象。對電站鍋爐,將會引起蒸汽品質惡化,給過熱器或汽輪機帶來嚴重危害。鍋內滿水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鍋筒水位高于上極限水位而看不見;;

2、雙色水位表呈全部水相指示顏色;

3、電接點水位計正值增大;

4、水位報警器鳴叫,高水位信號燈明亮;

5、過熱蒸汽溫度下降;

6、給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

7、分汽缸內大量存水,疏水管劇烈振動;

8、嚴重滿水時,蒸汽管道內發生水沖擊,法蘭處冒汽,壓力高時安全閥往外冒水。原因1、運行人員監視不夠或誤操作;

2、水位表放水旋塞漏水,造成表中水位顯示低于實際水位,形成假水位;3、水位表照明不良,看不清水位線。雙色水位表失靈,顏色顯示錯誤;

4、給水自動調節器失靈,給水調節裝置故障;

5、水位計、蒸汽流量表或給水流量表指示不正確;

6、鍋爐負荷增加太快;

7、給水壓力忽然升高;

8、給水閥泄漏,或者鍋爐工忘記關閉給水閥。處理措施1、當看不到水位線時,打開水位表放水旋塞,當出現水位線時為輕微滿水,看不到水位只出現上升的氣泡時為嚴重滿水;

2、當出現嚴重滿水時,應做緊急停爐處理,關閉主汽閥門,停止向鍋爐上水,開啟省煤器與汽包再循環閥,加強放水注意水位;

3、如果時輕微滿水,應減弱燃燒,關閉給水閥,開啟排污閥放水,到正常水位時停止排污;

4、由于鍋爐負荷驟增而造成水位升高時,應暫緩增加負荷;

5、因給水壓力異常升高引起的水位升高時,應立即與水處理人員聯系控制水壓。

七、爆管事故:爆管事故是指在運行中水冷壁、對流管、過熱器管等發生破裂事故。

1、水冷壁管或對流管爆管事故

爆管事故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管子爆破時可聽到明顯爆破聲或噴汽聲;2、爐膛由負壓燃燒變為正壓燃燒,并且有煙氣和蒸汽從看火門、爐門等處噴出;3、給水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量;4、盡管加大給水量,但水位仍難與維持,且汽壓降壓;5、排煙溫度降低,煙囪冒白煙;6、爐膛溫度降低,甚至滅火;7、引風機負荷加大,電流增加;8、鍋爐底部有水流出,灰渣斗內有濕灰原因1、鍋爐缺水;2、水循環不良;3、水質不良;4、管材質不良;5、管磨損;6、熱疲勞裂紋穿透性爆管;7、異物堵塞處理措施1、管子破裂泄漏不嚴重且能保持水位,事故不至于擴大時,可以短時間降低負荷維持運行,待備用鍋爐啟動后再修爐處理;2、嚴重爆管且水位無法維持,必須采取緊急停爐。但引風機不應停止,還應繼續給鍋爐上水,降低管壁溫度,使事故不致擴大;3、如因鍋爐缺水,管壁過熱而爆管時,應緊急停爐,嚴禁向鍋爐上水。應盡快撤出爐內余火,降低爐膛溫度,減少鍋爐過熱程度;4、如有幾臺鍋爐并列供汽,應將故障鍋爐的主蒸汽管與蒸汽母管隔斷

2、過熱器管爆管事故

過熱器管爆管事故的現象、原因和處理辦法見下表

現象1、過熱器附近有蒸汽噴出響聲或明顯爆破聲;2、蒸汽流量不正常地下降,且流量不正常地小于給水流量;3、爐膛由負壓燃燒變為正壓燃燒,嚴重時從爐門、看火孔等處向外噴汽和冒煙;4、過熱器后的煙氣溫度不正常地降低或過熱器前后煙氣溫差增大;5、損壞嚴重時,鍋爐蒸汽壓力下降;6、排煙溫度顯著下降,煙囪排出灰白色或白色煙氣;7、引風機負荷加大,電流增大原因1、過熱器管內結垢,過熱器管壁溫度升高;2、過熱器設計不合理;3、過熱器結構不合理;4、燃燒不正常;5、在鍋爐點火升壓過程中,爐內升溫過快,過熱器處煙溫過高,而過熱器管內蒸汽量不足,造成管壁超溫爆破;6、材質不合格;7、被飛灰磨損,管壁減薄;8、過熱器長時間處于高溫高壓下運行,產生蠕變爆管處理措施1、過熱器管泄漏輕微,可適當降低負荷在短時間內維持運行,應同時迅速啟動備用鍋爐。若情況惡化,則應盡快停爐;2、過熱器爆管嚴重時,必須緊急停爐;3、緊急停爐降溫后,可關閉主汽閥,切斷供汽系統,引風機仍維持運行,以便排出爐內煙氣和蒸汽;4、將爆管進行割管檢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篇2:附三醫院鍋爐運行安全規則

附屬醫院鍋爐運行安全規則

一、嚴格遵守“自動油鍋爐操作規程”,不得違章。

二、鍋爐運行中,司爐工不得離開崗位,發生異常立即關機,切斷電源,并及時報告,同時做好記錄。

三、嚴禁閑人進入機房,更不準在機房內嬉戲、打鬧,影響操作。

四、做好防火,禁止在爐房內抽煙,確保安全。

五、停爐后,操作人員離開爐房,應關好門窗,以保安全。

篇3:工廠鍋爐運行操作規程(9)

工廠鍋爐運行操作規程(九)

1.司爐工必須經過技術學習訓練,具備應有的安全操作知識,經考試及體格檢查合格并持操作證者方可操作。

2.工作前必須檢查設備各部位和安全附件(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排污閥及通風除塵設備)確認良好后,方可操作。

3.鍋爐在正常運行中,應連續供水,保持中水位(60%至70%左右),不準燒低水位和滿水。鍋爐不見水位或水位下降及滿水時,應采取措施處理。仍不見水位恢復,應停爐檢修。

4.每班應沖洗水位表,不少于兩次。密切注意兩只水位表所示水位是否一致,如發現一只表失靈時,要立即修復;兩只同時壞時,應停爐檢修。如發現水位表有浮油現象,也應停爐檢修。

5.司爐人員應定期作自動及手動排汽,以檢查和確保安全閥的靈敏可靠。

6.鍋爐運行中,鍋爐壓力應控制在額定范圍內。如發現兩只表相差超過規定值時,應設法找出失靈的表,并立即更換。

7.為確保排污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每班應開啟一次,并在運行穩定時及低負荷時選行排污,排污操作應戴手套。

8.鍋爐在運行中,嚴禁在鍋爐本體、閥門、人孔、手孔、管道等上面敲擊。值班人員必須注意觀察鍋爐各個部位,如發現鍋筒、爐管、人孔、手孔、安全伐、水位表、壓力表、排污伐等有漏水或漏汽,要立即停爐檢修。

9.鍋爐的除塵設備應保持完好,定期檢查并清除所收集的塵埃。發現除塵設備嚴重失效時,應停爐檢修。

10.鍋爐運行時,汽壓表指針不得超過紅線(規定壓力),當超過時,應立即停止燃料供應,并打開安全伐。

11.鍋爐每年需進行一次外部檢查、進行一次內部檢查,每六年作一次超水壓試驗。新安裝鍋爐及停爐一年或移地安裝的鍋爐,應進行水壓試驗。否則不準點火運行。

12.鍋爐房內的操作地點,各種儀表處,應有足夠照明。值班人員應熟知備用照明設備或燈具的存放地點和使用方法。

13.發現不正常情況要立即報告領導和采取措施。發生事故時,除報告領導和搶救外,還要保護現場。

14.下班時,鍋爐汽壓、水位應正常,安全附件應完好有效。應將室內打掃完畢,并填寫運行記錄后方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