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燃氣:安全使用要求

燃氣:安全使用要求

2024-07-13 閱讀 8523

燃氣安全使用要求管道燃氣是一種清潔、方便的能源,在使用時,必須遵守相應的操作規程,并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免事故的發生和能源的浪費。酒店廚房用氣量大,人員相對密集,尤其應該加強安全使用和安全管理,請在使用前認真閱讀下列規定并遵守實施。

1.廚房應指定專人負責燃氣消防的日常管理,其本人應對管道燃氣有基本的了解,對本處的燃氣設施有清楚的認識;

2.操作人員(廚房師傅)應熟悉操作方法和步驟,懂得在燃氣發生泄漏時應急的處理并有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

(1)迅速關閉氣源總閥,熄滅一切火種,到戶外打燃氣服務電話,通知燃氣公司派員工處理,切勿開關任何電器或使用室內電話,同時報告上級領導、消防中心。

(2)如果事故嚴重應立即撤離現場,撥打電話,同時報告上級領導、消防中心。

3.爐頭不用時,應立即將爐前總閥爐具控制閥關閉;

4.燃氣系統停止使用時,應有值班員負責檢查各道控制閥門關閉,避免燃氣泄漏,對燃氣總閥,應懸掛“開”“關”牌警示,責任明確到人,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5.嚴禁用腳開關閥門等野蠻操作,嚴禁私自改動燃氣管道,嚴禁私自維修燃氣設備,否則造成事故自負;如需管道改動等,請打燃氣服務電話。

6.燃氣公司每年專人上門進行安全檢查,請給予積極配合,如有安全隱患,請及時配合燃氣公司進行整改,以免釀成事故。

7.基本操作步驟:啟動鼓風機→打開燃氣總閥→打開調風閥,吹掃爐膛→打開爐前總閥,點燃火種→打開大火閥,調節送風燃燒正常。點火不成功,應再次吹掃爐膛后,方可重新進行點火。

篇2:商場燃氣安全使用管理規定

商場燃氣安全使用管理規定

為確保燃氣的安全使用,維護保障商場的正常經營秩序和利益,防止因燃氣使用不當發生火災,特制定本規定:

1、氣使用部門定期對燃氣管道及燃氣具進行安全檢查,杜絕因設施及設備的損壞、帶故障運行造成的安全隱患,發現損壞、銹蝕立即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2、燃氣操作人員上崗前應由所在部門對其進行燃氣安全操作培訓,作到"二知三會"。

一知:燃氣安全使用規定二知:燃氣具構造

一會:燃氣安全操作使用二會:保養維護燃氣具

三會:發現隱患,處理意外險情

3、涉及使用燃氣的部門,須設有專職安全員,負責燃氣的日常管理。

4、燃氣具必須由專職操作人員使用,任何與燃氣操作無關或與之工作無關的人員,不得進入燃氣操作間。

5、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對燃氣管道、閥門、開關、計量表、灶具私自拆改,使用燃氣具嚴格按照先點火后開氣的順序進行操作。

6、定期清洗燃氣操作間的排煙道,避免因排煙道積油、積污過多而引起的火災事故。

7、燃氣操作間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發現燃氣外泄時,要采取應急措施,開窗、開排風扇,加大通風量,嚴禁吸煙、開燈、動火。

8、每日班前、班后燃氣使用部門要對燃氣操作間進行安全檢查并要有文字記錄。

9、對安保部門配置于燃氣使用區域內的消防器材需妥善保管,不得挪做它用,對閑置燃氣灶具要經常進行安全檢查。

篇3:可燃氣體氧氣含量檢測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規范船舶及海工(以下簡稱船舶)建造過程中艙室可燃氣體和含氧量檢測要求,確保船舶建造安全,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適用于船舶建造密閉艙室含氧量和含有易燃易爆或可燃氣體艙室氣體含量的檢測。(以下稱測氧和測爆)

3檢測儀器

測氧儀和測爆儀應經國家或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驗合格并按規定的檢驗周期進行檢驗。每次使用前應依照其使用說明書或有關資料的規定檢查儀器是否正常,待確認該儀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后,方可開始測檢工作。測檢結束后,再一次復核儀器的正確性,證明儀器在測檢的全過程處于正常狀態。

4檢測人員

4.1測氧和測爆由經過培訓取得檢測資質的人員實施。

4.2檢測時實行雙人工作制。檢測人員在檢測時必須有一人進行監護。監護人不需有檢測資質。

4.3檢驗人員要穿好勞動保護服裝、防滑鞋,戴好安全帽和手套,根據情況使用合格的呼吸器以及安全帶或安全索。所用手電筒或照明設備應為防爆型。

4.4進入油艙、油柜進行測氧和測爆人員嚴禁攜帶火種、手機、對講機等物品,嚴禁穿著化纖服裝和穿帶釘鞋,禁止帶黑色金屬下艙,應佩帶防毒面具。

5含氧量檢測要求

5.1合格的氧氣含量在19.5%~23%。檢測合格的艙室應在其道門口處懸掛醒目的檢測數據板,應注明船舶名稱、艙室位置、檢測數據、是否允許進入、檢測人及檢測日期等參數。

5.2船舶建造過程中,凡被封閉的油艙、隔離空艙、箱柜、容器罐等需進行作業,作業前應進行含氧量檢測,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艙作業。

5.3檢測時應先在道門口檢測,確認合格后方可深入艙室或容器內檢測。檢測人員發現測氧儀報警必須馬上撤離,待進行有效通風后繼續進行檢測;也可利用長檢測管代替人員進入艙內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方法由各企業自定,但是有人作業的艙室必須下到艙底檢測)。

5.4已加油的油艙等存有可燃氣體的艙室進入前還應滿足可燃氣體檢驗要求。

6可燃氣體檢測

6.1凡屬下列部位,確因需要進行熱工作業及使用非防爆型電動、氣動工具和內燃機設備等,必須到所屬企業安全部門申請檢測,取得《可燃氣體檢測證書》《氧氣含氧量檢測證書》后,方可施工:

6.1.1船舶建造盛裝過易燃液體、氣體的容器、管道(如油艙、油柜、油罐及液化石油氣貯罐);

6.1.2乙炔站(發生器、瓶)、制氧站、液化石油氣庫(站)周圍禁區內;

6.1.3易燃易爆和危險化學品貯存場所以及加油站、油漆間等;

6.1.4油漆、泡沫噴涂作業和使用丙酮、乙醚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及其周圍禁區內;

6.1.5動力管系的動力溝。

6.2申請測爆應分別符合下列條件:

6.2.1船舶分段、艙室噴涂作業后,保持了至少四小時的有效的機械排風,油漆表面基本固化,并將該艙室的通風設備關停20分鐘后再進行檢測。

6.2.2要進行熱工工作的燃油艙(柜)、污油艙(柜)、滑油艙(柜)等,已進行有效的清洗和通風除氣,所有連通的管系閥門應關閉。

6.2.3要進行熱工工作的含油管系和其它可能存在可燃物的管系及閥門等附件,必須用熱水或蒸汽沖洗,清除管系內部油氣,保持與大氣流通,并與含油艙柜拆開、隔離。

6.2.4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倉庫、區域和場所應定期申請檢測,必要時,也可隨時申請檢測。

6.3檢測程序

6.3.1測爆人員接到檢測任務后,應掌握檢測艙室存在可燃性氣體的種類及爆炸極限和所檢測部位及其相臨艙室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和有毒有害氣體,在不了解情況時,不準盲目進入。

6.3.2凡進入危險作業艙室(場所)檢測前,應先校準儀器,然后在進口處檢測氧氣和可燃氣體的濃度,當氧氣濃度在19.5%-23%,可燃氣體的濃度在爆炸下限的5%以下時,方可進入艙內檢測。

6.3.3可燃氣體檢測點選擇:

a.艙外探測:將取樣管或探頭從洗艙孔放入艙內,取樣部位每艙應至少選艙的前后端各一處,每處一般測上、中、下三點。

b.進艙探測:在艙外探測可燃氣體的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5%,艙內測量選擇的測點應為油管口附近、洗艙“盲區”和艙內油氣積聚處所。

c.在艙室各測點的讀數中選大者為該艙記錄。

7允許熱工作業檢測條件

需熱工作業的艙室或場所,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7.1艙內或容器內含氧量達到19.5%~23%;

7.2已經檢測可燃氣體未超過爆炸下限的1%且再無產生易燃氣體的途徑,并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下方可進行。

8檢測證書的簽發和失效

8.1每次檢測完畢,測爆、測氧人員必須在《可燃氣體檢測證書》、《氧氣含量檢測證書》上根據測得數據做出準確的鑒定,合格后簽證。

8.2可燃氣體檢測證書,只能證明檢測后簽發證明書上所指艙室(場所)內的可燃氣體處于相應的安全范圍,并不保證該艙室內的可燃氣體(石油氣、油漆溶劑)在檢測后保持永遠不變。因此,對允許熱工工作的艙室(場所)及周圍區域內,在施工前(施工過程中)應進行必要的復測,發現疑問應立即停止施工,再次申請復測。待可燃氣體排出并經檢測合格符合要求時方可繼續施工。施工前要認真檢查現場各種消防設施的完備性,以便采取應急措施。證書簽發后,如在證書所指的艙室(場所)內發現任何在檢測時已關閉或關緊的管道和閥門被開啟、損壞致使油類或石油氣重新進入時,證書則失效。

8.3證書簽發的部位,不應包括各種管系、泵及其人員進不去和儀器擺不進的狹小部位,所以對這些部位的熱工工作應特別注意。事前必須采取通風和一端拆開等措施。

8.4熱工工作的標準,必須嚴格要求,嚴加控制。熱工工作的艙室(處所)可燃氣體濃度不準超過可燃氣體爆炸下限的1%。

8.5熱工作業的艙室應有良好的通風,必要時,應采取機械排風和開工藝孔等措施。

9本規定由安監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