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燃氣輪機試驗安全操作規程

燃氣輪機試驗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1149

1.?上崗人員必須正確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禁止帶病或酒后上崗;

2.?上崗人員應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工藝流程、操作規程、運行參數及應急處理方法;

3.?運行前的檢查及準備工作

3.1?機組周圍的雜物及易燃品已清理干凈,仔細檢查并徹底清理機組縫隙處的雜物、工具等。

3.2?啟動前應先聽從試驗指揮指令,各部門及有關人員做好啟機的準備工作。

3.3?燃氣輪機潤滑油指標合格,輔助潤滑油泵、應急油泵、各冷油器、濾油器處于良好狀態,潤滑油箱備有足夠的合格的潤滑油。

3.4?冷卻水密閉循環系統已投入運行。

3.5?壓縮空氣系統已具備燃機啟動如下條件:

3.5.1?管網壓縮空氣壓力正常;

3.5.2?1#、2#壓縮空氣儲罐壓力達到規定值。

3.6?潤滑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6.1?主滑油泵出口壓力表閥門開;

3.6.2?輔助滑油泵出口壓力表閥門開,出口管路上的放氣閥關;

3.6.3?應急滑油泵出口壓力表閥門開,出口管路上的放氣閥關;

3.6.4?滑油母管壓力表閥門開;

3.6.5?滑油過濾器壓差計兩端閥門開;

3.6.6?壓力表的放油閥都已關;

3.6.7?滑油冷卻器連通閥及泄油閥關;

3.6.8?滑油過濾器連通閥及泄油閥關;

3.6.9?潤滑油排污閥關。

3.7?冷卻水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7.1?燃機冷卻水系統進出口各閥門開;

3.7.2?熱交換器進出口閥門開;

3.7.3?運行組滑油冷油器進出口閥門開;

3.7.4?備用組滑油冷油器進出口閥門關;

3.7.5?運行組燃油冷卻器進出口閥門開;

3.7.6?備用組燃油冷油器進出口閥門關。

3.8?液壓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8.1?液壓油母管壓力表閥門開;

3.8.2?液壓油過濾器切換閥處于工作位置一側;

3.8.3?液壓油過濾器連通閥、泄油閥關;

3.8.4?液壓油差壓計兩端閥門開;

3.8.5?液壓油壓力開關的放油閥關;

3.8.6?可轉導葉系統蓄能器隔離閥開、排放閥關;

3.8.7?啟動系統離合器油動機液壓油切換閥處于正向工作位置。

3.9?遮斷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9.1?遮斷油壓力表閥門開;

3.9.2?遮斷油過濾器差壓計兩端閥門開;

3.9.3?各壓力開關的泄油閥關。

3.10?燃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10.1?前置燃油濾閥門打開在運行一側;

3.10.2?前置燃油濾旁通閥關,前置燃油管道上的閥門開;

3.10.3?前置燃油濾放氣管道閥及泄油閥關,前置燃油濾連通管閥門關;

3.10.4?高低壓燃油濾差壓計兩端閥門開;

3.10.5?高低壓燃油濾放氣閥及泄油閥關;

3.10.6?主燃油泵壓力表閥門開。

3.11?空氣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1)霧化空氣系統進氣隔離閥開;

(2)主霧化空氣壓縮機出口母管上的隔離閥開、通氣閥關;

(3)霧化空氣系統所有低位排泄閥關,輔助霧化空氣壓縮機進出口通氣閥關;

(4)霧化空氣系統壓力表閥門開,水清洗管路上的電動閥門關;

(5)壓氣機抽氣管道上的閥門開;

(6)壓氣機排氣抽氣管道上的閥門開,排氣壓力傳感器的壓力表閥門開;

(7)進氣室底部管道排污閥關;

(8)啟動未成泄油管道排污閥開,排水閥關;

(9)排氣室底部排污管道上排污閥開,排水閥關;

(10)需運行的馬達和恒溫加熱器處于送電狀態;

(11)將需運行的馬達和恒溫加熱器置于“自動”位置;

(12)主燃油泵、啟動霧化空氣壓縮機、主霧化空氣壓縮機、燃油過濾器、燃油系統各設備處于良好備用狀態,備用足夠的合適的燃料油;

(13)啟動電機及液力變扭器系統、盤車系統處于良好備用狀態,從變扭器過濾罩的兩個手孔上手動盤電機轉子正、反各一圈,應轉動自由,不得有卡澀現象;

(14)啟動離合器脫開,手動盤動變扭器輸出軸兩圈,應轉動自如,無卡澀現象;

(15)直流電系統完好備用,具有足夠的儲能;

(16)清掃用壓縮空氣系統備有足夠的合格的儲備壓縮空氣;

(17)環境空氣質量合格,滿足壓氣機入口空氣質量要求,空氣過濾器完好備用;

(18)循環水系統及凝結水系統、除鹽水系統滿足燃氣輪機運行的需要,溫度為20~33℃;

(19)進入燃機支撐凝結水壓力符合要求;

(20)危險氣體檢測儀完好,反映靈敏可靠;

(21)消防系統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22)檢查泄油閥開啟、關閉是否正常,不得有滲、漏油;

(23)檢查啟動離合器及限位開關是否工作正常,檢查油壓缸帶動離合器爪是否合扣,行程是否正確;

(24)首次啟動后或機組檢修后啟動應將變扭器供油泵與油箱之間的管路,點動試驗轉向,電機不可長時間運轉;

(25)各轉動機械及電機地腳螺栓、連接螺栓緊固無松動,手動盤車輕松無卡澀;

(26)檢查并清除進氣系統內的雜物;

(27)檢查各管路、閥門、窺視窗、孔板等是否齊全、各種表計應齊全,指示正確;

(28)防喘放氣閥已全部打開;

(29)所有泵的進口濾網都應沖洗干凈,潤滑油濾、液壓油濾、控制油濾應干凈,必要時更換濾芯;

(30)各種油濾的切換閥及冷油器的切換閥均切換到其中一個位置(1#或2#),不允許停留在閥的中間位置;

(31)手調指示浮子,液位指示器讀數位,報警正常;即:低位報警,油箱“空”;油箱“滿”,高位報警;

(32)向油箱注合格的潤滑油至“滿”位,手動啟動應急油泵對系統充油,檢查管路泄露和各窺視窗油流情況;

(33)停止應急油泵,待系統各處油流回到油箱后,再次加油至“滿”位,手動啟動輔助油泵,觀察系統各壓力表讀數應符合要求;

(34)檢修后的機組應進行油沖洗;

(35)潤滑油油質合格,油溫度應達到10±2.7℃,否則應對潤滑油進行加熱;

(36)檢查各窺視窗及就地儀表;

(37)運行組滑油過濾器窺視窗應有油流,備用組應無油流,運行組滑油冷卻器窺視窗應有油流,備用組應無油流;

(38)1#、2#、3#、4#軸承及輔助聯軸節窺視窗應有油流;

(39)啟動霧化空氣壓縮機滑油油位應在窺窗1/2處;

(40)各軸承進口滑油壓力表顯示油壓正常;

(41)檢查危機遮斷油門,油門應在復位位置;

(42)檢查燃油流量分配器轉子是否可以用手動轉動,分配器上各傳感器間隙應合適;

(43)檢查啟動未成泄油閥應打開,燃油截止閥開關應靈活;

(44)檢查燃料管路及附件各部分不應有泄漏;

(45)檢查所有管路及接頭是否連接可靠,所有臨時盲蓋是否拆除;

(46)所有人孔門應關緊;

(47)檢查燃油過濾器、空氣過濾器、潤滑油過濾器蓋子應完好緊固;

(48)檢查火花塞能否正常打火(不得在易爆環境中進行);

(49)在CRT上觀察所有熱電偶的讀數應接近大氣溫度;

(50)水系統通水檢查后不應有泄漏;

(51)檢查油氣分離器的儀表是否工作正常,風機的運轉方向是否正常;

(52)將設備進風口管、排風管系上的閥門全部打開;

(53)啟運風機,待風機運轉正常后檢查設備上各儀表是否工作正常(注意應在啟動后予以調整);

(54)控制和所有報警上的故障已清除;

(55)關閉各倉室倉門;

(56)做直流泵低壓自投試驗;

4.?起機前的檢查及準備工作

4.1?冷油器窺窗應有油流;

4.2?1#、2#、3#、4#軸承回油窺窗有油流;

4.3?4#軸承進油壓力表達到允許值;

4.4?可轉進口導葉位置到達正常位置;

4.5?電磁閥復位;

4.6?滑油箱油位在1/2-F之間;

4.7?進氣空氣過濾器完好;

4.8?冷卻水放氣各閥門關;

4.9?滑油母管壓力達到規定值范圍;

4.10?交流潤滑油泵出口壓力達到規定值范圍;

4.11?滑油過濾器壓差符合規定要求;

4.12?自動盤車正常;

4.13?交、直流電源送電電壓正常;

4.14?無直流接地報警;

4.15?檢查起動霧化空氣泵潤滑油油位≥1/2,檢查啟動霧化空氣泵電機卡簧是否正常;

4.16?進口燃油壓力達到規定值范圍;

4.17?高、低燃油濾已放氣,放氣閥和排污閥已關閉;

4.18?各處無漏油,無危險報警;

4.19?各處倉門已關閉。

5.?燃機啟動試驗聽從試驗指揮指令嚴格按試驗大綱進行。

6.?停機操作

6.1?按燃機停車步驟逐步進行操作;

6.2?當燃機達94%額定轉速時,輔助滑油泵、輔助液壓泵和輔助霧化空氣泵正常投入;

6.3?檢查輔助滑油泵、輔助液壓泵出口壓力正常;

6.4?燃機熄火;

6.5?轉速到零后,盤車自動投入;

6.6?檢查離合器嚙合情況正常,盤車正常。(離合器的各部分是否完整,撥叉的定位螺釘是否脫落,管路是否漏油)

6.7?停機結束后立即打開霧化空氣抽氣管低位排污閥,打開霧化空氣環形總管進氣低位排污閥,打開霧化空氣冷卻器進氣低位排污閥,打開霧化空氣冷卻器出氣低位排污閥,待水放盡后立即關上。

篇2:燃氣輪機試驗安全操作規程

1.?上崗人員必須正確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禁止帶病或酒后上崗;

2.?上崗人員應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工藝流程、操作規程、運行參數及應急處理方法;

3.?運行前的檢查及準備工作

3.1?機組周圍的雜物及易燃品已清理干凈,仔細檢查并徹底清理機組縫隙處的雜物、工具等。

3.2?啟動前應先聽從試驗指揮指令,各部門及有關人員做好啟機的準備工作。

3.3?燃氣輪機潤滑油指標合格,輔助潤滑油泵、應急油泵、各冷油器、濾油器處于良好狀態,潤滑油箱備有足夠的合格的潤滑油。

3.4?冷卻水密閉循環系統已投入運行。

3.5?壓縮空氣系統已具備燃機啟動如下條件:

3.5.1?管網壓縮空氣壓力正常;

3.5.2?1#、2#壓縮空氣儲罐壓力達到規定值。

3.6?潤滑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6.1?主滑油泵出口壓力表閥門開;

3.6.2?輔助滑油泵出口壓力表閥門開,出口管路上的放氣閥關;

3.6.3?應急滑油泵出口壓力表閥門開,出口管路上的放氣閥關;

3.6.4?滑油母管壓力表閥門開;

3.6.5?滑油過濾器壓差計兩端閥門開;

3.6.6?壓力表的放油閥都已關;

3.6.7?滑油冷卻器連通閥及泄油閥關;

3.6.8?滑油過濾器連通閥及泄油閥關;

3.6.9?潤滑油排污閥關。

3.7?冷卻水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7.1?燃機冷卻水系統進出口各閥門開;

3.7.2?熱交換器進出口閥門開;

3.7.3?運行組滑油冷油器進出口閥門開;

3.7.4?備用組滑油冷油器進出口閥門關;

3.7.5?運行組燃油冷卻器進出口閥門開;

3.7.6?備用組燃油冷油器進出口閥門關。

3.8?液壓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8.1?液壓油母管壓力表閥門開;

3.8.2?液壓油過濾器切換閥處于工作位置一側;

3.8.3?液壓油過濾器連通閥、泄油閥關;

3.8.4?液壓油差壓計兩端閥門開;

3.8.5?液壓油壓力開關的放油閥關;

3.8.6?可轉導葉系統蓄能器隔離閥開、排放閥關;

3.8.7?啟動系統離合器油動機液壓油切換閥處于正向工作位置。

3.9?遮斷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9.1?遮斷油壓力表閥門開;

3.9.2?遮斷油過濾器差壓計兩端閥門開;

3.9.3?各壓力開關的泄油閥關。

3.10?燃油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3.10.1?前置燃油濾閥門打開在運行一側;

3.10.2?前置燃油濾旁通閥關,前置燃油管道上的閥門開;

3.10.3?前置燃油濾放氣管道閥及泄油閥關,前置燃油濾連通管閥門關;

3.10.4?高低壓燃油濾差壓計兩端閥門開;

3.10.5?高低壓燃油濾放氣閥及泄油閥關;

3.10.6?主燃油泵壓力表閥門開。

3.11?空氣系統各閥門啟動前應處于如下狀態:

(1)霧化空氣系統進氣隔離閥開;

(2)主霧化空氣壓縮機出口母管上的隔離閥開、通氣閥關;

(3)霧化空氣系統所有低位排泄閥關,輔助霧化空氣壓縮機進出口通氣閥關;

(4)霧化空氣系統壓力表閥門開,水清洗管路上的電動閥門關;

(5)壓氣機抽氣管道上的閥門開;

(6)壓氣機排氣抽氣管道上的閥門開,排氣壓力傳感器的壓力表閥門開;

(7)進氣室底部管道排污閥關;

(8)啟動未成泄油管道排污閥開,排水閥關;

(9)排氣室底部排污管道上排污閥開,排水閥關;

(10)需運行的馬達和恒溫加熱器處于送電狀態;

(11)將需運行的馬達和恒溫加熱器置于“自動”位置;

(12)主燃油泵、啟動霧化空氣壓縮機、主霧化空氣壓縮機、燃油過濾器、燃油系統各設備處于良好備用狀態,備用足夠的合適的燃料油;

(13)啟動電機及液力變扭器系統、盤車系統處于良好備用狀態,從變扭器過濾罩的兩個手孔上手動盤電機轉子正、反各一圈,應轉動自由,不得有卡澀現象;

(14)啟動離合器脫開,手動盤動變扭器輸出軸兩圈,應轉動自如,無卡澀現象;

(15)直流電系統完好備用,具有足夠的儲能;

(16)清掃用壓縮空氣系統備有足夠的合格的儲備壓縮空氣;

(17)環境空氣質量合格,滿足壓氣機入口空氣質量要求,空氣過濾器完好備用;

(18)循環水系統及凝結水系統、除鹽水系統滿足燃氣輪機運行的需要,溫度為20~33℃;

(19)進入燃機支撐凝結水壓力符合要求;

(20)危險氣體檢測儀完好,反映靈敏可靠;

(21)消防系統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22)檢查泄油閥開啟、關閉是否正常,不得有滲、漏油;

(23)檢查啟動離合器及限位開關是否工作正常,檢查油壓缸帶動離合器爪是否合扣,行程是否正確;

(24)首次啟動后或機組檢修后啟動應將變扭器供油泵與油箱之間的管路,點動試驗轉向,電機不可長時間運轉;

(25)各轉動機械及電機地腳螺栓、連接螺栓緊固無松動,手動盤車輕松無卡澀;

(26)檢查并清除進氣系統內的雜物;

(27)檢查各管路、閥門、窺視窗、孔板等是否齊全、各種表計應齊全,指示正確;

(28)防喘放氣閥已全部打開;

(29)所有泵的進口濾網都應沖洗干凈,潤滑油濾、液壓油濾、控制油濾應干凈,必要時更換濾芯;

(30)各種油濾的切換閥及冷油器的切換閥均切換到其中一個位置(1#或2#),不允許停留在閥的中間位置;

(31)手調指示浮子,液位指示器讀數位,報警正常;即:低位報警,油箱“空”;油箱“滿”,高位報警;

(32)向油箱注合格的潤滑油至“滿”位,手動啟動應急油泵對系統充油,檢查管路泄露和各窺視窗油流情況;

(33)停止應急油泵,待系統各處油流回到油箱后,再次加油至“滿”位,手動啟動輔助油泵,觀察系統各壓力表讀數應符合要求;

(34)檢修后的機組應進行油沖洗;

(35)潤滑油油質合格,油溫度應達到10±2.7℃,否則應對潤滑油進行加熱;

(36)檢查各窺視窗及就地儀表;

(37)運行組滑油過濾器窺視窗應有油流,備用組應無油流,運行組滑油冷卻器窺視窗應有油流,備用組應無油流;

(38)1#、2#、3#、4#軸承及輔助聯軸節窺視窗應有油流;

(39)啟動霧化空氣壓縮機滑油油位應在窺窗1/2處;

(40)各軸承進口滑油壓力表顯示油壓正常;

(41)檢查危機遮斷油門,油門應在復位位置;

(42)檢查燃油流量分配器轉子是否可以用手動轉動,分配器上各傳感器間隙應合適;

(43)檢查啟動未成泄油閥應打開,燃油截止閥開關應靈活;

(44)檢查燃料管路及附件各部分不應有泄漏;

(45)檢查所有管路及接頭是否連接可靠,所有臨時盲蓋是否拆除;

(46)所有人孔門應關緊;

(47)檢查燃油過濾器、空氣過濾器、潤滑油過濾器蓋子應完好緊固;

(48)檢查火花塞能否正常打火(不得在易爆環境中進行);

(49)在CRT上觀察所有熱電偶的讀數應接近大氣溫度;

(50)水系統通水檢查后不應有泄漏;

(51)檢查油氣分離器的儀表是否工作正常,風機的運轉方向是否正常;

(52)將設備進風口管、排風管系上的閥門全部打開;

(53)啟運風機,待風機運轉正常后檢查設備上各儀表是否工作正常(注意應在啟動后予以調整);

(54)控制和所有報警上的故障已清除;

(55)關閉各倉室倉門;

(56)做直流泵低壓自投試驗;

4.?起機前的檢查及準備工作

4.1?冷油器窺窗應有油流;

4.2?1#、2#、3#、4#軸承回油窺窗有油流;

4.3?4#軸承進油壓力表達到允許值;

4.4?可轉進口導葉位置到達正常位置;

4.5?電磁閥復位;

4.6?滑油箱油位在1/2-F之間;

4.7?進氣空氣過濾器完好;

4.8?冷卻水放氣各閥門關;

4.9?滑油母管壓力達到規定值范圍;

4.10?交流潤滑油泵出口壓力達到規定值范圍;

4.11?滑油過濾器壓差符合規定要求;

4.12?自動盤車正常;

4.13?交、直流電源送電電壓正常;

4.14?無直流接地報警;

4.15?檢查起動霧化空氣泵潤滑油油位≥1/2,檢查啟動霧化空氣泵電機卡簧是否正常;

4.16?進口燃油壓力達到規定值范圍;

4.17?高、低燃油濾已放氣,放氣閥和排污閥已關閉;

4.18?各處無漏油,無危險報警;

4.19?各處倉門已關閉。

5.?燃機啟動試驗聽從試驗指揮指令嚴格按試驗大綱進行。

6.?停機操作

6.1?按燃機停車步驟逐步進行操作;

6.2?當燃機達94%額定轉速時,輔助滑油泵、輔助液壓泵和輔助霧化空氣泵正常投入;

6.3?檢查輔助滑油泵、輔助液壓泵出口壓力正常;

6.4?燃機熄火;

6.5?轉速到零后,盤車自動投入;

6.6?檢查離合器嚙合情況正常,盤車正常。(離合器的各部分是否完整,撥叉的定位螺釘是否脫落,管路是否漏油)

6.7?停機結束后立即打開霧化空氣抽氣管低位排污閥,打開霧化空氣環形總管進氣低位排污閥,打開霧化空氣冷卻器進氣低位排污閥,打開霧化空氣冷卻器出氣低位排污閥,待水放盡后立即關上。

篇3:試驗系統合作協議書

  一、合作雙方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雙方聯系人、聯系方式、通信地址

  甲方聯系人:__________________聯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聯系人:__________________聯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的目的和內容

  本次試驗的目的是為甲方規劃在_______________業務區使用_______________系統進行技術的測試,本次試驗將對乙方提供的_______________設備的功能、性能、穩定性及可靠性進行全面的測試。

  四、合作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1.本次試驗所需要的所有_______________設備和配件由乙方提供。

  2.在本協議生效后乙方將針對本次試驗網工程提交_______________系統試驗網工程方案建議書。

  3.乙方派遣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安裝調測和開通工作,并對甲方相關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保證使協議設備達到規定的技術性能和指標。協議設備的開通日期為:_______________。

  4.甲方提供各種配合條件和所需的技術人員、輔助協調人員,在乙方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相互配合共同進行安裝調測和其他輔助工作。

  5.甲方負責提供符合要求的試驗系統外部環境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包括通信機房、機房相應配套設施、系統供電條件、系統傳輸所需鏈路等),以保證試驗網工程的順利實施。

  6.在雙方合作安裝開通完成后,乙方工程技術人員應寫出試驗網書面竣工報告和測試報告并提交給甲方,甲方應在收到竣工報告和測試報告(10)日內組織驗收測試評估,其結果應形成相應的驗收評估結果。

  7.乙方自愿為本合同項目提供設備給甲方試用。如發生以下情況乙方將設備無償收回:

  a)本協議有效期內的設備運行情況或乙方技術服務不符合質量標準和甲方的使用要求;

  b)在以后正式設備選型中本試用設備未能進入選型。

  8.此協議中所涉及的設備配置,無任何其它指導與參考作用,不能作為以后商業談判的依據。

  9.乙方依據本合同向甲方提供的設備、技術服務等均為免費提供。

  五、關于工程進度

  1.甲方將在工程開始前把測試環境的詳細資料包括測試點位置,功能需求等書面通知乙方。

  2.在工程準備就緒的前提下,乙方完成系統單站的安裝調試的時間為。

  六、關于試驗期限及設備所有權

  1.試驗期暫定為設備開通后起_____個月。試驗期滿根據甲方的測試結果和實際需要確定是否選用本設備,若選用本設備的,甲乙雙方另行簽訂協議;若不選用本設備的,甲方將本設備返還乙方,乙方應當接收。

  七、乙方對在本次試驗中知悉的甲方的技術秘密或經營秘密有保密責任,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否則乙方應承擔賠償責任。

  八、協議的生效

  本協議自甲乙雙方簽訂之日起生效。

  九、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日期:_______________

  蓋章: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蓋章: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