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安全技術管理規范
第一章?緒論1、什么叫安全科學:安全科學是研究失誤安全與危險矛盾運動規律的科學;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質規律,解釋事物安全相對應的客觀因素以及轉化條件;研究預測、消除或控制事物安全與危險影響因素和轉化條件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安全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2、安全技術的定義:安全技術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為防止各種傷害,以及火災、爆炸等事故,并為職工提供安全、良好的勞動條件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3、我國火工品生產行業與國外生產行業在安全生產上的差距有哪些?①火工品生產本質安全性差;②工藝生產過程中周轉物量、產品多、自動的程度低;③安全意識差,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第二章?危險物分類與特性1、什么是化學危險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性、毒性、放射性等危險的物質,并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燃燒、爆炸和導致人體中毒、灼傷、死亡的固定化學物品及放射性物品。2、化學危險品分為哪幾類: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然物品和遇濕易燃物、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放射性物質。3、閃點:是指表面揮發出的蒸汽濃度足以用小火焰點燃的最低溫度或小火焰引起可燃液體蒸發氣瞬時點燃的最低環境溫度。?燃點:指將物質在空氣中加熱時,開始并繼續燃燒的最低溫度叫做燃點。?自燃點:是發生自燃的溫度值,即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將試樣加熱到即使不用點火裝置也能自發著火的最低環境溫度。4、粉塵燃燒爆炸的特點:a燃燒爆炸性?b灼燒性?c產生二次爆炸?d燃燒不完全性?(P53)5、簡述判斷可燃性粉塵生產場所是否具有燃爆危險的一般原則:①了解可燃性粉塵與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極限濃度,測定生產場所空氣中可燃物粉塵的濃度;②了解粉塵的粒度、比重和自燃溫度等物理性質;③了解在正常情況下可燃性粉塵的釋放源;④根據生產場所的通風好壞來判斷;⑤根據生產場所的設備、裝置的結構和現場運行情況來判斷;⑥根據經驗和以往事故教訓來判斷。6、自然性物質在儲存、運輸和保管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注意庫房通風,避免光照及受熱、受潮、不與酸、堿接觸。7、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能夠燃燒或爆炸的氣體。可燃性液體:多為有機化合物,多指遇火、受熱或與氧化劑接觸能夠著火和爆炸的液體。可燃性粉塵: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可燃微粒。8、常見的火源有哪些:①電點火源:電火花、靜電火花、電磁感應、射頻、雷擊、電弧等;②?高溫點火源:高溫表面、熱輻射;③沖擊點火源:沖擊、摩擦、絕熱壓縮;④?化學點火源:自燃著火;⑤光點火源:激光、凸透鏡聚焦;⑥沖擊波點火源:導爆管點火、雷管、導爆索。第三章?防止危險品發生燃爆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1、火災的形成要經過哪些階段:醞釀期、發展期、全盛期、衰滅期。2、防止可燃性物質燃燒及蔓延的安全技術措施有哪些:①分類管理;②防止形成燃爆物質;③痛過火災監測儀表以及可燃氣體或蒸汽濃度檢測儀表來防止火災或爆炸事故發生;④消除或控制點火源;⑤阻止火勢蔓延。3、防止形成燃爆介質的措施:設備密閉、廠房通風、惰性介質保護、以不燃溶劑代替可燃溶劑、危險物品隔離貯存及妥善處理含有危險成分的物質等。4、阻止火勢蔓延的安全裝置有哪些:感溫報警器?感煙報警器?感光報警器。5、阻火設備:安全液封和阻火器。6、阻止物質燃燒的安全措施:①?冷卻法;②隔離法;③窒息法;④化學抑制法。7、防止火炸藥發生意外爆炸應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有哪些:①防止沖擊和摩擦;②避免明火和高溫表面;③阻止易燃物或火藥自燃;④阻止電氣設備產生電火花;⑤避免靜電放產生電火花;⑥避雷;⑦預防機械和設備故障;⑧采取隔火、隔爆或泄壓、蟹棒等措施,避免爆炸事故的擴大;⑨有爆炸危險的工房或庫房之間與其他建筑物之間要留有適當安全距離;⑩采取適當的滅火設備。8、常用的滅火劑:泡沫滅火劑、干粉滅火劑、二氧化碳滅火劑、四氯化碳滅火劑、機械滅火劑。9、哪些物質的火災不能用水撲滅:①遇水燃燒的物質。如鉀、鈉、鎂、鋁粉等,這些物質遇水能迅速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氣,放出大量的熱,易引起爆炸;②高壓電氣裝置的火災,在沒有良好的接地或沒有切斷電源時,一般不能用水撲救;③輕于水且又不溶于水的可燃液體火災,如汽油、煤油著火;④硫酸、鹽酸、硝酸火災,不宜用強大的水流撲救,容易噴濺傷人;⑤熔化的鐵水、鋼水不能用水直接撲救,因水接觸高溫迅速分解成氫、氧,造成燃燒爆炸。10、電氣火災和爆炸的原因:①危險溫度引起的火災和爆炸;②電火花和電弧引起的火災和爆炸;③電氣設備本身的原因。11、什么叫電擊和電傷電擊:電流通過人體內部,人體吸收局外能量受到的傷害。電傷:電流轉變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人體傷害。12、靜電:指絕緣物質上攜帶的、相對靜止的電荷。危害:一是引起爆炸和火災;二是電擊;三是妨礙生產。13、消除靜電的措施:工藝控制法、泄露導走法、中和法。14、雷電的危害:雷電危害較大,當直接擊中地面建筑物時,會伴隨極大的機械效應和熱效應,發生火災或擊毀建筑物。15、防雷設備: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避雷網。16、射頻對電火工品的危害因素:①環境電磁場的頻率或頻段;②環境電磁場的輻射形式;③電火工品所處位置和環境電場強度或功率密度。④等效接收無線的狀態及結構;⑤電火工品等效無線與電路的匹配狀態;⑥電火工品發火線路的阻抗大小;⑦電火工品的射頻感度。第四章?爆炸作用與火攻庫房及銷毀場所的設計安全1、爆炸效應:爆炸物在爆炸時形成的高溫、高壓對周圍介質產生強烈的沖擊和壓縮作用,使與其相接觸或接近的物體產生運動變形、破壞等有害效應。??爆炸震動效應:指炸藥在土巖、建筑物及其基礎介質中爆炸時,其部分能量以彈性波形式在地殼中傳播而引起爆區附近底層震動的現象。2、降低爆破震動效應的技術措施主要有哪些:①限制一次爆破時的最大用藥量;②選用低威力、爆速的炸藥;③改變裝藥結構;④采用微差爆破技術減震;⑤應用預裂爆破減震;⑥利用飛散爆破;⑦利用或創造減震條件。3、炸藥在空氣中和地面爆炸時的沖擊波超壓計算式:炸藥在空氣中爆炸時:炸藥在地面爆炸時:-?-當量距離4、殉爆:一個爆炸點被引爆后,瞬間引發其周圍的爆炸點爆炸,周圍的爆炸就叫做殉爆。?殉爆距離:引起殉爆時兩裝藥的最大距離。5、殉爆設防安全距離:是指防止炸藥互相殉爆的最小距離。6、我國工業建筑物的危害等級是如何劃分的請具體說明之①爆炸危險類(A1,A2,A3類):A1是指其中有敏感度和威力干預TNT炸藥的工房或庫房。A2是指制造、加工或儲蓄TNT及相當于TNT的爆炸敏感度和爆炸威力的炸藥工房或庫房。A3是指其中有威力低于TNT炸藥的工房或庫房。②次爆炸危險類(B級):B級建筑物的生產、加工或儲蓄的仍然是有爆炸性的危險品,但是由于某些物性條件而降低了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破壞能力;③火災危險類(C1,C2類):C1是指能發生由燃燒轉爆炸的生產或儲蓄產品的建筑物。C2是指生產或儲蓄產品只能發生燃燒事故的建筑物。④起火危險類(D級):D級比C級輕。7、選擇爆炸物品銷毀場地的總體原則:①應選擇地勢平坦而又有天然屏障的地帶作為場地,便于安全搬運和銷毀場地的最后清理;②清除銷毀場地內雜物,不得有樹木、灌木、荒草和碎石,以避免引起燃燒蔓延和飛石。8、爆炸物品的銷毀方法:爆炸法、燒毀法、水溶解法、化學法。第五章?燃燒爆炸安全管理措施1、什么叫安全管理它有哪些重要性安全管理:指通過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手段,實現控制事故、消除隱患、減少損失的目的。重要性:使整個企業達到最佳的安全水平,為勞動者創造一個安全文明的工作環境,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和職工安全健康,實現可持續發展。2、人工搬運爆破器材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㈠裝卸車時的人工搬運:①起爆器材和炸藥不能同裝;②工人不能穿釘鞋;③不能用太大力,注意不能傾倒或翻車。㈡爆破工程中的人工搬運:起爆器材和炸藥分開存放和搬運。㈢井下爆破時的人工搬運:遵守有關規定外,還應使用安全的照明方法。3、民用爆破器材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①正確選擇運輸工具;②嚴禁民用爆破器材與其他貨物混用;③裝卸過程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進行。第六章?職業衛生及其防護1、職業危害因素:工作場所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等環境因素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叫做職業危害因素。職業衛生:職業衛生研究的是人類從事各種職業勞動過程中的衛生問題,它以職工的健康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為目的,其中包括勞動環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防止職業性危害的對策。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在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分為哪幾類:(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學因素:包括生產過程中的許多化學物質和生產性粉塵。2、物理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異常氣壓、噪聲、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過度精神或心理緊張、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長時間不良體位、勞動工具不合理等。(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產環境污染。3、工業毒物:指在工業生產中所使用或產生的有毒化學物。?種類:刺激性毒物?麻痹性毒物?窒息性毒物?無機化合物及金屬有機化合物4、工業粉塵對人體的危害:長期吸入游離的粉塵就會得塵肺病,影響肺部的活動能力,是肺活量減少,抵抗力減弱,勞動能力下降。5、工業粉塵的預防措施:①以無毒、低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②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管道化、遙控和隔離操作③采取通風和除塵措施?④有毒氣體的凈化回收?⑤對新化學物質進行毒性鑒定6、三級預防的具體內容:①第一級預防是工程控制,主要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及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職業病危害的控制,還包括對現有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和三廢治理、控制各種有害因素,減少危害和污染,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工作環境,使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②第二級預防是對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的預防與控制,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進行職業健康監護,開展職業健康檢查,早期發現職業性疾病損害,早期鑒別和診斷,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合體檢資料,評價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程度,控制職業病危害,加強防毒防塵、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③第三級預防是對職業病病人的保障,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保障職業病病人享受職業病待遇,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爆炸極限計算:定義:爆炸極限是指可燃物質與空氣或氧氣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均勻混合而形成預混氣時,遇火源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或極限。計算方法:(爆炸上下限計算P31例題)a.根據1mol物質完全燃燒所需氧原子數計算:b.根據可燃氣體完全燃燒時的摩爾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或體積分數)計算(適合用于石蠟烴類的有機可燃氣體)。
篇2:爆炸品危險品倉庫安全制度
(1)"五雙"制度。"五雙"即雙人保管、雙把瑣(匙)雙本賬、雙人發貨、雙人領用。
(2)出入庫登記制度。無論何人進出庫區都須詳細登記。
(3)安全檢查制度。檢查有分工,職責明確,記錄詳細,及時整改
(4)清點帳物制度。保管員每周清點,保衛和物資部門每月清點,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5)禁止吸煙制度。進庫人員必須交出火種。機動車入庫,排氣管必須帶上火星熄滅器。禁止拖拉機進入庫區。
(6)安全操作制度。搬運裝卸及堆裝易爆物品必須輕裝,輕卸,輕拿輕放,嚴禁摔摜撞擊,開箱應使用不會產生火花的工具,并應在專門的發放時間內進行。
倉庫保管人員的一日三查
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倉庫的保管人員"一日三查",即上班后、當班中、下班前檢查。
查垛碼是否牢固,查包裝是否滲漏,查電源是否安全,查庫內溫度,在雨雪天時候有雨雪進入庫房等。
篇3:爆炸物品安全教育制度
一、認真貫徹執行《爆物品管理條例》和國家法律,各級政府有關爆炸物品管理的指示、規定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用班前、班后會,每周一次的安全例會,每周一次安全活動日,經常向職工進行有關火工品管理方面的安全教育,普及有關方面的安全常識,增強廣大職工的法制觀念,形成群防、群治的管理網絡。
二、對所有接觸火工品的工作人員,都要進行強制性的安全技術培訓,經有關部門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件方準上崗。
三、對爆破作業人員,除要求能熟練的掌握爆破操作技術外還必須對爆破器材的性能和有關特性參數有所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爆破方法和其他爆破基礎知識。
四、對火藥保管員、看庫警衛員、運輸駕駛員、購貨押運員、放炮員,每月進行一次安全教育和規程制度教育,對全體職工每年度進行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并在分期分批的全員培訓中,把火工品管理作為一項主要培訓內容。
五、選擇典型案例,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搞好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