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實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實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2024-07-13 閱讀 9523

晉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晉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公司”或“本公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突發事件,最大程度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維護穩定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國證監會《證券、期貨市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及本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有別于日常經營的、已經或者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財務狀況以及對公司的聲譽、股票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偶發性事件。

第三條公司應對突發事件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突然發生,嚴重影響或可能導致或轉化為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以及證券市場穩定的公司緊急事件的處置。

第五條突發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一)治理類

1、公司大股東出現重大風險,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

2、大股東之間存在重大紛爭訴訟,或出現重大分歧;

3、公司與社會、股東、員工之間存在重大紛爭訴訟;

4、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涉及重大違規甚至違法行為;

5、決策管理層對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資產被大股東或有關人員轉移、藏匿到海外或異地無法調回;

7、其它重大突發事件。

(二)經營類

1、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嚴重惡化;

2、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3、公司因重大質量事故等無持續經營能力;

4、涉及重大經濟損失或民事賠償風險;

5、其它重大突發事件。

(三)環境類

1、國際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國內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變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災害造成公司經營業務受到嚴重影響;

4、重大事故災難,公司內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等造成公司正常經營受到影響;

5、公司涉及重大行政處罰風險;

6、其它重大突發事件。

(四)信息類

1、公司的股票價格異常波動;

2、報刊、媒體對公司進行大量、集中的不實報道;

3、社會上存在重大不實的傳言或信息,給公司造成了重大影響;

4、公司發布的信息出現重大的遺漏或錯誤,對市場造成了重大影響;

5、可能或者已經造成社會不穩定,引發投資者群體*或投訴事件等;

6、其它重大突發事件。

第六條公司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組織、快速反應、協同應對。

第七條公司成立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稱“應急領導小組”),公司董事長擔任組長,為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任副組長,為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具體負責人;成員由公司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

(一)組長職責:

1、負責公司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

2、批準和終止本預案;

3、組織指揮突發風險處置工作;

4、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對一些重要事項作出決策;

5、負責保持與各相關部門或政府有效聯系與關系。

(二)副組長職責:

1、協助組織進行有關突發風險的處置工作;

2、指導公司相關部門及分支機構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3、綜合協調信息收集、情況匯總分析等工作,發揮運轉樞紐作用;

4、負責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披露工作;

5、協調和組織突發風險事件處置過程中對外宣傳報道工作,擬定統一的對外宣傳解釋口徑。

(三)組員職責:

1、各相關組員按照其分管的工作歸口負責相關類別的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

2、督促、落實領導的批示、指示及有關決定;

3、收集、反饋突發風險事件處置的相關信息;

4、指導和協調各部門及分支機構做好相關突發事件的預防、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等工作;

5、負責組織突發風險事件處置工作的善后和總結工作;

6、履行突發事件的值守等職責。

各組員手機必須隨時保持暢通狀態,發現問題及時向組長或副組長報告,并按照指示進行處理。

第八條應急領導小組是公司突發事件管理以及處置工作的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公司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就相關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和部署,根據需要研究決定本公司對外發布事件信息,主要職責包括:

1、決定啟動和終止突發事件處理系統;

2、擬定突發事件處理方案;

3、組織指揮突發事件處理工作;

4、協調和組織突發風險事件處置過程中對外宣傳報道工作,擬定統一的對外宣傳解釋口徑;

5、負責保持與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有效聯系和銜接;

6、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的其它事項。

第九條公司應對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各種因素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根據突發事件的監測結果對突發事件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進行評估,以便采取應對措施。

第十條公司各部門、各控股子公司負責人作為突發事件的預警、預防工作第一負責人,定期檢查及匯報部門或公司有關情況,做到及時提示、提前控制,將事態控制在萌芽狀態中。

第十一條公司相應崗位人員應保持對各類事件發生的日常敏感度,不斷地監測社會環境的變化趨勢,收集整理并及時匯報可能威脅企業的重要信息,并對其轉化為突發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進行評估。

第十二條公司的任何人均可作為信息的報告人,接到電話后立即向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報告,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到信息后應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匯報。有關人員報送、報告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第十三條預警信息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預警事項、應采取的措施等。公司預警信息的傳遞主要由公司各部門、各控股子公司負責人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進行匯報,然后由組長、副組長協同有關人員對信息進行分析及調查,確定為有可能導致或轉化為突發事件的各類信息須予以高度重視,必要時提出啟動應急預案的建議。

第十四條當預警信息被董事會秘書確定為需披露的信息后,則應當及時按照有關信息披露制度進行披露。

第十五條發生本預案適用范圍的突發事件時,應急領導小組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并視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立即向相關責任及監管部門逐級上報或直接越級上報。

第十六條應急領導小組確定突發事件后,應根據突發事件性質及事態嚴重程度,及時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啟動專項應急預案,并針對不同突發事件,成立相關的處置工作小組,處置工作小組在領導工作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制定突發風險事件處置方案,擬定統一的對外宣傳解釋口徑,及時開展處置工作。

(一)治理類突發事件主要處置措施

1、對大股東出現重大風險及大股東之間存在的紛爭訴訟,應約見大股東,請其予以配合,并詳細了解事情的進展情況;

2、對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涉及重大違規甚至違法行為,應協助證券監管部門甚至司法部門做好案件的查處工作;

3、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熱情接待投資者咨詢、來訪及調查;

4、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經營類突發事件主要處置措施

1、徹底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必要時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審計或評估;

2、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談話及控制;

3、暫時停止公司的重大投資等經營活動;

4、對于公司經營虧損或面臨退市,積極與各相關部門或機構進行溝通,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如定向增發、重組;

5、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三)環境類突發事件主要處置措施

1、深入調查、了解目前環境,包括國際、國內重大事件、政策變化、自然環境詳細情況以及對上市公司的影響程度;

2、公司召開經營班子會議,討論在上述情形下,公司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對公司造成的影響;

3、公司經營班子及時提交有關處理意見,并上報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予以調整經營策略及投資方向;

4、對于自然災害或社會公共事件對經營項目已經造成嚴重影響,公司應立即派出相關領導親赴現場進行緊急處理,并及時上報現場處理情況;

5、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四)信息類突發事件主要處置措施

1、聯系有關媒體負責人,將真實情況進行溝通和告知,并商議處理方案;

2、立即對不實信息做出澄清或更正,盡量減少不良信息的影響;

3、追查相關責任人,并要求其改正,情形嚴重者通過法律途徑處理;

4、安撫投資者,做好投資者的咨詢、來訪及調查工作;

5、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十七條經應急領導小組決定,公司可以邀請公正、權威、專業的機構協助解決突發事件,以確保公司處理突發事件時的公眾信譽度及準確度。

第十八條突發事件結束后,應急領導小組應盡快消除突發事件的影響,并及時解除應急狀態,恢復正常工作狀態。同時應分析和總結經驗,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評估突發事件處理的效果。

第十九條公司各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應急預案,充實應急預案內容,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十條應急領導小組擬定關于善后事項的處理意見,包括遭受損失情況以及恢復經營的建議和意見,由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一條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人員要恪守保密原則,有關突發事件處理工作中的情況,不得隨意泄露;要忠實履行職責,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堅決服從公司統一安排,不得損害公司利益及形象。

第二十二條信息報送發生影響或可能影響證券市場穩定的突發事件后,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將事件情況、已采取的措施、聯絡人及聯系方式等通過電話上報證券監管部門及有關政府部門,同時,在掌握事件的具體情況后,應將事件的詳細情況書面報送證券監管部門及有關政府部門,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涉外突發事件以及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的突發事件信息的報送,可隨時上報。

5

第二十三條公司各部門及各控股子公司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工作需要和各項應急處置措施的順利實施。

(一)通信保障。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必須保證暢通,確保與各部門的聯系。

(二)隊伍保障。應急領導小組有權利根據突發風險處置工作的需要,隨時召集參與處置人員,被召集人必須服從安排。

(三)物資保障。公司相關部門應做好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物資保障,準備好相關的設施、設備及資金、交通工具等等。

(四)培訓保障。公司以及各控股子公司要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等常識,增強應急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對負有應急管理職責的人員,要有計劃地進行應急預案和應急知識的專業培訓工作。

第二十四條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第二十五條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公司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六條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公司將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本制度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如與國家日后頒布的法律、法規或經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觸時,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本制度的修訂和解釋權歸公司董事會。

第二十九條本制度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實施。

晉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篇2:BC國際酒店KTV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BC國際酒店KTV突發事項應急預案

一、對爆炸物及可疑爆炸物的緊急處理程序:

爆炸物是指炸藥、起爆裝置、起爆能源等部分組合而成的炸彈、土炸藥包等,以及對我店構成嚴重威脅的爆炸裝置。

1、公司任何員工發現可疑爆炸裝置時,應及時向保安部說明發現的時間、地點、裝置、形態等情況,以及要留下姓名、部門。

2、當事人發現爆炸物時,不得輕易動,盡可能保護控制現場。

3、保安部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及時通報到保安部經理、工程部經理和營業部經理。

4、保安部人員到現場后,立刻劃定危險禁區,由警衛人員守衛,無關人員一律不得入內。由在場最高領導下令上報上級公安部門,并通知工程部經理關閉附近可能由于爆炸引起的惡性事故的設備,切勿自行排除。

5、對于爆炸物、可疑爆炸物的了解范圍,一定要控制最小范圍。

6、由在場最高領導下達緊急疏散令,并配合各部門組織人員,及時撤離危險區域,組織力量設立警戒,引導路線及人員。

7、由在場最高領導通知醫院做好準備。保安部要堅守崗位,設專人保護現金及貴重物品的妥善撤離。

二、對酗酒、打架斗毆、流氓滋擾的防范和處理方式:

1、各部門員工當發現有成群結伙的形態、舉行均有可疑之處的人時,應立通知保安部。

2、一旦發生搶劫兇殺槍擊事件等,要立即報保安部,講清發案時間、地點、人數、國籍、是否有兇器等,并報清自已部門、姓名。

3、保安人員接到信息后,立即報告公安部門同時應立即攜帶對講機、警具到現場,控制好現場不讓兇犯逃跑。

4、注意周圍人員安全、有流血事件發生時,應由上級領導決定通知醫院。

5、對持有兇器者要冷靜、勇敢解決,并收繳兇器、根據情況,保護現場。

二、對賣淫嫖娼防范與處理方式:

1、中控室、現聲服務人員應加強監視,發現有單身或結伴女性可疑者,應通知當班主管干部解決。

2、保安部和班次主管應共同到房間內將賣淫物品取回收存,作為證據。

3、經理決定是否報公安機關處理。

三、對精神病,*出丑鬧事人員處理方式:

防范重點:大廳、公共區域、公司電梯口。

1、對可疑人員進行盤問,通過問、看、聽、聞等方式來判斷是否屬下述人員。

A.神色是否正常、衣著穿戴是否整齊(看);

B.來人身上氣味、是否有酒氣或異常氣味(聞);

C.來人談話是否正常、顛三倒四、頭腦是否情形(聽)(問);

2、遇上述來人,先制服。以免事態擴大,以勸說誘導、強制方式使其離店。

3、迅速通知保安部領導,并將來人帶入無人區或辦公室查明來人身份、目的、工作單位、地址。

4、由領導決定報送公安機關。

5、原則:盡量不驚擾客人,采取一切可能手段,迅速制止出丑、鬧事苗頭,并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造成交大影響。

五、對店賓客丟失財務處理方式:

(一)、報案

1、由干部向客人詢問時間、地點、簡要情況、留下姓名。

2、通知巡回事情的進展。

3、控制、保護現場,任何人不得隨意動房內物品。

4、記錄失主對丟失財物過程,詳細說明,詳細詢問失物特征。

5、對案件有關人員要留下進行查問,并記錄。

6、顧客遺失較貴重物品由店領導決定是否上報公安機關。

(二)、對客人詢問應做筆錄

1、詳細記錄客人情況;

2、丟失物品準確時間、最后見到物品時間;

3、丟失物品準確地點、位置;

4、丟失物品數量、名稱、特征、型號、有關保險等;

5、丟失前有無人員來過房間;

6、失主有無懷疑對象,懷疑根據等;

7、失主有何要求,如報公安機關、開丟失證明、要店體進行賠償等。

(三)、對現場仔細進行檢查

(四)、請保安部和樓面巡回出面對案件可能涉及人員進行談話。

六、對搶劫、兇案、槍殺、暴力事件處理方式:

1、發現情況立即報保安部、說明法案時間、地點、簡要情況、姓名、部門;

2、保安人員立即攜帶對講機,警具到場、確認后做好保護現場工作;

3、通知各崗保安人員,嚴格注意進出人員,發現可疑人立即制止、并上報:

4、由保安部經理、班次經理出面上報公安機關;

5、部署警力保護現場,控制人員進入,維護秩序;

6、向當事人、報案人、知情者了解案情,并記錄;

7、由領導通知醫院搶救傷員;

8、配合公安機關勘察現場;

9、如有人質被綁架、應立即通知上級領導、由領導報公安機關,保安部人員應控制事態發展,穩定兇手情緒,采取必要措施;

10、準備備用鑰匙,以備應用;

11、疏導圍觀人群、住客,避免事態擴展,造成較大影響。

七、詐騙

報告程序:

A、收款員控制持卡人或使用假幣人,扣留其所持的信用卡、假幣、護照等。

B、打電話和事后報主管經理和保安部。

C、經保安部初步審理,視情況報公安機關。

D、做好公安機關來酒店的一切必要準備工作。

八、對食物中毒的防范預案

食物中毒因食品、飲料保潔不當所致(但也不排除投毒的可能),其中毒癥狀多見于急性腸胃炎癥狀,如:嘔吐、腹痛、腹瀉等,為保障賓客,員工的人身安全,杜絕發生食物中毒,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一)采購人員把好采購關、收貨人員把驗貨關,倉庫人員把好儀器入庫關,廚師把好制做關。

(二)發生食物中毒時,發現人的職責:

1、撥打報警電話內線通知保安部和總機講明自己的身份,所在地點,食物中毒員籍貫、人數、中毒程序及癥狀等。

2、報警人應就近看護中毒者,不要將病人單獨留下,不要挪動任何物品保護現場。

(三)電話總機人員的職責:

1、接報后要問清時間、地點、中毒人數、中毒程度、癥狀并作詳細記錄。

2、按下列順序及時通知有關部門人員到場:

(1)班次經理

(2)保安部負責人

(3)食品檢驗員

(四)食物中毒發生后,各指定人員需攜帶下列設備和物品趕到現場,嫠護箱、照相機對講機、手電筒、記錄本等。

(五)食物中毒發生后有關人員職責:

1、保安部人員:

(1)立即趕到現場,劃定警戒線,控制無關人員進入和圍觀。

(2)協助義務人員搶嫠中毒看,做好發現人和現場知情人的訪問筆錄。

(3)情況嚴重時隨中毒者前往醫院,適時做好中毒者訪問記錄,同時查明中毒者的身份國籍。

(4)如中毒者死,應派專職警衛保護好現場,進行初步調查,如系投毒案件,應立即開展調查,偵破工作,控制嫌疑人。

2、店長/部門主管

(1)聽取各部門情況報告,雙各部門工作予以協調統一下達指令;

(2)向客人做解釋,穩定客人情緒。

(3)必要時立即通知中毒者單位或家屬,并上報有關部門。

九、對在店內非法例證,換證人員的防范預案。

(一)容易發案地點:

大堂、公共區域、樓層、包廂內

(二)保安部防范措施:

1、加強報案監控,注意發現上述區域內有無可疑人員。

2、大堂警衛要隨時往來,防止倒匯,提匯等閑雜人進入本店。

3、在黃金時段客人進出高峰時間,增派警力,注意防止外部人員糾纏客人。

4、對內部財務部門員工,加強法制教育,同時加強對這些部位的經常性檢查,控制、防止內部員工違法。

(三)處理程序:

1、保安人員、服務員發現非法理匯、換匯等可疑人員進行非法活動時,須立即上報保安部,并采取有效的監控措施。

2、保安部接報后,須迅速趕到現場,根據提供的情況,將可疑人員帶到保安部驚醒處理,須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驚擾客人,將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3、根據分安機關,工商機關所賦予的權力,給予上述人員以必要的處罰。

4、對不服管理或情節嚴重的,保安部應立即上報公安機關。

5、協助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十、對突然死亡事故的處理預案

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如果遇到突然死亡事故,應按如下程序處理:

(一)保護現場,及時報告:

1、遇有突然死亡事故,自殺或他殺時,首先要保護現場,然后上報保安部。

2、對因突發病而休克的人員,在場員工應立即通知保安部和總機(總機通知班次經理)并報警,保安部接報后組織有關人員迅速趕赴出事地點,并通知就近醫院或急救中心前來搶救,如已確定死亡的,立即通知店內最高領導到達現場,并上報公安機關,及通知有關部門待查驗死亡原因后移送醫院處理。

3、對自殺死亡人員,保護好現場,制止無關人員靠近,待公安人員到達后,尋找死者有無遺言等證據材料。

4、對他殺死亡人員,保護好現場,觀察周圍有無可疑人員,不許無關人員靠近,等公安人員到達后,報告有關線索和情況。

(二)做好善后工作

當公安醫務人員查清死者情況后,由公安機關決定通知有關醫院進行善后工作。

十一、對*鬧事,法*人員處理預案

1.加強識別、判斷能力,對可疑人員進行仔細盤問通過正常開包安檢,密切注意其攜帶物品有無*書籍光碟及各類違禁物品。

2.及時通知保安部及值班營運主管。

3.遇上述人員先制服,以免事態擴大,以勸說、誘導方式將其帶至無影響安全控制范圍內,查明來人身份、目的、工作單位、地址。

4.適時布控:上述人員控制后,對其活動區域進行仔細安檢,發現違紀違法物品,妥善安置。

5.及時上報:由店值經理或保衛部負責人向執法部門匯報并積極配合執法人員開展調查,取證工作。

報警電話:110

火警電話:119

急救中心電話:120

BC國際酒店KTV

篇3:風景區馬幫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風景區(馬幫)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了及時地控制景區內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尤其是針對馬幫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迅速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各種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和蔓延,將公司和游客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確保公司財產和游客的生命安全,為游客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旅游環境,特制定本預案。

一、景區突發事件機構組織

總機構:景區成立突發事件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公司總經理

副組長:景區經營管理部經理

成員:其他各部門經理和片區負責人

二、緊急處理方案

1、發生安全事故,護馬員立即進行現場施救,并馬上向馬幫隊長報告。

2、馬幫隊長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經營部經理報告,并迅速組織人員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進行查看。根據初步判斷,若需產生100元以上醫療費,則由經營部經理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通知保險公司進行備案,治療完畢則由公司出面協助受傷游客向保險公司進行理賠。

3、若傷勢較輕,則可用馬匹將受傷人員馱回景區醫療室后再行治療;傷勢較重,經營部經理應立即向行政辦申請用車,由行政辦安排車輛到指定地點將游客送到醫院急救(縣級醫院)。

4、經營部經理根據安全事故的大小,決定是否上報至總經理,

5、施救人員到達現場后,將受傷的游客轉移到安全位置,請醫護人員查看傷情,并及時施救(如遇傷員骨折等特殊情況,應由醫療人員查看后,方可移動受傷游客)。

6、若游客在游覽途中出現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應及時通知保險公司要求其迅速感到出事現場。

7、做好游客家屬和朋友的安撫和善后工作。

8、所有經辦人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必須禮貌、冷靜的處理,不得與游客爭執或沖撞游客。

9、在與游客協商的過程中,經辦人需將游客請到景區管理辦公室,并在沒有無關人員的環境下進行處理,以避免帶來不利的影響。

10、所有事故處理均需填寫《安全事故記錄表》,如實記錄,并存檔造冊。

三、處理權限

1、100元以下,馬幫隊長在請示經營部經理,經批準后由馬幫隊長直接處理;

2、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經營部經理(值班經理)在請示總經理之后,經批準由經營部經理直接處理;

3、500元以上,在總經理授權之后,由經營部經理(值班經理)進行處理,但需隨時與總經理進行溝通;

4、重大安全事故,則由總經理出面進行處理。

四、理賠標準

(1)非意外情況,因護馬員責任導致安全事故的賠償辦法:

1、100元以下,由護馬員承擔費用(含馬幫退票及醫療費用);

2、100元以上,500元以下,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保險公司承擔之后剩余的費用則由公司與護馬員共同承擔,公司承擔30%,護馬員承擔70%。

3、500元以上,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保險公司承擔之后剩余的費用則由公司與護馬員共同承擔,比例為護馬員20%,公司80%。

(2)意外情況,非護馬員責任導致安全事故的賠償辦法:

1、100元以下,所有費用由公司承擔;

2、100元以上,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其余費用由公司承擔。

(3)醫療費用之外費用的賠償辦法:

若產生了誤工、交通、生活等其他費用,游客沒有提起,原則上不進行賠償;若游客提出賠償,在商討無效的情況則給予誤工費50元/天的補償,其他費用的賠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處理原則為不能因為處理不當給景區帶來不良影響及損害公司、景區形象。

該項賠償費用護馬員與公司的承擔比例參考理賠標準第一、第二大點。

(4)其他方面:

1、所有安全事故的處理,公司、護馬員、游客提供均需提供相關證明資料,并簽字確認。

2、所有安全事故,不論大小,責任在于護馬員,一經發現,均扣除護馬員當季季度獎金。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公司不負責賠償,但需積極組織人員搶險救災。

4、馬匹不帶馬嘴套,出現馬咬人的安全事故,由護馬員承擔所有責任,公司一概不負責。

五、應急處理電話:

1、應急處理事故電話: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人保財險:95***

2、景區聯系電話:1****6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