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基土層施工方法
地面基土層的施工方法:
(1)地面應鋪設在均勻密實的基土上,對于填土,應予夯實,以免基土沉陷引起地面下沉。
(2)地面以下的回填土不得采用淤泥、腐殖土、凍土、膨脹土及有機含量大于8%的土。
(3)填土應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分層壓實,土塊的粒徑不得大于50mm。每層虛鋪厚度:用機械時一般不應大于300mm;用人工夯實時不應大于200mm。每層壓實后的干容重應符合設計要求。
篇2:原油罐基礎工程回填土層質量控制措施
原油罐基礎工程回填土層的質量控制措施
1、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土料中不得含有磚塊、石子和植物根莖等有機質雜物。
2、填方土料在夯實前應先實驗,以得到符合密實度要求條件的最優(yōu)含水量和最少夯實遍數(shù)。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為適宜。
3、在工作面上預先安好5m×5m網(wǎng)格標樁,控制每層回填厚度、標高。
4、土方采用18T振動壓路機分層壓實;環(huán)墻周邊采用打夯機夯實,防止壓路機壓不到的地方出現(xiàn)不密實的情況,采用電動打夯機,夯實時搭接1/3以上,分層打夯,每層夯實至密實度符合要求為止。
5、對每層回填土的質量進行檢驗,采用環(huán)刀法取樣測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實度,或用小輕便觸探儀直接通過錘擊數(shù)來檢驗干密度和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層。
6、回填土密實度試驗:每層100~500m2取樣一組。
篇3:穿越無效土層超長雙鋼筋籠試驗樁施工工法
去年,北京城建建設公司在沈陽恒隆市府廣場工程中采用的穿越無效土層的超長雙鋼筋籠試驗樁施工工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
本工法在關鍵技術原理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采用設置兩層鋼套筒的辦法解決了消除無效土層側摩阻力的問題。它的原理是:外側套筒與土層接觸,內套筒與樁身接觸,兩層套筒中間存在間隙即兩層套筒不接觸,當樁進行試驗時,內套筒在抗壓或抗拔力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動,外套筒在周圍土層壓力作用下不動且與內套筒不接觸,即外套筒不與內套筒發(fā)生力學關系,從而實現(xiàn)內套筒不與外套筒和無效段土層發(fā)生力學關系,即能直接消除該段土層側摩阻力。
該技術已申請專利(專利號為)。
(1)將鋼筋籠從單雙層鋼筋籠位置分成兩段,上段雙層鋼筋籠加工成一整體,下部單層鋼筋籠加工成一整體,兩段鋼筋籠在孔口處對接。上段雙層鋼筋籠通過臨時設置“十”字筋與內外籠的加強環(huán)焊接,對內外鋼筋籠進行定位,采用Z形鋼筋與內外鋼筋籠主筋焊接使內外鋼筋籠形成整體以便吊裝。該技術經(jīng)科技查新未見相關文獻報道。
(2)采用套管焊接連接方式使上下兩段鋼筋籠上的聲測管、后壓漿管在孔口處順利連接,防止管路對位有少許偏差時兩段管路無法對接連接。
(1)將直螺紋套筒連接方式引入到鋼筋應力計與鋼筋籠主筋的連接上,代替常規(guī)應力計與鋼筋焊接連接方式,避免鋼筋間距較近時焊接操作無法實施、焊接存在熱效應容易損傷應力計測試部件等問題,同時施工質量容易控制、加工設備較簡單、勞動強度較小。
該技術已申請專利(專利號為)。
(2)在樁頂上下1.5米范圍內采用塑料管或PVC管對應力計數(shù)據(jù)線進行保護,防止鑿樁頭時破壞數(shù)據(jù)線。
將耦合液的排出和聲測管的回填兩個難題結合在一起,通過一個過程解決了這兩個難題。具體做法是:聲測管做完檢測試驗后,通過在聲測管內插入一根塑料管到管底,然后用注漿泵通過塑料管注入灌漿料到管底,頂出檢測耦合液的同時實現(xiàn)聲測管的回填。
本工法施工方法科學合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施工質量,施工成本較低,節(jié)省了大量工期和投入,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