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道安全專項方案
11.工程概況立交橋跨徑組成為20+2×25+20m,全橋一聯。上部結構采用現澆后張法預應力連續箱梁;下部采用柱式臺、柱式橋墩;墩臺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起點樁號為,終點樁號為,橋梁中心樁號為,橋梁全長為96m;橋面總寬度:24.5米,橋面組成:0.5m(防撞護欄)+凈11m(行車道)+0.5m(防撞護欄)+2×0.25m(中央分隔帶)+0.5m(防撞護欄)+凈11m(行車道)+0.5m(防撞護欄);設計計算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該橋上跨主線,交叉點樁號為:K0+318.55(立交橋)=K3+485.61(主線),路線交角為131°。立交橋位于S120上,因與主線交叉,故將S120抬升跨越主線。為了保證主線的施工,與保障當地交通暢通,不因工程施工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決定將S120進行臨時改線。
原S120原設計為三級公路,寬10米,為雙向兩車道,路肩外2米處為邊溝。經現場調查統計車流量折合成小客車平均為85輛/小時,而低的時候只有20輛每小時。其中8點到9點,下午5點到6點車流量最大,折合成小客車的平均交通量為110輛/小時。為節約成本,保證道路通行和施工安全,經研究討論決定把過渡公路改為四級公路,靠近施工工地處限速10km/h。2.交通疏導線路選定比選方案一:線路偏向大里程方向:1.缺點:(1).此段路基地勢低
2需填大量土石方,且有段路基位于水塘中,需進行換填,投入成本比較大。(2).改線路基內有居民房屋和苗圃,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征地難度較大。(3)線路位于原省道曲線外側,改建后,線路長,需要材料設備比較多,工期較長,影響過往車輛正常通行。2.優點:(1)與原線路曲線方向一致,連接較自然。(2)部分路基位于改路路基范
圍內,減少以后施工。圖1:交通疏導線路方案一方案二:線路偏向小里程方向:1.缺點:(1).改線大部分位于江南高速路基內,對以后的施工帶來諸多不便。2優點:(1)線路大部分位于紅線內,征地面積較少,投入成本較低,阻力少。(2)地理地貌簡單,且地勢較高,施工處理比較簡單,需要材料少,施工時間較短。(3)改移公路距離較短,有利于安全防護,并縮短了工期。
113、在施工路段方圓100m處開始設置警示標志提醒司機前方施工,小心駕駛;4、在施工路段擺放足夠的反光交通錐、車輛夜間反光標牌、警示燈;5.施工應急方案5.1目的: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工程施工交通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據《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等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結合實際施工制定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5.2工作原則:⑴“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對施工現場交通事故的處理,由項目部統一指揮協調相關部門,保證對施工安全生產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處置。⑵“平戰結合,以平備戰”的原則。將事前預防與事后應急有機結合,按照戰時的要求,把應急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機防范水平。⑶“系統聯動,資源整合”的原則。發生施工現場交通事故時,充
12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資源作用,對已有的人員、設備、物資、工作方式進行資源整合,保證實現統一指揮和調度。⑷“快速反應,科學應對”的原則。建立處置施工現場交通事故的快速反應機制,保證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一旦出現危機,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及時應對。5.3組織機構:⑴.建立以分部經理為核心的安全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改道期間的交通安全工作。成立專門的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具體人員安排如下: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電話: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電話:電話: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電話:電話:電話:⑵各組織機構及主要領導的職責為:①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制定應急救援方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應急方案進行調整;檢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和安撫工作。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在轄區內緊急調用搶險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根據事故情況,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匯報和通報事故有關情況,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3②領導小組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③應急小組成員:負責道路日常安全工作;協助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根據領導小組組長的指示下達救援指令、協調救援工作、調度救援力量(含人員、物資、設備等);平時檢查督促存在危險源的單位,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評價其有效性;檢查配備的應急救援設備、器材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負責收集、整理、微機錄入各種危險源的主要特性和主要處置方法。5.4.應急預案工作流程⑴.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認真的組織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特制定本項目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其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6、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
14⑵.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或駐地發生無法預料的需要緊急搶救處理的危險時,應迅速上報。①值班電話:實行晝夜值班制,項目部值班時間和人員如下:7:30~20:30電話:20:30~7:30電話:②緊急情況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由在現場的項目部最高級別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值班室,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③值班人員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2分鐘內將情況報告到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如何進行現場處置的指令。分派人員車輛等到現場進行搶救、警戒、疏散和保護現場等。④遇到緊急情況,全體職工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地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
15圖7: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
5.5應急搶險總結搶險救援結束后,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參加恢復生產會,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確定下步恢復生產應采取的安全、文明、質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對應急方案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審、分析和總結,找出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評審及修訂,使以后的應急方案更加成熟,遇到緊急情況等能處理及時,將安全、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2:道路改道安全專項方案
11.工程概況立交橋跨徑組成為20+2×25+20m,全橋一聯。上部結構采用現澆后張法預應力連續箱梁;下部采用柱式臺、柱式橋墩;墩臺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起點樁號為,終點樁號為,橋梁中心樁號為,橋梁全長為96m;橋面總寬度:24.5米,橋面組成:0.5m(防撞護欄)+凈11m(行車道)+0.5m(防撞護欄)+2×0.25m(中央分隔帶)+0.5m(防撞護欄)+凈11m(行車道)+0.5m(防撞護欄);設計計算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該橋上跨主線,交叉點樁號為:K0+318.55(立交橋)=K3+485.61(主線),路線交角為131°。立交橋位于S120上,因與主線交叉,故將S120抬升跨越主線。為了保證主線的施工,與保障當地交通暢通,不因工程施工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決定將S120進行臨時改線。
原S120原設計為三級公路,寬10米,為雙向兩車道,路肩外2米處為邊溝。經現場調查統計車流量折合成小客車平均為85輛/小時,而低的時候只有20輛每小時。其中8點到9點,下午5點到6點車流量最大,折合成小客車的平均交通量為110輛/小時。為節約成本,保證道路通行和施工安全,經研究討論決定把過渡公路改為四級公路,靠近施工工地處限速10km/h。2.交通疏導線路選定比選方案一:線路偏向大里程方向:1.缺點:(1).此段路基地勢低
2需填大量土石方,且有段路基位于水塘中,需進行換填,投入成本比較大。(2).改線路基內有居民房屋和苗圃,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征地難度較大。(3)線路位于原省道曲線外側,改建后,線路長,需要材料設備比較多,工期較長,影響過往車輛正常通行。2.優點:(1)與原線路曲線方向一致,連接較自然。(2)部分路基位于改路路基范
圍內,減少以后施工。圖1:交通疏導線路方案一方案二:線路偏向小里程方向:1.缺點:(1).改線大部分位于江南高速路基內,對以后的施工帶來諸多不便。2優點:(1)線路大部分位于紅線內,征地面積較少,投入成本較低,阻力少。(2)地理地貌簡單,且地勢較高,施工處理比較簡單,需要材料少,施工時間較短。(3)改移公路距離較短,有利于安全防護,并縮短了工期。
113、在施工路段方圓100m處開始設置警示標志提醒司機前方施工,小心駕駛;4、在施工路段擺放足夠的反光交通錐、車輛夜間反光標牌、警示燈;5.施工應急方案5.1目的: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工程施工交通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據《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等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結合實際施工制定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5.2工作原則:⑴“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對施工現場交通事故的處理,由項目部統一指揮協調相關部門,保證對施工安全生產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處置。⑵“平戰結合,以平備戰”的原則。將事前預防與事后應急有機結合,按照戰時的要求,把應急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機防范水平。⑶“系統聯動,資源整合”的原則。發生施工現場交通事故時,充
12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資源作用,對已有的人員、設備、物資、工作方式進行資源整合,保證實現統一指揮和調度。⑷“快速反應,科學應對”的原則。建立處置施工現場交通事故的快速反應機制,保證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一旦出現危機,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及時應對。5.3組織機構:⑴.建立以分部經理為核心的安全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改道期間的交通安全工作。成立專門的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具體人員安排如下: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電話: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電話:電話: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電話:電話:電話:⑵各組織機構及主要領導的職責為:①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制定應急救援方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應急方案進行調整;檢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和安撫工作。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在轄區內緊急調用搶險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根據事故情況,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匯報和通報事故有關情況,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3②領導小組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③應急小組成員:負責道路日常安全工作;協助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根據領導小組組長的指示下達救援指令、協調救援工作、調度救援力量(含人員、物資、設備等);平時檢查督促存在危險源的單位,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評價其有效性;檢查配備的應急救援設備、器材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負責收集、整理、微機錄入各種危險源的主要特性和主要處置方法。5.4.應急預案工作流程⑴.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認真的組織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特制定本項目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其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6、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
14⑵.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或駐地發生無法預料的需要緊急搶救處理的危險時,應迅速上報。①值班電話:實行晝夜值班制,項目部值班時間和人員如下:7:30~20:30電話:20:30~7:30電話:②緊急情況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由在現場的項目部最高級別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值班室,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③值班人員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2分鐘內將情況報告到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如何進行現場處置的指令。分派人員車輛等到現場進行搶救、警戒、疏散和保護現場等。④遇到緊急情況,全體職工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地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
15圖7: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
5.5應急搶險總結搶險救援結束后,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參加恢復生產會,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確定下步恢復生產應采取的安全、文明、質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對應急方案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審、分析和總結,找出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評審及修訂,使以后的應急方案更加成熟,遇到緊急情況等能處理及時,將安全、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3:道路輕微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正面)
時間__________
地點__________
天氣__________
當事人姓名__________
駕駛證號及身份證住址__________
機動車牌號__________
車型__________
保險公司名稱及保單號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事故形態:
a駕駛上述車輛,沿出事路段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行駛,b駕駛上述車輛,沿出事路段由__________向_____行駛,因__________,致使a車_____部位與b車_____部位相撞,造成車物損壞的交通事故。
協議賠償數額及處理方式:
□1、不需要保險理賠的,由_____方當場賠償_____方人民幣_____(大寫)_____仟_____佰_____拾_____元(¥:______)完結此案。
□2、事故各方需要辦理保險索賠的,立即向保險公司電話報案,并持本《協議書》按照保險公司的指引,馬上或在保險公司約定的時間內,共同到就近的交通事故保險快速理賠服務中心服務點辦理定損等理賠事宜。
當事人簽名a:當事人簽名b:
聯系電話:聯系電話:
備注:
1、本協議書適用于快處快賠的道路交通事故。所謂適用于快處快賠的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沒有人員傷亡,過失造成機動車輕微碰凹、刮花、機件損壞等損失,且當事人對事實和成因無爭議的交通事故。
當事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騙取錢財的,將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發生適用于快處快賠的道路交通事故后,各方當事人應當立即將車輛移至安全和不影響交通的地點,互相查驗駕駛證、行駛證、身份證、保險憑證后,根據事故基本事實如實填寫本《協議書》,自行協商事故損害賠償數額和賠償方式。當事人故意填寫虛假信息的,將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背面)
《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交通事故責任確定指引》
(一)一方當事人有以下交通違法行為的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1、追尾碰撞前車的;2、變更車道發生事故的;3、倒車、溜后發生交通事故的;4、從路外或非機動車道駛入機動車道發生碰刮的;5、綠燈放行或沒有信號燈控制的路口轉彎車未讓直行車的;6、進入環行路口的車未讓駛出或在環行路口內行駛的車輛的;7、跨越道路中心實線或者隔離實線發生事故的;8、逆向行駛的;9、右側超車發生交通事故的;10、超越前方正常掉頭、左轉彎、超車的車輛時發生碰刮的;11、沖紅燈發生交通事故的;12、有禁止掉頭標志、標線的地方以及在人行橫道、橋梁、陡坡、隧道掉頭發生交通事故的;13、碰撞依法可以暫停、停放的車輛的;14、開關車門造成交通事故的;15、機動車進出停車場或停車泊位時與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事故的;16、單方發生交通事故。
(二)雙方當事人都有上述違法行為或沒有證據證實一方當事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各方當事人承擔事故同等責任。
注意事項:
(一)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立即報警,保護現場并等候交通警察到場處理:
1.機動車無號牌、無機動車交強險保險標志或無檢驗合格標志;
2.駕駛人不能出示機動車駕駛證的;
3.機動車駕駛人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嫌疑的;
4.碰撞建筑物、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
5.發生交通事故后有一方當事人逃逸的;
6.機動車在外省市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的;
7.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交通事故時,發現對方有故意撞車或持有假牌、假證嫌疑的。
(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受傷、死亡或車輛不能移動的,當事人應當立即報警,保護現場,做好現場安全防護措施,并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九條規定組織車上人員撤至安全地點等候交通警察到場處理;車輛駕駛人受傷無法行動的,車上其他乘員應自行組織撤離。
(三)本《協議書》可復印使用,自行協商時當事人各自保留一份。無本《協議書》的,可按本《協議書》的內容自行協商并做好文字記錄。
(四)三方以上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交通事故時,可參照本《協議書》的內容進行記錄。
(五)自行協商處理輕微交通事故時,當事人需要辦理保險索賠的,按有關保險快速理賠的規定立即向車輛所投保的保險公司電話報案,并立即共同前往現場附近的保險快速理賠服務點辦理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