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規程規范
一、總則
1.為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加強粉塵作業職業衛生管理,保護職工身體健康,消除粉塵危害,防止發生塵肺病,結合銅鼓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程。
2.本規程規定了公司球磨、混批包裝、仲鎢酸銨煅燒等粉塵作業職業衛生管理的作業管理、作業環境管理。
二、引用標準
TJ36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5817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
三、粉塵的理化性質、濃度及特征
鎢屬重金屬,鎢及其化合物屬微毒和低毒。雖然其中毒機制尚不很清楚,但是鎢酸鹽能干擾人體鉬的正常代謝;接觸鎢粉塵可引起輕度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干咳、呼吸困難、發熱、心悸、頭暈、食欲缺乏和嗅覺障礙等癥狀。
四、術語
?1.生產性粉塵
粉塵是指能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2.作業場所
工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經常或定時停留的地點。
3、接觸生產性粉塵作業
工作在生產性粉塵的作業場所,從事生產勞動的作業。
4.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仲鎢酸銨含量
生產性粉塵中含有游離二氧化硅、仲鎢酸銨的質量百分比。
5.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
系指工人在1個工作日的接塵時間內,實際吸入含有生產性粉塵的空氣總體積。
6.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
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超過該作業地點生產性粉塵最高容許濃度的倍數。
7.致癌性
生產性粉塵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8.塵肺病
在生產活動中吸入粉塵而發生的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
五、粉塵侵入人體的途徑
主要有呼吸系統、眼睛、皮膚等,其中以呼吸系統為主要途徑。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粉塵對人體各系統的危害表現如下:粉塵侵入呼吸系統后,會引發塵肺、肺粉塵沉著癥、有機粉塵所致的肺部病變、呼吸系統腫瘤和局部剌激作用等病癥;如果粉塵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結膜炎、角膜混濁、眼瞼水腫和急性角膜炎等癥狀;粉塵侵入皮膚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膚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六、根據粉塵的種類、濃度、接塵時間,國家標準《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GB5817-86)規定,接觸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共分為五級:0級(符合衛生條件),I級(輕度危害),Ⅱ級(中度危害),
Ⅲ級(高度危害),Ⅳ級(極度危害)。
七、粉塵防護
目前,粉塵對人造成的危害,特別是塵肺病尚無特異性治療,因此預防粉塵危害,加強對粉塵作業的勞動防護管理十分重要。粉塵作業的勞動防護管理應采取三級防護原則:
一級預防主要措施包括:綜合防塵,即改革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盡量將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自動化和密閉化、遙控化操作;盡可能采用不含或含游離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離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藝要求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采用濕法作業;使用個人防塵用品,做好個人防護。
定期檢測即對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實施定期檢測,使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允許范圍之內。
健康體檢即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工人進行就業前的健康體檢,對患有職業禁忌癥、未成年人、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從事禁忌范圍的工作。
宣傳教育普及防塵的基本知識。
加強維護對除塵系統必須加強維護和管理,使除塵系統處于完好、有效狀態。
二級預防其措施包括建立專人負責的防塵機構,制定防塵規劃和各項規章制度;對新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對在職的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發現不宜從事接塵工作的職工,要及時調離。
三級預防主要措施為:對已確診為塵肺病的職工,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安排合理的治療或療養,患者的社會保險待遇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八、作業管理
1、生產環境內的濃度,常與清掃制度有關,故注意環境的清潔工作,推行實施清掃能有效地降低粉塵濃度。粉塵作業場所的生產設備、除塵設備和地面的積塵,必須每班進行清掃,并定期進行大清掃。清掃時,要先灑水或水沖地坪,嚴禁采用壓縮空氣吹掃。
2、在操作產塵物品時,注意避免二次揚塵。
3、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必須符合TJ36的規定。
4、防塵設備必須與主體設備同時運行,同時檢修,同時維護,保證除塵率、設備完好率和同步運轉率。
5、粉塵作業職工嚴格執行“先開防塵設備后開生產設備,后停防塵設備”以及濕式除塵器要先送水,后送風的操作規程。
6、加強個人衛生防護,從事粉塵作業者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減少身體暴露部位,要根據粉塵的性質,選戴多種防塵口罩,以防止粉塵從呼吸道吸入,造成危害。
7、禁止在粉塵作業現場進食、抽煙、飲水等。
8、定期體檢的目的在于早期發現粉塵對健康的損害,發現患有不宜從事粉塵作業的疾病時,應及時調離。離崗時也要體檢。確定有無受到粉塵危害。
9、注意營養、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篇2:工程施工現場防粉塵防噪音防擾民管理措施
工程施工現場防粉塵、防噪音、防擾民管理措施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和市建委的關于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的各項規定,全面提高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揚塵、廢水、廢物和噪聲的排放,真正做到施工不擾民,我們一定遵守上級機關的一切規章制度,不超時作業,為使我們工程順利施工,盡快竣工,我們在防塵,擾民上制定以下管理措施:
1.現場路面全面硬化處理,不露黃土、并在大門口處設置清洗輪胎水管和下水道,出場運料汽車必須清洗干凈方可出場,設專人負責現場路面無浮沉和灑水壓塵、降塵。
2.施工現場要認真執行上級要求,現場圍墻、大門、宣傳牌、門口標志要規范化、標準化,結構施工期間要到密目網全封閉。
3.施工現場內的細顆粒和易飛材料全部入庫或苫蓋、最大限度降低揚塵。
4.現場攪拌機嚴格執行全封閉和安裝除塵設備,同時完善排水沉淀后,廢水重復利用,現場清洗車輪、灑水壓塵一律使用經沉淀后的中水,節約水資源。
5.施工現場內設置封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分開并及時清運,結構階段高層的施工垃圾集中裝袋,用容器吊運送到垃圾站
6.強噪聲機械設備進行全封閉,人為活動噪聲要控制到最低點作業時,材料要輕拿輕放,避免產生噪音擾民,有強噪音的電機具作業時間控制在:
早上∶7:00~11:30;下午:14:00~19:00
7.現場內要整潔衛生,料具和配件碼放整齊,建筑物內,外零散碎料和施工垃圾,渣土清理及時,現場大門外實行三包跟蹤清掃,澆筑完混凝土及時清洗路面,每天根據天氣情況間隔二個小時用水噴灑路面降塵。
以上是項目部的環保工作具體措施,我們決心把環保工作落實到位,提高全體人員的環保意識的文明修養,形成"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輿論氛圍,為實現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首都貢獻我們的力量。
篇3:建筑四公司防粉塵防噪音措施
建筑十公司防粉塵、防噪音措施
1、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進入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喊叫,無故甩打模板、亂吹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
2、嚴格作業控制作業時間,一般晚間10點到次日早間停止強噪聲作業。確系特殊情況必須晝夜施工時,盡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會同建設單位做好周圍群眾工作,報環保局備案后方可施工。
3、產生強噪聲機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業,放在工廠、車間完成,減少因施工現場加工制作產生的噪聲。
4、施工現場的強噪聲機械(如:攪拌機、電鋸、砂輪機等)要進入封閉的機械棚,以減輕噪聲的擴散。
5、進出場運輸松散材料,車輛要進行覆蓋。
6、現場道路、材料堆場要經常灑水濕潤,防止粉塵擴散。
7、操作現場施工垃圾及時清理裝袋后外運。
8、現場嚴禁焚燒有毒、有害以及其它物質,如確需動火,需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煙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