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粉塵爆炸危險區制度

粉塵爆炸危險區制度

2024-07-11 閱讀 6955

1.目的

為了加強公司作業場所粉塵爆炸危險區的安全管理,預防粉塵爆炸事故的發生,保障公司員工和財產的安全,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依據《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作業場所粉塵爆炸危險區的粉塵防爆安全管理。

3.職責

3.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制定、修訂、解釋,安全主任審核,公司主要負責人核準、簽發。

3.2公司主要負責人負責依規范要求設置粉塵作業場所,保證本制度規定的安全投入,以及組織粉塵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門如實報告事故。

3.3安全主任負責組織編寫,并監督本制度的落實,指導粉塵車間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3.4車間主管負責落實本制度中相關的事故預防措施,及時處置粉塵火災爆炸事故。

3.5公司生產部負責依本制度規定和引用的相關規范,正確安裝粉塵車間設備,敷設電氣線路等,對相關安全設施及時檢修,對規定的相關檢測項目實施檢測。

3.6粉塵作業崗位人員應遵守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除塵設施設備,檢查本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標志,保證應急通道的暢通,報告事故隱患。

4.管理規定

4.1粉塵爆炸危險區的劃分

1)20區:鋁制品機械加工粉塵釋放存在連續級釋放源,并同時存在粉塵爆炸性環境條件的區域。

?包括:a.吸塵排風管道及除塵器內部?b.持續進行鋁制品機械磨削、打磨、拋光加工設備內部的加工部位c.拋丸噴砂設備內部的拋丸噴砂加工部位。

2)21區:鋁制品機械加工粉塵釋放存在一級釋放源,并同時存在粉塵爆炸性環境條件的區域。

包括:a.持續進行鋁制品機械磨削、打磨、拋光加工的作業區域b.除塵器的清灰口及清灰作業區域c.如果粉塵的擴散受到實體結構(墻壁等)的限制,它們的表面可作為該區域的邊界。

3)22區:鋁制品機械加工粉塵釋放存在二級釋放源,并同時存在粉塵爆炸性環境條件的區域。

?包括:a.吸塵排風管道的清灰口及清灰作業區域b.拋丸噴砂設備的清灰口及清灰作業區域?c.持續進行鋁鎂制品機械磨削、打磨、拋光加工設備加工部位的清灰口及清灰作業區域;d.鋁鎂制品拋光采用動力工具的手工作業的作業區域;e.如果粉塵的擴散受到實體結構(墻壁等)的限制,它們的表面可作為該區域的邊界。

4.2粉塵防爆區的安全管理

1)拋光車間,應與其它建(構)筑物分離,其防火間距應符合GB50016的相關規定。應急疏散、救援通道應保持暢通。

2)拋光車間的電器線路采用鍍鋅鋼管套管保護,在車間外安裝空氣開關和漏電保護器,設備、電源開關應采用防爆防靜電措施,建筑照明、設備照明應達到防爆要求。所有金屬設備、裝置外殼、金屬管道、支架、構件、部件等,一般應采用防靜電直接接地;不便或工藝不允許直接接地的,可通過導靜電材料或制品間接接地。

3)拋光車間應當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和消防沙。車間消防器材、安全標志應由崗位作業人員定期檢查、維護,實施管理。

4)拋光作業人員應由公司安全部門組織專門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5)粉塵車間(崗位)嚴禁煙火,杜絕各種非生產性明火,并應使用防爆功能或不產生火花的工具。確需在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進行明火作業的,應遵守下列規定:

a.有安全負責人批準并取得動火證(危險作業審批制)。

b.明火作業開始前,應清除明火作業場所的可燃粉塵并配備充足的滅火器材。

c.進行明火作業的區段應與其他區段分開或隔開。

d.進行明火作業期間和作業完成后的冷卻期間,不應有鋁粉塵進入明火作業場所。

6)粉塵作業車間處于建筑物頂層或除塵裝置高于廠房建筑的,應有防雷裝置。

7)粉塵車間必須安裝通風裝置,所有產塵點均應裝設吸塵罩,粉塵除、排系統的吸排塵管道系統的風速應不低于23m/s,風管中不應有粉塵沉降。風管內的可燃性粉塵濃度不得超過可燃粉塵爆炸下限濃度的50%?。

8)安全、通風除塵、粉塵防爆預防、防塵密封等設備設施,未經公司安全部門允許,不準更換或停止使用。

9)墻體、梁、支架、地面、設備、管道表面積聚的粉塵應及時清掃,除塵設備、管道中的粉塵應及時清理,防止粉塵積聚,清掃時,防止二次揚塵,不得使用壓縮空氣吹掃設施設備。

10)在粉塵爆炸危險區和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設備(如除塵器)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及安全生產風險公告。

4.3粉塵檢測和監控

1)公司安全管理部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場所粉塵檢測、監控機制,對車間粉塵采取有效監控,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空氣中粉塵含量,使之達到相關標準要求。

2)公司每年定期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和粉塵防爆安全教育訓練,各生產車間每季度定期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和粉塵防爆安全教育訓練,使員工了解本企業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危險程度和防爆措施,掌握危險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術。

3)公司安全管理部應加強與生產部門、生產技術部等有關部門間的溝通協作,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水平,從根源上減少甚至消除粉塵危害。

4)公司安全管理部應加強對生產場所的日常監測活動,認真記錄監測結果。發現作業場所粉塵濃度超標要及時上報,并積極配合相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當粉塵除塵系統停運期間和粉塵超標時,嚴禁作業,并停產撤人。

5)公司安全管理部針對粉塵驗證的生產場所,為工作人員配備適當的防塵裝備,用以盡量避免粉塵對生產人員的傷害。

6)拋光車間嚴格執行公司粉塵清潔制度,每班規范清理作業場所的鋁粉塵。清理、收集的鋁粉塵做好防雨防潮措施,應裝入專用的采用經防銹蝕表面處理的金屬或防靜電材料制成的容器,在指定的安全區域存放,收集的鋁鎂粉塵應交由專業的回收單位作無害處置。

4.4本制度經主要負責人簽發后發布實施、修訂時間。

篇2:粉塵爆炸危險區防爆電氣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規范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電氣設備的選用、安裝驗收、使用、定期檢測和維護管理,保障員工人身安全,減少公司財產損失,保證公司安全生產,依據《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粉塵爆炸危險區防爆電氣選用、安裝驗收、使用、定期檢測和維護管理。

3.3.一般規定

3.1防爆電氣選用

1粉塵環境爆炸危險區域粉塵防爆電氣設備應按照GB12476.2-2010《可燃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第2部分:選型和安裝》的規定選型。

2)鋁粉塵環境爆炸危險區域的電機、電氣線路、電氣開關、電氣插座、照明燈、配電柜(箱)等電氣安全應符合GB50058規定的粉塵防爆安全要求,無積塵,嚴禁亂接臨時用電線路。

3.2防爆電氣及防爆電氣線路的安裝

1)必須委托有資質的安裝公司進行安裝。

2)電氣線路應在爆炸危險性較小的環境處敷設。

3)電纜系統和附件應盡量安裝在免受機械損傷、腐蝕、化學影響及熱作用的地方。如果不可避免,則應安裝在導管內或選擇合適的電纜(例如:為了把機械損壞的危險減少至最小,可采用鎧裝、屏蔽、無縫、鋁護套、礦物絕緣金屬護套或半鋼性的護套電纜)。

4)鋁粉塵環境爆炸危險區域粉塵防爆電氣設備應按照GB12476.2的規定選型和安裝。

5)在爆炸性鋁粉塵環境內.嚴禁采用絕緣導線或塑料管明設。

6)電纜敷設路線的布置應不會因粉塵的通過而受到摩擦和靜電的聚積,并應采取措施防止電纜表面上的靜電聚積。

7)電纜敷設路線的布置應使其聚積粉塵量最少,同時便于清理。當采用線槽、管道、管子或地溝裝設電纜時,應采取預防措施以防止可燃性粉塵的通過或聚積。

8)凡與危險場所無關的電纜應盡可能不通過危險場所。

9)如果電纜通過地板,墻壁,間隔或天花板,則其通孔應密封以防可燃性粉塵通過或聚積。

3.3防爆電氣設備的驗收、定期檢測和維護管理

1)電氣設備的新裝、更換和定期維護后,應進行絕緣電阻檢測。檢測應委托具有防爆專業資質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進行。

2)為保證電氣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可在危險場所長期使用,應進行連續監督和定期檢查。

3.4定期檢測

1)應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檢測機構對防爆電氣設備在使用期的每兩年間隔期內進行定期檢測。公司根據檢查結果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并將檢查報告和整改情況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2)當裝置或設施局部更改時,應報具有防爆專業資質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重新檢查。

3)初始、定期和連續監督的所有結果應記錄。

3.5防爆電氣的使用維護

1)對于需要打開設備進行維護的電氣設備應處于無塵場所。否則,應采取適當措施以防粉塵進入外殼。

2)在拆除密封件、接合面部件時,如果不進行更換則不得損壞。

3)重新組裝時,應提供并遵守制造廠的密封建議。

4)可燃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應按計劃表檢查和維護。定期對打磨、拋光車間的防爆電氣進行檢查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5)每班規范清理電氣設備、電氣線路上的積塵。

篇3:粉塵爆炸危險區通風安全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公司內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安全管理,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依據《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防火防爆區域的通風安全管理。

3.職責

3.1主要負責人

負責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通風安全管理制度審核、批準。

3.2安全主任

協助主要負責人對通風安全管理制度檔案進行審核及日常管理。

3.3安全管理人員(車間主管、班組長等)

確保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通風安全制度的確切實施及日常管理。

4.一般規定

4.1通風系統應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4.2公司拋光車間鋁粉塵環境爆炸危險區域應按照GB50019的規定設計通風、采暖和空氣調節系統,送、排風系統防火安全應符合GB50016的規定,應采用粉塵防爆型的通風設備。

4.3拋光車間的集中通風和空調管線,在管線進入生產車間之前應設置防火閥,通風風機、空調制冷加熱設備應設置在車間的外部。

4.4通風風道應布置合理,送風均勻,風量滿足要求。

4.5通風系統的管道布置,橫向宜按防火分區設置,豎向不宜超過5層。當管道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或防火閥時,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

4.6排除、輸送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粉塵的排風系統,均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且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中。

4.7拋光車間排除鋁粉塵的排風管應采用鋼質金屬材料制造,并應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處,管道不應暗設,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物(室)中。

4.8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系統的風管上應設置防火閥:

1)穿越防火分區處。

2)穿越通風、空氣調節機房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3)穿越重要的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4)穿越變形縫處的兩側。

4.9防火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除本規范另有規定者外,動作溫度應為70℃。

2)防火閥宜靠近防火分隔處設置。

3)防火閥暗裝時,應在安裝部位設置方便檢修的檢修口。

4)在防火閥兩側各2.0m范圍內的風管及其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

5)防火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火閥試驗方法》GB15930的有關規定。

4.10當拋光車間的通風除塵系統因故障停止運行時,所有的拋光作業也要立即停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