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爆炸危險區通風安全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公司內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安全管理,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依據《嚴防企業粉塵爆炸五條規定》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防火防爆區域的通風安全管理。
3.職責
3.1主要負責人
負責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通風安全管理制度審核、批準。
3.2安全主任
協助主要負責人對通風安全管理制度檔案進行審核及日常管理。
3.3安全管理人員(車間主管、班組長等)
確保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通風安全制度的確切實施及日常管理。
4.一般規定
4.1通風系統應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4.2公司拋光車間鋁粉塵環境爆炸危險區域應按照GB50019的規定設計通風、采暖和空氣調節系統,送、排風系統防火安全應符合GB50016的規定,應采用粉塵防爆型的通風設備。
4.3拋光車間的集中通風和空調管線,在管線進入生產車間之前應設置防火閥,通風風機、空調制冷加熱設備應設置在車間的外部。
4.4通風風道應布置合理,送風均勻,風量滿足要求。
4.5通風系統的管道布置,橫向宜按防火分區設置,豎向不宜超過5層。當管道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或防火閥時,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
4.6排除、輸送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粉塵的排風系統,均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且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中。
4.7拋光車間排除鋁粉塵的排風管應采用鋼質金屬材料制造,并應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處,管道不應暗設,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物(室)中。
4.8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系統的風管上應設置防火閥:
1)穿越防火分區處。
2)穿越通風、空氣調節機房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3)穿越重要的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4)穿越變形縫處的兩側。
4.9防火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除本規范另有規定者外,動作溫度應為70℃。
2)防火閥宜靠近防火分隔處設置。
3)防火閥暗裝時,應在安裝部位設置方便檢修的檢修口。
4)在防火閥兩側各2.0m范圍內的風管及其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
5)防火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火閥試驗方法》GB15930的有關規定。
4.10當拋光車間的通風除塵系統因故障停止運行時,所有的拋光作業也要立即停止作業。
篇2:斜巷平巷危險區域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管理規定
一、提升斜巷
1、所有進入斜巷行走人員,必須認真聽從區域內信號把鉤工的指揮,認真遵守“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必須行人時要經信號工、把鉤工同意,并停止行車,對通過人員必須清點人數,確定無人時方可發開車信號。
2、斜巷行走人員在行走時,應做到“一停、二聽、三看”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斜巷行走,行走時一律走人行道(梯子側)。
3、聽到行車信號或看到紅燈亮時,行人應自覺躲進保險硐,等到紅燈滅時,方可行走。
4、凡攜帶長大物料工具在斜巷行走人中,應密切注意巷道狀況,并需將所帶物品、工具保持平衡,嚴禁物品脫落、滾動傷人。
5、通過偏盤口道岔時,應看清巷道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行走。
6、行人嚴禁搬動道岔和亂動聲光信號及擋車設施。
7、乘坐斜井人車時,必須在指定的乘人車場乘坐,嚴禁中途強行攔車。
8、行人經過掉道現場、事故現場或施工現場時,必須經過現場安全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通過,否則不能通過。
二、平巷危險區段
1、凡在井下主要運輸大巷行走人員必須精力集中,注意前后過往車輛,嚴禁在巷道內打鬧。
2、大巷行人一律在人行道側行走,嚴禁扒車、蹬車、跳車。
3、看到過往車輛,或聽到機車響聲、警示信號后,應迅速躲在人行道側或巷道寬敞處,行人要給車輛讓道不得搶道。
4、凡攜帶長大物料、工具在井下大巷行走的人員,應嚴密注意過往車輛和前后行人,并需將所攜帶之物料、工具與軌道保持平行,所攜帶刃具必須妥善防護。
5、通過巷道口和曲線或危險區域時,必須做到一停、二聽、三看、四通過,禁止盲目穿越。
6、通過風門人員在接近風門前,應做到一停、二聽、三開門,通過后將風門立即關閉,以免破壞正常通風或出車擠傷。
7、行人嚴禁搬動軌道道岔,嚴禁隨意使用“礦燈緊急停車信號”攔截機車,“礦燈緊急停車信號”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礦燈緊急停車信號即:礦燈左右晃動)
8、行人經過掉道現場、事故現場或施工現場時,必須經現場安全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通過,否則嚴禁通過。
篇3:K礦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管理制度
1.危險區域警示制度:即采掘工作面進入預測的防沖危險區域時,實行掛牌警示,明確相關工作人員的注意事項,落實相關防沖措施。
2.危險區域限員制度:即控制工作面及順槽生產人數,懸掛危險區限員牌板,正常生產期間,回采工作面作業人員不得超過26人,綜掘掘進工作面不得超過16人;危險區治理期間50m范圍內不能超過9人,嚴禁人員在危險區順槽內休息、停留,嚴禁從事與防治沖擊地壓無關的任何工作,工作面在沿空側端頭割煤期間,嚴禁除煤機司機外的其他人員停留。
3.封閉管理制度:即對經檢測分析具有沖擊危險的采掘工作面進行封閉管理,除解危檢測人員外,嚴禁任何人員進入,在150m以外設置拉線掛警戒牌。
4.危險區準入制度:即進入封閉區需要逐級請示,執行“準入證”制度,特殊情況下必須由礦總工程師批準。
沖擊危險工作面有擾動工序(割煤、放煤、移架)后3個小時根據沖擊危險監測情況限時準入。
5.雙危制度:即通過資料分析研究,確定工作面危險時段、危險區域;對危險時段、危險區域不得安排其他工作,進行重點防沖卸壓治理。
6.停采制度:工作面出現局部沖擊危險時,工作面停采進行卸壓治理,危險消除后方可恢復生產。
7.其他規定
(1)實施解危時,必須編制專門措施,由礦總工程師審批。解危后,以鉆屑法為主,結合其他方法進行效果檢測,確認危險解除后方可進行采掘作業。
(2)解危主要采用鉆孔卸壓、爆破卸壓,也可視情況采用強制放頂、斷頂(底)、煤層注水等方法。
(3)采用大直徑鉆孔卸壓時,必須有防止誘發孔內沖擊傷人的專項安全措施。
(4)沖擊地壓煤層采用煤層爆破處理措施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超前松動爆破、卸壓爆破方法,消除沖擊地壓危險。
(5)在沖擊危險區域作業的所有人員必須熟悉沖擊地壓發生的征兆及應急措施,發現異常立即撤出或躲到安全地點避災。
(6)檢測及解危人員應時刻注意圍巖動態變化情況,發現有沖擊征兆時,必須及時通知現場人員撤出危險區域,并設好警戒,同時將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
(7)在有沖擊危險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加強個體防護措施,并最大限度減少施工人員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