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維修現場安全檢查要點
1、頂板管理的檢查
(1)凡裸巖巷道完好的頂板,不得任意破壞。
(2)巷道頂板完好,整體性能強,巖質密實的靜壓巷道棚距最大限度為1.2m(特別堅硬時不架棚)。頂板破碎、有活石的靜壓巷道或無活石的動壓巷道棚距最大為1.2m。
(3)翻棚時必須由班(組)長和安全員進行敲幫問頂。
(4)撬落活石應從頂板完整的地方開始,以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在撬落活石時,一人操作,另一人在后面當好安全監視哨,禁止行人通過撬頂危險區。
(5)巷道頂板完好、巖質堅硬、整體性強,節理與層理不發達的靜壓巷道,可以采取錨桿支護。
(6)打錨桿在打眼前,必須先找落浮石,然后開機鉆眼;有棚巷道打錨桿要翻1架打1m,或先打眼后翻棚。
2、支架拆換的檢查
(1)拆換支架一定從頂板好的地點開始,不得大拆大換。翻棚前要加固工作地點的支架;遇有頂板破碎,應超前挑頂,事后翻棚。
(2)凡獨頭巷道,一定從外向里拆換,不得由里向外進行。貫通巷道要順風逐架拆換。
(3)傾斜巷道拆換支架,要由上至
下進行拆換。在拆換前必須增加下面支架勁木和打好頂柱,防止支架推倒。
(4)拆換棚時,在一架未完成之前,不得終止工作,應該連續進行;如果不能連續進行施工,每次工作結束后,必須接幫封頂。
(5)對頭巷道維修拆換,在兩頭相距5m時,要停止一頭作業。以免造成壓力集中發生冒頂。
(6)拆換支架時,一定要打牢固的腳手架,禁止用管子和礦車當腳手架。
(7)上下山拆換支架前要在距工作地點5-10m處分別設2-3處擋板,防止滑落巖石打傷下面的工作人員或檢查人員。
(8)拆換支架遇有棚頂上有木垛時,要先用長桿托好木垛后再翻棚。
3、推、裝、卸及其他的檢查
(1)推車過彎道、風門子、道岔子、下坡等地點時,一律要進行安全喊話。
(2)卸車時先打掩后卸料,卸重物要喊號,2人以上抬卸時,要搭配合適。
(3)在獨頭巷道或頂部有高冒處施工前,要找有關檢查人員檢查瓦斯。
(4)維修巷道需要放炮時,在裝藥前,首先檢查周圍設備維護情況和20m以內瓦斯情況,確定安全后,方準放炮。
篇2:錨桿錨噴巷道支護安全檢查要求
錨桿和錨噴巷道支護的安全檢查重點敘述如下:
(1)錨桿支護和錨噴支護對巷道斷面成型要求嚴格,在綜合掘進機開挖時要嚴格掌握,在爆破成型時更要認真搞好光面爆,尤其是巷道斷面周邊眼的布置、眼距、孑L深、角度及裝藥量,必須嚴格執行規程設計規定,這是保證成型質量的關鍵。
(2)錨桿眼的布置、眼距、孔深、角度必須符合規程要求,錨桿角度應垂直于幫壁平面。
(3)錨桿無論是楔縫式,還是樹脂藥卷式,在裝設錨桿時必須按規定要求程序裝設,尤其是藥卷浸水人孔攪拌,更要在浸水時間上和攪拌力度上按規定操作,以保證錨桿錨固質量。
(4)錨桿入孔固定(凝固)好后,把托板或托梁鋼帶等戴好上平,與頂幫巖石貼緊,如無法貼緊時要用木板墊好,然后上螺帽,螺帽要戴滿絲扣,用力矩扳手擰緊。錨桿外露長度應小于0.05m。
(5)錨桿支護要定期做拉拔(拉力)試驗,發現錨固小于規定的要采取補打錨桿或加架棚子等措施。
(6)采用錨噴支護時,要按規定布置錨桿眼并及時保質的支設錨桿,要求同上不再重復。
(7)無論是錨桿支護還是錨噴支護,最大空頂距、最小空頂距、初噴與復噴的間距都要在規程中明確規定并嚴格執行。
(8)噴漿的配比必須符合要求,水泥標號符合要求,噴體強度要定期取樣檢驗。
(9)要保證初噴和復噴質量,尤其是巷道頂部和腮部噴層厚度必須達到要求。噴漿前要用清水沖洗巷道幫壁,噴后巷道幫壁平整,斷面規格和中線符合要求,不準出現吊腳穿裙現象。幫壁凹進部分要逐次補噴,必要時要掛網噴漿,每次補噴厚度不大于0.1m。
(10)做好噴漿時防塵工作,操作者要帶好個體防塵口罩。噴漿時要撤出設備,不能撤出的要遮蓋保護。噴漿作業時要停止
(11)用風鉆、電鉆鉆孑L必須濕式鑿巖鉆孔,不準干打眼。
(12)水泥、石子、速凝劑等材料要加強管理,堆放整齊,巷道內做到干凈衛生文明生產。
(13)噴漿機保持完好,操作控制設備要靈活,電氣設備要防爆。噴漿機司機和噴漿手應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篇3:礦井運輸巷道斷面安全間隙現場安全檢查
(1)主要運輸巷道的凈高,自軌面起是否低于2m;有架線電機車運輸的巷道凈高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2)采區內的上、下山和平巷的凈高是否低于2.0m,煤層內是否低于1.8m。
(3)運輸巷道的一側,自道砟面起1.6m高度內,是否有0.8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是否掛在1.8m以上的巷道上部。
(4)如果運輸巷道不符合規定時,是否每隔不超過40m設置躲避硐;躲避硐是否寬不小于1.2m,深不小于0.7m,高不小于1.8m。
(5)人車站人行道寬度是否不小于1m。
(6)雙軌運輸巷道中,兩列對開列車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是否不小于0.2m;采區裝載點與車場子摘掛鉤地點的距離是否不小于0.7m。
(7)曲線段巷道的人行道和雙軌中心線是否按規定要求加寬。
(8)通過車輛的風門,當機車和車輛通過時,其風門的高和寬與車體的安全間隙是否符合《規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