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冬季施工安全檢查報告范本

冬季施工安全檢查報告范本

2024-07-14 閱讀 1567

為加強冬季施工管理工作,確保冬季施工的工程質量,防范各類火災事故和雨雪冰凍災害,消除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強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作,以及做好雨雪冰凍災害,先將項目部冬季施工安全管理的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1、加強安全制度化建設。項目部將每周五定為安全質量檢查日,每月二十五日定為月檢查日。項目部相關各職能部門必須按時參加檢查,同時邀請監理參加,發現問起必須在三日內有相關責任部門落實整改;

2、加強現場機械設備管理。項目部從開工儀式就要求進場機械設備必須經物設部門驗收合格方可進場。現場鋼筋籠吊裝作業項目部要求必須由專人現場指揮。

3、加強臨時用電管理,施工隊已配備專業電工,每天對現場用電安全情況進行檢查,認真填寫檢查記錄。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

4、加強對新進廠工人的安全教育使其掌握和了解所從事專業存在的風險或者隱患,提高在這方面的應急反應能力。

5、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做好相關培訓工作。

6、加強對現場排水系統檢查,及時清理淤堵確保排水通暢。

7、對高處作業人員未系安全帶人員及時糾正批評,確保施工人

員人身安全。

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采用TN-S系統,嚴格按規定采用三級配電、二級保護。一機一閘一保護。

9、由于天氣干燥,溫度較低,為防止火災等情況的發生我部已購置消防箱、移動式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并定期對生活區臨電及施工現場易發生火災部位的消防器材進行檢查,滅火器配備不足之處、失效滅火器及時進行配備、更換。

10對短路、漏電、過流,接觸不良、電熱裝置、雷電等電器火災隱患進行有效控制和防范。在配用點設施和線路周圍不準堆放易燃、易爆和強腐蝕物質,遠離火源。設置電氣防雷裝置和電器防火警示標志。

11、落實責任制。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工長及各班組長應明確責任并認真貫徹落實。技術員做好技術交底,在每個分項施工前,技術員及時向各工長進行技術交底,內容包括冬季施工技術措施、冬季施工安全知識,并監督實施。

12、冬季施工溫度低,施工技術要求高,具體時間根據天氣情況而定,當室外氣溫平均溫度連續五天低于五攝氏度或當日溫度低于零攝氏度時,即進入冬季施工。冬季施工期間,注意清除積雪,保證冬季施工的道路暢通。

為加強冬季施工的管理工作,確保冬季施工的工程質量,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冬季施工領導小組。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我們將一如既往的扎實工作,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加強安全管理,使項目安全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篇2: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報告模板

為進一步加強建筑安裝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在以后安全施工過程中,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公司領導層的高度重視下,將對所有項目部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徹底排查安全隱患,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要落實整改的項目部,限期整改,并落實專人跟蹤監督,確保安全隱患整改率達到100%。凡安全隱患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項目部,要從嚴處罰。于2012年2月21日開始對各項目進行安全檢查。

一,基本情況

公司根據《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等法律、法規及規范標準,采取聽匯報、現場檢查、集中講評等方法進行檢查。

從檢查情況看,各項目部從總體上還是較可以,普遍承在使用不合格的鐵梯(自己制作)及移動腳手架。在施工過程中,工人的未按規范佩戴及安全意識較差。

二,存在問題

經過檢查,發現存以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佩戴安全帽時,普遍未將帽帶扣上。

2.因施工現場較復雜,工人安全意識差。

3.消防配置不夠。

三,問題分析

1.安全入場教育培訓落實不到位,農民安全意識得不到有效提高。

2.安全技術交底內容不詳細缺乏針對性,不能起到規范和指導施工的作用和效果。

3.日常安全檢查流于形式,不能消除安全隱患

4.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施工現場“三違”行為頻繁出現。

三,措施和辦法

首先,針對檢查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公司要求項目部對生產安全實行橫跡管理每周對施工現場安全進行安全檢查,每天早上開工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及現場注意的安全事項。責令在限期整改,公司將嚴格監督整改落實情況,確保消除安全隱患和施工安全生產。

再次,各項目部應認真履行安全交底程序,各班長對各班組實行口頭和書面交底,并留有文字記錄。同時規范交底內容,并且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工程施工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交底工作。對每周的安全例行檢查要認真落實到位,并且進行記錄,公司對各項目部每月進行抽查的安全檢查。由于現場大部分是工人,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識淡薄,管理難度大,因此各項目部必須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通過對安全事故案例的講述,剖析事故原因達到警示的作用,從而引導工人轉變思想觀念,從“要我安全”過渡要“我要安全”的地步,做到“三不傷害”達到其規范安全行為的目的。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