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水害安全檢查重點

防水害安全檢查重點

2024-07-14 閱讀 3804

(1)煤礦應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劃,并組織實施。

(2)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必須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報,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

(3)煤礦每年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雨季受水威脅的礦井,應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并組織搶險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4)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必須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區還必須避開可能發生的泥石流、滑坡地段。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高程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時,必須修筑堤壩、溝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鄉鎮煤礦對此應作為安全檢查的一個重點。

(5)井口附近或塌陷區內外的地表水體可能潰(灌)入井下時,必須采取措施并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對附近煤礦和小煤窯要制定防止互相聯通從其他礦灌人礦井的措施。

(6)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變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7)礦井必須做好水害分析預報,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探水或接近積水區掘進前或排放被淹井巷的積水前,必須編制探放水計劃,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設計中具體規定。

(8)在探水后掘進中,各班班組長必須在掘進工作面交接班時,交接清楚允許掘進的剩余距離,嚴禁超越。

掘到批準位置時,其最后0.5m停止放炮,用手鎬采齊迎頭,以利下次探水時,安全套管不致安設在被炮震松的煤巖層內。

篇2:S礦雨季水害重點部位巡回檢查制度

一、雨季水害重點部位檢查的主要內容:

1、對礦井周圍老空的檢查

老空位置及開采情況。包括:井筒位置、地面標高、井深、井徑,開采煤層層數,各煤層開采情況。巷道布置情況、巷道規格,產量,與相鄰老空的關系,開采起止時間,停采原因。

老空的地質情況。包括:煤層厚度及其變化、層間距、產狀,煤的軟硬程度,頂底板巖性,斷層的位置、方向,斷層之間的充填物、膠結性,斷層是否出水等。

水文地質情況。包括:開采期間的排水情況,是否發生過透水事故,出水地點、原因、水的來源,廢棄小煤窯的積水水位,地面河流、湖泊、泉水和水溝等水體與老空的關系,雨季是否向老空灌水。

地表塌陷深度、范圍和塌陷裂縫的分布情況,雨季積水情況。

2、地面工業廣場防治水工程措施的檢查

地面工業廣場(包括風井)是否選擇在不受洪水威脅的地點。

當地面工業廣場標高低于歷年最高洪水位時,其井口(包括風道,管子道及人行道)及主要建筑物(如變電所絞車房等)是否加高于洪水位之上。

工業廣場坡面匯集水是否修建防洪堤壩、截水溝是否牢固并經常檢查修理。

工業廣場及居民區沿河流布置時,是否修筑防洪堤壩,防洪堤壩是否按最大洪水水位建筑,其質量是否合乎要求,是否在雨季前修筑好。

矸石、爐灰及工業施工的廢土石及雜物是否棄于河中,廢物排棄場地、矸石山等是否設在山洪暴發的方向,是否有避免淤塞河床、溝渠而造成洪水泛濫的措施。

二、巡回檢查管理制度

1、要建立專門的探放水作業隊伍,配備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配備200米專用探放水設備。

2、每年要編制年度防治水計劃、同時要有防治水中長期規劃、并組織實施。

3、每年雨季前,領導組組織有關單位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針對查出的問題,由防治水中心制定專門的雨季“三防”措施,進行整改。

4、防治水中心每年一月份提出全年水情預報,六月份提出雨季水情預報,及地面河道、裂縫情況、周邊小煤礦調查資料。

5、供應科要備足防洪、防汛所需的各類物資,做到有險情發生時有充分的應急準備。

6、財務科要做好防治水工作的資金落實工作。

7、地面防治水:

(1)對于可能漏水的地面裂縫、老窯及影響行洪的河道雜物,“三防”辦必須組織專門隊伍在雨季前進行封堵、清淤工作,保證礦井雨季安全。

(2)在雨季,礦當日值班長為“三防”搶險總指揮,負責組織協調工作。當發出險情警報時,總調、公司的領導及有關人員要立即到位上崗待命。

(3)公司在雨季要組織30名搶險隊員,并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隨時準備搶險救災。

(4)機電隊要準備好二臺防洪水泵,并配有專職安裝操作人員,沒有防治水領導組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隨意調動。

(5)水倉沉淀池每年至少清理兩次淤泥。

(6)非常倉庫的應急器材和設備要按照災害預防處理計劃的規定配備。雨季前要檢查核查一次,使用消耗后要及時補充。

8、井下防治水:

(1)每年雨季前,機電隊必須對井下主排水泵、水管、閘閥等排水機電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并組織一次聯合排水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各單位負責所轄區域水溝、水倉的清淤工作,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一次。

(3)井下必須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并在掘進或回采前1—2個月,由防治水中心編制提供專門的探放水設計,報礦總工程師審查。

(4)每次探放水,防治水中心必須編制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危害等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

(5)井下生產地點如發現有透水預兆時,現場兩長一員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離險區,并指派人員通知受水害威脅區域人員迅速撤離,同時及時匯報礦調度室,當險情排除后方可恢復生產。

9、防治水中心必須收集礦井水文地質資料,建立相關檔案。

10、每年要組織一次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查明礦區內報廢小井充水情況與礦區開采關系,查明地表水體、含水層與隔水層、小井老窖、各類導水構造等對礦井影響情況,并制定措施。

11、防治水中心要進行水文地質觀測工作,建立觀測臺帳。

12、防治水中心在設計時,凡煤層露頭風化帶,含水、導水、與富水層相接觸的斷層,礦井水淹區,受保護的地表水體、井田技術邊界等地段必須留設防水煤柱,各類防水煤柱必須按《煤礦防治水規定》進行設計、計算,確定尺寸大小和留設方法,并經礦總工程師組織生產、安監等有關單位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采掘。

13、要建立水害預測預報上報機制,礦防治水中心每月向公司匯報一次。重大水患情況隨時直接上報。

14、每旬要進行一次水害隱患排查,并進行排查分析,提出整改辦法。

15、如本制度與上級規定相抵觸,按上級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