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化品企業檢查要點規范

危化品企業檢查要點規范

2024-07-14 閱讀 5814

(一)總圖布置和安全距離

1、甲、乙類火災危險性和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生產裝置,倉庫、罐區等儲存設施,與周邊居住區、人員密集區、廠外道路、相鄰工礦企業生產儲存設施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2、生產裝置、儲存設施、輔助生產裝置、公用工程設施、運輸裝卸設施、電力線路、辦公生活區等,相互之間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3、危險化學品生產車間、儲存倉庫與員工宿舍是否在同一座建筑物內,或與員工宿舍的安全距離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和有毒有害作業場所內是否設置休息室和非生產直接需要的辦公室。

(二)生產裝置

1、是否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

2、生產或使用甲類氣體或甲、乙A類液體的工藝裝置和儲運設施的區域內,是否按規定設置可燃氣體監測報警裝置。

3、生產或使用有毒氣體的工藝裝置和儲運設施的區域,是否按規定設置有毒氣體監測報警裝置。

4、易燃易爆和有毒作業場所是否按規定設置通風設施。

5、是否按規定和生產工藝要求,設置必要的自動報警和安全聯鎖裝置。

6、建構筑物的耐火等級、泄壓面積、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7、液氯、液氨生產、儲存、裝卸區,是否采取泄漏后的吸收、破壞措施。

(三)儲運設施

1、倉庫的耐火等級、防火分區、安全疏散是否符合要求。

2、危險化學品的貯存是否符合《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等規定的要求。如:

(1)遇火、遇熱、遇潮能引起燃燒、爆炸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物品露天貯存;或在潮濕、易積水的建筑物中貯存。

(2)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與爆炸物品、氧化劑、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蝕性物品未隔離貯存。(3)易燃氣體與助燃氣體、劇毒氣體未隔離貯存。(4)助燃氣體氧氣與油脂類物質混合貯存。(5)易燃液體、遇濕易燃物品、易燃固體與氧化劑混合貯存(6)具有還原性的氧化劑未單獨存放。

3、甲、乙類液體儲罐區是否按規定要求設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強度、以及與儲罐的間距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罐區布置(罐區總容量、罐間距、罐排數、罐區間距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甲、乙類液體罐區的專用泵(或泵房)是否布置在防火堤內,或專用泵(或泵房)和裝卸設施與罐區的安全間距不符合規定要求。

5、甲B、乙類液體固定頂罐是否按要求設置阻火器和呼吸閥。

6、甲B、乙類液體是否為噴濺式卸車(進液)方式或進液管伸至罐底的距離不足;

7、液氨、液氯儲罐是否按規定設置液位計、壓力表和安全閥。

8、液氨、液氯儲罐與罐車之間的裝卸管線上是否設置止回閥和緊急切斷閥。

9、液氨、液氯的灌瓶及裝車裝置是否按要求設置防超裝裝置。

10、液氨、液氯的裝卸軟管是否按規定配置并定期檢測和更換。

11、硫酸、硝酸等強腐蝕性介質儲罐是否按規定設置防護圍堰。

(四)特種設備

1、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鍋爐等特種設備是否按規定辦理使用登記證;超期未檢或未按檢驗要求檢修(停用)。

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鍋爐的壓力表、安全閥是否超期未檢,防爆膜未定期更換。

3、是否使用非法制造的壓力容器、鍋爐等特種設備。

(五)電氣及防雷防靜電設施

1、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區域內的電氣設備(電機、燈具、開關等)是否防爆,或防爆等級(類別、級別、組別)及線路敷設不符合規定要求。

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區域內生產裝置的控制室、變配電室、化驗室、車間辦公室、更衣室等生產輔助房間的電氣設備是否達到防爆要求。

3、易燃易爆生產裝置區、倉儲裝卸區的廠房、庫房、設備、設施,是否按規定設置防雷設施,或未按規定進行檢測并符合要求。

4、易燃易爆場所的設備、管線等設施是否按規定設置靜電接地設施;汽車罐車、鐵路罐車和裝卸棧臺是否設置靜電專用接地線,或未按規定進行檢測并符合要求。

(六)消防設施

1、是否按規定設置水、泡沫、蒸汽等消防滅火系統。2、是否按規定配置消防雙電源。

3、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防栓的配置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4、生產裝置區、儲罐區、倉庫,是否按規定設置固定(或半固定)式水(或泡沫)噴淋滅火系統。

5、生產裝置區、儲罐區、倉庫,是否按規定設置小型滅火器材,或滅火器材的種類、數量及設置方式不符合規定要求。

6、廠區內的消防道路(環行通道或回車場地、道路寬度、凈空高度、轉彎半徑)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特大事故隱患檢查要點

1、生產或使用光氣、氰化氫等劇毒物質(氣態或蒸汽)的生產裝置,與周邊居住區、人員密集場所、廠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2、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質罐區、液化烴罐區、甲類易燃液體罐區,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壓設備(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與周邊居住區、人員密集場所、廠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3、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液氨、液氯、液化烴儲罐,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壓設備(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是否按規定辦理使用登記證、超期未檢或檢驗不合格的。

4、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質罐區、液化烴罐區、甲類易燃液體罐區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壓設備(介質為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管道,是否按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設施,或未按規定定期檢測及檢測不合格的。

篇2:汽車營運客車安全例行檢查工作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全國汽車客運站(以下簡稱“客運站”)營運客車安全例檢(以下簡稱“安全例檢”)工作,保證出站營運客車安全技術狀況良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國務院2004年第406號令)、《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交通部2009年第4號令)、《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交通行業標準JT/T200-2004)等法規、規章、標準,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所有等級客運站和營運客車。

第三條本規范所稱安全例檢是指在受檢車輛進行了正常維護并檢驗合格的前提下,由客運站安全檢查人員在不拆卸零部件的條件下,借助簡單的工具,采用人工檢視的方法,對影響營運客車行車安全的可視部件技術狀況所實施的檢查,不包括對乘坐客運車輛的旅客所攜帶行李的安全檢查。

第四條道路旅客運輸經營者和營運客車駕駛人員應嚴格執行有關法規、規章和標準,進行車輛檢驗與維護,保持車輛技術狀況完好。

第五條安全例檢工作實行責任制。客運站經營者負責組織出站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工作,對客車安全例檢結果負責;安全技術部門負責人對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工作全面負責;安全例檢人員負崗位責任。

第六條客運站所在地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客運站負責監督檢查。

第二章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制度

第七條客運站應與進入該站的營運客車經營者簽訂營運客車進站協議,明確雙方關于營運客車安全例檢的責任和權利,并嚴格履行協議。

第八條客運站應設置明顯的車輛通行指示標志,正確引導營運客車順暢進入安全例行檢驗工作間。在安全例行檢驗工作間醒目位置公布安全例檢流程圖,安全例行檢查項目、技術要求、檢查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項。

第九條客運客車實行日(趟)檢制度。

客運班線單程營運里程小于800公里的客運班車和每趟(指往返,下同)營運時間小于或等于24小時的營運班車,實行24小時檢查一次(簡稱“日檢”),在24小時內發車有效,車輛運行超過24小時必須重新檢查。

客運班線單程營運里程大于或等于800公里的客運班車和每趟營運時間大于24小時的營運班車,實行每趟檢查一次(簡稱“趟檢”)。

第十條未經安全例檢或安全例檢不合格的營運客車,客運站不得報班發車,駕駛人員不得駕駛上述車輛運送旅客。

第十一條客運站經營者應及時向營運客車經營者通報營運客車安全例檢信息。

第十二條客運站經營者應當制定安全例檢應急預案和啟動程序。

第十三條客運站經營者應當建立營運客車安全例檢抱怨處理制度,接受駕駛人員和社會的監督。

客運站經營者對接到的舉報和投訴應當及時予以調查和處理。

第三章營運客車安全例檢機構

第十四條客運站經營者應設立營運客車安全例檢機構,制定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和監督機制等,保障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工作正常有效運行。

第十五條安全例檢機構應當制定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工作人員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和考核目標,做好培訓記錄與總結。

第十六條營運客車安全例檢人員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掌握客車結構與檢驗方法,熟悉客運管理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參加專項技術培訓,持有有效的上崗證件。

第十七條客運站應按日發車數量配備營運客車安全例檢人員。

客運站安全例檢人員配置可以參照表1執行。

表1安全例檢人員、設備配置推薦表

日發車量(輛)?安全例檢人員數(人)?檢驗地溝(舉升裝置)數量(條、臺)?

1000以上?12?4?

800~1000?10?4?

600~800?8?3?

400~600?7?2?

200~400?4?1?

50~200?2?1?

50以下?1?1?

第四章營運客車安全例檢設施設備配置

第十八條客運站經營者應配置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工作間,其中應包括輔助用房。新建或改建的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工作間面積應滿足車輛安全例檢的作業要求,并符合安全、環保、消防等有關規定,地面應堅實、平整,并具備防風、防水、防曬、保暖、防寒及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通風等條件。車輛通道門高應不小于5米。

第十九條安全例檢工作間應建有檢驗地溝或汽車舉升裝置。新建或改建的工作間的檢驗地溝進出入口兩端的道路應有一定的坡度,檢驗地溝或汽車舉升裝置配置可以參照表1執行,2條以上地溝應相互貫通。

檢驗地溝長度應當不小于承檢車輛最大長度的1.1倍,寬度為0.90m~1.10m,深度不小于1.5m,并配備36V電壓的照明設施。

第二十條營運客車安全例檢場所應配置語音對講設備。

第二十一條客運站經營者應配備保證檢查工作安全的車輪擋塊及與安全例檢工作相適應的檢驗工具和量具。

檢驗工具和量具主要有:長柄檢驗錘、輪胎氣壓表、輪胎花紋深度尺、便攜式照明器具,以及撬棍、扳手等。

第二十二條檢驗量具須經法定或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周期檢定,并取得計量檢定合格證,且在有效期內。

第二十三條營運客車安全例檢設施、設備應加強管理,保持設施設備技術狀況良好。

第五章營運客車安全例檢程序

第二十四條營運客車回場后,應到安全例檢工作間接受安全例檢。

客車安全例檢人員應按照《汽車客運站營運客車安全例行檢查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或錄入電子管理系統)。

客車安全例檢人員工作中,應遵守行為規范,佩戴標識,語言文明,認真作業,秉公辦事,不徇私情。

第二十五條營運客車安全例檢人員對經檢驗合格的車輛簽發安全例檢合格通知單(一式三聯,樣式附后),作為營運客車報班發車的依據。

客運站安全例檢流程圖可以參照圖1執行。

圖1客運站安全例檢流程圖

“安全例檢合格通知單”24小時內有效。

第二十六條安全例檢不合格的營運客車,需要修理的,由安全例檢人員開具報修單,交當班駕駛人員將車輛送到具有相應資質的維修企業進行維修。合格后,維修企業檢驗員在保修單上簽字。當班駕駛人員憑維修企業檢驗員簽署合格意見的報修單到營運客車安全例檢機構辦理復檢。

第二十七條安全例檢機構應建立健全營運客車的安全例檢臺賬并存檔,保存期至少1年。

第二十八條營運客車安全例檢應建立營運客車計算機管理系統。

客車回場后憑車輛身份識別卡,進入汽車客運站安全例檢工作間進行安全例檢。

新建或改建客運站安全例檢計算機管理系統硬件組成應包括車輛身份識別卡、讀卡器(分設在安全例檢工位、發車報班工作室、汽車維修企業、綜合性能檢測站)、例檢人員手持終端、客運站局域網。

車輛身份識別卡應存儲車牌號碼、車輛型號,以及一級維護與二級維護、車輛等級評定等相關信息,用于安全例檢、發班、一級與二級維護、車輛技術等級評定的信息傳遞。

讀卡器用于讀取車輛身份識別卡信息。安全例檢工位讀卡器用于讀取并判定車輛一級與二級維護、車輛技術等級評定信息有效性,符合規定者,方可進行安全例檢作業;發車報班讀卡器用于讀取并判定車輛安全例檢結果,符合規定者,方可報班;維修企業讀卡器用于讀取并確認安全例檢不合格項目,并進行維修。

安全例檢人員手持終端用于引導安全例檢作業流程,結合上次檢驗記錄和駕駛人員的情況反映,進安全例檢,記錄檢查結果,并將檢查結果傳輸到客運站局域網。

客運站局域網應能實現安全例檢信息自動傳輸、建立安全例檢電子技術檔案、安全例檢信息查詢、統計、打印功能。

第六章?營運客車安全例檢項目與方法

第二十九條?客車安全例檢項目按行業標準《汽車客運站安全例行檢查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篇3: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操作規范

第一條為規范本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維護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和乘客人身、財產安全,根據《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實際,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的,均須遵守本規范。

本規范所稱安全檢查(以下簡稱安檢),是指對進入軌道交通車站人員所攜物品進行的專業性檢查。

本規范所稱軌道交通是指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公共客運系統。

第三條公安機關負責本市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的指導、檢查、監督和警力保障,依法處理安檢中發現的違法犯罪行為;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從軌道交通安全運營行業監管角度,對軌道交通安檢工作予以協調配合。

第一章安檢原則

第四條軌道交通安檢工作,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依法實施、按章操作的方針。

第五條運營企業應當對進入軌道交通車站人員所攜帶的物品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公安機關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依法進行盤問、檢查,依法處理拒不接受安檢強行進入軌道交通車站或者擾亂安檢現場秩序等行為。

第六條軌道交通安檢開始和結束時間與運營時間同步。

第二章安檢實施

第七條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以下簡稱運營企業)負責組織實施車站安檢工作,為安檢工作提供保障,并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確定安檢工作責任部門和負責人,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建立安檢指揮和保障體系,實行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二)制定安檢工作方案和安檢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并向公安機關、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組織安檢人員定期開展演練。

(三)配置經國家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合格、符合行業標準的安檢設備并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四)在車站設置安檢工作站(點)、劃定安檢區和通道、配置明顯標識、對安檢區域實行封閉管理。

(五)對安檢人員進行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基礎知識、公共安全防范知識、安檢工作操作規范等相關培訓考核,不得安排未經培訓合格的人員從事安檢工作。

(六)不得安排安檢人員在崗期間從事與安檢無關的工作。

(七)利用車站顯著位置對安檢工作進行宣傳,并將禁帶物品和限帶物品的目錄予以公示。

第八條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的具體實施可以由運營企業自行實施,也可以由運營企業委托安檢服務企業負責實施。

受運營企業委托負責實施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的安檢服務企業,應當具有合法的資質。雙方應當簽訂安檢服務合同,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安檢服務企業應當落實以下要求:

(一)明確安檢現場負責人。

(二)向運營企業提供合格的安檢人員。

(三)服從運營企業對安檢工作的管理要求。

(四)組織安檢人員接受運營企業的軌道交通安全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考核。

(五)合理安排安檢人員在職培訓和在崗工作時間。確保安檢人員每年參加在職專業培訓不少于30學時,每年在崗工作時間不少于100小時。

(六)健全安檢人員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嚴格管理安檢人員檔案和證件,隨時備查。

(七)為安檢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薪酬、福利、保險和食宿、工裝等保障。

第三章安檢工作站(點)設置及設備、人員配備

第九條運營企業應當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設置或者調整安檢工作站(點)的位置;安檢工作站(點)應當設立在軌道交通車站的非付費區域;因車站建筑結構、客流疏導需要等特殊原因,設立在付費區域的安檢工作站(點),應當確保不阻礙人流通行和疏散等必要的安全需求。

第十條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站(點)應當配置滿足本站(點)安檢工作需求的,符合國家標準的通道式安檢機、液態危險品檢查儀、爆炸品檢查儀、金屬探測設備、防爆毯、違禁物品和危險物品存儲設備以及必要的導向標識、警戒帶、其他安檢專用設備及設備專用電源。

第十一條軌道交通安檢按照作業單元標準進行組織。安檢作業單元人員標準配置為:每1臺通道式安檢機配備4-5名安檢人員。其中:指揮員1人、值機員1人、手檢員1人、引導員1人、安全員1人。

運營企業可以根據乘客流量和安檢設備通過能力等情況,對各安檢工作站(點)安檢人員配置進行適當調配,但每個安檢工作站(點)的人員配置最低不得少于2人。其中:指揮員1人,值機員1人。

第十二條安檢人員崗位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引導員位于安檢通道前1米左右處,負責宣傳、引導、提示乘客接受安檢;協助受檢人將被檢物品放置在傳送帶上,同時觀察受檢人的神態、動作,遇有可疑情況,示意值機員實施重點檢查。

(二)值機員負責辨別通道式安檢機監視器上受檢行李圖像中的物品形狀、種類,將需要開箱(包)檢查的行李及重點檢查部位通知手檢員。

值機員連續操機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每工作日值機時間累計不超過6小時。

(三)手檢員位于通道式安檢機后,對經通道式安檢機發現的可疑物品使用爆炸品檢查儀、液態危險品檢查儀、金屬探測等設備進一步檢查,并隨時觀察受檢人的神態、動作,保持警惕。

(四)安全員負責維護安檢區秩序,在直視范圍內與受檢人保持適當距離,控制安檢中發現的可疑物品,觀察并掌握可疑人員動向,遇有突發事件應迅速采取措施進行先期處置并報告指揮員。

(五)指揮員負責安檢人員站位、協調安檢相關工作、并協助引導乘客接受安檢。定時向安檢指揮機構報告情況,遇有緊急情況立即報告。

運營企業對安檢人員配置進行調配時,應當按照調配后的人員配置情況,對各崗位分工進行再劃定,明確調配后安檢人員的具體職責,做到人員減少后原崗位職責無疏漏,確保安檢工作順利進行。

第四章安檢現場

第十三條工作流程

(一)班前準備

1、在安檢區內設置隔離線和人員疏導通道。

2、做好通道式安檢機等安檢設備的調試。

3、檢查安檢人員到崗、著裝情況,部署安檢任務,提出工作要求。

(二)交接班

1、交接班應當書面交接填寫《安檢交接班記錄》。

2、交接班內容包括:上級指示、問題及處理結果、設備情況、遺留問題、需注意事項等。交班人員在接班人員完成崗位接替后方可離崗。

(三)結束作業

1、關閉設備。

2、對設備進行清點后安全存放。

3、做好當日安檢工作數據統計和物品處理工作。

第十四條安檢工作程序

(一)要求進入軌道交通車站的人員將本人攜帶物品放置在通道式安檢機上通過檢查。經通道式安檢機及其他安檢設備檢查時,存在疑點的物品,現場安檢人員認為需進一步檢查的,應當報告公安機關進行復檢。

(二)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在執勤民警指導和監督下進行復檢:

1、用通道式安檢機檢查時,圖像模糊不清,無法判斷物品性質的。

2、用通道式安檢機檢查時,發現有疑似利器、爆炸物、槍或彈狀物等危險物品的。

復檢對包的底部、角部和內外側小兜等部位,應當要求受檢人自行打開或取出物品接受檢查,并注意發現有無夾層。開箱(包)檢查后應重新通過通道式安檢機檢查。

遇有受檢人攜帶的特殊物品,不便或無法用通道式安檢機檢查的,可用人工檢查方法進行檢查。

對乘客聲明不宜公開檢查的物品,應當征得其同意后,單獨實施檢查。

(三)實施安檢時,安檢人員應統一著裝,佩戴安檢崗位標識,遵守《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關于安檢人員的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安檢文明用語

(一)在引導乘客安檢時,應當使用“引導詞”。內容為:“您好!請您接受安全檢查。”

(二)對需開包檢查的乘客,應當使用“告知詞。”內容為:“您好,您的箱包(挎包、箱子、行李等)需要進行開包檢查,請您配合。”

(三)對于乘客攜帶的箱包經打開確認安全后,應當使用“感謝詞”。內容為:“檢查完畢,謝謝合作,請您拿好隨身物品,祝您乘車愉快。”

(四)遇有乘客不配合安檢時,應當使用“勸檢詞”。內容為:“您好!根據《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請您接受、配合安檢。”

(五)遇有乘客攜帶軌道交通限帶物品時,應當使用“告知詞”。內容為:“您好!您攜帶的物品屬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公示的限帶物品,您不能攜帶該物品乘坐軌道交通工具。請您主動丟棄該物品后乘坐軌道交通工具,或者攜帶該物品乘坐其他交通工具。謝謝您的配合。”

第五章禁、限帶物品的處理

第十六條禁帶物品是指國家現行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攜帶的物品。

禁、限帶物品的種類,按照本市現有規定執行;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可以根據運營安全的實際需要,增補限帶物品的種類。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當在車站內顯著位置公示禁、限帶物品的目錄。

(一)發現受檢人攜帶禁帶物品的,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將該物品置于危險物品存儲設備內,公安機關應當迅速依法處置。

(二)發現受檢人攜帶限帶物品的,應當告知受檢人可以自棄該物品后乘坐軌道交通工作或者直接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受檢人拒不接受上述兩種處理方式的,安檢人員有權拒絕其進站乘車;必要時,報告公安機關,由執勤民警將其帶離車站。

軌道交通車站安檢工作站(點)不得接受乘客限帶物品的暫存和其他物品寄存。

第十七條對安檢過程中乘客自棄的限帶物品,應當由車站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臺帳。記錄收到的時間、地點、數量及品名。發現乘客遺留在安檢現場的物品,應當由兩名以上安檢人員共同清點和登記,及時交由車站專人保管。

第六章安檢特別處置

第十八條發現受檢人攜帶槍支、爆炸物品,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采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公安機關應當迅速依法處置。

第十九條在軌道交通安檢現場無理取鬧、擾亂安檢工作秩序、妨礙安檢人員正常工作,不聽勸阻的,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迅速恢復并維護正常的安檢秩序,對擾亂安檢秩序、影響公共安全的人員予以處理。

第二十條對在接受安檢過程中聲稱本人隨身攜帶爆炸、危險物的,現場安檢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采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公安機關應當迅速依法處置。

第二十一條安檢設備發生故障,現場安檢人員應當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盡快恢復設備,同時及時組織開展人工檢查。

第二十二條安檢工作站(點)發生人員擁堵時,現場安檢人員應當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迅速采取增開人工檢查通道、設置蛇形通道等措施提高安檢通過速度。運營企業應當立即采取限制客流等措施,與執勤民警共同維持安檢現場秩序。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具體實施安檢工作的運營企業或者安檢服務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檢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向社會公開接受投訴的渠道和方式等公共監督措施,明確受理、調查、處理、結果反饋等投訴處理程序。服務質量監督工作記錄應當存檔備查。

第二十四條在本市省際長途客運系統內實施的安檢工作,可以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規范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