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制作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人交底人職務交底內容:1.接高沉井時必須停止除上作業,在沉井偏斜情況下嚴禁接高沉井。2.高處作業必須支搭作業平臺。作業平臺的腳手板必須鋪滿、鋪穩;上下作業平臺必須設安全梯、斜道等攀登設施;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使用前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應隨時檢查,確認安全。3.拆除支墊應符合下列要求:混凝上強度應滿足設計規定的抽墊要求;抽出墊木后應用砂性上回填、搗實;抽墊時應采取防止沉井偏斜的措施;抽墊時應由作業組長指揮,分區域,按規定順序進行;定位支墊處的墊本應按設計規定程序最后抽出,且不得遺留。4.沉井側模應在混凝上強度達到25%時方可拆除,刃腳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75%時方可拆除;沉井分節預制時,分節預制高度應依其下沉過程中的穩定性和摩阻狀況,由設計或施工設計確定。底節沉井的最小高度應滿足拆除墊木后的豎向撓曲強度要求。5.沉井制作場地應符合下列要求:(1)島標高應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70cm以上。(2)筑島應能承受水流對島體的沖刷,確保島體穩定。(3)筑島的平面尺寸應滿足沉井制作和抽墊等施工要求,沉井周圍應有2m以上的護道。(4)筑島材料應為透水性好、易于壓實和開挖的無大塊顆粒的砂士或碎石土等。(5)在淺水區域或可能淹沒的旱地、淺灘應筑島制作沉井。6.制作沉井時應同步完成直爬梯或梯道預埋件的安設;直爬梯和梯道應符合下列要求:(1)梯道寬度不宜小于70cm;坡度不宜陡于500;梯道宜使用鋼材焊制,鋼材不得腐蝕、斷裂、變形;每步高度不宜大于25cm,嚴禁用鋼筋做踏板;梯道臨邊側必須設防護欄桿。(2)采用斜道(馬道)時,腳手架必須置于堅固的地基上,斜道寬度不得小于1m,縱坡不得陡于1:3,支搭必須牢固。(3)采用固定式直爬梯時,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巨為50cm,埋設與焊接必須牢固。梯子頂端應設1.0m~1.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超過7m以上部分宜加設護籠;超過13m時,必須設梯間平臺。(4)人員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雙手扶梯;梯子上有人時,他人不宜上梯。(5)采購的安全梯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自制安全梯應符合下列要求:1)攀登高度不宜超過8m;梯子踏板間距宜為30cm,不得缺檔;梯子凈寬宜為40cm~50cm;梯子工作角度直為750土50。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加人員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人交底人職務交底內容:2)梯子需接長使用時,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一處。連接后的梯梁強度、剛度,不得低于單梯梯梁的強度、剛度。3)梯腳應置于堅實基面上,放置牢固,不得墊高使用;梯子上端應有固定措施。4)梯于結構必須堅固,梯梁與踏板的連接必須牢固;梯子結構應根據材料性能進行受力驗算,經計算定(6)基坑施工現場可根據環境狀況修筑人行土坡道供施工人員使用,人行土坡道應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中應采取防揚塵措施,并經常維護,保持完好。2)兩側應設邊坡,溝槽(基坑)側無條件設邊坡時,應根據現場情況設防護欄桿。3)坡道上體應穩定、堅實,宜設階梯,表層宜硬化處理,無障礙物。4)寬度不宜小于衛二,縱坡不宜陡于1:3。7.臨邊作業必須設防護欄桿,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木質欄桿上桿梢徑不得小于7cm,下桿梢徑不得小于6cm,欄桿柱梢徑不得小于7.5cm,并以不小于12號的鍍鋅鋼絲綁扎牢固,綁絲頭應順平向下;鋼筋橫桿上直徑不得小于16mm,下桿直徑不得小于14mm,欄桿柱直徑不得小于18mm,采用焊接或鍍鋅鋼絲綁扎牢固,綁絲頭應順平向下;鋼管橫桿、欄桿柱均應采用直徑48mm×(2.75~3.5)mm的管材,以扣件固定或焊接牢固。(2)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欄桿和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應為1.2m,下桿離地高度應為50cm~60cm。欄桿柱間距應經計算確定,且不得大于2m。(3)欄桿柱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并錘擊沉入地下不小于50cm深。鋼管離基坑邊沿的距離,不得小于50cm;欄桿柱在混凝土結構上固定,采用鋼質材料時可用預埋件與鋼管或鋼筋焊牢;采用木欄桿時可在預埋件上焊接30cm的L50×5角鋼,其上、下各設一孔,以直徑10mm螺栓與木桿件拴牢;欄桿柱在砌體上固定時,可預先砌人規格相適應的設預埋件的預制塊,并固定。(4)防護欄桿的底部必須設置牢固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板;擋腳板下的空隙不得大于1cm;擋腳板上有孔眼時,孔徑不得大于2.5cm。(5)欄桿的整體構造和欄桿柱的固定,應使防護欄桿在任何處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6)高處臨街的防護欄桿應加掛安全網,或采取其他全封閉措施。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加人員
篇2:某某快速路頂管沉井施工方法
某快速路頂管沉井施工方法
沉井施工程序:
基坑測量放樣è基坑開挖è刃腳墊層施工è立井筒內模和支架è鋼筋綁扎è立外模和支架è澆搗混凝土è養護及拆模è封砌預留孔è井點安裝及降水è鑿除墊層、挖土下沉è沉降觀察è鋪設碎石及混凝土墊層è綁扎底板鋼筋、澆搗底板混凝土è混凝土養護è素土回填。
第一節基坑測量放樣
根據沉井設計圖紙和工程地質報告所揭示的地質情況,沉井基坑開挖深度取2米,沉井刃腳外側面至基坑邊的工作距離取2米,基坑邊坡采用1:1。整平場地后,根據沉井的中心座標定出沉井中心樁、縱橫軸線控制樁及基坑開挖邊線。施工放樣結束后,須經監理工程師復核準確無誤后方可開工。
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布置示意見附圖。
第二節基坑開挖
經監理工程師認可的基坑開挖邊線確定后,即可進行挖土工序的施工。挖土采用1米3的單斗挖掘機,并與人工配合操作。基坑底面的浮泥應清除干凈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設置排水溝與集水井相通,集水井內匯集的雨水及地下水及時用水泵抽除,防止積水而影響刃腳墊層的施工。
第三節刃腳墊層施工
刃腳墊層采用砂墊層和混凝土墊層共同受力。
1.3.1砂墊層厚度的確定
砂墊層厚度H可采用如下計算公式計算:
N/B+閔埃取埽垠]
根據計算結果,無論是工作井還是接收井,砂墊層厚度H均為60(厘米)。
砂墊層采用加水分層夯實的辦法施工,夯實工具為平板式振搗器。
1.3.2混凝土墊層厚度的確定
混凝土墊層厚度可按下式計算公式計算:
h=(G0/R-b)/2
根據計算結果,混凝土墊層厚度h為10~15厘米(工作井為15厘米,接收井為10厘米)。
混凝土墊層表面應用水平儀進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節立井筒內模和支架
由于頂管沉井高度達8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節澆搗,內模同樣分三節按裝。井筒模板采用組合鋼模與局部木模互相搭配,以保證內模的密封性。
刃腳踏腳部分的內模采用磚砌結構,寬度與刃腳同寬。井身內模支架采用空心鋼管支撐。鋼管支架必須架設穩固,如有必要,可采用對撐支架,增加內模的穩定性。
第五節鋼筋綁扎
鋼筋的表面應潔凈,使用前將表面油漬、鱗銹等清理干凈;鋼筋應平直,無局部彎折,成盤的鋼筋均應調直;預制構件中的主鋼筋均采用對焊、焊接并按照有關規定抽樣送檢;鋼筋接頭應互相錯開,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中的有關規定執行;現場鋼筋綁扎時,其交叉點應用21#鐵絲綁扎結實,必要時用電焊焊牢。
鋼筋規格、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和規定,綁扎鋼筋時應采用撐件將二層鋼筋位置固定,保證鋼筋設計間距。為了保證保護層的厚度,應在鋼筋與模板之間設置同強度標號的水泥砂漿墊塊,墊塊應與鋼筋扎緊并互相錯開。
鋼筋綁扎完成后,應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隱蔽驗收。隱蔽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立外模。
第六節立外模和支架
鋼筋綁扎驗收后,應進行架立外模和支架。井壁內外模用串心螺絲固定,串心螺絲采用的圓鋼,中間設置止水片,兩端設置鐵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圓鋼兩端頭上鉸成螺紋,用定制鋼螺帽固定,拆模時拆去鋼螺帽,割去外露部分,再用同標號防水砂漿二度抹平,確保不滲水。外模支架必須穩、牢、強,保證在澆搗混凝土時,模板不變形,不跑模。
第七節澆搗混凝土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須經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的澆搗。為縮短施工周期和保證工程質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可將輸送管的軟管直接放入澆搗段,距離澆搗面1米左右,保證混凝土不離析。
混凝土澆搗前應嚴格檢查各種預留孔、預留管和預埋件的位置和幾何尺寸,嚴禁漏放和錯放。
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棒插入時應離開鋼筋,但應防止混凝土振搗不勻和振搗過密而產生混凝土離析現象的發生。混凝土在搗振時應注意和隨時檢查模板受力和鋼筋受力的情況,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搗的原因而跑模。
井身澆搗混凝土分三段施工:
工作井--總高度為8.43米,分三次澆搗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澆搗刃腳部分,高度2.4米,標高-5.73~-3.33米;第二次澆搗高度3米,標高-3.33~-0.33米;第三次全部澆搗完成,澆搗高度3.03米,標高-0.33~+2.70米。
接收井--總高度為7.85米,分三次澆搗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澆搗刃腳部分,高度2.0米,標高-5.15~-3.15米;第二次澆搗高度2.9米,標高-3.15~-0.25米;第三次全部澆搗完成,澆搗高度2.95米,標高-0.25~+2.70米。
采用分段澆搗混凝土時,嚴格按規范要求做好施工縫。施工縫做成凸縫,并在后澆時將連接處的混凝土鑿毛,并用水清洗干凈,澆搗時先用12%的UEA砂漿座漿,然后輕倒第一層混凝土并振搗密實,以免形成蜂窩,影響沉井的質量。
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還應做好混凝土的試塊工作,保證質保資料的完善。
第八節養護及拆模
混凝土澆搗完成后應及時養護,養護方法可采用自然養護和塑料膜覆蓋法。在養護過程中,對混凝土表面需澆水濕潤,嚴禁用水泵噴射而破壞混凝土。養護時應確保混凝土表面不發白,至少養護七天以上。養護期內,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壓、沖擊及污染。
在拆模時,應注意時間和順序。拆模時間控制在混凝土澆搗后的3~4天內進行,過早或過晚的拆模對混凝土的養護都是不利的;拆模順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謹慎,以免對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壞。對于分段澆搗混凝土部位,應保留最后一排模板,利于向上接模。
第九節封砌預留孔
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設置和封砌各種預留孔,并保證在沉井下沉過程中,預留孔內不滲水。
第十節井點安裝及降水
為確保沉井平穩下沉,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用井點抽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井點在基坑外周布置,并至少預抽七天后,方可開始挖土。
第十一節鑿除墊層、挖土下沉
沉井下沉需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開始挖土下沉。下沉時,應先鑿除刃腳下的混凝土墊層及磚砌內模。
挖土工具采用蟹斗挖機挖土吊出井外。沉井挖土順序應中間稍低于四周,沉井內的挖土高差控制在1米以內,禁止深鍋底挖土,防止沉井突沉造成沉井傾斜的危險。
另外,井
壁外的灌砂必須均勻充實,使沉井下沉時四周摩阻力相近,均勻下沉。沉井下沉時,應防止傾斜,發現問題及時糾偏,若沉井下沉有困難時應另外想辦法,不準大量挖深,造成突沉。
沉井挖土三班制連續作業,中途不停頓,確保沉井連續、安全地下沉就位。
當刃腳距離設計標高在1.5米時,沉井下沉速度應逐漸放緩,挖土高差控制在50cm內,當沉井接近標高時,應預先做好止沉措施。止沉措施可采用在刃腳四周間隔挖出設計標高的槽,填入方木,并應注意拋高系數,禁止超沉和超挖。
第十二節沉降觀察
沉井在下沉過程中,必須隨時測定沉井標高,確保均勻下沉,并做好沉井下沉記錄。
沉井下沉至設計標高(包括拋高)后,應先清除表面浮泥等雜物,超挖的土方必須用碎石夾砂填實,不得用土填,井內不得有積水,并確保井點的正常工作,不允許發生停泵,同時加強對水位的觀測,保證降水要求,地下水位必須距離墊層50cm以下。
底板與刃腳的接觸面,必須將表面混凝土全部鑿毛并露出石子,便于新老混凝土的結合。
當沉井在8小時內的累計下沉量不大于10mm時,方可澆搗底板碎石墊層。
第十三節鋪設碎石層及C15素混凝土墊層
在鋪筑碎石層時,應確保井底內無積水、無流砂、無翻漿等現象。20cm的碎石層應做到平整,無坑塘,必須時應用水平儀抄平,保證碎石層的水平。
碎石層鋪筑完成后,即可在其上澆搗素混凝土墊層。在鋪筑素混凝土墊層后,應保證表面平整,無地下水上冒現象。
第十四節綁扎底板鋼筋、澆搗底板混凝土
在素混凝土墊層完成后,就可在其上綁扎底板鋼筋。鋼筋在綁扎時,應保證刃腳鋼筋與底板鋼筋的連接、上下兩層鋼筋的間距,并將刃腳混凝土的表面鑿毛露出石子,便于刃腳混凝土與底板混凝土的結合。
底板混凝土澆搗完成后應及時養護,確保其表面不露白,并應防止陽光及溫差的劇烈變化,以免底板出現收縮裂縫,影響沉井的施工質量和使用功能。
篇3:沉井基礎工程監理工作規定
沉井基礎工程監理工作辦法
沉井施工前應對洪汛、凌汛、潮汐、河床沖刷、通航漂流物、山洪和泥石流等情況作調查研究,制訂相應的安全措施。沉井下沉前應按設計要求,對附近的堤防、建筑物等影響范圍,制訂防護和環保措施,并在下沉過程中建立觀測制度。承包單位應向監理工程師上報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1.就地制作沉井
⑴.就地制作沉井適用于陸地岸灘或淺水中施工,在岸灘和淺水中下沉沉井可采用筑島施工,筑島地基應平整夯實,承載力要滿足設計要求,遇軟弱層,必要時可采取換填、反壓、打砂樁等措施。
⑵.混凝土沉井制作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的規定。監理工程師抽查平面尺寸、井壁厚度、井壁表面平整度。
⑶.底節沉井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下沉,其上各節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方可下沉。
⑷.在沉井下沉過程中,要求承包單位每班都要進行測量,如有傾斜、位移情況應立即通知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檢查沉井下沉施工過程是否按照設計及施工規范進行的,發現下沉過程中的意外情況,要求承包單位停止施工,應立即與設計單位、建設單位聯系,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并作出記錄。
⑸.就地制作沉井下沉至設計高程后,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的規定。承包單位應將自檢結果和隱蔽工程報驗申請表提交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抽查底面、頂面中心位置、傾斜度、平面扭角。
⑹.沉井下沉至設計高程后,要求承包單位進行標貫、觸探儀檢測,檢查基底地質條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監理工程師見證檢測。
⑺.沉井下沉到設計高程后進行清基工作,監理工程師應檢查清理后的基底距隔墻底面的高度、刃腳斜面露出的高度和有效面積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應要求承包單位將隔墻底部和井壁上的泥污予以清除。
⑻.在軟土中沉井沉至設計高程并清基后,應進行沉降觀測,待8h內累計下沉小于10mm時,方可封底。
⑼.沉井應在封底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抽水填充。監理工程師檢查沉井填充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浮式沉井
⑴.混凝土沉井制作同于就地制作沉井。
⑵.鋼沉井使用材料的規格、強度應符合施工工藝設計的要求和相關產品標準的規定。監理工程師重點檢查產品合格證。鋼沉井制作的允許偏差同于混凝土沉井.
⑶.沉井氣筒必須按受壓容器的有關規定制造,并經壓力(不得低于工作壓力的1.5倍)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要求承包單位作水壓試驗。監理工程師見證試驗。
⑷.要求承包單位對底節沉井作水壓試驗,其余各節應經水密檢查,合格后方可下水。監理工程師見證試驗。
⑸.檢查沉井浮運是否符合施工工藝設計要求,并要求承包單位檢算其穩定性。監理工程師檢查檢算資料,并旁站監理浮運過程。
⑹.沉井浮運設施必須經過檢查試運轉并符合施工工藝設計要求。沉井施工前必須根據設計文件提供的地質資料制訂施工方案、技術措施和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⑺.浮式沉井應在枯水期和流速平穩時進行,先應對可能發生的局部沖刷作出估計,制訂相應措施,沉井落河床的位置應根據河床面高差、沖刷情況、地層及沉井入土深度等因素確定。沉井就位落至河床后應盡快安排下沉。下沉的檢驗同于就地制作沉井。
⑻.浮式沉井下落河床過程中,如在懸浮狀態下接高施工,應注意接高的高度與水平面、各隔艙間的水頭的關系,使之不得超出設計規定,同時要對接縫的焊接質量進行滲漏試驗檢查。
⑼.浮式沉井下沉至設計高程后,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5-2003的規定。監理工程師抽查底面、頂面中心位置、傾斜度、平面扭角。
⑽.浮式沉井清理基底、填充的檢驗同于就地制作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