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管道安裝分項工程質量:技術交底
制冷管道安裝分項工程質量技術交底卡10GD2301003施工單位工程名稱分部工程交底部位日期年月日交底內容交底內容交底內容交底內容交底內容交底內容1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制冷系統中工作壓力低于2MPa、溫度在150~-20℃范圍內、輸送介質為制冷劑和潤滑油的管道安裝工程。2施工準備2.1材料及主要機具2.1.1所采用的管子和焊接材料應符合設計規定,并具有出廠合格證明成質量鑒定文件。2.1.2制冷系統的各類閥件必須采用專用產品,并有出廠合格證。2.1.3無縫鋼管內外表面應無顯著腐蝕、無裂紋、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2.1.4銅管內外壁均應光潔、無疵孔、裂縫、結疤、層裂或氣池等缺陷。2.1.5施工機具:卷揚機、空氣壓縮機、真空泵、砂輪切割機、手砂輪、壓力工作臺、倒鏈、臺鉆、電錘、坡口機、銅管板邊器、手鋸、套絲板、管鉗子、套筒扳手、梅花扳手、活板子、水平尺、鐵錘、電氣焊設備等。2.1.6測量工具:鋼直尺、鋼卷尺、角尺、半導體測溫計、形壓力計等。2.2作業條件2.2.1設計圖紙、技術文件齊全,制冷工藝及施工程序清楚。2.2.2建筑結構工程施工完畢,室內裝修基本完成,與管道連接的設備已安裝找正完畢,管道穿過結構部位的孔洞已配合預留,尺寸正確。預埋件設置恰當,符合制冷管道施工要求。2.2.3施工準備工作完成,材料送至現場。3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預檢→施工準備→管道等安裝→系統吹污→系統氣密性試驗→系統抽真空→管道防腐→系統充制冷劑→檢驗3.2施工準備3.2.1認真熟悉圖紙、技術資料,搞清工藝流程、施工程序及技術質量要求。3.2.2按施工圖所示管道位置、你高、測量放線、查找出支吊架預埋鐵件。3.2.3制冷系統的閥門,安裝前應按設計要求對型號、規格進行核對檢查,并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清洗和嚴密性試驗。3.2.4制冷劑和潤滑油系統的管子、管件應將內外壁鐵銹及污物清除干凈,除完銹的管子應將管口封閉,并保持內外壁干燥。3.2.5按照設計規定,預制加工支吊管架、須保溫的管道、支架與管子接觸處應用經防腐處理的土墊隔熱。木墊厚度應與保溫層厚度相同。支吊架型式間距見表4-36。制冷管道支吊架間距表表4-36管徑<φφ45φ57φ76×3.5φ108×4φ159φ219>φ377(mm)×2.5×2.5×3.5φ89×3.5φ133×4×4.5×6×7管道、吊架最大間距1.01.52.02.53456.5(m)3.3制冷系統管道、閥門、儀表安裝。3.3.1管道安裝:3.3.1.1制冷系統管道的坡度及坡向,如設計無明確規定應滿足表4-37要求。制冷系統管道的坡度波向表4-37管道名稱坡度方向坡度分油器至冷凝器相連接的排氣管水平管段坡向冷凝器3~5/1000冷凝器至貯液器的出液管的水平管段坡向貯液器3~5/1000液體分配站至蒸發器[排管]的供液管水平管段坡向蒸發器1~3/1000蒸發器[排管]至氣體分配站的回氣管水平管段坡向蒸發器1~3/1000氟利昂壓縮機吸氣水平管排氣管坡向壓縮機4~5/10001~2/1000坡向油分離器氨壓縮機吸氣水平管排氣管坡向低壓桶≥3/1000坡向氨油分離器凝結水管的水平坡向排水器≥8/10003.3.1.2制冷系統的液體管安裝不應有局部向上凸起的彎曲現象,以免形成氣囊。氣體管不應有局部向下凹的彎曲現象。以免形成液囊。3.3.1.3從液體干管引出支管,應從干管底部或側面接出,從氣體干管引出支管,應從干管上部或側面接出。3.3.1.4管道成三通連接時,應將支管按制冷劑流向彎成弧形再行焊接,當支管與干管直徑相同且管道內徑小于50mm時,則需在干管的連接部位換上大一號管徑的管段,再按以上規定進行焊接。3.3.1.5不同管徑的管子直線焊接時,應采用同心異徑管。3.3.1.6紫銅管連接宜采用承插口焊接,或套管式焊接,承口的擴口深度不應小于管徑,擴口方向應迎介質流向。3.3.1.7紫銅管切口表面應平齊,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平面允許傾斜偏差為管子直徑的1%。3.3.1.8紫銅管煨彎可用熱彎或冷彎,橢圓率不應大于8%。3.3.2閥門安裝:3.3.2.1閥門安裝位置、方向、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反裝。3.3.2.2安裝帶手柄的手動截止閥,手柄不得向下。電磁閥、調節閥、熱力膨脹閥、升降式止回閥等,閥頭均應向上豎直安裝。3.3.2.3熱力膨脹閥的感溫包,應裝于蒸發器末端的回氣管上,應接觸良好,綁扎緊密,并用隔熱材料密封包扎,其厚度與保溫層相同。3.3.2.4安全閥安裝前,應檢查鉛封情況和出廠合格證書,不得隨意拆啟。3.3.2.5安全閥與設備間若設關斷閥門,在運轉中必須處于全開位置,并予鉛封。3.3.3儀表安裝:3.3.3.1所有測量儀表按設計要求均采用專用產品,壓力測量儀表須用標準壓力表進行校正,溫度測量儀表須用標準溫度計校正并做好記錄。3.3.3.2所有儀表應安裝在光線良好,便于觀察,不妨礙操作檢修的地方。3.3.3.3壓力繼電器和溫度繼電器應裝在不受震動的地方。3.4系統吹污、氣密性試驗及抽真空。3.4.1系統吹污:3.4.1.1整個制冷系統是一個密封面又清潔的系統,不得有任何雜物存在,必須采用潔凈干燥的空氣對整個系統進行吹污,將殘存在系統內部的鐵屑、焊渣、泥砂等雜物吹凈。3.4.1.2吹污前應選擇在系統的最低點設排污口。用壓力0.5~0.6MPa的干燥空氣進行吹掃;如系統較長,可采用幾個排污口進行分段排污。此項工作按次序連續反復地進行多次,當用白布檢查吹出的氣體無污垢時為合格。3.4.2系統氣密性試驗:3.4.2.1系統內污物吹凈后,應對整個系統(包括設備、閥件)進行氣密性試驗。3.4.2.2制冷劑為氨的系統,采用壓縮空氣進行試壓。制冷劑為氟利昂系統,采用瓶裝壓縮氮氣進行試壓。對于較大的制冷系統也可采用壓縮空氣,但須經干燥處理后再充入系統。3.4.2.3檢漏方法:用肥皂水對系統所有焊口、閥門、法蘭等連接部件進行仔細涂抹檢漏。3.4.2.4在試驗壓力下,經穩壓24h后觀察壓力值,不出現壓力降為合格(溫度影響除外)。3.4.2.5試壓過程中如發現泄漏,檢修時必須在泄壓后進行,不得帶壓修補。3.4.2.6系統氣密性試驗壓力見表4-38。系統氣密性試驗壓力MPa(kgf/cm2)表4-38制冷劑系統壓力活塞式制冷機離心式制冷機R717R22R12R11低壓系統1.176(12)0.98(10)0.196(2)高壓系統1.764(18)1.56(16)0.196(2)注:1.括號內為kgf/cm2。2.低壓系統:指節流閥起經蒸發器到壓縮機吸入口的試驗壓力;高壓系統:指自壓縮機排出口起經冷凝器到節流閥止的試驗壓力。3.4.3系統抽真空試驗在氣密性試驗合格后,采用真空泵將系統抽至剩余壓力小于5.332kPa(40mm汞柱),保持24h。系統升壓不應超過0.667kPa(5mm汞柱)。3.5系統充制冷劑:3.5.1制冷系統充灌制冷劑時,應將裝有質量合格的制冷劑鋼瓶在磅秤上稱好重量,做好記錄,用連接管與機組注液閥接通,利用系統內的真空度,使制冷劑注入系統。3.5.2當系統內的壓力升至0.196~0.2.94MPa(2~3kgf/cm2)時,應對系統再次進行檢漏。查明泄漏后應予以修復,再充灌制冷劑。3.5.3當系統壓力與鋼瓶壓力相同時,即可起動壓縮機,加快充入速度,直至符合系統需要的制冷劑重量。3.6管道防腐3.6.1管道防腐:3.6.1.1制冷管道、型鋼、托吊架等金屬制品必須做好除銹防腐處理,安裝前可在現場集中進行。如采用手工除銹時,用鋼針刷或砂布反復清刷,直至露出金屬本色,再用棉絲擦凈銹塵;3.6.1.2刷漆時,必須保持金屬面干燥、潔凈,漆膜附著良好,油漆厚度均勻、無遺漏。3.6.1.3制冷管道刷色調和漆,按設計規定。3.6.2制冷系統管道油漆的種類、遍數、顏色和標記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制冷管道(有色金屬管道除外)油漆可參照表4-39。制冷劑管道油漆表4-39管道類別油漆類別油漆遍數顏色標記保溫層以瀝青為粘結劑瀝青漆2保溫層不以瀝青為粘結劑防銹底漆2防銹底漆2色漆24質量標準4.1保證項目:4.1.1管子、管件、支架與閥門的型號、規格、材質及工作壓力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合格證或試驗記錄。4.1.2管子、管件及閥門內壁必須清潔及干燥、閥門必須按施工規范規定進行清洗。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檢查清洗記錄或安裝記錄。4.1.3管道系統的工藝流向、管道坡度、標高、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4.1.4接壓縮機的吸、排汽管道必須單獨設立支架。管道與設備連接時嚴禁強制對口。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1.5焊縫與熱影響區嚴禁有裂紋,焊縫表面無夾渣、氣孔等缺陷,氨系統管道焊口檢查還必須符合《工業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5?2的規定。檢驗方法:放大鏡觀察檢查,氨系統檢查射線探傷報告。4.1.6管道系統的吹污、氣密性試驗、真空度試驗必須按施工規范規定進行。檢驗方法:檢查吹污試樣或記錄。4.2基本項目:4.2.1管道穿過墻或樓板時,應符合以下規定:設金屬套管并固定牢靠,套管內無管道焊縫、法蘭及螺紋接頭;穿墻套管兩端與墻面齊平;穿樓板套管下邊與樓板齊平,上邊高出樓板20mm;套管與管道四周間隙均勻,并用隔熱不燃材料填塞緊密。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4.2.2支、吊、托架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型式、位置、間距符合設計要求,與管道間的襯墊符合施工規范規定,與管道接觸緊密;吊桿垂直,埋設平整、牢固,固定處與墻面齊平,砂漿飽滿,不突出墻面。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4.2.3閥門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安裝位置、方向正確,連接牢固緊密,操作靈活方便,排列整齊美觀。檢驗方法:觀察和操作檢查。4.3允許偏差項目:管道安裝及焊縫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4-40的規定。管道安裝及焊縫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表4-40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加空地溝1520加空地溝510加空地溝±15±20加空地溝±5±103水平管道DN100以內DN100以上510橫向彎曲全長25m以上204立管垂直度每1m全長5m以上285成排管段及成排閥門在同一平面上36焊口平直度洹10mm/5用尺和樣板尺檢查+10+108咬肉深度連續長度<0.525用尺和焊接檢驗尺檢查總長度(兩側)小于焊縫總長L/10注:DN為公稱直徑,5成品保護5.1管道預制加工、防腐、安裝、試壓等工序應緊密銜接,如施工有間斷,應及時將敞開的管口封閉,以免進入雜物堵塞管子。5.2吊裝重物不得采用已安裝好的管道做為吊點,也不得在管道上施放腳手板踩蹬。5.3安裝用的管洞修補工作,必須在面層粉飾之前全部完成。粉飾工作結束后,墻、地面建筑成品不得碰壞。5.4粉飾工程期間,必要時應設專人監護已安裝完的管道、閥部件、儀表等。防止其它施工工序插入時碰壞成品。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表4-41)應注意的質量問題表4-41序號常產生的質量問題防治措施1除銹不凈,刷漆遺漏操作人員按規程規范要求認真作業,加強自、互檢,保證質量2閥門不嚴密閥門安裝前按設計規定做好檢查、清洗、試壓工作,施工班組要做好自、互檢和驗收記錄3隨意用汽焊切割型鋼、螺栓孔及管子等1.直徑50mm以下的管子切斷和40mm以下的管子同徑三通開口,均不得用氣焊割口,可用砂輪鋸或手鋸割口2.支、吊架鋼結構上的螺栓孔觥13mm的不允許用氣焊割孔。可用電鉆打孔3.支、吊架金屬材料均用砂輪鋸或手鋸斷口4法蘭接口滲漏1.嚴格工藝安裝時注意平眼如(水平管道最上面兩眼須是水平狀,垂直管道靠近墻兩眼須與墻平行)2.螺栓均勻用力擰緊5法蘭焊口滲漏焊縫外型尺寸符合要求,對口選擇適中適中,正確選擇電流及焊條,嚴格焊接工藝7質量記錄7.1閥門試驗記錄表。7.2制冷管道壓力試驗記錄。7.3管道系統吹洗(脫脂)記錄。7.4制冷系統氣密性試驗記錄。7.5冷凍機組試車記錄。7.6設備安裝工程單機試運轉記錄。7.7暖衛通風空調工程設備系統運轉試驗記錄。7.8制冷管道安裝質量檢驗評定表。7.9預檢工程檢查記錄單。7.10自檢、互檢記錄。
篇2:給水管道安裝施工質量技術交底
給水管道安裝施工質量技術交底
分部工程:給排水工程
施工項目部位:給水管道安裝
1給水管槽不得超挖,如發生超挖嚴禁用土回填,如遇地基問題應進行處理后才能鋪設管道,溝槽在管道接口處應預留工作位置,溝槽完工后不得受水浸泡,溝槽允許偏差要求同雨、污水溝槽。
2承插給水管道鋪設質量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2.1接口嚴密堅固,經水壓試驗合格;
2.2平面位置和縱斷高程準確;
2.3地基和管件、閘門等的支墩堅固穩定;
2.4保持管內清潔,經沖洗消毒,化驗水質合格;
3鑄鐵管鋪設前應進行裂紋的嚴格檢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承口內部及插口外部過厚的瀝青、鑄砂等應予以鏟除并清刷干凈,穩管后應用麻繩或草繩將接口塞嚴。
4鑄鐵管鋪設的質量標準,中心線允許偏差為20mm,承口和插口對口間距及環形間隙應符合有關規定。管道接口種類有填油麻、填膠圈、填石棉水泥、填膨脹水泥砂漿、灌鉛、法蘭柔口等,各種接口應符合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
5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應具出廠合格證及符合質量要求,膠圈外觀檢查同鑄鐵管膠圈的要求,內環徑為插口外徑的0.87-0.93倍,截面直徑以壓縮率35%-45%為宜。
6接口處應挖工作坑,接口前應將承口內部和插口外部的泥土臟物清刷干凈,套膠圈應無扭曲現象。
7頂、拉設備應事先經設計和計算,頂、拉速度應配合膠圈滾入情況進行調整,管子接口完成以后應即在管底兩側適當塞土,以使管身穩定。不妨礙繼續安裝的管段,應及時進行胸腔填土。
8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鋪設質量標準:
8.1管道中心線允許偏差20mm;
8.2插口插入承口長度允許偏差±5mm;
8.3膠圈滾至插口小臺;
9鋼管安裝除閥件或有特殊要求用法蘭或絲扣連接外,均應用焊接。鋼管及管配件應具出廠合格證,安裝前應檢查鋼管鋼號、直徑、壁厚使之符合設計規定。
10鋼管對口操作前,應清理場地;鋪設枋木,按下列工序流程進行:檢查管子對口接頭尺寸→清掃管膛→配管→確定縱向焊縫錯開位置→第一次管道找直→找對口間隙尺寸→對口錯口找平→第二次管道拉線找直→點焊。
11鋼管絲扣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1.1各種絲扣管,不得有裂紋、垂度等缺陷,管子的切口斷面應平整,偏差小于一扣絲;
11.2鋼管絲頭長度、松緊應與零件絲扣合適,剩余絲扣不得超過1-2扣絲,并清除麻頭等雜物;
11.3管子不得有彎曲,零件安裝后應正直,允許偏差應在范圍內;
12焊接鋼管有電弧焊接和氣焊焊接兩類,兩種焊接均應滿足各自工藝技術要求,質量上不得有扭曲、損傷及焊縫根部未焊透的現象,其外觀質量應符合具體規定。焊工必須持操作合格證上崗。
13鋼管、設備及附件,防腐及絕緣前必須進行除銹、刷油并按要求進行絕緣防腐處理。
14管道施工完畢在交工驗收之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并進行沖洗消毒。
15.0指導文件
15.1廣東省市政給水管道工程質量評定標準;
15.2COP10.2施工過程的檢驗和試驗程序;
15.3市政施工技術規程;
15.4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15.5**三期中西部輸水管道工程管道施工暫行及補充規定;
16.0記錄
16.1給水管道、閥門、配件合格證;
16.2給水溝槽隱蔽驗收記錄及質量檢驗評定表;
16.3給水管道安裝隱蔽驗收記錄及質量檢驗評定表;
16.4給水管道內、外防腐隱蔽驗收記錄;
16.5水壓試驗記錄;
16.6給水管道焊接工作記錄;
16.7給水閥門井及支墩水泥、砂石、紅磚、爬梯合格證及試驗報告;
16.8技術要素表。
承接人:
(簽名)年月日交底單位或部位:交底人:
(簽名)年月日
篇3:排水管道安裝施工質量技術交底
排水管道安裝施工質量技術交底卡
分部工程:給排水工程
施工項目部位:排水管道安裝
1鋪設所用混凝土管及鋼筋混凝土管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及符合質量標準,不得有裂紋,管口不得有殘缺。
2排水管道的敷設,可以用平基、穩管、管座、抹帶四個工序一起施工的方法。首先在墊塊上穩管,然后灌筑混凝土基礎及抹帶的方法,或者可用先打平基,等平基達到一定強度,再穩管,打管座及抹帶的方法。
3凡暫時不接支線的預留管口,應予砌死,并用水泥砂漿抹嚴,但同時應考慮以后接支線時拆除的方便。
4穩管前應鈄管子內外清掃干凈,掌握高程以量管內底為宜,調整高程時,墊塊必須穩固,并在穩管工序結束后用碎石在兩邊卡牢。穩管后不得出現倒坡現象,縫寬應均勻,管道內不得有泥土磚石、砂漿、木塊等雜物。
5管道接口應平直,環形間隙應均勻,灰口應整齊、密實、飽滿,不得有裂縫、空鼓等現象。抹帶接口表面應平整密實,不得有間斷和裂縫等現象。
6水泥砂漿接口的材料,水泥應用425號,砂子應過2MM孔徑的篩子,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2%,水泥砂漿各種接口的養護,宜用草袋或草簾覆蓋,并灑水養護。
7配合管道鋪設,應及時砌筑檢查井。檢查井的井壁應垂直,灰漿應飽滿,灰縫平整,抹面壓光,不得有通縫、空鼓、裂縫等現象。井內流槽應平順,踏步安裝牢固,位置準確,不得有雜物。
8檢查井井框、井蓋必須完整無損,安裝平穩,位置正確。井蓋的設置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及標準圖進行。
9檢查井施工同時應具備紅磚試壓報告及砂漿配合比設計報告,所用水泥、砂必須有試驗報告才能施工。
10管道安裝、檢查井的工序允許偏差應符合CJJ3-90表3.3.2-3.6.4的具體規定。
11閉水試驗應在管道填土前進行,并應在管道灌滿水后浸泡1-2晝夜后進行。施工單位應先進行自檢,然后通知公司會同有關單位進行正式試驗,無特殊原因不達到規范要求將追究施工單位工號負責人的責任。
12閉水試驗測定時間應超過30分鐘,允許偏差應符合CJJ3-90表3.7.2-1的規定。
13.0指導文件
13.1CJJ3-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13.2SOP10.3施工過程的檢驗和試驗程序;
13.3市政施工技術規程;
13.4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13.5**三期中西部輸水管道工程管道施工暫行及補充規定;
14.0記錄
14.1水泥、砂、石、紅磚合格證和試驗報告
14.2管道合格證
14.3砂漿配合比設計報告
14.4管道安裝隱蔽驗收記錄
14.5管內標高檢測記錄及管頂標高復測記錄
14.6閉水試驗記錄
14.7管道安裝、接口質量檢驗評定表
14.8檢查井質量檢驗評定表
14.9雨、污水管道工程技術要素表
承接人:
(簽名)年月日交底單位或部位:交底人:
(簽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