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改制移交檔案管理規定辦法

改制移交檔案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3366

改制移交檔案管理規定:

市檔案移交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四川省實施辦法》和《機關檔案工作條例》,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檔案移交工作,確保檔案的順利交接,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檔案移交,是特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組織與當地國家綜合樓館之間定期的檔案交接。

第三條檔案移交依照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市級單位和省屬單位(除國家、省有明文規定外)的檔案須向市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縣(區)、鄉(鎮)單位的檔案須向當地縣(區)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

第二章移交范圍

第四條各行政區劃轄區仙的下列單位所形成的檔案,凡年滿10年、保管期限為永久與長期的,均屬移交范圍:

一、市級地方黨委、紀委、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和群眾團體等機構及其工作部門、直屬臨時性單位;

二、市人民政府及直屬工作部門和派出單位;

三、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隸屬的獨立分管某方面工作或從事某項事業的行政管理機關和事業單位;

四、市人民政府及工作部門管轄的國營企業;

五、屬于地方和上級主管部門雙重領導或雖由上級主管部門垂直領導但省級部門未設專門檔案館的單位;

六、撤銷單位和國家破產企業;

七、有代表性的集體所有制單位、民營企業;

八、市級國家綜合檔案所有制單位、民營企業;

第五條所移交的檔案門類必須齊全完整,即應包括文書檔案、科技檔案、專門檔案、業務檔案、會計檔案、聲像檔案等,以維護檔案全宗的完整性。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擅自擴大或縮小檔案的移交范圍和延長或縮短移交時限。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移交的,經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后可適當提前或延期移交。

第七條國家、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明文規定暫不移交或暫緩移交的特殊檔案,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八條檢索工具及參考資料必須按規定隨檔案一并移交。一般隨檔案移交的為全宗卷、專題資料、基礎數據匯集、行業報刊和案卷目錄、全引目錄及其軟盤。

第三章準備工作

第九條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組織應加強對檔案移交工作的領導,納入領導議事日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檔案移交的前期準備工作,以確保檔案及時、安全移交。

第十條所移交的檔案案卷質量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應歸檔文件順齊全完整;

二、分類組卷要符合規定原則,保持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便于查找和利用;

三、保管期限劃分準確;

四、卷內文件排列科學系統;

五、題名能全面概括案卷內容,文字簡練通順;

六、檔號編制符合《檔號編制規則》;

七、使用當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制作或監制的規范裝具;

八、裝訂整齊美觀,卷內文件無金屬物。

第十一條檔案移交前均需經過嚴格的消毒殺蟲處理,并提供相關證明。無消毒殺蟲條件的單位,可委托當地國家綜合檔案代為處理。

第四章交接程序

第十二條檔案移交前須向當地國家綜合檔案館提交移交清冊,詳細填具檔案的門類及數量。

第十三條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要組織專門人員,對所移交檔案的案卷質量和消殺蟲情況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方能辦理交接手續。

第十四條檔案移交時應按國家標準填寫《檔案交接文據》,經交接雙方核實后,由雙方現任的具有法人資格的領導人或由能承擔責任的單位內的部門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印章。

第十五條移交的檔案在運送過程中,移交單位應有專人押送,運輸路線和時間須保密,以確保檔案的安全。

第五章獎勵與處罰

第十六條檔案按時移交并符合要求的單位及相關人員,將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予以通報表彰;對于在檔案移交工作中作出突出成就的單位和相關人員,將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予以獎勵。

第十七條凡不按期向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檔案或違反規定的單位或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四川省實施辦法》給予相應處罰。

第十八條當事人對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出行政訴訟。不申請復議或不提起訴訟又拒不履行處罰決定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十九條各縣(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縣(區)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接收檔案的具體范圍和內容,報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后印發執行。

第二十條本辦法由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移交生產制度

1.重要生產設備和特種動能設備:

(1)安裝必須有設計有計劃并經礦機電總工程師審批,安裝部門應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與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安裝調試。

(2)安裝調試過程中必須有質量檢查員(或技術人員)做好現場原始數據的詳細記錄,以便匯總成正式安裝調試資料供驗收后存檔。

(3)設備安裝竣工后,由礦機電總工程師組織安裝部門、使用部門及有關單位到現場進行空載、半載、全負荷試運行來通過全面驗收,發現問題當場處理不好的以書面記錄限期處理,直至使用單位滿意,在安裝、調試驗收憑據上簽字后方能正式移交生產。

2.一般生產設備:

(1)凡一般機電設備的安裝,必須有設計有計劃,由生產技術部門組織有關安裝單位到安裝地點開現場會,介紹現場具體情況。

(2)為保證安裝工程按期按質完工,對安裝場所、峒室、巷道運輸條件必須首先進行檢查驗收,符合安裝施工要求的方可進行設備的安裝。

(3)安裝部門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設計要求及煤礦安全質量標準進行安裝調試。

(4)安裝調試完畢,必須進行空載、半載和全負荷試運行,由生產技術部門組織安裝、使用及有關單位進行驗收合格后方能交使用單位正式使用,并辦好正式移交生產手續。

(5)一般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驗收合格移交生產后由機電部門和使用單位及時建立圖牌板、卡片和各種管理制度。

篇3:機電設備移交驗收管理制度

一、設備驗收移交范圍:

1、將安裝準備完畢,交付使用的采掘工作面設備進行竣工驗收移交。

2、對已停用的采掘工作面設備驗收移交。

3、生產過程中,對更替或減縮下來的設備進行出井前后的驗收移交。

4、對機電設備修復后與交舊領新時的驗收移交。

5、對各單位在用、在冊保管設備的移交。

二、設備移交驗收辦法:

1、在新工作面設備安裝完工后,應服從調度室負責組織的現場移交驗收。

2、采后工作面的設備,由調度室組織機電科、使用單位和接收單位,進行現場清點驗收移交。

3、在生產過程中,更替或減縮下來的設備由機電科、使用單位,回收出井單位進行地面驗收移交。

4、機電設備修復后,由修復單位與委托單位進行實物驗收移交,由機電科設備管理人員及機電專業技術人員參與。

5、新領設備時,由領用單位和發放單位進行實物驗收移交。

6、各單位在用與在冊保管設備由機電科歸口單位與使用保管單位進行帳目實物移交。

7、設備在驗收移交時,要詳細核實檢查,并留有記錄。首先移交數量,對質量問題、項目欠缺問題要當時查對。由負責單位定期處理或記載,必要時可由礦組織專題會議裁定。

8、設備驗收移交時,必須按標準要求嚴格進行檢驗,各有關部門要進行驗收前的嚴格檢查,對設備質量、防爆完好質量是否按技術要求安裝等問題實行逐臺逐項的檢驗,如存在上述問題,責任單位負責處理解決。礦將具體考核情況給予罰款和質量工資分解。

9、驗收移交前,機電科有關隊組應和各單位進行對帳核實,以供機電部門掌握實際情況。

10、在設備驗收移交后,填寫“設備驗收移交單”一式三份,由參加驗收移交的主要負責人簽字。移交單位、使用接收單位,設備管理部門各保存一份。填寫驗收移交單時,要臺臺件件分類填寫。

三、設備驗收移交管理辦法:

1、在設備驗收移交后,設備使用單位由于生產需要,進行設備更替或裁減時,必須把更替或裁減下來的設備配件等及時出井,交有關部門,以便注銷在冊,否則,發生丟失,損壞設備,均按有關文件執行處罰。

2、在設備驗收移交后,設備使用單位必須立即著手安排設備的包機工作,定人、定點、定職責,五天內把包機合同交設備組。各有關部門同時要立即開展正常的考核與檢查。

3、在設備停用階段,閑置、損壞待修期間而未出井移交有關部門的,原使用單位負責維護看管,其設備同屬檢查考核范圍。

4、凡屬批量領用設備或整體領用安裝設備時,領用單位和安裝單位,必須提前根據圖紙制定設備領用計劃,交設備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并辦理臨時移交手續,作為領用單位或安裝單位以后移交前的核對依據。在此期間,發生丟失、損壞,按有關文件執行,安裝單位領用沒移交前由安裝單位負責,移交后由接管單位負責。

5、設備主管部門要把所有的設備,包括五小電器和電纜,應統一編號。下井設備無編號者,一律不準下井。現井下設備應把編號逐步補齊,做到帳、卡、物、圖、牌板對口,并做日常的動態跟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