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縣水上安全大排查大執法實施方案

某某縣水上安全大排查大執法實施方案

2024-07-14 閱讀 8100

為切實加強我縣水上運輸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針對安全檢查中排查的安全隱患,經縣政府研究,決定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工作行動。為遏制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強化水上交通安全防范措施,確保我縣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特制訂本工作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水上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工作為主線,結合縣委縣政府“工作落實年”的有關要求,重點排查和整治一批重大水上交通安全隱患,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水上交通違法行為,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減少一般事故和自然災害損失,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安全生產目標,促進水上交通安全持續穩定好轉。

二、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為認真落實水交通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專項行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結合轄區水上安全管理實際,確保工作落到實處,成立水上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工作目標

通過專項行動,對運輸企業、運輸船舶、港口碼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船主、船員及碼頭業主的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水上運輸船舶、港口碼頭的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使水上運輸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治理,違章經營得到有效遏制。

四、整治范圍

(一)整治區域:本轄區**水域。

(二)整治主要對象:

一是檢查水路運輸企業、運輸船舶,特別是“四客一危”的水路運輸企業及營業資質。

二是采砂船舶是否持有海事機構核發的《水上水下施工作業許可證》和在批準的范圍內進行采砂作業。

三是加強河道采砂管理,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堵河河道非法采砂行為。

四是船舶超載運輸(包括客渡船、砂石船舶)。

五是在嚴禁夜間航行的通航支流水域航行的船舶。

六是運輸船舶是否按照《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要求,足額配備適任船員。

七是船舶是否持有有效的船舶航行資料及船證相合情況。

八是砂石碼頭是否按照港口法的相關規定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是否取得水域安全許可。

九是其他違法行為。

五、時間步驟:

整治工作從2011年7月15日開始,至12月15日結束,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1年7月15日至8月5日為動員部署宣傳階段

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機構,明確工作目標,落實責任人員,利用電視、網絡、版報、簡報、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

第二階段:2011年8月6日至25日為實施大排查階段。

突出重點,細化排查內容和要求,認真開展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工作。對重點目標逐一進行評估,按照“誰排查、誰負責”和“誰排查、誰整治、誰銷號”的原則,建立完善檔案,務必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不留空檔和死角。

第三階段:2011年8月26日至10月25日為實施大整治大大執法階段。

1、組織力量開展調查摸底,對轄區內所有從事水路運輸船舶、碼頭和渡口的現狀進行摸底調查。

2、全面掌握轄區船舶、碼頭和渡口數量及規范經營情況。

3、了解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以及從事水上作業人員的資質和安全培訓等有關情況。

4、指導、督促有關企業、碼頭、船舶業主及經營者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和安全隱患的整改工作。

第四階段:2011年10月26日至11月15日為集中整治驗收階段

1、在縣安監局、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組織相關部門實行聯合集中整治。

2、組織對從事水運運輸船舶的有關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和船舶操作技能的培訓。

3、嚴格查驗運輸船舶證照是否齊全有效;從業人員是否經過安全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船舶是否按照核定的噸位裝載運輸;船舶是否按規定要求航行;船舶是否按規定配備船員;碼頭是否有經營權等違法行為。

第五階段:2011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為“回頭看”總結階段

七、工作內容

(一)“四客一危”航運企業。加強對“四客一危”航運企業資質管理,要求“四客一危”水運企業配備專職海務、機務管理人員。對近5年發生過安全事故或實行過停航、停業整頓的運輸、服務企業以及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港口碼頭的檢查必須100%覆蓋。對因疏于管理,發生影響安全生產的嚴重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或造成社會影響較大的水上交通和險情的船公司、船舶、港航部門要給予停業、停航整頓處理,并由海事部門對當事船舶實行重點追蹤管理,情節嚴重的要將公司所屬船舶全部列入重點跟蹤名單。對情節特別嚴重或船舶公司已不具備經營資質條件的,要依法注銷其經營許可,并對負有直接責任的管理員和主要責任的的當事船員實行行業禁入。

(二)客渡船安全。繼續推進客渡船改造、渡口安全條件改造和渡改橋工程。重點對客渡船舶安全設施設備(如:客渡船救生衣和消防器材)的配備及完好情況和簽字發航、“六不發航”(即:船況不良不發航、證照不齊不發航、乘客超載不發航、停航封渡不發航、氣候不良不發航)的執法情況進行排查整治。

(三)貨運船舶超載。對轄區水域內船舶存在“大船小證”和擅自更改船舶吃水、載重線情況進行一次逐船復核排查,對擅自更改船舶尺度和船舶水尺的船舶應撤銷其船舶檢證書,并責令限期整改。繼續加大采、運砂石船舶的檢查整治,對證照和安全設備不齊、采挖區域變更及超載行為進行制止、收正和打擊。

(四)水域無證船舶和農民自用船、漁船非法載客。嚴查漁業船舶非法載客載貨、夜間航行、擠占客渡船碼頭和占據航道影響通航安全的行為。對群眾出行確有需要的且船舶技術條件基本滿足安全要求的,對其進行技術評估,督促其對存在的缺陷進行整改后完善有關檢驗、登記和勞動手續,并對船員進行培訓、考試、發證;對確實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的船舶要堅決淘汰,以保證當地群眾出行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五)水上交通應急救助預案和應急裝備。針對汛期水上交通安全形勢,對水上交通應急求助預案、應急物資、裝備等進行一次全面排查,迅速完善應對水上交通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預案。

(六)水上交通汛期安全。按照水上防汛安全工作要求,落實好客渡船減載、停航封渡和船只停泊等各項工作,重點跟蹤檢查渡口船和港口碼頭的防洪情況,防范山洪、泥石流、地質滑坡對港口碼頭、航道和運輸籌辦的影響,確保水路安全暢通。

篇2:區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目錄1總則1.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工作原則1.4適用范圍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2.2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2.3相關機構職責3預防和預警機制3.1預警支持系統3.2信息收集3.3預防預警行動4應急響應4.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等級標準:4.2預案啟動4.3信息報告4.4通訊4.5緊急處置4.6新聞發布4.7應急結束5后期處置5.1善后處置5.2調查報告6保障措施6.1通信保障6.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6.2.1現場救援保障6.2.2應急隊伍保障6.2.3經費保障6.3宣傳、培訓和演習6.2.3經費保障6.3宣傳、培訓和演習6.4監督檢查7附則7.1名詞術語7.2預案管理與更新7.3獎勵與責任7.4解釋部門7.5預案實施時間

荊州區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為明確我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處置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職責和工作程序,及時、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漁區社會穩定。1.2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預案。1.3工作原則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與其它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依法規范、科學決策、積極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1)應急救助按照就近救助原則。無論事發漁業船舶所在地遠近,離事發水域最近的鎮(辦、管理區)分管農業行政機構應做出響應,開展應急救助工作。(2)善后處理按照船籍港管轄原則。無論事發水域是否在本區管轄范圍內,由事發漁業船舶船籍港所在地鎮(辦、管理區)分管農業行政機構負責協助有關部門處理善后工作。1.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處置在我區管轄水域發生的漁業船舶水上重大和特別重大安全突發事件,指導各地分管農業行政機構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區設立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由分管農業的副區長任指揮長,區政府辦公室分管農業的副主任、區水產局局長任副指揮長。成員單位由區漁政站和相關單位組成。其主要職責是:(1)及時向區政府、市水產局報告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2)指導各鎮(辦、管理區)行政機構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救助工作。(3)協調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的各種關系。(4)協助上級和有關部門做好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2.2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1)指揮、調配轄區內各種救助力量,處置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協調事件處置過程中的各種關系。(2)保證現場應急指揮通信聯絡的暢通。(3)決定向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發布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和應急處置情況。2.3相關機構職責(1)各地分管農業行政機構在接獲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險情報告并經核實后,向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按規定逐級上報,同時報告區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至相關部門。(2)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積極組織事發水域附近的漁船、所轄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下級單位要服從上級單位對應急救助工作的指導,其漁業行政執法船舶要服從上級單位的調動與指揮。3預防和預警機制3.1預警支持系統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各地分管農業行政機構要建立健全漁業安全通信網,設置24小時全時應急值班電話,確保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通信及時、準確和暢通。3.2信息收集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預防和預警機制,密切注意氣象和水利防汛部門對氣象、水文等自然災害信息的預報。3.3預防預警行動(1)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漁業船舶安全生產管理力度,積極開展對漁業船員的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提高漁業船舶的自救互救能力。(2)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鼓勵漁業船舶、船員、漁業執法人員參加必要險種的保險。,(3)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嚴格執行漁業船舶進出港簽證制度,加大港口和水上漁業船舶的安全監督、檢查力度,清理取締“三無”和“三證不全”的漁船,對私自改變船體結構、用途,違章載客、載貨,維修保養不到位,通信導航、救生、消防等安全設備不齊全的漁業船舶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消除事故隱患。4應急響應4.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等級標準:(1)特別重大突發事件(Ⅰ級)。指死亡(失蹤)30人以上,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2)重大突發事件(Ⅱ級)。指死亡(失蹤)10至29人,或危及30至49人生命安全。(3)較大突發事件(Ⅲ級)。指死亡(失蹤)3至9人,或危及10至29人生命安全。(4)一般突發事件(Ⅳ級)。指死亡(失蹤)1至2人,或危及9人以下生命安全。4.2預案啟動特別重大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較大突發事件由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上級漁業船舶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啟動相應預案;一般突發事件由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啟動本級預案,并立即報市和省漁業船舶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由市派人督辦。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區直有關單位領導本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職責范圍內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啟動本級預案時,由于能力和條件不足等特殊原因不能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時,可請求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啟動相應級別的預案。4.3信息報告(1)經核實,凡發生較大突發事件(Ⅲ)級以上的,接到報告的各地分管農業行政機構應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立即逐級報告區、市及省漁業船舶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2)經核實,凡發生一般突發事件(Ⅳ級)的,接到報告的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向上級部門快報的同時,應將事故情況報告市、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報告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3)區漁業行政管理部門及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應采取一切有效通信手段,與事件漁業船舶和漁業救助力量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最新信息,為救援決策提供依據。(4)突發事件如涉及港、澳、臺或外國人時,要及時向有關港、澳、臺辦或外辦和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4.4通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匯編應急值班通訊聯絡名單、聯系方式以及漁業電臺呼號、工作頻率,確保橫、縱向通訊暢通。4.5緊急處置漁業船舶及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在接到救助命令后,必須按要求的時間出航并到達事發現場。救助期間必須服從指揮。因特殊原因需離開救助現場時,須經相應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4.6新聞發布嚴格按照《*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國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03〕22號)要求,區分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不同情況,按照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向外界進行客觀、準確、及時的信息發布。4.7應急結束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以下情況向區人民政府提出漁業救助力量中止或結束救助工作的建議:(1)遇險人員的生命安全不再受到威脅。(2)遇險人員不再有任何符合情理的生存希望。(3)漁業救助力量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5后期處置5.1善后處置涉及人員傷亡的,按照船籍港管轄原則,由漁業船舶船籍港所在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做好善后處理工作。5.2調查報告(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結束后,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對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措施。(2)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結束后,應按漁船事故調查處理的有關規定,對事件的性質、類別、成因進行調查,分析原因,判明責任,并對事件相關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6保障措施6.1通信保障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指定負責日常聯絡的工作人員(2人以上),并配備必要的移動通信設備,保證24小時通信聯絡暢通。6.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6.2.1現場救援保障承擔救助任務的漁業行政執法船舶應根據事件情況攜帶必要的救生、消防設備和急救藥品等。6.2.2應急隊伍保障(1)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的人員、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及其他執法工具。(2)漁業船舶。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對本轄區的漁業船舶專門登記造冊,作為水上救助的重要力量。6.2.3經費保障實施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所需經費,按財政部《突發事件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執行。6.3宣傳、培訓和演習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最大限度公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信息,向漁民宣傳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等常識。同時對應急值班人員以及轄區內有關漁業船舶、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和有關人員進行突發事件救助知識的培訓和演習。6.4監督檢查一般突發事件(Ⅳ級)預案啟動后,省(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市、區人民政府將對預案的執行情況、救助力量的到位情況、現場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7附則7.1名詞術語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指漁業船舶在航行、作業、錨泊及停靠等過程中因熱帶氣旋、大風、大霧等氣象災害、海洋災害、火災、碰撞、觸礁、觸損、擱淺、機械故障或傷殘等原因嚴重危及船員生命安全或造成船員死亡(失蹤)的事件。漁業救助力量:指漁業船舶、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和其他執法工具。7.2預案管理與更新本預案有關通信聯絡的附件應隨時保持更新。相關單位與人員的通信聯絡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通知區漁政指揮中心。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相應制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分別報上一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7.3獎勵與責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在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按本預案要求處理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對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不報,不服從指揮、調度或臨陣脫逃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7.4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區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7.5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3:水上安全自救工作守則

1.戲水安全守則

·在開放且有救生人員看守的水域戲水游泳。

·遵守安全標示。

·不單獨下水,須有人照顧或結伴而游。

·對水域環境不熟悉時,不隨意下水。

·不要游離岸邊太遠,泳技差者不要到深水區,以免發生危險。

·勿在飯后馬上游泳。

·勿在吃藥、吸毒或酒后游泳。

·不要隨意跳水。

·不穿著牛仔褲或長褲下水。

·不要倚賴充氣式浮具,萬一破裂,便無所依靠。

·自己遇險或抽筋時,應鎮靜并及早舉手呼救或漂浮等待救援。

·如遇水流,勿逆游與急流搏斗,應順流斜向游往岸邊。

·體力不佳時,不要逞強下水。

·有疲乏、眩暈、惡心、四肢抽筋時應立即上岸。

·見人溺水,須大聲呼救。不熟悉救生技術者,不要妄自赴救。

2.溺水自救措施

·大聲高呼救命,引起別人注意。

·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東西,避免被流水卷走或被雜物撞傷。

·保持冷靜,用嘴呼吸,避免嗆水。

·盡可能保存體力,爭取更多的獲救時間。

3.陷入冰層逃生要則

·不驚慌,保持鎮定;大聲呼救,爭取他人相救。

·用腳踩冰,使身體盡量上浮,保持頭部露出水面。

·一旦落水,就應爭分奪秒地撲向冰層。周圍冰層盡管屢撲屢塌陷,但只要堅持,冰層就會越來越厚,直到能承受身體的重量。

·雙臂向前伸張,增加全身接觸冰面的面積,一點一點爬行,使身體逐漸遠離冰窟。

·離開冰窟口,千萬不要立即站立,要臥在冰面上,用滾動式爬行的方式到岸邊再上岸,以防冰面再次破裂。

注意:營救他人時須趴在冰面上以木棍、繩索等物救人,以防止冰面破裂和自己落水。

4.巧救溺水者常識

(1)不可貿然直接下水救人,利用身邊物品巧妙救人。

a.向水中拋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讓溺水者抓住這些器具不致下沉。

b.遞給溺水者木棍、繩索等拉他脫險。

(2)會游泳者直接下水救護時:

a.脫掉鞋子,扔掉口袋里沉重的東西。

b.如果溺水者尚未昏迷,施救者要特別防止被他抓、抱。不要從正面接近溺水者,而應繞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潛入水下。從溺水背面或側面托住其腋窩或下巴使其呼吸,將其拖帶上岸。

(3)暢通氣道。救出溺水者后,迅速清除其口、鼻中的污泥、雜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4)排水。將溺水者腹部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向下,按壓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內的水倒出。倒水時間不宜過長,因肺內水分一般多已吸收,殘留不多。

(5)心肺復蘇。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經急救處理后送醫院作后期治療。

注意

·安全第一。

·評估現場環境。

·個人安全最為重要,保證個人安全然后救援他人。

·最好的救人方法是利用繩索等器材救生。

·及時撥打110或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