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告知書
崗位職業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職業危害采取的防范措施可能引發的職業病電焊金屬煙塵長期吸入則會造成肺組織纖維性病變,即稱為電焊工塵肺,而且常伴隨錳中毒、氟中毒和金屬煙霧熱等并發病?;颊咧饕憩F為胸悶、胸痛、氣短、咳嗽等呼吸系統癥狀,并伴有頭痛、全身無力等病癥,肺通過氣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傷。1.就業前體檢,及時排除職業禁忌癥及身體出現異常人員;2.采用機械通風,加速工作環境的氣體對流,從而稀釋空氣中的有害物質;3.加強個人防護。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相應的防護眼鏡、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護服、絕緣鞋;4.加強對電焊作業人員的職業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5.每年委托從從化防疫站對電焊作業場所的塵毒危害進行監測;6.每年安排電焊工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電焊工塵肺有毒氣體氮氧化物常接觸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為紅褐色氣體,有特殊臭味,當被人吸入時,經過上呼吸道進入肺泡內,逐漸與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亞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刺激與腐蝕作用,引起肺水腫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極易與人體中運輸氧的血紅蛋白相結合,而且極難分離,因而,當大量的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以后,氧便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機會,使人體輸送和利用氧的功能發生障礙,造成人體組織因缺氧而壞死一氧化碳中毒臭氧對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短時間吸入低濃度(0.4mg/m3)的臭氧時,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悶、食欲減退、疲勞無力等癥狀,長期吸入低濃度臭氧時,則可引發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硬化等臭氧中毒電弧光輻射主要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其中紫外線主要通過光化學作用對人體產生危害,它損傷眼睛及裸露的皮膚,引起角膜結膜炎(電光性眼炎)和皮膚紅斑癥。主要表現為患者眼痛、羞明、流淚、眼瞼紅腫痙攣,受紫外線照射后皮膚可出現明顯的水腫性紅斑,嚴重時可出現水泡、滲出液和浮腫,并有明顯的燒灼感電光性眼炎電光性皮炎打磨金屬粉塵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會產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全身無力等癥狀,重者甚至會喪失勞動力1.就業前體檢,排除職業禁忌癥者從事打磨作業;2.每年委托從化市防疫站對產塵點進行監測,及時了解產塵的濃度,以便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3.加強個人防護。作業人員每月定期發放防塵口罩;4.每年安排作業人員進行職業體檢,及時跟蹤作業人員的身體狀況,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調離工作崗位和采取相應的治療。矽肺病探傷試驗電離輻射在電輻射作用下,機體的反應程度取決于電離輻射的種類、劑量、照射條件及機體的敏感性。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機體的全身性反應,幾乎所有器官、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但其中以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最為明顯。較長時間內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如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生育力受損等。1.就業前體檢,及時排除職業禁忌癥及身體出現異常人員;2.每年安排作業人員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3.采用屏蔽防護,較少輻射對人員造成的危害;4.作業時,個人佩戴劑量監測儀,及時了解作業環境中的劑量,從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放射性腫瘤激光切割激光激光輻射造成的眼傷主要有光致角膜炎、角膜凝固、碳化和穿孔、晶狀體混濁、視覺功能性障礙“閃光盲”,以及視網膜凝固、出血和爆裂等。激光輻射造成的皮膚傷害主要有色素沉著、紅斑和水泡等。傷害程度取決于輻射劑量的大小,而這與激光器的輸出能量、工作波長和工作狀態有關,其中能量是最主要的因素。對人體和工作環境構成危害的不僅有直射光,而且還有反射光和漫反射光。1、記住激光安全的基本原則是絕對不直視激光束,尤其是原光束。也不看反射鏡反射的激光束。
2、為了減少人眼瞳孔充分擴張。和接觸激光源的人員一定要戴激光防護鏡。
3、對激光設備使用人員進行教育,不要對人員發射激光,不要對鏡面反射物發射激光。職業性白內障切割產生的煙霧患者主要表現為胸悶、胸痛、氣短、咳嗽等呼吸系統癥狀,并伴有頭痛、全身無力等病癥,肺通過氣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傷。1.就業前體檢,及時排除職業禁忌癥及身體出現異常人員;2.采用機械通風,加速工作環境的氣體對流,從而稀釋空氣中的有害物質;3.加強個人防護。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相應的口罩;4.加強對作業人員的職業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5.每年安排作業人員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塵肺NC沖床噪聲噪聲在80分貝以上,對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長期接觸比較強烈的噪聲,除引起職業耳聾外,還可引發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失明等全身性疾病。此外,作業場所中的噪聲還可以干擾語言交流,影響工作效率。1、控制噪聲源,在產生振動的設備上安裝防震墊或防震圈。2、個體防護。對從事噪聲崗位每月定期發放耳塞;3、健康監護: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工人進行健康檢查,噪聲作業工人應進行就業前體檢。4、檢測車間噪聲,監督檢查預防措施執行情況及效果。噪聲聾噴漆作業甲苯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及咽部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步態蹣跚、意識模糊。重癥者可有躁動、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發生神經衰弱綜合癥,肝腫大。皮膚干燥、皸裂、皮炎。1.就業前體檢,及時排除職業禁忌癥及身體出現異常人員;2.采用機械通風,加速工作環境的氣體對流,從而稀釋空氣中的有害物質;3.加強個人防護。作業人員必須戴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4.對作業人員加強的、職業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5.每年委托從從化防疫站對噴涂作業場所進行監測,及時掌握作業崗位有害物質的濃度,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6.每年安排作業人員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甲苯中毒二甲苯二甲苯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及咽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意識模糊、步態蹣跚。重者可有躁動、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樣發作。慢性影響:長期接觸有神經衰弱綜合癥,女工有月經異常,工人常發生皮膚干燥、皸裂、皮炎。二甲苯中毒司爐高溫在高溫作業時,受熱輻射或熱空氣的影響,人容易大量出汗消耗體內的水分和鹽分,使人口渴、尿少、脈搏加快、體溫升高、身體疲乏,并會因精神難集中而導致動作準確性、協調性和反應速度差,從而容易導致誤操作。1.就業及入暑前體檢,及時排除職業禁忌癥及身體出現異常人員;2.采用機械通風,加速工作環境的氣體對流,從而帶走空氣中的物質;3.對散發熱量的部位進行隔離保護;4.高溫作業時,每日派發清涼飲料。中暑操作破口機振動長期受低頻、大振幅的振動時,由于振動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皮膚與外周血管循環機能改變,久而久之,可出現一系列病理改變。早期可出現肢端感覺異常、振動感覺減退。主訴手部癥狀為手麻、手疼、手脹、手涼、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間發生;其次為手僵、手顫、手無力(多在工作后發生),手指遇冷即出現缺血發白,嚴重時血管痙攣明顯。*片可見骨及關節改變。如果下肢接觸振動,以上癥狀出現在下肢。1.采取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裝置,減少接振;2.合理發放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3.建立合理勞動制度,堅持工間休息及定期輪換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4.堅持就業前體檢,凡患有就業禁忌癥者,不能從事該做作業;5.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體檢,盡早發現受振動損傷的作業人員,采取適當預防措施及時治療振動病患者。手臂振動病酸洗崗位硫酸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蒸汽或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慢性影響: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硬化。1.就業前體檢,及時排除職業禁忌癥及身體出現異常人員;2.采用機械通風,加速工作環境的氣體對流,從而降低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3.加強個人防護:工作時必須正確佩戴浸朔手套、防護眼鏡、防毒口罩和不得穿短袖;4.加強安全教育,提高作業人員風險防范和處理能力;5.規范員工操作行為,制定安全操作規程;6.定期對作業人員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排除隱患?;瘜W性皮膚灼傷、化學性眼部灼傷天那水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時間內吸入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及眼部沖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無力重癥者可有燥動、抽、昏迷。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發生神經衰弱綜合癥。脫脂劑接觸蒸汽可引起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可能引起胃穿孔。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中和劑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鈉,本品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粉塵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爛、出血和休克。備注其它工作崗位人員進入上述有毒有害崗位或受到相應的危害時,必須采取該有毒有害崗位對應的防護措施,以免對人員造成傷害。
篇2:化學品生產公司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切實保護公司員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所屬各部門應當為員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二、公司綜合管理部與已進、新進公司的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員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三、未與在崗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應按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與員工進行補簽。
四、公司員工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公司綜合管理部、健康安全科應向員工如實告知現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簽定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變更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補充合同。
五、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六、公司健康安全科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各部門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實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確保告知制度的落實。
七、公司健康安全科每年對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培訓、考核,使每位員工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控制技能。
篇3:危害信息告知制度
1、分公司在安全生產過程及生產工作中實行危害信息告知制度。
2、分公司有關職能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告知人,按照“誰叫誰簽字,誰負責”和安全屬地管理的原則對被告知(對象)人進行危害信息告知。
3、被告知人(對象)為:外來施工安裝作業人員、新進廠工人、實習學習參觀訪問人員、分公司從業人員、危險化學品運輸人員、外來運輸貨物人員等。
4、告知危害信息主要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火災、高處墜落、壓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5、危害信息告知方式:警示牌、告知欄、口頭、講解、講座等形式。
6、外來施工安裝作業人員在作業前由技術中心或相關處室進行教育,告知施工安裝作業過程中可能造成的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周圍生產設備設施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有毒有害氣體排放、放空、泄漏造成人員中毒、爆炸、火災等危害。
7、新進廠工人上崗前,由培訓中心開展教育培訓,進行危害信息告知講座,告知企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中毒、著火、爆炸等危險及相關預防、自救、應急措施。
8、學習參觀實習考察人員,由培訓中心進行集中講座或現場講解形式,告知其在企業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危害信息,同時相關人員根據現場警示牌、公告牌等方式獲取相關的危害信息。
9、運輸甲醇的車輛人員,由甲醇罐區崗位人員口頭告知作業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并發給其安全技術說明書、安全標簽,書面告知作業過程中危害及應急知識。
10、檢修人員在檢修前,分管單位進行教育,告知檢修人員檢修項目、施工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危害因素等信息,并告知相應的防范處置措施。
11、企業從業人員,由各分廠、車間按規定定期對車間、班組人員告知近階段生產作業過程中和生產設備設施存在的不安全、危險的信息及預防措施,確保人員安全、生產安全。
12、告知人對被告知人(對象)進行危害信息告知,要有相關記錄,并對被告知人(對象)進行監督監管,確保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