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性有害因素職業病預防措施

職業性有害因素職業病預防措施

2024-07-14 閱讀 3808

良勞動條件存在著各種職業性有害因素,它們對健康的不良影響,統稱為職業性損害。

不良勞動條件中存在的能產生職業性損害的諸多因素,統稱為職業性有害因素。

一、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來源

職業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

(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噪氣、振動

(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射線、γ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附著于皮毛上的炭疽桿菌、醫務工作者可能接觸到的生物傳染性病源、微生物等。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醫`學教育網整理,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生理狀況不相適應等;

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處于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中的因素醫學教育`網整理,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2.廠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3.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在實際生產場所中,往往同時存在多種有害因素并對勞動者的健康產生聯合作用。

二、職業性損害

職業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種職業性損害,包括工傷和職業性疾患。職業性疾患包括職業病和工作有關疾病兩大類。

(一)職業病

當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一定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改變,從而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影響勞動能力,這類疾病通稱為職業病。

(二)法定職業病

醫學上所稱的職業病是泛指職業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而在立法意義上,職業病卻具有一定的范圍,即指政府所規定的法定職業病醫學教育`網整理。根據我國政府的規定,診斷為法定職業病的必須向主管部門報告。且凡屬法定職業病的患者醫`學教育網整理,在治療和休息期間及在確定為傷殘或治療無效而死亡時,均應按勞動保險條例有關規定給予勞保待遇。有的國家對患職業病的工人,給予經濟上的補償,故也稱為需賠償的疾病。

1987年衛部頒布了修改后的職業病名單共有9大類、99項、104種。同時還制訂了《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職業病報告辦法》、《塵肺病防治條例》等。

(三)工作有關疾病

工作有關疾病與職業病有所區別。從廣義講,職業病是指與工作有關的,并直接與職業性有害因素有因果聯系的疾病。而工作有關疾病則具有三層意義:①職業因素是該病發生和發展中的許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的病因;②職業因素影響了健康,從而促使潛在的疾病顯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程;③通過改善工作條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緩解。

三、職業病的預防

第一級預防是使勞動者盡可能不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

第二級預防為早期發現病損,采取補救措施。

第三級預防是對已得病者,作出正確診斷,及時處理。

篇2:建筑施工單位職業病預防措施制度規范

?作為建筑施工企業,我公司容易導致的職業病一般為: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電焊工塵肺、眼病;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病;油漆工、粉刷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的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長期超時、超強度地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高溫中暑等,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措施。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交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公司安全管理部門設專人負責各在建工程職業衛生、勞動保護情況監督,加強對職工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提高職工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對防治職業病成績顯著的科室和人員給予獎勵。

各在建工程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所需費用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加強職工勞動過程中,為職工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一、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水泥等易揚塵的材料的存放處、使用處的揚塵防護,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在易揚塵部位設置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落實相關崗位的持證上崗,給施工作業人員提供揚塵防護口罩,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工人作業場所的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檢查個人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導施工作業人員減少揚塵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電焊工塵肺、眼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為電焊工提供通風良好的操作空間。

2、個人防護措施:電焊工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佩戴有害氣體防護口罩、眼睛防護罩,杜絕違章作業,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工人作業場所的通風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及時制止違章作業。

三、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機械操作工要持證上崗,提供振動機械防護手套,采取延長換班休息時間,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警示標志的懸掛,工人持證上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時間不超時等情況。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作業區的通風排氣措施。

2、個人防護措施:相關工種持證上崗,給作業人員提供防護口罩,采取輪流作業,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良好通風,工人持證上崗,佩戴口罩,工作時間不超時,并指導提高中毒事故中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五、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對噪音大的機械加強日常保養和維護,減少噪音污染。

2、個人防護措施: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勞動防護耳塞,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護耳塞,工作時間不超時。

六、長期超時、超強度地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減小工人勞動強度,為職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娛樂場所,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

2、個人防護措施:不盲目搶工期,即使搶工期也必須安排充足的人員能夠按時換班作業,采取8小時作業換班制度,及時發放工人工資,穩定工人情緒。

3、檢查措施:工人勞動強度適宜,文明施工,工作時間不超時,工人工資發放情況。

七、高溫中暑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高溫期間,為職工備足飲用水或綠豆水、防中暑藥品、器材。

2、個人防護措施:減少工人工作時間,尤其是延長中午休息時間。

3、檢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飲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備,工人勞逸適宜,并指導提高中暑情況發生時,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篇3:常見職業病及預防措施

職業病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完善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可以有效預防職業病。

塵肺病及其預防

塵肺病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分為13種,即矽肺、石墨塵肺、碳黑塵肺、滑石塵肺、云母塵肺、石棉肺、煤工塵肺、陶工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水泥塵肺、鋁塵肺及其他塵肺。塵肺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四大癥狀,此外尚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癥狀。塵肺病難以治愈,為慢性進行性的長期病程,將影響到病人的抵抗力,因此,塵肺病人常發生各種不同的并發癥,這主要包括呼吸系統感染、氣胸、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塵肺病是可以預防的。預防塵肺的主要措施:(1)做好勞動者的教育培訓,使勞動者知曉粉塵的職業病危害,使其自覺做好防塵,加強自我保護;(2)采用有效防塵措施,比如密閉生產性粉塵的發生源、合理組織通風、盡可能采用濕式作業、盡可能使用不含游離二氧硅或含量較低的原料等;(3)做好個人防護,配備并定期更換個人防護用品;(4)做好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

鉛中毒及其預防

鉛是一種重金屬,鉛和它的化合物在加熱到400-50000C的時候,將產生鉛蒸氣,在空氣中氧化或凝集。當人們吸入這種含有鉛的煙、塵時,毒物將進入血液循環,損傷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職業性鉛中毒臨床表現主要是神經、消化、血液等系統的綜合癥狀。

預防鉛中毒的主要措施:(1)采用無毒或低毒材料代替鉛;(2)合理組織通風,改善工作條件和環境,降低工作場所空氣中的鉛煙;(3)從事鉛作業的勞動者應穿工作服、帶過濾式防煙塵口罩,做好個人衛生,不在車間內進食,勤洗手、洗澡;(4)做好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5)患有神經系統、貧血、高血壓、肝、腎疾病的人不宜從事鉛作業,懷孕及哺乳期的婦女應暫時調離鉛作業。

生產性噪聲的危害和預防

生產性噪聲可分為兩類:(1)機械性噪聲,即由機械的撞擊、磨擦和轉動而產生的噪聲;(2)空氣動力性噪聲,即由氣體壓力發生突變引起氣流的擾動而產生的噪聲。

長期接觸噪聲將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可使人耳聾,還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神經官能癥等疾病。噪聲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噪聲強度的大小、頻率的高低和接觸時間的長短等。對噪聲危害的預防要做到三點:一是要消除和減弱噪聲源,二是要控制噪聲的傳播,三是要加強個人防護,即佩戴耳塞或耳罩。

苯中毒及其預防

苯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有特殊的芳香味,在常溫下即可揮發。苯通常作為稀釋劑,在噴漆和油漆制造過程中使用,在許多化工原料、農藥、炸藥的制造中也有可能接觸到。

苯在生產環境中,主要是以蒸氣形式被勞動者吸入體內,皮膚只能少量吸收。苯的蒸氣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直接作用于腦部,引起麻醉作用。急性苯中毒病人先感覺到頭痛、頭暈,呈酒醉狀態,繼續吸入苯,就會出現惡心、嘔吐、步態不穩,神志模糊,重者可出現肌肉抽搐,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脈搏微弱,不及時搶救,可能導致死亡。長時間接觸苯的勞動者,往往引起白細胞逐漸減少。

苯中毒的預防措施:一是要采取密閉措施,加強通風排毒,防止苯蒸氣逸散;二是改進工藝,采用無苯替代品;三是勞動者操作時必須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下班后及時洗手、更衣;四是定期做職業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