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粉塵控制規程
粉塵危害非常普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尤其以發展中國家為甚,全世界大約近上億勞動者接觸粉塵。1995年4月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聯合委員會提出一項“國際勞工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消除矽肺的國際規劃”,號召世界各國行動起來,在2005年前明顯降低矽肺的發病率,在2015年消除塵肺這一職業衛生的問題。我國粉塵危害異常嚴重,塵肺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全國登記接塵人員近2000萬,國有企業粉塵監測合格率一般在60%左右,鄉鎮企業約在35%;粉塵危害異常嚴重的私營企業幾乎沒有粉塵檢監測、檢測記錄。
(一)法律措施
1.立法國家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防止廠、礦企業中矽塵危害的決定》(1956)、《工廠防止矽塵危害技術措施辦法》、《礦山防止矽塵危害技術措施暫行辦法》(1958)、《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1987)、《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年5月1日開始實施)、規定粉塵47項標準的《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2.2)—2007)。
2.執法國家對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實行衛生監督制度。
(二)技術措施
用工程技術措施消除或減輕粉塵危害,是預防塵肺病的根本措施。
1.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設備是消除粉塵危害的主要途徑,如遙控操作、計算機控制、隔室監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觸粉塵;采用風力運輸、負壓吸砂等措施減少粉塵外溢;用含石英低,危害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為鑄型材料。
2.濕式作業是一種相對經濟又簡單實用的防、降塵措施,如采用濕式碾磨石英、耐火原料,礦山濕式鑿巖,井下運輸噴霧灑水,煤層高壓注水等。
3.密閉抽風除塵對不能采取濕式作業的場所,應當采用密閉通風的方法。如采用密閉塵源和局部抽風相結合,防止粉塵外溢。抽出的含塵空氣經除塵裝置處理后排入大氣。
(三)衛生保健措施
1、接塵工人健康檢查
2、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在作業現場防、降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標準要求的水平時,可佩帶防塵用具(防塵安全帽、送風頭盔、送風口罩、防塵口罩)作為輔助的防護措施。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對增強個人體質,提高防病能力有重要意義,此外,還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工作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以上有效的防塵措施可概括為“革、水、密、風、護、管、教、查”八字方針。
篇2:施工現場粉塵噪音控制制度
為了加強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維護市容環境整潔,根據市安監[97]05號文件規定和公司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結合現場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車輛進出大門應有沖洗、清掃設施,防止拋、灑、滴、漏,污染路面。
二、現場有排水設施,鉆孔灌注樁施工時應設沉淀池,做到污水不外溢。
三、現場必須砼硬化地坪,腳手架外側密目網封閉。
四、現場有化灰得的,必須用“彩帶布”圍擋,嚴格控制氣味和粉塵外揚,灰渣集中清理。
五、任何班組未經項目部批準不得進行夜間作業,夜間施工必須申辦許可證,并向周邊居民公告。
六、遇學校終考,學生高考時應盡量調整作息時間,減少施工噪音影響。
七、沒有符合要求的防護設施,不得在工地內熔融瀝青,禁止焚燒油氈、油漆以及其他產生有害、有毒氣體和煙塵的物品。
八、及時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控制建筑污染。
九、采取圍、擋、隔、消等措施,重點降低震動機、攪拌機、圓盤踞等的施工噪音。
十、努力運用有效方式,減少施工對市容、綠化和環境的不良影響。
篇3:粉塵和噪音控制制度
1.控制目標
(1)噪音控制:施工機械設備噪聲一般控制在80~110分貝之間,汽車噪聲控制在90分貝以內,職工營區休息時間段噪音控制在30分貝以下。
(2)粉塵控制:均達到國家環保機構規定的空氣中粉塵含量。
2.粉塵控制措施
(1)對施工現場場地進行硬化和綠化,并經常灑水和澆水,以減少粉塵污染。裝卸有粉塵的材料時,要灑水濕潤或在倉庫內進行;
(2)建筑物外腳手架全封閉,防止粉塵外漏;
(3)嚴禁向建筑物外拋擲垃圾,所有垃圾裝袋運出?,F場主出入口處設有洗車臺位,運輸車輛必須沖洗干凈后方能離場上路行駛,對裝運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車輛,派專人負責清掃及沖洗,保證行駛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環境;
(4)對于用來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的車輛配備擋板并用防水布遮蓋;
(5)開挖鉆孔作業采用濕式作業,出渣前灑水降塵;
(6)水泥、粉煤灰等容易產生飛揚細顆粒物料盡量安排在庫內存放,露天存放要壓實覆蓋;
(7)對施工區域內的道路路面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維護,配置專人專車每天對路面進行灑水消塵。
3.噪音控制措施
(1)合理安排夜間施工項目,有效控制施工噪聲,施工人員不得大聲喧嘩和撞擊其它物件,減少人為的噪聲擾民現象;
(2)現場布置混凝土拌和站及綜合加工場,,盡量選擇遠離職工生活休息區,減少對職工休息休閑的影響;
(3)砼澆筑選用低噪聲振搗棒;
(4)合理分布動力機械設備的工作場所,避免一個地方動力機械設備的過多集中;
(5)對噪音超標的機械設備,采用裝消音器、隔音材料、隔音內襯、噪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
(6)對于行駛的機動車輛,裝備排氣消音器,現場鳴低音,場外行駛盡量少鳴笛;
(7)對于開挖爆破盡量在孔外少利用導爆索,爆破采用毫秒微差延時網絡,多分段降低爆破的單響藥量,從而降低爆破聲響和振動,爆破時間盡量安排在每天的早晚;
(8)合理安排6點到22點有效時間內施工項目,減少夜間擾民;
(9)運輸材料盡量安排白天,減少夜間運輸機械噪音;
(10)對參施人員實行教育,夜間不要大聲喧嘩,施工時輕拿輕放,嚴禁敲打物體;
(11)根據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的特殊情況,采取一定的封檔措施,減少噪音影響范圍;
(12)如遇特殊情況,提前貼出安民告示,以得相鄰單位及附近居民的諒解和支持;
(13)建立定期噪音監測制度,發現噪音超標,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整改。
(14)建筑施工作業的噪音可能超過建筑施工現場的噪音限值時,我司在開工前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申報,核準后再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