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爆炸危險性控制措施
粉塵爆炸是工業企業防火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中國每年都有發生粉塵爆炸事故,而且還常常屬于重、特大火災。在這些火災中,最嚴重的是鋁粉塵爆炸,其它發生爆炸事故較多的粉塵還有煤粉、飼料粉、塑料粉、鈦酸酐粉、木粉等。
一粉塵爆炸的危險性分析
1.粉體的深加工使粉塵愈來愈細。粉塵粒徑越小,表面積越大,燃燒越完全,燃燒速度越快,升壓速度越快,爆炸壓力越大。
2.為了實現高效、節能,生產設備朝著大型化發展,大容積設備爆炸發生時會有較多粉塵參與爆炸,爆炸壓力增大;同時大容積設備的強度比小容積設備高,如果不能及時泄爆,發生爆炸時會產生較大的壓力。生產中對于可能產生粉塵飛揚的設備和場所必須盡可能密封,在密閉設備里粉塵濃度容易達到爆炸極限,密閉性越好,爆炸產生的壓力也越大。
3.現代生產的工藝參數具有高溫、高壓、高速等特點,這增加了系統發生粉塵爆炸時的初始壓力和紊流度,從而加大爆炸后果的嚴重程度。
4.生產的連續化使爆炸的傳播路線加長,沿著相鄰設備和連接管道傳播,爆炸壓力和升壓速度會在管道里發生疊加,甚至有發生爆轟的危險。
5.粉塵爆炸易產生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氣浪把沉積在設備或地面上的粉塵吹揚起來,在爆炸后的短時間內爆炸中心區會形成負壓,周圍的新鮮空氣便由外向內填補進來,形成所謂的“返回風”,與揚起的粉塵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時,粉塵濃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時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6.易發生粉塵爆炸的工藝過程主要有:粉碎過程、分離過程、除塵過程、干燥過程、輸送過程、清掃、吹掃過程等。
二預防粉塵爆炸的對策
1.防止粉塵沉積和及時清理粉塵
對于處理粉料的設備或場所,要防止泄漏而使粉塵到處飛揚,尤其應將易于產生粉塵的設備隔離設置在單獨房間內,并設專門的保護罩和局部排風罩或考慮吸塵裝置。此外,要及時清理沉積于廠房內各角落、設備、電纜和管道上的粉塵。清理前必須濕潤粉塵,遇有不能用水濕潤的粉塵,應該用機械除塵法,例如用抽氣法定期清除粉塵,保持操作環境的清潔。當然,從改進設備和生產工藝入手,消除和減少粉塵向廠房內擴散是最根本的措施。
2.加強管理,消除粉塵爆炸的點火源
粉塵爆炸的點火源有多種,必須根據操作環境可能出現的點火源種類進行針對性預防。例如,面粉加工廠的磨面機中混入金屬或砂石碎塊,就會打出火花而造成粉塵爆炸,為此,在凈麥等前處理工序就應加強操作管理,避免能造成點火源的金屬等硬物混入磨面工序,尤其要注意磁鐵失效問題。
3.避免設備中粉塵爆炸
對于設備內極易形成粉塵-氣體爆炸混合物的操作,在設備中充入惰性介質、降低系統中的氧含量是目前防止設備爆炸的唯一可靠方法。在這種情況下,粉塵-空氣混合物中的氧含量會減少至火焰不能傳播的數值。惰性介質可以采用氮氣、二氧化碳、煙道氣和用惰性氣體稀釋到必要最低含氧量的空氣或其它工業廢氣以及惰性粉塵等。
裝置、管道和設備的受熱表面經常是燃燒的點火源,因此設備的表面溫度不允許過高。任何條件下,設備的表面溫度都應稍低于粉塵層的陰燃溫度。另處,可燃粉塵在破碎機、粉碎設備、風管和其它帶攪拌裝置的設備中,經常因打出的火花而引爆,因而上述設備的零件必須用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造。
篇2:粉塵測定化驗制度
1、井下所有側塵點每半月測定一次,地面揚塵點每月測定一次。測塵工作由通風科負責。
2、礦井粉塵的測定按煤業公司粉塵濃度測定方法實施細則進行。
3、測塵人員及時進行整理測定數據、填寫側塵記錄,測塵報表每半月向礦長、礦總工程師以及通風科報送一次,每月向公司生產部報一次。
4、測塵人員必須認真進行礦井粉塵濃度的測定工作,對煤塵危害嚴重的高產塵點要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新開拓水平、采區應進行一次煤塵爆炸性試驗,測定煤塵爆炸指數及分散度。
6、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采掘工作面每季度測定1次,其他工作面每半年測定1次。每個采樣工種應分2個班次連續進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采集2個有效樣品。
7、每半年測定一次粉塵中的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塵分散度。在變更工作面時應測定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各接塵作業場所每次測定的有效樣品數不得少于3個。
(五)巷道沖洗、刷白制度
1.巷道沖塵范圍包括:巷幫、頂沖塵;巷道底板積煤、積塵清理;責任范圍內風筒、設備、管路、電纜等表面積塵擦拭。
2.礦井主要進風大巷、運輸石門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刷白,要用石灰、白水泥等不燃性材料,刷白要均勻。
3.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每月由責任單位至少清掃一次,要有記錄。如果積塵超過規定,隨時沖塵或清掃。
4.采面及其外50m范圍內必須班班進行沖洗;距工作面50~l00m內的進回風巷每天沖洗一次;l00m之外的進回風巷每10d沖洗一次,要有記錄。如果積塵超過規定,隨時沖塵或清掃。
5.掘進頭外50m范圍內的巷道必須每班沖洗;距掘進頭50~l00m的巷道每天沖洗一次;距掘進頭100m之外的掘進巷道每10d沖洗一次,要有記錄。
6.對于炮掘面,放炮前后必須對距工作面30m范圍內的巷道及煤(巖)幫進行沖洗、灑水,要有記錄可查。
7.運煤系統的轉載、卸載點前后20m范圍內的巷道每班隨時進行沖洗;其它巷道的沖洗周期由礦總工程師確定。
8.井下所有進回風巷必須按期進行沖洗、刷白,并有記錄可查。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
9.各單位認真落實好定期沖塵、爆破噴霧、裝巖灑水等降塵措施,認真填寫礦井沖塵確認記錄本,要經當班安檢員簽字確認。
10.各單位在月底礦井沖塵確認記錄,匯總收齊,在次月2號前交通風科備案,否則每拖一天罰款500元,并取消獎勵。
篇3:粉塵檢測制度
為貫徹執行有關職業危害防治及勞動安全法規,評價粉塵危害和防塵設施的降塵效果,特建立粉塵檢測制度。1、測塵組織機構測塵日常工作由安全副礦長分管,通風部門負責測塵日常工作,配備專職測塵人員兩人,持證上崗。2、測塵執行標準2.1空氣中總粉塵的衛生標準(見表1-1)2.2定點呼吸性粉的衛生標準定點呼吸性粉塵包括矽塵和煤塵兩個標準,即《車間空氣中呼吸性粉塵矽塵衛生標準》(GB16225-1996)和《車間空氣中呼吸性煤塵衛生標準》(GB16248-1996)(見表1-2)。3、呼吸性粉塵接觸濃度的管理標準執行《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標準(見表1-3)4、測塵數據報告制度測塵數據定期報盤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大山安檢站。5、測塵管理制度5.1總粉塵的測定:作業場所的濃度,井下每月測定兩次;粉塵分散度,每6個月測定一次。5.2呼吸性粉塵的測定:定點呼吸性粉塵監測每月測定一次;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采掘工作面每3個月測定一次,其它工作面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一次,每個采樣工種分兩個班次連續采樣,一個班泛次內至少采集兩個有效樣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于4個。5.3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每6個月測定一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必須測定一次;各接塵作業場所每次測定的有效樣品數不得少于3次。5.4認真執行測塵結果報告制度。物質名稱游離sio2含量%最高允許濃度/㎎.m-3矽塵>102煤塵<1010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的衛生標準表1-1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衛生標準表1-2粉塵種類游離sio2含量%最高允許濃度/㎎.m-3>10~501>50~800.5>800.3呼吸性煤塵<103.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標準表1-3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最高允許濃度/㎎.m-3總粉塵呼吸性粉塵<10103.510~502110~8020.5≧8020.3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