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有害物質乙硼烷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乙硼烷理化性質
無色氣體,具有難聞甜味。[注:通常用氫、氬、氮或氦稀釋后用高壓罐運輸。]
分子式:B2H6,分子量:27.7,沸點:-135℉,凝固點:-265℉,溶解度:與水反應,蒸氣壓(62℉):39.5大氣壓,電離電位:11.38eV,相對密度:0.97,閃點:不適用(氣體),爆炸上限:88%,爆炸下限:0.8%。易燃氣體。
不相容性和反應性:水,鹵代化合物,鋁,鋰,氧化表層,酸。[注:室溫下在潮濕的空氣中可自燃。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硼酸。]
乙硼烷接觸途徑
呼吸道。
乙硼烷人防護和衛生設施
皮膚:對于個體防護服防護裝備的需要沒有特殊建議。
眼睛:對于眼部防護的需要沒有特殊建議。
清洗皮膚:對于清洗皮膚上的污染物沒有其他特殊的建議(包括立即清洗和班后清洗)。
脫除:如果被弄濕或受到污染工作服需要沒有特殊建議。
更換:在離開工作場所前應當將可能受到污染的工作服換成無污染的衣服。
乙硼烷癥狀
胸部緊迫感,心前區疼痛,呼吸短促,干咳,惡心;頭痛,眩暈,寒戰,發熱,乏力,震顫,肌顫;動物:肝、腎損害;肺水腫;出血。
乙硼烷急救措施
呼吸:如果接觸者吸入大量該化學物質,立即將接觸者移至新鮮空氣處。如果呼吸停止,要進行人工呼吸,注意保暖和休息。盡快就醫。
篇2:煤礦有毒有害氣體防治措施
一、建立健全職業危害管理機構。配備專人和專用儀器,按規定開展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煤礦作業場所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限值如下:化學毒物名稱最高允許濃度(%)一氧化碳CO0.0024氧化氮(換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二氧化碳CO20.5硫化氫H2S0.00066二、化學毒物監測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地點,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作業人員接觸時間最長的作業地點。采樣應在正常的生產狀態下進行。在不影響作業人員工作的情況下,采樣點要盡可能靠近作業人員,空氣收集器盡量接近作業人員工作時的呼吸帶。三、氮氧化合物至少每3個月監測1次、硫化氫至少每月監測1次、碳氧化合物至少每3個月監測1次,煤層有自然傾向的,根據需要隨時監測。四、加強通風,采用通風的方法將各種有害氣體濃度稀釋到《煤礦安全規定》規定的標準以下;加強個體防護,佩戴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五、在相應的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說明牌。六、露天煤礦實施爆破后,須待炮煙擴散完畢后,人員方可進入作業。
篇3:有毒有害氣體防治措施
1、每年必須對礦井進行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鑒定工作。
2、礦井必須配備足夠數量的瓦檢員,必須嚴格執行“瓦檢員現場說了算”等有關規定。
3、瓦檢員必須持證上崗,在井下指定地點交接班,嚴禁空班、漏檢、假檢,嚴禁虛報瓦斯。
4、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點的瓦斯檢查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5、所有瓦斯檢查地點都要有瓦斯檢查記錄牌板,瓦斯檢查要做到:原始記錄、井下牌板、瓦斯日報表“三對口”。
6、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點做到無瓦斯超限作業,無瓦斯積聚(瓦斯濃度在2%或以上,體積達到0.5m3),瓦斯超限時必須按規定進行處理。
礦井總回風巷或一翼回風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75%時必須立即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處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嚴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7、瓦檢員必須熟悉通防業務,對現場的通防工作負責全面監督。
8、瓦檢員到崗、離崗都必須向通風隊值班室及井口信息站匯報現場的通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
9、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即裝藥前、放炮前、方炮后檢查瓦斯)和“三人聯鎖放炮”(即:放炮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當班班組長,由班組長檢查頂板與支架情況、派人警戒、將放炮命令牌交給瓦檢員,瓦檢員檢查瓦斯和煤塵情況、將放炮許可證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放炮口令后進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歸原主,升井時三牌統一回交瓦檢員)制度。
10、《瓦斯日報》每天送礦長、總工程師審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1、施工單位負責及時挪移瓦斯斷電儀探頭。瓦檢員每班用光學瓦斯檢定器對瓦斯監測探頭至少校對三次,二者顯示值不一致時,以高顯示值為準,誤差大于0.2%時,必須在8h內進行處理,在此期間,任何人不得停用瓦斯監測裝置。
12、加強回采工作面進風隅角和回風隅角的瓦斯管理?;仫L隅角必須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或設置瓦斯監測探頭。回風隅角瓦斯濃度達到0.8%時,要立即進行處理。對于采煤工作面進回風隅角,采煤單位負責及時拆除、回收支護材料(包括錨索鎖具、錨桿螺母、鋼帶、錨網等)、必要時要懸掛并管理好風障,以稀釋回風隅角瓦斯,通風隊負責相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13、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只有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方可恢復掘進巷道正常通風。
14、排放瓦斯實行分級管理: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并指定專人負責,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定專門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并按規定進行報批,由礦山救護隊嚴格按措施進行排放。
15、排放瓦斯必須執行“撤人、斷電、限風量”三原則,嚴禁一風吹。在排放瓦斯過程中,排出的瓦斯與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得超過1.5%,且乏風流經區域必須停電撤人,其他地點的停電撤人范圍應在措施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