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教育學院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實施細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提高我院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為更好地落實我?!耙詫W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規范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嚴肅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發揮評價工作的激勵功能,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目的,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
1、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旨在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為全面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狀況提供客觀依據。
2、進一步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進一步加強學科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4、提高教學管理的針對性,實施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5、為教師評優、晉職、晉級提供重要依據。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范圍
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所有承擔全日制本、??平虒W任務的專兼職教師。
三、評價的內容
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課外訓練方案等方面。
四、評價方式及實施
1、課堂教學評價由學生評價、教研室主任(同行專家)評價、管理干部評價三部分構成,比例分別占60%、20%、20%。
(1)學生評價:每位任課老師都要在課程結束時接受學生評價。
(2)教研室主任(同行專家)評價:教研室主任或同行專家每學期根據聽課情況對本教研室的所有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3)管理干部評價:院黨政主要管理干部根據學校聽課制度,結合自己的聽課情況,對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2、課堂教學評價于每學期課程結束前1周進行。院成立由分管教學的領導、教務員和部分教師組成的課堂教學評價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教師任課班級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教研室主任(同行專家)評價和管理干部評價由教研室主任(同行專家)和管理干部根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
3、三種評價結束后,由測算小組按各部分比例計算出總分交教務員保存。
五、幾點說明
1、各類測評人員要從提高全院教師教學質量,推進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的高度認真對待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爭取評價效果客觀、公正。
2、院分管教學的領導要及時向被測評教師反饋評價結果,以便教師能夠根據反饋意見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
3、課堂教學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考核的內容之一,是教師評優、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
篇2:教學質量分析制度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制度,僅供參考!
教學質量分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它對教學過程起反饋與調控作用。
一、命題質量標準評定
1、質量分析首先要指出命題范圍內容.分析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是否緊扣教材。
2,要分析試題的難度值,提出對試題梯度,層次的看法。
3、分析試題的效度和信度。試題的效度是考試正確性的重要指標,它主要標明是否正確測出學生實際能力的程度;試題的信度是指考試的可靠性。
綜合以上幾方面的數據,提出分析人意見,對試題總的看法,構成試卷分析的第一部分。
二、學生答卷問題分析
1、學生對所考察內容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學生對所考察內容答題規范化程度。
3、學生對所考察內容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分析學生試卷中典型錯誤范例,找出出現錯誤的原因。
綜合以上四點分析出教學中尚待解決的問題,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意見。
三、期中、期末考試,摸底考試,畢業考試等所有大型考試都要進行考試分析,將分析結果按年級或學科裝訂存檔.
四、質量分析會由年級組織召開,校領導、教導主任參加,對考試質量做出科學準確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篇3:教育局中小學教學質量評估表彰辦法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評估,將有效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促進教學管理機制,進一步樹立以教學質量理念為先導的全面質量觀和多元質量觀,把握教學質量管理的新內涵,做到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又要切合實際,科學規范。通過評估與督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評估與督查,有利于全面深入的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競爭機制,促使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斷促進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提升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
一、初中
(一)升級考試
七年級、八年級均參加調研考試,參評人數分別按學籍數的一定比例,平均分按所教學科由高到低計算。
教師成績=平均分+工作量分
平均分=
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班成績=
(二)中考
1、教師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工作量分
①平均分=
②優秀分=
③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2、班主任成績=班總平均分+優秀分
平均分=
優秀分=參照學校優秀分計算方法。
3、學校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鞏固分+④作課分
①平均分=
學校平均分=
②優秀分=
學校優秀分=+
③鞏固率分值=
④作課分=
作課記分標準:
縣一、二、三等獎分別記3、2、1分;市一、二、三等獎分別記5、4、3分;省一、二、三等獎分別記7、6、5分;全國一、二、三等獎分別記9、8、7分;此項每人只記最高分一次。
(三)表彰辦法
1、教師: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綜文、綜理、生物地理分別獎前1/4名(四舍五入),獎勵5名(包括5名)以上的學科設兩名優秀獎,三名先進獎,少于5名設一名優秀獎,其余為先進獎。
七年級、八年級各科均獎前1/5名(四舍五入),均為先進獎;
以上各年級若學校選拔了優生班,則實行捆綁式評估,取消該校班主任評估(按教育局學籍管理規定及參加考試為準)。
2、七年級、八年級升級考試中獲得先進獎的教師,若本學年作課(說課)、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其中一項獲縣級以上二等獎(含二等獎);或者在教師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篇、在學生期刊發表文章3篇、指導學生發表文章4篇,則教學成績可由先進獎提升為優秀獎。
3、上表資格認定:升級考試各科任課教師的確定以“五?一”為準,前任教至“五?一”成績屬前任教師;后任“五?一”前接教,成績屬后任教師。畢業班各科教師的確定,必須教足三個月(從中考往前推);一個學科(包括班主任)不能名字重疊上表(中考綜文、綜理、地理生物除外)。
4、班主任:中考獎前5名;七年級、八年級獎前4名。先進獎
5、學校:第一名為教學優秀獎,二至三名為教學先進獎。和上年比較,上升兩個(含兩個)名次以上,為進步獎。
6、獲獎學校的校長,主管三年級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均獲相應等次的教學管理獎。
7、所有教學成績獎項,一人只獲一證(班主任、教學管理獎除外)
8、所有加分原由,均以當學年區間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