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油檢測安全操作規(guī)程
1.比重的測定
1.1儀器
比重計;:比重范圍1.100-1.250.分刻度0.001
比重筒:直徑45-50毫米,容積約200毫升
溫度計:0-100攝氏度,分刻度1攝氏度。
1.2測定方法
將油樣200毫升在加熱爐上加熱,攪勻裝入比重筒中測量溫度,應在50攝氏度之間,將比重計輕輕放入,讀計比重計液面上線。
1.3計算
原料油比重按下式換算為20攝氏度比重d420
d420=d4t+a*(t-20)
式中t--實驗時試樣的溫度(攝氏度)
d4--溫度t攝氏度時原料油比重
a--煤焦油比重的平均溫度校正系數0.006
1.4同一實驗室和不同實驗室誤差均不得超過0.005
1.5注意事項
(1)當水分超過4%時,保溫脫水后再測比重
(2)比重計放入量筒中,讓其自由下落
(3)比重計用完后,用廢甲苯擦凈
2水分測定
2.1儀器和試劑
蒸餾瓶:硬質難熔玻璃制成、圓底短頸容積500毫升、瓶頸內帶有磨口比與接收器相連接、
冷凝器:直型,內管長450毫米、下磨口與連接器相連、接收器容積10毫升、分刻度0.1毫升、苯、甲苯、電爐
2.2測定方法
稱取試樣100克(準至0.1克和量取透明無水甲苯50毫升,置于潔凈干燥的蒸餾瓶中,細心攪拌連接接收器和冷凝器按于電爐上。
在冷凝器上端用少許脫脂棉塞住,以防空氣中的水分在冷凝汽內部凝結,加熱煮沸
蒸餾速度以每秒鐘由冷凝器末端流下2-4滴為宜
當接收器水量不再增加時,在加大火焰加熱數分鐘,亭子蒸餾,待液體溫度達到室溫時讀計水層體積,蒸餾時間一般為1小時,如水分接收器內集結的水量不多(0.3毫米以下)而溶液濁時,則將水分接收器放入溫水中,使其澄清,然后冷卻到室溫,讀數。
2.3計算
原料油含水量W%=V/G*100
式中V--接收器水中的體積,毫升
G--試劑重,克
2.4允許誤差
同一實驗室誤差不超過0.1毫升,接收器中水量小于0.1毫升時,認為是無水
3粘度測定(運動粘度)
3.1量取加溫后80攝氏度500-1000克試樣,置于500毫升燒杯內,開啟粘度計,檢查溫度保持80攝氏度,時間保持5分鐘,按動秒表30秒內,停止粘度計開關,讀計,讀數盤測定值。
3.2計算
a*5/7.55--轉子叔7.5--計算粘度常數
4灰分的測定
4.1儀器
箱型電阻爐,帶有調溫裝置,能保持800+/-25攝氏度,附有熱電偶及高溫表,瓷坩堝,干燥器
4.2測定方法
稱取試樣2克(準至0..0002克)于預先灼燒至800+/-25攝氏度并恒溫的坩堝中,用小火慢慢加熱,灰化至無揮發(fā)物質后置于馬弗爐中,在800下,灼燒1小時然后取出,檢查無黑色顆粒,然后取出在空氣中稍冷5分鐘,再置于干燥器內冷卻后稱量,稱量后進行灰分殘余物的灼燒檢查,每次15分鐘,直到連續(xù)2次稱重差在0.0006克以內為止。
4.3計算
灰分A%=(G2-G1/G-G1)*100
式中:G--試樣與坩堝重,克
G1--灼燒過的空坩堝重,克
G2--灼燒后的剩余物質及坩堝重,克
4.4同一實驗室和不同實驗室誤差均不得超過0.02%
5溜程測定:
5.1儀器
溜程測定器、支管蒸餾瓶、0--400攝氏度水銀溫度計、軟木塞
5.2測定方法
稱取試樣100毫升(為彌補附著于量筒的損失可取102毫升)倒入潔凈、干燥的蒸餾瓶內,以裝有溫度的軟木塞塞緊,使溫度計水銀球上線與瓶支管下部校縫相齊,將支管用軟木塞與空氣冷卻管相連,裝上風屏和保溫罩,上部蓋以石棉板,用配套的電爐慢慢加熱,(注:事先進行脫水),調節(jié)餾速使每秒鐘流出2滴,以蒸餾管支管端部內液體全部流完,讀計流出量。
5.3計算
各段干基流出量(*g)%(A-W/100-W)*100
其中A-初流至210攝氏度,360攝氏度的流出量%
W-炭黑用原料油的水分含量%
5.4允許誤差
210攝氏度前流出量同一實驗室誤差不超過0.6%,不同實驗室誤差不超過0.8%。
360攝氏度前流出量同一實驗室誤差不超過1.5%,不同實驗室誤差不超過2.0%。
篇2:儲運原料油庫操作規(guī)程
?第一節(jié)崗位職責
1、在當班班長的領導下,進行本崗位的各項操作,完成一切生產任務。
2、負責原料焦油的接收、計量、貯存、加熱保溫和靜置脫水及離心機脫水等操作。
3、負責本崗位所屬設備的開、停操作與日常保養(yǎng)工作。
4、負責清污分流系統(tǒng)油水分離及地坑水的外送工作。
5、負責本崗位所屬工具,消防器材的使用管理及設備區(qū)域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
6、按照車間、組長指令負責本崗位的檢修作業(yè)中的安全監(jiān)護、質量驗收工作。
7、負責與本崗位有關崗位的聯(lián)系工作。
8、負責特殊情況下向生產調度報告工作。
9、認真、準確填寫崗位操作記錄,保持清潔、完整。
第二節(jié)技術規(guī)定
1、?工藝技術指標
1.1各油槽上空高度:≥500mm
1.2使用的油槽最低液面:≥1m
1.3焦油槽加熱保溫、靜置脫水溫度:90~95℃
1.4焦油槽加熱后靜置時間:≥36小時
1.5焦油脫水后水份含量:≤2%
1.6焦油脫水后保持溫度:75~85℃
1.7外購焦油卸油池保溫溫度:60~80℃
1.8離心機焦油進料流量:≤30m?/h
2、質量指標
2.1焦油(YB/T5075-93)
密度(20℃)g/cm31.15~1.21
甲苯不溶物(無水基),%3.5~7.0
?灰?份%?≤0.13?
水?份%?≤4.0?
粘?度(E80)?≤4.0
荼含量(無水基),%≥7.0
第三節(jié)?操作方法
1、正常操作
1.1每小時巡回檢查一次各油槽、地下槽溫度、液位情況,保證其符合技術規(guī)定。
1.2每小時巡回檢查一次各設備、管路、閥門、液位計、儀表處于良好狀態(tài)。
1.3及時排放槽內分離水。
1.4按時外送地坑污水,保證污水不外溢。
1.5收送油時,經常檢查并確認管路、閥門等不漏油;檢查泵壓,流量及相應油槽液位變化情況。
1.6按規(guī)定每小時記錄一次各油槽貯量,每小時記錄一次各油槽溫度及收送油情況。
2、?開停泵操作
2.1開泵前準備
2.1.1檢查并確認泵體各部位螺絲、銷子齊全、緊固,填料嚴密,松緊合適。
2.1.2檢查并確認泵潤滑良好,泵進出口及交通閥靈活好用。
2.1.3檢查并確認泵出口壓力、流量表完好。
2.1.4盤車應順利,蓋好對輪防護罩。
2.2離心泵開泵操作
2.2.1做好開泵前準備工作。對泵進、出口管路及進出口交通管路進行吹掃,保證管路暢通無阻塞。
2.2.2完全打開泵入口閥,待油品充滿泵體后啟動泵電源。
2.2.3打開泵出口閥觀察流量或壓力將閥門開至合適大小。
2.3離心泵停泵操作
2.3.1關閉泵出口閥。
2.3.2切斷電源。
2.3.3關閉泵的入口閥并進行進出口管路及交通管吹掃。
2.4螺桿泵開泵操作。
2.4.1做好開泵前準備工作。對泵進、出口管路及進出口交通管路進行吹掃,保證管路暢通無阻塞。
2.4.2完全打開泵出入口閥門,啟動泵電源并觀察泵的運行情況,保證無異常。
2.5螺桿泵停泵操作。
2.5.1切斷電源。
2.5.2關閉泵出入口閥門并進行進出口管路及交通管吹掃。
3、送油操作
3.1與收油人員聯(lián)系并做好送油前指定油槽的計量工作。
3.2打開送油槽管閥,打開泵入口掃汽閥,至送油槽出現蒸汽時停止。
3.3打開泵出口掃氣閥,至收油槽出現蒸汽時停止。
3.4打開送油槽出口閥。
3.5按開泵操作開泵。
3.6檢查并確認送油管路不泄漏,注意油槽液位情況。
3.7得到通知停止送油或油槽抽空時,按停泵操作停泵。
3.8關閉送油槽出口閥,打開返油管閥。
3.9打開泵入口掃汽閥,至送油槽出現蒸汽時停止。
3.10打開泵出口掃汽閥,至收油槽出現蒸汽時停止。
3.11計算送油量,做好相應記錄。
4、收油操作
4.1得到送油方通知,做好計量工作。
4.2打開收油槽入口閥,關閉旁通閥。
4.3收油槽出現蒸汽時,通知對方停止掃汽。
4.4收油槽油量規(guī)定值時,通知對方停送并配合送油管路掃氣。
4.5計算收油量,做好記錄。
5、卸車操作
5.1確認外購焦油池液位滿足卸車要求。
5.2確認卸油管道車接完好。
5.3掃開槽車出口閥,將焦油放入卸油池內。如發(fā)現油質外觀異常立即停止放料,并報告車間處理。
5.4卸車后,車內存油不得大于300mm。
5.5通知品保部門進行取樣化驗,確保油品符合質量要求。
5.6通知有關部門將槽車調出。
6、卸油池內焦油倒出操作
6.1接到車間的指令后,進行倒油操作。
6.2打開掃汽閥門,對泵前、泵后管道進行掃汽,并確認管道掃通,并無泄漏。
6.3按開泵操作開泵。
6.4注意油池、油槽液位情況。
6.5倒入油槽至規(guī)定液位或油池抽空時,按停泵操作停泵。
7、特殊操作
7.1操作中停電,立即切斷電源,按停車程序停車。
7.2管道泄漏嚴重,停止送料,使用吹掃氣掃通管道,通知相關部門組織處理。
7.3管道堵塞,停止操作,清掃管道,組織處理。
7.4貯槽泄漏,通知維修部門采取堵漏措施,并迅速倒空貯槽進行修理。
7.5泵不上量時,檢查后找準原因迅速處理,一般原因有:閥門開閉錯誤、葉輪松動、進口管泄漏、油溫過高產生氣阻,貯槽出口管道堵塞等。
8、注意事項
8.1各油槽只能按規(guī)定裝入指定的油類,未經車間同意,不得變更和混裝。
8.2靜止脫水或脫水完畢的油槽不經當班班長或車間同意不得向其中送油。
8.3油庫區(qū)嚴禁煙火,設備檢修需動火時嚴格履行動火審批手續(xù)。
8.4送油和蒸汽清掃管路前,應檢查并確認油管和蒸汽管路不泄漏,并將蒸汽冷凝液排放徹底。
8.5嚴禁100℃以上的熱油同水或含水類油直接接觸。
第四節(jié)?工藝簡述
1、?工藝流程概述
油庫主要由原料焦油卸貯系統(tǒng)和焦油渣分離系統(tǒng)組成。另外還有SQP項目3個精制瀝青罐。油庫按2×15萬噸/a焦油加工能力配套設計,原料焦油通過汽車運輸,原料焦油采用下部卸車方式自流到地下卸油池,然后用卸油泵送至原料焦油罐。卸油泵采用集中操作。為了降低原料焦油的含水量和含渣量,設計了三臺處理能力30t/h高效離心機,使焦油含水降為?2%,分離后焦油中含固率?0.3%(顆粒大于100微米)。
原料焦油按30萬噸配套,貯存35天。
油庫設1.2m高防火墻和固定泡沫消防設施,確保油庫安全。
各油罐采用蒸汽加熱,設溫度及液位顯示裝置。
2、主要設備
2.1焦油罐V=5000m3DN23750H=151447個
2.2廢水罐V=100mDN5140H=5876?2個
2.3瀝青罐V=2000m3DN14000H=145971個
2.4瀝青罐V=500m3DN8920H=8944?2個
2.5煙氣洗滌器?DN3000?L=7000?1臺
2.6焦油離心機?處理能力大于30t/h?3臺
2.7卸油泵?Q=100m3/h?3臺
2.8焦油泵Q=30m?/h?3臺
2.9廢水輸送泵Q=25m?/h?2臺
2.10精制瀝青泵??Q=13m?/h?2臺
2.11精制瀝青泵?Q=30m?/h2臺
2.12洗油循環(huán)泵?Q=100m?/h?1臺
3、環(huán)保措施
3.1本裝置主要污染源是各油罐放散管排放的廢氣、焦油分離水、焦油離心機排放的焦油渣和下雨時油庫中的污染雨水。
3.2治理措施:
在生產過程中將全部貯罐放散氣體用管道匯集,通過管道至煙氣洗滌器,用洗油洗滌后排放大氣。
焦油分離水首先進入廢水罐,用泵統(tǒng)一送至污水處理站處理。
焦油渣定期用車送至焦化廠配煤系統(tǒng)煉焦。
在油庫區(qū)設計污染雨水與雨水分流設施,建污水事故池,污水送至污水處理站處理。
?2012-8-24
焦油加工儲運單元
篇3:原料油檢測安全操作規(guī)程
1.比重的測定
1.1儀器
比重計;:比重范圍1.100-1.250.分刻度0.001
比重筒:直徑45-50毫米,容積約200毫升
溫度計:0-100攝氏度,分刻度1攝氏度。
1.2測定方法
將油樣200毫升在加熱爐上加熱,攪勻裝入比重筒中測量溫度,應在50攝氏度之間,將比重計輕輕放入,讀計比重計液面上線。
1.3計算
原料油比重按下式換算為20攝氏度比重d420
d420=d4t+a*(t-20)
式中t--實驗時試樣的溫度(攝氏度)
d4--溫度t攝氏度時原料油比重
a--煤焦油比重的平均溫度校正系數0.006
1.4同一實驗室和不同實驗室誤差均不得超過0.005
1.5注意事項
(1)當水分超過4%時,保溫脫水后再測比重
(2)比重計放入量筒中,讓其自由下落
(3)比重計用完后,用廢甲苯擦凈
2水分測定
2.1儀器和試劑
蒸餾瓶:硬質難熔玻璃制成、圓底短頸容積500毫升、瓶頸內帶有磨口比與接收器相連接、
冷凝器:直型,內管長450毫米、下磨口與連接器相連、接收器容積10毫升、分刻度0.1毫升、苯、甲苯、電爐
2.2測定方法
稱取試樣100克(準至0.1克和量取透明無水甲苯50毫升,置于潔凈干燥的蒸餾瓶中,細心攪拌連接接收器和冷凝器按于電爐上。
在冷凝器上端用少許脫脂棉塞住,以防空氣中的水分在冷凝汽內部凝結,加熱煮沸
蒸餾速度以每秒鐘由冷凝器末端流下2-4滴為宜
當接收器水量不再增加時,在加大火焰加熱數分鐘,亭子蒸餾,待液體溫度達到室溫時讀計水層體積,蒸餾時間一般為1小時,如水分接收器內集結的水量不多(0.3毫米以下)而溶液濁時,則將水分接收器放入溫水中,使其澄清,然后冷卻到室溫,讀數。
2.3計算
原料油含水量W%=V/G*100
式中V--接收器水中的體積,毫升
G--試劑重,克
2.4允許誤差
同一實驗室誤差不超過0.1毫升,接收器中水量小于0.1毫升時,認為是無水
3粘度測定(運動粘度)
3.1量取加溫后80攝氏度500-1000克試樣,置于500毫升燒杯內,開啟粘度計,檢查溫度保持80攝氏度,時間保持5分鐘,按動秒表30秒內,停止粘度計開關,讀計,讀數盤測定值。
3.2計算
a*5/7.55--轉子叔7.5--計算粘度常數
4灰分的測定
4.1儀器
箱型電阻爐,帶有調溫裝置,能保持800+/-25攝氏度,附有熱電偶及高溫表,瓷坩堝,干燥器
4.2測定方法
稱取試樣2克(準至0..0002克)于預先灼燒至800+/-25攝氏度并恒溫的坩堝中,用小火慢慢加熱,灰化至無揮發(fā)物質后置于馬弗爐中,在800下,灼燒1小時然后取出,檢查無黑色顆粒,然后取出在空氣中稍冷5分鐘,再置于干燥器內冷卻后稱量,稱量后進行灰分殘余物的灼燒檢查,每次15分鐘,直到連續(xù)2次稱重差在0.0006克以內為止。
4.3計算
灰分A%=(G2-G1/G-G1)*100
式中:G--試樣與坩堝重,克
G1--灼燒過的空坩堝重,克
G2--灼燒后的剩余物質及坩堝重,克
4.4同一實驗室和不同實驗室誤差均不得超過0.02%
5溜程測定:
5.1儀器
溜程測定器、支管蒸餾瓶、0--400攝氏度水銀溫度計、軟木塞
5.2測定方法
稱取試樣100毫升(為彌補附著于量筒的損失可取102毫升)倒入潔凈、干燥的蒸餾瓶內,以裝有溫度的軟木塞塞緊,使溫度計水銀球上線與瓶支管下部校縫相齊,將支管用軟木塞與空氣冷卻管相連,裝上風屏和保溫罩,上部蓋以石棉板,用配套的電爐慢慢加熱,(注:事先進行脫水),調節(jié)餾速使每秒鐘流出2滴,以蒸餾管支管端部內液體全部流完,讀計流出量。
5.3計算
各段干基流出量(*g)%(A-W/100-W)*100
其中A-初流至210攝氏度,360攝氏度的流出量%
W-炭黑用原料油的水分含量%
5.4允許誤差
210攝氏度前流出量同一實驗室誤差不超過0.6%,不同實驗室誤差不超過0.8%。
360攝氏度前流出量同一實驗室誤差不超過1.5%,不同實驗室誤差不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