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八一醫院消毒滅菌檢測制度

八一醫院消毒滅菌檢測制度

2024-07-09 閱讀 7708

第一醫院消毒滅菌檢測制度

一、醫院感染管理科及相關科室(總務科、檢驗科、消毒供應室)必須對消毒、滅菌效果定期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備查。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消毒滅菌不合格的物品不得進入臨床科室使用。監測方法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年版)

二、對使用中消毒劑、滅菌劑進行生物和化學監測

1、生物監測:每月對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一次生物監測,其細菌含量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每月對使用中的滅菌劑進行一次生物監測,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學監測:根據消毒、滅菌劑的性能定期監測,每日對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劑和使用中的滅菌劑過氧乙酸進行一次化學檢測,至少每周對戊二醛進行一次化學檢測,并做好化學檢測記錄。

三、每月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一次效果監測,消毒物品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四、必須對壓力蒸汽滅菌器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

1、壓力蒸汽滅菌必須每鍋進行工藝檢測,并詳細記錄。

2、壓力蒸汽滅菌器(預真空)每天滅菌前進行B-D試驗,每周進行生物監測一次。壓力蒸汽滅菌應每包進行化學檢測。

3、新滅菌器使用前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4、干熱滅菌應觀察記錄溫度上升與持續時間、溫度在設定時間內是否均達到預置溫度,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周進行一次生物監測。

5、環氧乙烷滅菌每批次應連續監測并記錄滅菌時的溫度、壓力和時間等參數,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生物監測。

6、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每批次應連續監測并記錄每個滅菌周期的艙內壓、溫度、過氧化氫的濃度、電源輸入和滅菌時間等,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應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滅菌循環的上午監測。

7、低溫甲醛蒸汽滅菌應詳細記錄滅菌溫度、濕度、壓力與時間等參數,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周生物監測一次。

五、滅菌植入型器械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

六、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照射強度和生物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使用人簽名和新燈管照射強度監測,新燈管的照射強度不低于100μW/С

篇2:醫院手術器械物品消毒滅菌管理制度

醫院手術器械物品消毒及滅菌管理制度

一.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并須經高壓蒸氣或高效化學滅菌。

二.各種手術備用物品均應保持清潔,定期檢查手術器械關節是否鋒利,鉗、鑷是否密合。手術用過器械物品均應徹底清潔后(有菌器械先消毒后清洗),整理包裝送去滅菌。

三.無菌物品必須在無菌區專柜內貯存。室內應通風、干燥、清潔無塵、無雜物。

四.無菌物品必須定點、定位,按消毒滅菌日期先后順序排列,標記清楚。有效期為7天,霉季5天,細菌檢測每月1次。

五.無菌包一經打開或無菌溶液開瓶后超過12h即不能使用。無菌臺準備后超過4h不得使用。無菌包不應超過30cm×30cm×50cm。包布應大小適宜,無破損,內外包布均應有化學消毒指示劑以鑒定滅菌效果。

六.手術器械盡量不采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如必須選用高效消毒液消毒,應保證消毒液質量、濃度和浸泡時間,浸泡時應打開鉗的關節,每周更換消毒容器及溶液,標記清楚。無菌物品生物檢測每月1次,需有據可查。

七.無菌肥皂水、刷、小毛巾等打開24h后須重新消毒。泡手桶每周消毒,泡手酒精每周過濾并每日測比重,保持在70%~75%。PVP-I應記錄使用次數,定時更換(一般80次即須更換)。醫護人員手指每月作細菌檢測1次,需有據可查。

篇3:八一醫院呼吸機管路的消毒滅菌制度

第一醫院呼吸機管路的消毒和滅菌制度

(一)有創呼吸機管道的管理

1、每日更換呼吸機管道與氣管插管的軟管接頭(為一次性使用)。

2、長期使用呼吸機的病人應每周拆卸、消毒主機之外的全部管道,更換新的(一次性管道)或消毒后的管道繼續工作,并在護理記錄上做好記載。

3、短時間使用呼吸機的病人(一周之內),等使用完后按終末消毒進行處理。

4、終末消毒的程序:(1)病人使用完后,重復使用的管道,將呼吸機管道全部拆下(除主機之外),拆開各個接頭、呼吸機濕機器、傳感器等,管道、濕化器用含氯制劑浸泡消毒30分鐘后撈起涼干,再高壓蒸汽滅菌備用。浸泡液用后及時到掉,下一次消毒時現用現配消毒液。(2)傳感器用75%酒精浸泡消毒30分鐘后撈起涼干,再安裝在呼吸機上。(3)呼吸機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30分鐘后撈起涼干,再安裝在呼吸機上。(4)呼吸機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包括管道與機器的接頭處等。

5、浸泡消毒時,被消毒的管道及物品要先用清水沖洗痰跡、血漬等,再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有套管、接頭處必須脫開。

6、一周內呼吸機未用,要將管道取下高壓蒸汽滅菌后,再安裝在機器上備用。

7、堅持一人一管一用,不能在不同的病人之間交叉使用未經消毒的呼吸機及管道、濕化器、傳感器等。

8、特殊感染的病人應先消毒、清洗后再高壓蒸汽滅菌,防止院內感染。

(二)無創呼吸機管道的管理

1、每日用75%酒精擦拭呼吸機面罩消毒,再重新帶上;長期使用的病人,每周更換管道并做好記載。

2、一周之內使用的病人,面罩消毒同前,管道可等用完后終末消毒。

3、終末消毒的程序:將管道、濕化器、面罩取下,含量制劑浸泡消毒30分鐘后撈起,再用清水沖凈,涼干德用。頭套用含氯制劑浸泡30分鐘,再用肥皂搓洗干凈晾干備用。

4、浸泡消毒時,被消毒的管道及物品要先用清水沖洗痰跡、血漬等,再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有套管、接頭處必須脫開。

5、堅持一人一管一用,不能在不同的病人之間交叉使用未經消毒的呼吸機及管道、濕化器、面罩、頭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