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槽安全操作規程
1.電解槽新裝后,應檢查裝配質量,絕緣情況,電氣系統管道等氣液系統是否正確。
2.配制電解液要用導管將苛性鈉注入氣液分離塔,流至電解槽體,注意液面至標線內。
3.測量電解槽槽體電解液濃度合格后開車。
4.電解槽最好長期處于低擋使用,例如,其中電流、電壓及槽溫不得超過規定。
5.每班當班人員,每小時做一次爆鳴試驗。
6.調整氣液分離器的壓力與溫度。如發現貯氣框壓力過大,氫氣管道堵塞,抽出封瓶中的水。如發現硫酸干燥瓶失效應立即更換。
7.電解槽每年大修一次,每半年小修一次,每三個月清洗一次。過濾器每月清洗。每周檢測一次電源是否合符規定。必要時作全面檢測。如有異常,應及時檢查。
8.非值班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制氫室內,外來參觀人員必須經有關部門同意,并由廠里或車間有關人員帶領。
篇2:電解槽扎固:技術交底
a.糊料加熱:加熱工序是電解槽扎固的好壞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扎固連續進行的重要保證。擬在電解車間內布置采用二臺2000升大型混捏鍋加熱,每次加糊量2200kg左右,加熱時間為90~120分鐘,糊料出鍋加熱溫度達到90~120℃。
b.槽體加熱:采用電加熱法,在加熱前應用壓縮空氣將槽內吹掃一遍,然后將電加熱片組放置在陰極炭塊間的每條立縫內和兩短側面上,長側周圍縫用電加熱板組,并與配電箱連接,蓋好防火保溫篷布厚通電加熱,加熱12小時左右,使炭塊表面溫度達到90~110℃﹙如冬季施工槽體加熱溫度可適當調高﹚。
c.測量陰極炭塊加熱溫度,從短側開始測兩端及中間的陰極炭塊溫度,每組各測三點,并做好記錄。
d.扎縫采用FR-32型搗固機,搗固機配備數量應滿足施工及應急情況下的要求。
FR-32型搗固機其主要技術性能日下:
打擊次數:700次/min,活塞桿徑:Φ32㎜,沖程:127㎜,全長:1231㎜,重量10㎏,耗氣量:0.8M/min,所需氣壓:0.59Mpa,搗固風壓:不低于0.6Mpa。
e.配備一臺移動式空氣壓縮機保證扎固連續正常運行,分包出口風壓不得低于0.6Mpa。
f.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槽內,作業人員鞋底必須保持干凈。
g.槽體加熱完畢,由電工拆除與加熱片組連接配電盤線纜,將加熱片組取出安放到相鄰待扎固電解槽中,在將已加熱槽體立縫內的雜物清除干凈,安裝炭塊兩端立縫擋板。安裝時,利用側部砌體做支撐,靠側部墊一塊木板,用兩個木楔反向打緊頂住立縫擋板,防止扎糊是擋板位移,立縫擋板與立縫糊接觸面用電焊機打成麻面,使得拆除后的立縫端面為麻面,以利于和周圍糊的連接。
鋪糊前,先對槽內浮塵、雜物和炭塊與糊料接觸面進行清掃,所有與糊料接觸的炭塊、澆注料和側部等表面加熱好后,用自制的專用噴壺均勻的在其表面噴涂一層熱煤焦油,其厚度約0.5㎜,以保證炭塊與糊料良好結合,煤焦油用炭爐加熱熔化。
h.為保證扎固質量,由同專職檢查人員跟班檢查每次鋪糊厚度和扎固壓縮比,并做好施工記錄。
i.扎固采用先扎立縫糊,后扎周圍糊的施工方法,糊料壓縮比不低于0.6:1.在扎固立縫時,周圍縫的電加熱板繼續通電加熱,以保證周圍糊的施工溫度。
j.扎立縫時用帶有刻度的刮糊板控制鋪糊厚度,分7層扎完。搗打采用8人分區包干負責,區域區之間均越線扎固250㎜。搗錘每次移動距離10㎜,往返不少于三趟六遍。立縫扎固時每個作業區立縫1~6層應分層進行搗打,并且使各糊層結合良好。最后兩層立縫用導向槽架連續搗打,不宜中斷。第7層打至于炭塊表面相平時,用平錘打成光滑的“碳帽”﹙即較炭塊高5㎜﹚.立縫“蓋帽”采用三、二、一法,即:第一次刮糊與底塊工作面齊平后搗錘往返三趟六遍,第二次刮糊稍高一點搗錘往返二趟四遍,最后一次搗錘往返一趟兩遍,之后換上方錘在縫表面鋪適量虛糊刮平打實,再換上平錘打展,這樣立縫帽就會厚度適中、厚薄均勻?!疤济薄备叱鲫帢O炭塊但不得超過5㎜,寬度為50㎜,鏟去兩側毛邊并用手錘壓光,使表面平整光潔、無麻面。
k.立縫扎固完畢后,周邊縫由于扎固立縫過程中、熱量散失較多,溫度下降較快,因此周圍糊加熱采用輕油加熱法補償溫度,使槽內溫度相對均勻,立縫扎固完后,用輕油加熱器補償加熱周圍糊,待溫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可進行周圍糊扎固,用輕油加熱器補償加熱時,加熱器的數量不少于3臺。
l.扎周圍縫按平錘成型、方錘打實、爪錘打毛、扁錘壓邊、平錘打光的順序操作﹙最后一層除外﹚。最后一層扎固時按平錘成型、方錘打實壓邊、平錘打光的順序操作,最后一層糊料的上表面靠炭塊長側糊料表面保持20㎜,邊側用切刀切整齊并用手錘壓光使糊面光潔平整、無麻面。
m.周圍縫扎固縫四周縫隙同時進行。搗打采取8人分片包干負責,區域區之間均越線扎固不少于250㎜,搗錘每次移動距離10㎜,往返不少于二趟四遍。
n.大型電解槽的側漏現象較普遍,為防止側漏,特別注意糊料與陰極炭塊側的接觸面扎固。首先,用火焰加熱器加熱補償溫度時,應將陰極炭塊側面作為加熱重點,防止炭塊側面因溫度降低與糊料粘結不良;其次,將糊料用方錘扎實、爪錘打毛后,還需用25×40㎜的扁錘在此部位加強,扎固遍數不少于一趟兩遍。
o.周圍縫扎固時應注意,不得打壞陰極炭塊和側快,不得有漏扎現象。
1.搗打周圍縫時,應按以下幾點要求操作:
a.嚴格控制每層刮糊厚度,用刮尺刮平。
b.用平板錘將糊料壓平后,方錘搗打兩趟四遍,錘頭均勻移動,移動距離為10㎜/次。不得漏扎、跳扎。
c.應特別注意周圍糊與炭塊端面的搗打質量,爪錘打毛后,在用壓邊錘加強一遍。
d.各搗固手接頭處的糊層相互搭接不小于100㎜.
e.壓縮空氣氣包出口壓力不低于0.65Mpa。
篇3:電解槽安全操作規程
1.電解槽新裝后,應檢查裝配質量,絕緣情況,電氣系統管道等氣液系統是否正確。
2.配制電解液要用導管將苛性鈉注入氣液分離塔,流至電解槽體,注意液面至標線內。
3.測量電解槽槽體電解液濃度合格后開車。
4.電解槽最好長期處于低擋使用,例如,其中電流、電壓及槽溫不得超過規定。
5.每班當班人員,每小時做一次爆鳴試驗。
6.調整氣液分離器的壓力與溫度。如發現貯氣框壓力過大,氫氣管道堵塞,抽出封瓶中的水。如發現硫酸干燥瓶失效應立即更換。
7.電解槽每年大修一次,每半年小修一次,每三個月清洗一次。過濾器每月清洗。每周檢測一次電源是否合符規定。必要時作全面檢測。如有異常,應及時檢查。
8.非值班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制氫室內,外來參觀人員必須經有關部門同意,并由廠里或車間有關人員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