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食品藥品管理制度(一)
農村食品藥品監督員、協管員、信息員管理制度【1】
第一條為加強農村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及時掌握農村食品藥品市場動態,提高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效率,規范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我縣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的選配任命、工作監督和日常管理。
第三條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由各鄉鎮人民政府發文選拔任命,任期三年。在“鄉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公室”的統一領導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業務指導下履行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職責。
第四條鄉鎮一級設置食品藥品管理員、監督員,行政村一級設置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鄉鎮食品藥品管理員、監督員為鄉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和一名工作人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從村支書或村主任中考察確定,農村食品藥品信息員從村衛生室人員中考察確定。
第五條農村食品藥品監督員、協管員、信息員的基本條件: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二)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在當地有較高的威信;
(四)積極支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能夠按相關要求行使相應權利和履行相應義務;
(五)身體健康,有初中以上學歷,能夠保證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落實。
第六條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應當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發揮好宣傳、舉報、監督和協查作用。
第七條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在開展工作前,應接受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或本鄉鎮組織的食品藥品監管政策法規及安全知識培訓。
第八條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應當遵守好以下紀律:
(一)不得利用職權從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活動;
(二)不得向任何人泄漏有關食品藥品監督檢查信息和當事人的秘密;
(三)不準接收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請吃,收受禮品、禮金及其他有價證券等;
(四)嚴禁在沒有食品藥品監管執法人員在場的情況下私自進行行政處罰或收繳罰沒款;
(五)不得傳播未經公示或證實的食品藥品安全信息;
(六)不得利用監督員、協管員、信息員的身份從事其他違法活動。
第九條各鄉鎮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工作的動態考核和監督管理,對不積極履行工作職責,起不到監督作用的人員,相關鄉鎮要及時予以調整;對造成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應追究相應的責任。
第十條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任用期滿后,根據工作情況,由原任命鄉鎮進行綜合考評,評定不合格者予以調整;評定合格者可以繼續任用。
第十一條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因工作變動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履行相應職責的,相關鄉鎮應及時予以調整和補充,并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各鄉鎮應參照本制度,建立本轄區內鄉鎮食品藥品監督員、農村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管理制度,加強對監督員、協管員、信息員的工作的監督和日常管理。
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例會制度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強化各鄉鎮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及時安排部署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任務,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例會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定期組織召開,一般每季度的第一個月上旬召開,也可根據工作情況臨時通知召開。各鄉鎮負責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分管領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參加,也可根據工作需要,通知相關人員參加。
第三條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例會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主持,或委托相關領導主持,每次例會要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記錄。
第四條嚴肅會議紀律,與會人員要按要求參加。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到會時,要履行請假手續,否則將予以通報批評。
第五條會議主要內容
1、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及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工作措施。
2、傳達上級有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學習有關政策、法規、文件。
3、座談討論有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交流工作經驗,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4、部署安排近期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鄉鎮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信息報送制度
第一條為保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信息暢通,逐步搭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信息平臺,全面、準確、及時地反映我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綜合監管效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各鄉鎮要充分認識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報送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支持和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共同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網絡建設。
第三條各鄉鎮由聯絡員負責相關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報送工作,按要求完成信息報送任務。
第四條信息報送的內容和形式
(一)內容
1、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會議、文件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
2、新制定或新出臺的有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政策措施、規范性文件等;
3、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信息動態(年度監管和階段性工作計劃實施情況和日常監督管理情況),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專項檢查工作的實施方案、工作總結等。
4、食品藥品監督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
5、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擬采取的措施,專題調研報告等;
6、食物中毒事故(件)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情況;
7、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工作開展情況;
8、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報送的其他材料。
(二)形式:
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報送為主,必要時輔以影像資料及其他方式報送。對于暫時不宜公開的重要信息或保密信息,應當采取密傳、公文交換、專人送遞等途徑報送。
第五條報送要求、
(一)各鄉鎮要有一名領導分管信息工作,明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公室負責報送具體確定聯絡人員和報送要求,確保報送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權威性、統一性。
(二)各鄉鎮原則上每月報送信息1篇以上。
(三)凡我縣范圍內發生的或與我縣密切相關的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報送。
鄉食品藥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工作制度【2】
一、例會制度
(一)主要內容:
1、總結前階段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2、分析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和辦法。
3、部署推進以及督促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各項工作。
4、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有關事宜進行協調溝通和聯絡。
5、各村(社區)和監管部門進行工作交流和探討。
6、學習傳達縣委縣政府重要文件和重要會議精神。
7、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
8、鄉政府食品藥品食品安全工作領導機構確定的其他內容。
(二)方式方法
工作部署、交流、研討、學習、現場會議等。
(三)分類
1、全體會議。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全體成員會議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根據需要,也可臨時召開由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參加的會議。會議議題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提出,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負責人同意后確定。
2、專題會議。根據工作需要,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負責人召集并主持,相關成員參加,研究有關專項工作。
3、食品藥品監管員、協管員會議。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召集并主持。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由食品藥品監管員、協管員參加。
(四)會務工作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承擔。
(五)請假制度。應出席會議的對象不能參加會議的,要及時向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請假,說明原因,并安排其他相關同志參加會議。
二、監督檢查制度
鄉政府按照上級工作部署并結合本轄區實際制定年度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計劃,配合部門檢查和自行組織檢查。自行組織對轄區內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監督檢查,一年不少于6次;其它根據需要開展的專項檢查,以及對縣領導批辦案件,媒體曝光案件及本轄區內突出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應立即組織開展整頓;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認真做好記錄,提出整改意見,發現有重大隱患的及時報告。
(一)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按照屬地管理的要求,本著“誰檢查、誰簽字、誰落實、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鄉政府監管人員、村級協管員職責和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度。
(二)鄉政府組織巡查要制定方案、有記錄、有檔案,合理安排日常巡查活動。原則上對轄區內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每兩個月至少巡查1次(包括“小作坊、小食雜店、小餐飲、小飯桌、小攤販”等“五小”業態),巡查時填寫《食品安全現場檢查簡表》,發現隱患的要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并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字。
(三)根據實際需要和上級工作部署,在重大節日、重大活動、重要時段期間,組織開展監督檢查活動。
(四)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時,可以當場整改的督促負責人當場整改,不能當場整改的,要及時下達《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整改通知單》,并實行跟蹤督辦,期滿復查驗收。對期滿未整改的隱患或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要填寫《食品安全違法案線移交單》書面通報有關監管部門立即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五)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員、村級協管員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知曉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及經營情況要嚴格保密,不得用于非工作目的或透露給無關人員。
(六)巡查完畢后,及時填寫《轄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巡查臺賬》。
三、隱患排查制度
(一)結合日常監管,對本轄區的食品藥品安全隱患進行經常性排查,并視情況組織集中排查治理,每季度集中排查治理不少于1次,并將排查治理情況歸檔登記,登記《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排查備查銷案登記薄》
(二)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登記建檔,及時下發《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整改通知單》對一般隱患要做到立即整改,對一時難以整改到位的隱患,要督促隱患所在單位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進行監控管理,確保萬無一失。
(三)對食品藥品安全隱患進行分級分類管理。食品藥品安全隱患分為一般、較大、重大三個隱患級別。一般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是指風險一般,危害涉及面較小;較大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是指風險較高,危害涉及面較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是指問題嚴重,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風險極高,危害涉及面很廣。一般食品藥品安全隱患由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負責督促整改,較大、重大食品藥品安全隱患由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按照程序報告監管部門,由監管部門負責監督整改,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負責協助督導落實。
四、事故報告和應急處置制度
(一)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接到疑似食品藥品安全案件報告后,應當立即通報有關部門并組織核實,情況屬實的填寫《食品藥品安全案件線索移交單》向有關部門移交,并協助有關部門查處。
(二)接到轄區內發生一次死亡1人(含1人)或30人以上食物中毒事故的報告,鄉政府應在立即組織核實的同時,要在第一時間向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報告,主要負責人應迅速趕赴事發現場(轄區半小時內),組織力量控制事發現場和人員救治等食品安全事故初期處置工作。
(三)鄉政府編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相應的應急救援隊伍。根據事故應急救援需要,協助有關部門組織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配合有關部門安撫受害者家屬,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維護社會穩定。
五、信息報告制度
(一)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負責本轄區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匯總、整理、分析等工作,并將結果報縣政府食安辦。
(二)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負責收集、匯總本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并隨時報告給鄉政府。報送信息應保證渠道暢通,報送及時。
(三)食品藥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情況;
2、開展的食品藥品安全日常工作和特色工作;
3、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動態以及存在的問題、建議和采取的措施;
4、日常監督檢查情況以及食品藥品安全投訴舉報的上報和處置情況;
5、涉嫌制售假劣食品藥品等違法案件線索和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情況;
6、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宣傳活動情況;
7、食品藥品安全志愿者活動開展情況。
(四)報告要求。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于每月20日前將本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情況和信息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匯總后于每月23日前報縣政府食安辦;有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統計報表,按規定時限報送;食品藥品安全重大事項、重要信息,隨時報送;對食品中毒、突發食品污染事件等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的信息,除按有關規定和程序處置報送外,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要及時向縣政府食安辦報告。
六、聯合檢查制度
(一)組織協調
1、對重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由縣政府食安辦協調組織各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工作。對一般性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組織實施,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網格化監管方案要求配合檢查。
2、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負責制定本轄區聯合檢查行動方案,協商各相關基層單位組織聯合檢查行動,協調檢查過程中問題的處理以及信息綜合等。
(二)組織實施
1、加強協調配合。開展聯合檢查時,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的統一指揮安排參與執法的職能部門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開展聯合檢查。
2、規范檢查行為。參與聯合檢查的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監管人員、村(社區)級協管員要認真填寫檢查記錄,按照職責履行職能,做好檢查記錄。
3、依法履行職責。實行食品藥品安全“聯合執法統一抓,問題處理再分家”的機制,對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處罰,必須堅持各職能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原則,由各有關執法單位根據職責和程序分別進行立案、調查、處理。
4、各村居應支持和配合在本村居范圍內開展的食品藥品安全聯合檢查工作,不得推諉、阻攔和奉行地方保護主義,應保證聯合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檢查內容
對轄區內涉及食品藥品單位(包括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使用等環節)進行聯合檢查。檢查內容:一查證照持有情況;二查內外環境;三查基礎臺賬建立情況;四查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情況;五查食品藥品“索證索票”情況;六查相應法律法規及基本食品藥品安全知識了解情況;七查有無購、售、使用不符合要求或違禁原輔料、添加劑等,有無制假售劣等違法違規行為;八查相關設施使用、維護、缺損等情況,流程、操作是否符合相關要求;九查庫房通風、照明、防鼠情況,原輔料、成品是否分庫存放,擺放是否符合相應要求;十查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十一查食品藥品質量情況。
每次聯合檢查時,至少有2名職能部門執法人員參加,認真做好現場檢查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由職能部門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查處。檢查結束后,鄉鎮政府(街道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根據檢查發現問題、隱患及時總結并上報縣食安辦。
七、協管員考核制度
鄉政府根據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工作職責,對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工作情況進行年度考核。
(一)考核組織
縣食安辦和鄉人民政府共同對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進行考核,由各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考核結果報縣食安辦備案。
(二)考核內容
(1)協助相關部門開展食品藥品監督檢查及隱患排查情況;
(2)接受相關部門開展的食品藥品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情況;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情況;
(3)舉報涉嫌食品藥品的違法案件線索及協助相關部門進行查處情況;
(4)對本村(社區)轄區內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普查建檔工作情況;
(5)對農村群體性聚餐的監督指導工作情況;
(6)完成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的情況。
(三)考核方法
協管員的考核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檔次,通過評分表考核評定:90分以上為優秀,70—89分為稱職,60--69分為基本稱職,60分以下為不稱職(考核評分細則另行制定)。對考核結果為不稱職的協管員,由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報請鄉政府解除聘任,并報縣食安辦備案。
協管員有下列行為的,應酌情扣分,情節嚴重的,經調查核實后,由鄉政府解除聘任。
(一)違反協助執法管理規定,對管理相對人實施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泄露有關保密事項;
(三)對管理相對人吃、拿、卡、要,以舉報事項要挾管理相對人,對管理相對人進行打擊報復的;
(四)其他違法行為。
八、責任追究制度
(一)不認真履行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追究:
1.應當履行而未履行或未按規定或程序履行食品安全工作相關職責,造成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或社會不良影響的;
2.對縣政府有關部署、要求、指示及交辦的重大事項,貫徹執行、監督協調不力,受到通報批評的;
3.對縣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指示和交辦的重要工作,敷衍了事、拖延不辦,造成嚴重后果或消極影響的;
4.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未能及時發現上報,以及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中未能積極履行職責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發生重大疏漏的;
5.其他應當追究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中的過錯、失職行為。
(二)經確認需追究責任的行為,按以下規定確定責任人:
1.領導集體或主要領導決策產生過錯的,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
2.分管領導不盡職責造成過錯的,追究分管領導的責任;
3.適用政策法規和規定不當造成過錯的,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4.未依法履行職責或按規定要求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追究相應崗位工作人員的責任。
(三)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行政責任的追究,按照有關規定實施。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九、宣教培訓制度
(一)周密組織。鄉按照縣政府統一部署并結合本轄區工作實際,制定年度宣教培訓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各村居按照計劃開展宣教培訓工作。
(二)重點突出。一是各級黨委、政府安排部署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重大決策和措施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增強監督管理者和生產經營者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和責任,提高群眾依法維權和參與監管的能力。二是宣傳重視食品質量、講究信譽的先進典型,介紹優質食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增強群眾消費信心。三是鄉監管人員以及村居協管員開展監管工作應具備的業務知識。
(三)因地制宜。做到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一是各鄉以及各村(社區)每年應組織4次以上大型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活動,借助“3.15”、“12331”、食品安全周、藥品安全月等活動擴大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教育社會效應。二是鄉對食品藥品企業法人及經營業主每年應開展1次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質量規定的培訓。三是鄉以及村(社區)從事監管工作的人員年度參加各級各類培訓12次以上,累計培訓時間不低于40小時。四是村居對食品藥品安全志愿者要經常組織培訓活動,年度培訓活動不少于4次。
(四)正確導向。嚴格使用科學術語和質量標準,防止誤導。陪訓教材、教育材料和科普讀物要經有關專家審定。鄉食藥辦應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宣教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業務指導。
(五)培訓形式。采取定期集中學習、發資料自學、現場實踐學習、組織參觀學習等方式進行。
(六)檔案管理。應建立宣教培訓檔案,包括參加宣傳培訓的簽到簿、宣傳培訓計劃(方案、通知)、總結、宣傳培訓內容教材、宣教工作記錄、培訓答卷、宣傳培訓的影像資料等基本情況內容。
十、考核評估制度
將村(社區)委會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鄉政府目標考核體系,以“年考核、季督導、月評價”的形式進行。鄉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公室制定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考核細則,內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工作目標落實情況、網格化監管、專項治理、宣傳與培訓、信息上報、農村聚餐登記上報、隱患排查、日常工作等完成情況以及工作是否具有特色等。考核主要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座談測評等方式進行。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對評為年度優秀等次的,由鄉政府給予表彰;凡轄區內發生一起及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年度內村(社區)委會及相關責任人不得評先評優;對工作不落實甚至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失職瀆職的,一律嚴肅問責。
篇2:衛生院劇毒麻醉精神藥品管理制度
衛生院劇毒、麻醉、精神藥品管理制度
一、麻醉藥品的品種,系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麻醉藥品管理條例》所規定的品種,如*類、*類、可卡因類等和衛生部所核定的其他易成癮癖的毒性藥品及制劑。毒性藥品與精神藥品的品種,系指中國藥典附錄及衛生部和其它有關規定的品種,均應列入。
二、麻醉藥品、毒性藥品號精神藥品,必須遵照國家公布的《麻醉藥品管理暫行條例》及其施行細則和《醫療性毒性藥品管理辦法》、精神藥品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管理。
三、藥劑科必須嚴格監督各醫療科(室)合理使用麻醉藥品,如發現濫用情況有權拒發,并應直接向院長和醫務科報告,以便及時檢查、處理。
四、藥劑科和各醫療科(室,均必須建立健全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及精神藥品和管理制度,設置加“五專”(即專人、專柜加鎖、專帳、專冊、專用處方)管理。具有明顯標志的專用瓶簽,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五、藥劑科對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精神藥品,應定期清點。取用麻醉藥品后應按處方隨時登記注銷(設置專用帳卡)。每日對用量與存量核對一次,統計人員應定期查核。
六、處方中的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精神藥品名稱不得簡化。調配人員接方后須嚴格認真審查,配方后須經另一人核對(夜班例外)方準發出。
七、大專院校畢業有二年以上臨床經驗、中專畢業有五年以上臨床經驗或相當于同水平的醫師,經醫務科審核,院長批準,將醫師名單送藥劑科備查,方可有麻醉藥品處方權。
八、麻醉藥品、醫療性毒藥品與精神藥品處方,一次劑量一般不超過常用量,麻醉藥品、醫療性毒性藥品一次處方總量不得超過一日極量,毒性中藥不得超過二日極量。超過常用量時,必須由醫師另行簽字,超過極量時需經醫師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批準,外用藥不在此限。
九、醫師所開寫的麻醉藥品注射劑,一律限在本院使用。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帶回使用時,應由醫師在處方上注明,并經醫務科審查批準,在市衛生局辦理麻醉藥品應用卡,調劑室方可配發。只限一次用量。
十、醫院臨床確診的晚期癌癥患者,確需連續使用麻醉藥品時,經醫務科審查批準,憑醫院疾病診斷書辦理麻醉藥品應用卡。
十一、哮喘、神經官能癥、精神及其他慢性病等特殊需要的患者,需連續使用或超量使用醫療性毒性藥品、精神藥品時,要由醫師在處方上簽署意見,可做特殊處理。
十二、調劑室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實行定額管理。在交接班時,應嚴格履行點交手續。保管人員工作調出時,要履行交接手續,藥劑科負責人監交。
十三、對少數破損、短少等麻醉藥品的處理,可按季匯總列表,說明理由,經科主任批準,報主管院長備案。醫療科(室剩余麻醉藥品,應按退藥手續隨時交藥劑科,不得積存。
十四、藥劑科應定期到各醫療科(室檢查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與精神藥品的使用和保管情況,并將檢查結果報告院長。
十五、藥劑人員應做好宣傳工作,廣泛宣傳麻醉藥品管理的有關規定,發動群眾共同管好,保證麻醉藥品合理使用,杜絕流蔽。
十六、麻醉藥品的處方應單獨裝訂成冊,保管三年備查。醫療性毒性藥品和精神藥品的處方應保存兩年備查。普通處方保存一年。
篇3:鄉鎮衛生院藥品管理制度
鄉鎮衛生院藥品管理制度
醫院藥劑工作是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藥品管理,確保藥品質量是提高醫療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環節,醫院藥學科必須根據醫療、科研的實際需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醫院藥劑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醫院藥劑管理,嚴把采購、保管、使用關,為人民健康服務。
一、西藥管理
(一)采購藥庫管理人員負責全院的藥品采購供應工作,根據每月由微機輸出各類藥品消耗動態,按時編制藥品分期采購計劃,經有關領導研究批準后方可采購,在供應政黨情況下庫存量一般為2~4個月,特別注意解決藥品緊缺與積壓兩方面矛盾,摸準用藥規律,把握藥品市場動態,掌握供求信息,嚴把質量關,不進“三無”及偽劣藥品和非藥品,暢通購藥渠道,堅持按主渠道進藥,健全外部調整網絡和內部流通體系,預見藥品前景,把握最佳購入時機,對搶救急用藥品積極組織進貨,保證醫療需要。
(二)驗收購進、調進或退庫藥品,由藥庫管理人員、采購人員嚴格驗收。對品名、規格、數量、批準文號、生產批號、生產廠家注冊商標、有效期限、外觀質量、包裝情況、進價等項進行驗收核對,全部合格逐項填寫藥品驗收入庫記錄本,經與原始單據核對無誤,采購、保管人員雙簽字后方可入庫,交有關領導簽字辦理專帳付款。
(三)保管藥劑人員要認真執行藥政法。對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精神藥品、貴重藥品、自費藥品,必須按其有關規定嚴格管理。保管藥品庫房建筑必須堅固、干燥、通風。易燃易爆藥品需保管入危險品庫內。防火安全設施要齊備。
庫存藥品按性質、劑型分大類、再按藥理作用系統存放,注意藥品要求溫度低溫保存藥品需冰箱內存放,需避光藥品注意放在非光照處,效其藥品及時登記,定期檢查。做好防霉、防蟲、防鼠措施。有完善的藥品帳、卡進行統計,定期清查盤點,做到帳物相符。
(四)調配配方人員必須認真負責,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收方后執行查對制度,核對處方內容無誤后,方可調配。處方調配要細心、迅速、準確,核對雙簽字。對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精神類藥品的調配必須按其有關規定審方、調配。如發現問題及時與醫師聯系更改后再調配,藥劑人員不得私自更改。對急救搶救用藥隨到隨配隨發,不得延誤。
(五)使用門診藥房供門診病人使用,病區藥房藥品供住院病人使用。藥劑人員必須把好使用關,對麻醉藥品、毒性藥品、精神類藥品、貴重藥品的使用,必須依據有關規定、專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統計。自費藥品要嚴格管理,不得用于公費處方。杜絕濫開方,開大方,對不合理用藥的處方,藥劑人員可拒絕調配。
藥劑人員應主動深入科室征求意見,介紹國內餐新藥及其藥理作用、性能、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的有關資料,使臨床用藥不斷得以更新。
二、中藥管理
(一)采購根據本院業務性質和工作范圍,參考微機輸出藥品消耗動態及不同季節用藥情況,編造采購計劃,經有關領導批準后進行采購,正常情況下庫存量限定2~4個月。
采購藥品必須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執行。不得購進偽劣、變質和非醫用藥品。采購人員自覺遵守財務管理制度,廉潔自律,遵守國家法律法令,嚴把藥品質量關。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嚴禁從私人手中購藥,確保人民用藥安全。
(二)驗收嚴把驗收關是臨床用藥安全的重要步驟,中藥的真偽、優劣、霉變、蟲蛀、摻假問題比較突出,要求驗收人員根據原始憑證進行品名、規格、產地、質量、數量、價格等方面的驗收。中成藥需按規定驗收核對。驗收合格后按原始憑證填寫入庫單及時入帳。要求帳物相符。
(三)保管中藥保管視藥物不同特性、采取相應的貯存方法,按藥物性質,入藥成分或帳號次序集資保管,注意室內干燥、通風、掌握好室溫與光線對藥物的影響。
不具芳香性的根莖葉花宜放木箱陰涼處,氣味芳香及貴重藥品宜密閉于瓷器內,易生蟲又不易爆曬的需熏蒸;果實、種子類需密閉于瓷罐及缸中防鼠;動物臟器及膠類藥品需保存于盛石灰裝置的瓷罐中;對毒性藥品、麻醉藥品需專人專柜加鎖保管。
(四)調配中藥調劑室負責全院各臨床科室所用中藥的調配,調劑人員根據本院醫師簽名處方進行調配。調配人員要嚴格按調配制度進行調配。稱量要準確,如一方多劑者分包要等量;如需“先煎”、“后下”、“烊化”、“沖服”、“包煎”等藥品應單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調配毒性藥品需經二人核對,調配后量具應及時清洗干凈,處方調配后經第二人核對無誤后實行雙簽字再行發出,急癥處方隨到隨配方發藥,不得延誤。
(五)使用調配毒性中藥及精神類藥物必須遵守《醫療用毒性藥品及精神藥品管理辦法》管理使用,貴重藥品都應有專人、專柜保管。建立登記、逐方銷存、定期檢查、帳物要相符。
緊缺藥品的使用只應用于配方中,不得以單味藥出售,并注意向臨床介紹其代用品性能以彌補配方上的缺藥。
三、特殊藥品的管理
特殊藥品是指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放射性藥品,《藥品管理法》規定對上述藥品實行特殊的管理辦法。
(一)麻醉藥品麻醉藥品系指連續使用后易產生身體信賴性且能成癮癖的藥品,麻醉藥品只限于醫療、教學、科研需用,麻醉藥品的采購,保管、調配、使用必須按照《麻醉藥品管理辦法》執行,麻醉藥品處方權由醫師以上職稱,經醫務科審批方可執行、簽字字樣由藥房備查。
藥學科對麻醉藥品嚴格執行“五專”管理,即專櫥加鎖、專冊登記、專帳消耗、專用處方和專人負責管理。控制針劑二日常用量,片、酊劑不超過三日常用量。杜絕濫用、防止流痹。對晚期癌癥病人執行申領麻醉藥品專用卡的暫行規定,管好“專用卡”的發放、使用和管理。處方書寫要規范并注明病情。處方計價、調配、核對、發出必須簽全名,班班交接,逐日登記消耗。科主任定期檢查,處方保存三年備查。
(二)精神藥品精神藥品是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之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夠產生依賴性的藥品。醫師應根據醫療需要合理使用精神藥品,嚴禁濫用。
一類精神藥品每方不超過三日常用量,二類精神藥品每方不超七日常用量,實行專柜保管。一類精神藥品需逐日登記消耗,定期檢查。精神藥品定期盤點,處方保存二年備查。
(三)醫療用毒性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系指藥理作用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用量不當會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藥品。毒性藥品的收購、供應、使用必須按《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執行。必須建立保管、驗收、領發、使用核對制度、須有責任心強,業務熟練的中級以上藥師負責保管,專柜加鎖,專帳登記。毒性藥品包裝容器及存放專柜必須印有毒藥標志。
醫療用毒性藥品憑醫師規范處方進行調配,每日不超過二日極量,配方人員必須認真、負責、稱量準確,中級以上職稱藥師
復核、簽名蓋章發出。對未注明“生用”中藥,應當付炮制品,調配毒性藥品用具必須隨時清洗干凈,技工炮制毒性藥品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炮制規范》的規定執行,處方保存三年備查。
(四)其他非醫療毒性試劑藥品非醫療性毒性試劑藥品的管理使用,應以醫療用毒性藥品的管理使用,由責任心強的專人負責,專柜加鎖雙人保管、專帳登記調入與使用,調配毒性試劑時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稱量、配液需雙人復核實行雙簽字。所有毒性試劑配制單保存二年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