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基礎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企業管理的基礎
中國的事情難辦,中國的企業難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人很多不遵守規則,不按規則出牌。就說打牌也一樣,中國人打牌很多人認為偷牌是很正常的,還覺得這個家伙聰明,反應快,所謂“看得見是你的眼快,看不見是我的手快”。西方人可不這樣。我就碰到過一次,不是打牌,是跟人家去打高爾夫球。我一個同學跟我一起去,那個同學有一桿球處理的時候,他把那個球從底下低洼的地方用腳偷偷撥到坡頂上來了,撥高了一點,大概就撥了八到九厘米的樣子,那一桿球肯定非常好打。對于這種賴皮的行徑,中國人往往一笑置之,這個家伙很滑頭的,小聰明,我們不會說什么。但是,事后那個老外跟我說:“你以后不要跟這個人來往!為什么這個人太不守規則了。你別看打球,打球代表他的品性,他的品性就這樣,你以后不要跟他來往了。”老外就覺得這樣的人靠不住,因為你不守規則,就覺得你這個人不能交。
我還有一個同學在加拿大的一家高爾夫球場賣票,加拿大的這個高爾夫球場有一個規定,6歲以下的小孩去學球是不需要付費的,12歲以下的小孩練球買半票。我的同學告訴我,有一次,他有一個老朋友帶了兩個孩子來打球,一個孩子只5歲多,還有一個孩子只有11歲多,但這一天這個父親帶著兩個孩子買了一張全票、一張半票,我的同學跟他說,你只要買張半票就夠了,這個父親就說,新的一年了,我的小兒子已經滿6歲了,大兒子已經滿12歲了,小兒子要買張半票,大兒子要買張全票。我那個同學很好心地跟他說:“沒關系,我不知道你兒子一個滿12歲一個滿6歲了,你還是可以買張半票就夠了。”誰知那個家伙馬上就發火了:“你說什么啊,你怎么能夠這么說話呢,我少買一張票,省了錢,但是我給了我兒子什么樣的示范啊,我等于告訴我兒子,我在撒謊,我這個人做人不誠實。你怎么能這么跟我說話呢”你怎么讓我去跟兒子撒謊呢我那同學氣壞了:“狗咬呂洞賓。”
武漢大學的一件事。有一個外籍老師給我講的一個故事―――我們到中國來,當初是有協議的,協議上明確寫著,我在武大受聘半年,機票全報,當我去報機票的時候,卻說我只能報一半。我就跟財務交涉,怎么只能報一半呢財務解釋說,規定是這樣的。你的規定怎么跟合同不一樣呢,簽的合同是全報的。財務說肯定是合同簽錯了,因為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是報一半的,你不相信我把別人報的機票拿來給你看。確實這個合同簽錯了,財務解釋這個合同誤簽了,拿著一年的合同給我簽的,合同規定合作一年的老師全報,合作半年的報一半,肯定誤簽了全年的合同,但報一半機票的地方沒改過來,是工作的失誤,請我原諒。對不起,我說我只認合同,你怎么能把契約不當一回事!你錯了,也只能這么錯,合同就是合同。在美國,惠普公司,產品的促銷價格寫錯一位數,小數點前進了一位,就以10%的價格賣,等到這個廣告下掉,再實行新價格。沃爾瑪也是,產品的標簽貼錯了,100塊錢的東西貼成10塊就賣10塊。沒有什么好商量的。結果財務人員把院長找來了,領導,有問題找領導,而不是找法規。領導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無非“很抱歉,我們工作人員不小心,我們這個合同簽錯了,機票只能報一半,這是我們的規定,是我們院務會定的”之類。“院長,請你告訴我,我到哪里投訴你,到哪里告你”我的話一出口這個院長發笑了。聽了這個故事,我還是比較理解這個外教的,但是我跟所有的跟外界打交道少的同學去講這個事情,所有的同學都覺得這個老外太笨了,怎么這么死腦筋,院長跟你說事情都不給個面子!我們講的是面子,我們講的是領導,人家講的是法規,人家講的是契約。
還是我在東莞的時候,一個意大利商人在我們的隔壁辦一個廠。有一年,咱們政府強調個人所得稅,意大利廠的董事長聽說這個事情,馬上飛過來責成他的總經理,趕快計算每一個高管的個人收入,補交全部個人所得稅。這個總經理是香港人,這個香港的總經理就跟董事長說,不需要的,哪有這么回事。總經理跟老板說不清楚,結果這個總經理想什么辦法呢,把當地的稅務局長請來吃飯,當董事長的面問稅務局長,你說所有的企業都會去補交個人所得稅嗎,稅務局長說不可能。這回輪到這個老板暈頭轉向了。中國人對規則問題,不是那么當回事兒。
在現代工業時代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強,于是團隊合作中的規則就凸顯出其特別重要的意義。企業管理中講的規則,主要由程序與制度構成。程序是對企業規定流程中行動的結構化特征或時序關系的清晰說明,大多以事情該如何作為主體,制度更多是對繞開或違背流程的制約條款或處置措施。管理包括“管”和“理”,“管”是監督和控制,“理”是指導和服務。如果這個說法站得住腳的話,我們所謂的“程序”與“制度”,分別側重于“理”和“管”了。因此,我們進一步提出,中國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理”(程序),而不是“管”(制度)。中國企業大多數沒有把程序和制度分開,都稱之為制度,其中也包含對程序不夠重視的因素。更多地強調了管控,往往忽視疏導。在這里,“流程”一詞出現了。流程是為實現對被服務者的輸出的一系列結構化的可測量的操作,由兩個以上崗位的實施來保證。流程包含實現輸出(即活動目標)、兩個以上的組活動、形成內在邏輯結構、可評測可度量、由服務者向被服務者提供、與單位崗位鏈接等六個要點。主要程序與制度制定的次序一般是模塊系統(DM)、跨部門系統(DP)、部門業務(BP)、崗位細節(EA),而模塊系統常常包含共性的四大模塊:人力資源、財務、生產運營、營銷,國企常常增加黨群模塊。
管理的復雜性在于,把簡單的規則堅持下去。我們的企業規則是有的,但往往執行不好,其中有執行力的原因,但執行力因素又首先表現為程序不充分、培訓不到位、規則不具備剛性、執行不能長期堅持等。我們的文化往往更相信領導,而不遵循規則,就像前面講的武漢大學外教報銷機票的故事。殊不知,真正的管理是規則管理,是程序管理,是非領導化管理。
就是管理者自身,也常常對規則不以為然。以前公司,所有的干部都遲到,干部越大遲到越多。我剛踏進這間公司,組織開了一個干部會,我說:“我剛剛來,對這個行業什么都不懂,大家都不要問我做什么、怎么做,我沒有答案,但是我保留你做錯了我找你麻煩的權利。我想用一段時間抓一下遲到的事情,這是我認為要抓的第一個事情,也是我還有能力抓得起來的事情。有一個辦法,既然大家都遲到,就把作息時間往后推,10點上班也可以,規則不是我定的,規則可以改,上午12點鐘上班也沒關系,但是下午下班后延。”干部們說:“回家太晚了,老婆會有意見的。”“那怎么辦八小時工作制,我還沒有權力改。”最后定下來8:30上班,下午按時上班,中午少休息半個小時。我說:“就這么定,規則是我們大家定的。不是我不讓你遲到,是我們的工作教我們不能遲到。”第二天我站在廠門口,看他們誰遲到。員工遲到我不管,只管干部。等干部都來了,我再去上班。下午下班的時候,我在圍墻的里面貼一個很大的海報,“張三遲到14分鐘、李四遲到15分鐘……”7個干部,遲到最晚的大號字,遲到最短的字寫小一點,堅持了8天,這樣所有干部都不遲到了。如果你一意孤
行,堅持遲到一個月,你的員工都會開除你。任何一件事,一定要把它做到底,做透。
有一次,前些天一個學員打來電話問我:“昨天下暴雨,有好幾個人遲到,其中包括副總經理。應該怎么辦”我回答說:“找規則辦,規則定下來就是剛性的。副總經理也一樣處理,還是有人堅守規則,沒有遲到嘛,如果有人遲到不受處理,對遵從規則的人就不公平,而且很多其他的規則也逐漸容易被破壞。”所以,我提到“只有管理者才能破壞管理”,規則常常被有權力的人首先打破。
中國人雖然在很多方面有優勢,但就規則角度、合作角度看我們的管理就不具備優勢。就規則而言,中國人如果有德國人一半那么“笨”,我們會走得更好;遺憾的是中國人太精明了,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違背規則的路子太多了。我們有太多的“特殊情況下”,而執行者很容易把一般情況化為特殊情況。我們有太多的“原則上”,而提出“原則上”的時候就已經不考慮原則或已經打算大踏步地放棄原則。我強烈主張管理者必須大張旗鼓地反對過多的管理彈性,“策劃要活,管理要死”是我的一貫主張,至少在我們剛進入工業化的階段,也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于執行者,則非常鮮明地提出打擊“精明”,不能讓耍小聰明的人占便宜。正如前面所說的內蒙古的一家報紙的“三毫米規則”,看似簡單,卻由此及彼,可以培養大家做事服從規范、遵守規則的態度,由此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加速從業人員的職業化進程。在執行的過程中,已經不是它自身對不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否頑強地堅持的問題。
客觀上例外自然還是會有的,所謂例外管理,是指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是很難預先設想到、從未發生過(包括已知的行業內)、因其性質和結構極其復雜而無確定的解決辦法。解決此類問題時就沒有固定程序可循,只能求助于管理者的經驗、知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但中國企業目前的重中之重是“減少自選動作,穩定標準動作”,尤其不能以粗放的設計來增大人為的比例和人為造成本不存在的例外管理問題。
篇2:建筑公司環境管理培訓意識能力控制程序
建筑集團公司環境管理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名稱:培訓、意識和能力控制程序
1.目的
明確培訓需求,提高全員環境意識,確保其工作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崗位人員經過相應培訓,并具備勝任其承擔工作的能力。
2.適用范圍
適用于集團公司所有員工環境管理的培訓。
3.職責
3.1行政部負責編制并組織實施本程序。負責制定集團公司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監督檢查各層次人員環境管理意識和能力培訓的落實工作。
3.2行政部、企管部共同組織領導層和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的環境意識、能力培訓。
3.3企管部負責環境管理培訓教材和教師的聯系工作。
3.4各單位負責組織落實本單位管理層和重要環境因素崗位人員的環境意識和能力的培訓。
4.控制程序
4.1確定培訓需求和計劃
4.1.1確定培訓需求:凡其工作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所有人員都應經過相應的培訓,具體分三個層次。
a.領導層:集團公司副經理以上領導和各分公司經理;
b.管理層:各單位管理干部(包括項目部管理人員)和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
c.操作層:施工或工作在重要環境因素崗位的具體操作人員;
d.重要環境因素崗位:防水員、油漆工、篩砂工、抹灰工、電焊工、混凝土攪拌手、混凝土剔鑿工、混凝土振搗工、炊事員、架子工、木工、現場清掃灑水員、機械手、鋼筋工、管道工、瓦工、司爐工、維修工、材料員、保管員、電工、保潔員、環保員、試驗工等。
4.1.2確定培訓計劃
a.各層次的培訓都要在培訓前制定計劃,報各層次的主管領導批準后實施。
b.各單位要填寫《環境管理培訓計劃表》(EMS/03-1),報行政部備案;由行政部對各單位上報的培訓計劃進行匯總,填寫《環境管理培訓計劃實施匯總表》(EMS/03-2),為檢查落實情況做準備。
4.2明確各層次人員的培訓方式和內容
4.2.1培訓方式
4.2.1.1領導層的培訓
由集團公司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利用統一組織學習或座談會形式進行。
4.2.1.2管理層的培訓
a.分公司領導層由行政部會同企管部以內部辦班的形式進行。
b.項目部管理層由分公司以內部辦班的方式進行。
4.2.1.3內審員的培訓
由各單位確定內審員名單,經最高管理者批準后,企管部負責組織,以集中辦班的方式進行。
4.2.1.4操作層的培訓
a.一般員工的培訓由各單位自行組織。可采取講課或考核的方式進行。
b.對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崗位員工的培訓,由各單位組織。根據重要環境因素崗位確定并填寫《重要環境因素崗位人員名單》(EMS/03-3)。可采取講課、作業指導書交底、現場指導等形式進行,同時進行相應的能力考核。
c.新員工培訓,由各項目部以入場教育的形式進行。
d.相關方的培訓由各項目部以宣講方式為主,對物資材料供貨方和勞務工程分承包方進行培訓。
4.2.2培訓內容
4.2.2.1各層次的培訓內容(見W*/EMS/C*/A/03-20**附表1)
4.2.2.2培訓意識要求
通過對各層次人員的培訓,使每一有關職能與層次的人員意識到:
a.符合環境方針和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b.工作活動中實際或潛在的重大影響,以及個人工作的改進可產生的環境效益;
c.在執行環境方針與程序,實現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應急準備與響應)方面的作用與職責;
d.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
4.2.3培訓考核
4.2.3.1對環境管理培訓應進行相應的考核。考核一般采取答卷形式,也可采取口頭問答形式對培訓效果進行確認,對于沒有達到培訓要求的人員要進行再次培訓。
4.2.3.2根據實際工作情況中的工作成績與過失,各單位要在培訓結束后,對培訓效果進行檢查:
a.行政部根據培訓計劃對各部門、分公司、項目部的培訓情況及效果進行檢查,并填寫《環境管理培訓計劃實施匯總表》(EMS/03-2)的效果檢查情況欄目。
b.各單位要對培訓情況和效果進行自查,填寫《環境管理培訓計劃實施匯總表》(EMS/03-2)的效果檢查情況欄目。
4.3培訓記錄
4.3.1所有培訓必須有記錄,應包括培訓計劃、考勤、教材、試卷、成績等。
4.3.2培訓記錄由實施部門負責記錄并保存。各單位指定專人負責統一保管。具體執行《記錄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
5.相關文件
W*/EMSC/A-20**《環境管理手冊》
W*/EMS/C*/A/12-20**《記錄控制程序》
6.標準表格
EMS/03-1《環境管理培訓計劃表》
EMS/03-2《環境管理培訓計劃實施匯總表》
EMS/03-3《重要環境因素崗位人員名單》
篇3:廚房安全管理意識培訓
廚房安全管意識
(1)為了確保廚房的生產安全與廚師個人的安全,避免或及時防止各類不安全問題的發生。
(2)所有在崗廚師在上崗前對各種機械設備應按《設備使用說明書》操作使用。
(3)各種機械設備使用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不準隨意改變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設備一旦開啟作業,操作人不準隨意離開現場,對電器設備、高溫作業的崗位在作業中隨時注意觀察機器運轉和油溫等變化情況,發現意外應及時停止作業,及時上報廚師長。遇到故障不準隨意拆洗設備,應及時報修,由工程部專業人員進行維修。
(4)廚師使用的各種刀具應嚴格加強管理,作業中應嚴格按要求使用和放置刀具,不用應將刀具放在固定的位置,不準隨意拿刀具嚇唬他人或用刀具對指他人。收臺后應將刀具放置固定的工具內存放,廚師不準隨意把刀具帶出廚房。
(5)個人的專用刀具應標有記號,不用時應放置固定位置,不準隨意借給他人使用,嚴禁隨處亂放,否則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刀具持有人負責。
(6)各種設備均由專人負責管理,他人不得隨意亂動,定期檢查廚房的各種設施設備,及時消除不安全隱患。
(7)每天收臺后要逐一檢查油路、閥門、氣路、燃氣開關、電源插座與開關的安全情況,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報修,嚴禁私自進行處理。
(8)整理衛生時嚴禁用濕抹布擦拭電源插頭,嚴禁私自亂接電源,不準帶故障使用設備,下班后做好電源和門的檢查工作。
(9)廚房如果發現被盜現象,值班人員或發現人應保護好現場,及時報上級處理,并及時協助領導了解情況。
(10)掌握廚房和餐廳內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的安放位置,以及其使用方式。
(11)對線路每天進行仔細檢查,發現超負荷用電及電線老化要及時報修,并向上級匯報。
(12)一旦發生火災,應迅速通知總機和消防中心,報告火災發生部位、火勢大小和報警人員姓名、部門。設法滅火,并根據火情配合保安人員組織引導客人安全疏散。
(13)以上規定嚴格執行,如有違反參照《員工手冊》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