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人員安全意識防范措施

施工人員安全意識防范措施

2024-07-13 閱讀 1858

1.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嚴格經過安全教育培訓,使操作人員能夠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上崗操作。

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并系好下頜帶,并帶好胸牌。根據集團總公司要求,安全帽必須按照施工人員的職能,分別配齊紅、黃、藍、白色,不按規定執行的不準進入現場。

3.酒后嚴禁上崗,現場嚴禁吸煙。

4.特殊工種:架子工、機工、電工、電焊工、信號工、塔司,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人員嚴禁操作。

5.嚴禁“三違”,強化管理,嚴格執行施工現場違章罰款100條。

6.在2m以上防護設施不完善時,操作人員必須系掛安全帶,以免發生墜落。

篇2:安全監控系統計算機病毒防范制度

第一條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應以預防為主,事后處理為輔。

第二條計算機病毒防范工作由信息技術中心統一協調組織實施。

第三條信息技術中心應設系統安全管理員,專門負責病毒防范的管理工作,并要求其掌握常見計算機病毒的防護處理知識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了解、跟蹤當前計算機病毒的流行趨勢和有效對策。

第四條監控系統使用的防病毒軟件,必須是經過公安部門認證的產品,對防病毒軟件的病毒碼必須及時進行升級和更新。

第五條各礦新增的監控服務器,必須經信息中心檢查、登記備案后才能使用,以防隨機帶來的病毒

第六條定期查殺毒,定期查殺毒周期不能超過一周:對易受病毒感染的機器,必須啟用實時殺毒并每天查毒。定期對網絡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記錄存檔。

第七條監控服務器要盡量做到專機專用,特別是具有讀寫權限、身份確認功能的認證服務器一定要專用;對共享的網絡文件服務器,應特別加以維護,控制讀寫權限,不在服務器上運行無關軟件程序。

第八條監控服務器要定期進行計算機病毒檢查,系統中的程序要定期進行比較測試和分析;發現病毒立即處理并通知上級管理人員。

第九條嚴禁使用來歷不明的光盤、U盤、硬盤,對外來光盤、U盤、硬盤,使用前必須要進行病毒檢測,確認無病毒后方可使用。

第十條如果發現監控服務器感染病毒,必須馬上將受感染的機器與計算機網絡隔離,防止病毒擴散,同時迅速對網絡和所有工作站進行查殺毒。

第十一條經常對硬盤上的重要數據文件進行備份,以備受病毒侵害后,能恢復數據。

第十二條各礦監控負責人每月月初搜集整理在內部網上發布當月的病毒動態,內容包括當月可能發作的病毒名稱、發作日期、可能造成的危害、推薦使用的殺毒軟件。

第十三條未經專門管理人員許可,擅自安裝新軟件或嚴重違反使用規定而導致服務器及其相關輔件損壞的,將按照有關規定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篇3:員工手冊公示風險防范

《員工手冊》公示風險防范

《勞動合同法》頒布后,企業規章制度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顯。許多中小企業借鑒大企業管理經驗,開始起草制定規范員工行為的企業《員工手冊》。有的企業《員工手冊》想把各項制度都列入其中,按一般規律,《員工手冊》是要公示的,有的企業因為公示《員工手冊》又帶來不小的風險。

什么是企業《員工手冊》公示風險

我們不妨舉一個例子說明它。

李某為某生產加工企業員工,2008年1月15日至1月21日,該員工未經請假,六天未到崗。之后,企業根據《員工手冊》第一百零五條“員工無故曠工五日以上(含五日)者,為嚴重違反公司管理制度,公司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與該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員工對企業的決定不服,向當地勞動仲裁部門提起勞動爭議仲裁。仲裁委員會經過調查認為,雖然公司《員工手冊》有此規定,但是該公司并無證據證明該員工知悉《員工手冊》內容,因此,該內容對李某不產生效力,從而裁決該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行為無效。企業為什么會在勞動爭議仲裁中敗訴呢

首先,我國《勞動合同法》第39條明確規定“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其次,該企業員工手冊中有明確的規定:“曠工五日以上者,屬于嚴重違反公司管理制度,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再次,李某存在無故曠工六天的事實。從曠工事實到《員工手冊》,再到法律規定層層推理,這是無可爭議的。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答案很簡單。是企業沒有把《員工手冊》向李某告知,也沒有其他有效方法使李某知悉《員工手冊》內容,即使有,公司也沒有有效證據。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這就是說沒有公示或告知勞動者的上述“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無效。

《員工手冊》是企業“規章制度”大全。企業據此來聘用新員工,解聘不合格的員工,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獎勵,而對違紀員工進行處分等。法律上講究:“法無明文不為罪,法無明文不處罰”。意思是說,認定和處罰犯罪的法律必須是有明確的規定,并且這些規定還須為大家所知悉。企業《員工手冊》就是內部規章,《員工手冊》內容必須讓員工知道,沒有為員工知悉的《員工手冊》對員工無效,依據它所做出來的獎勵、處分或解聘員工也都不產生法律效力。這就是《員工手冊》的公示風險。

《員工手冊》公示風險的有效防范

中小企業為避免和防止《員工手冊》的公示風險,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要將《員工手冊公布在企業的會議室、辦公大堂或公告欄內;

第二,將《員工手冊》公布在企業的內部網站上,每個員工皆可以通過公司網站進行查詢、查看,或者將《員工手冊》通過電子郵件,向每一名員工送達。

第三,員工應聘入職時,公司將《員工手冊》和勞動合同等一并交付給員工,并要求員工簽字確認。

第四,員工應聘入職時,對員工進行任職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對《員工手冊》內容的培訓。在培訓時,應聘員工都要登記,要簽到,培訓結束時,對員工進行考試,答卷上要簽自己的名字。

對《員工手冊》公示的方式,有一定風險,這種做法事實上沒有有效證據可以證明從何時開始的公示甚至是否進行過公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員工一否認,員工手冊很可能面臨無效的結局。

將《員工手冊》公布在企業的內部網站上,可以節省勞動量,成本低廉,但是這種方式也具有法律上的風險。網絡易于為人修,且不留痕跡,一旦員工否認,無法提供有效證據。有些企業不能使所有員工都上網。

第三種方法易于操作,效果好。這種方法能夠證明員工已經收到《員工手冊》,進而可推定其已經知悉員工手冊內容(不論其事實上是否閱讀),依照《員工手冊》所做的決定顯然對其有效。

第四種方法也是可行的。不但達到了公示目的,通過培訓,也使員工加深了對員工手冊內容的了解。弊端是成本較高。

總之,各企業可以因地制宜,讓員工有一份《員工手冊》,讓員工知道《員工手冊》內容。更重要的是,提升員工素質,建立和諧勞動關系,讓企業和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沒有爭議不就更和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