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教師備課要求和操作方法
初級中學教師備課要求和操作方法(討論稿)
一、課程改革對備課提出新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任務,要求注
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須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就必然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備課觀念,重新構建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備課時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備課改革的目標
1、適應21世紀教學形勢發展的新要求,切實深化課程改革,強化教育創新,實現
教學資源共享互動;
2、通過備課改革,擺脫形式,摒棄機械重復的“抄教案”無效勞動,提高備課的實效性,使備課真正為上課服務;
3、通過備課改革,力求減輕教師教業負擔及心理壓力,把教師解放出來,引導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研究、總結、實驗、輔導上;
4、力爭通過備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各科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每位小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備課改革的具體要求:
1、對精品課備課的要求與說明。精品課備課,通俗地就是執教一堂公開課所要撰寫的教學詳案,包括上課需要收集的資料及準備的課件、音像制作設想等。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充足的教具準備,合理的教材分析(包括重點、難點),有較為詳細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設計,有清楚的教學環節,有精要的問題設計、啟發引導、延伸拓展,有完整的板書設計,有必要的教學隨筆等。一般要求語文每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或名家名篇,數學的單元難點內容或重點章節等定為精品備課內容。
2、對非精品課的要求與說明。非精品課備課,是相對于精品課備課提出的為了節省備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倡的“綱要式備課”、“卡片式備課”、“批注式備課”、“流程式備課”等減量、節時、便捷、靈活的新型備課形式。但在采用這些備課方式時,均要在教材中作一定的批注。對幾種非精品課的形式說明如下:
⑴、批注式備課。即教師以批注的形式簡要地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目標的設置、內容的處理、教法的選擇、環節的實施直接而又及時地批注在教材的旁邊。
⑵、綱要式備課。教師把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以綱要的形式寫下來。教師備課本上的教案出現一些綱要式的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需的導向性問題。此方式需與批注式相結合。
⑶、計劃式備課。一般針對一位教師兼任三門學科以上,對一些非主攻學科采用的備課方式,在通識全冊教材后,把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具準備、教時安排等以計劃的形式列于紙上。此方式需與批注式相結合。
⑷、電子備課。三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可進行電子備課,但電子備課稿應早早地打印出來,教師要鉆研備課,不是自己備的課必須有一定質量的二備,在電子備課稿上進行自己的批注和改動。
3、對集體備課活動的要求。為了使每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有實效,各備課組組長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做到時間保證,內容落實,形式創新,可以以純備課形式進行,也可以以與主題教研活動相結合進行,還可以以反思具體教學行為圍繞主題進行探討。參加集體備課的教師須認真參加每一次鎮級集體備課活動,認真聽課,認真筆記,用心領悟,以保證集體備課活動的實效。
4、對教師教學流程檢查的要求。以備課組為單位,對本學科任課教師的備課筆記進行自查;以學校為單位,不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流程進行檢查,無論是備課組還是學校檢查,都應有一定的記載和評價。全鎮將進行不定期地抽查,如發現教師有在沒備課的情況下進課堂的現象,將作全鎮通報批評。
5、對資料積累的要求。教師要注重資料的積累,要把各單元備課資料集中起來,裝訂成冊,好好保存,以便下次重復利用。下次備課,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的修改,既節約資源,又有利提高。
四、對教師備課的要求。
1、能按上級文件的要求備課,制定計劃(有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班級情況分析、教學進度、教學措施),語文要有作文計劃;有單元目標,一課目標、課時分配、課時目標、課時重難點、教學準備等。教齡在1―5年的新教師一律采用手寫式備課,并要求有80%的詳案;教齡在6―10年的教師也一律采用手寫式備課,要求有60%的詳案;教齡在11――20年的教師采用手寫式和批注式相結合的備課方式,并要求有40%的手寫式詳案;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采用手寫式與批注式相結合的備課方式,要求每單元備一個精品教案。提倡全體教師及時認真地撰寫教后記。質量優者得滿分或加分。若發現有漏備、少備的,則每一節扣0.5分,備課簡單、草率了事的扣2―5分(以校長室、教務處檢查為準)。
2、任教語文、數學兩門基礎學科的教師及主任科、英、音、體、美等的專職教師,按上述要求備課。其中手抄式自備精品課教案為1個單元1課例;15年以下教齡的教師全采用手抄式備課,其中手抄式自備精品課教案為一單元1篇。
3、非專職教師,如兼任科、英、音、體、美等非基礎學科的,可以采用計劃式與批注式備課相結合的方式。
4、任教多個年級的專職教師可以主備一個年級,其他也可以實行計劃式備課與批注式備課相結合的方法。
五、對教學反思撰寫數量的規定,體現在《教學日記》上。
教師要常寫教學點滴、教學案例、教學論文、做資料卡片及撰寫外出聽課心得等。現在我們把這些統一記到“教學日記”上,具體見下表(這些是檢查的達標數):
數量教
齡
內容
20年以上教齡
10-20年教齡
6-10年以下教齡
5年以下教齡
教學點滴
每兩個教學內容一篇反思(至少50字)
每二個教學內容一篇反思(至少100字)
每教學內容一篇反思(至少100字)
每一教時一篇反思(至少50字)
教學案例
1
2
3
4
教學論文
1
1
1
資料卡片
10
15
20
20
聽課心得
3
8
10
15
三、對教師教學流程檢查的規定:
以備課組為單位,對教師的備課筆記進行期中期末兩次自查;以教研組為單位,不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流程進行檢查,無論是備課組還是學校檢查,都應有一定的檢查記載和評價。全鎮將進行不定期地抽查,如發現教師有在沒備課的情況下進課堂的現象,將作全鎮通報批評,并與學校、教師崗位責任制考核掛鉤。
注:請各位教師認真閱讀此要求,并按要求預先備好自己的課,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出現上課和備課兩張皮的現象。
篇2:Z中學教師備課要求
中學教師備課要求
備好課,設計好教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教案設計要體現新課表的理念,體現學科改革時代精神,適應新時期人才素質的要求,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的特點。為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案設計,必須做到: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
2、刻苦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觀全冊、全單元教材,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明確各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弄清單元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單元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3、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編寫好教案。
4、每堂課教案要規范、字跡要清楚。教案有七個部分組成:①教學目標,②教學重點和難點,③課前準備,④教學過程,⑤作業,⑥小結,⑦板書。其中數學過程要體現重點突出、難點分解,學法指導等。
5、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師生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合理、具體、全面,要以新課標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
6、教學重點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需要重點教學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主要困難所在,教師要在教學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力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體現“以學論教、以生為本”的理念。
7、課前準備指教師課前準備好教具,實驗操作儀器,學生工具等,并指導好課前預習。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益。
8、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依據新課標和新教材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學生認知的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及練習反饋都應緊扣學生的學習基礎而隨機生成,力求體現框架設計的新理念。
9、根據教學重點設計提問。設計的提問要有價值,問題要少而精,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10、要備教法與學法。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教法與學法。尋求好的教法:既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研究教法時,必須同時研究學法,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必須備好課后的“思考、練習”。課后“思考、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大綱對各年級、各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提示了訓練的重點、難點和方法,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積累和運用。
12、備好課內作業。課內外作業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必須認真設計,控制作業量,作業力求精、活、避免多、雜、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3、每一教時完成一個教學內容,必須有簡潔明了的總結,能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使新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定格”。
15、提倡寫教后感。
16、學校積極歡迎大家采用電腦備課的方式進行備課,備課要求大家能根據教學進度與課時計劃及時進行備課,采用電腦備課的教師要求將備課資料帶入課堂。電子備課應體現每位教師的教學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學情,每位教師的教案須有三分之一的自己的內容,杜絕完整網絡下載以應付學校檢查的不良現象。
篇3:海聯小學備課要求
第二小學備課要求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要認真進行備課,不備課或不認真備課則視為瀆職行為。
1、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微機備課或手寫備課。
2、備課內容:
(1)教學計劃包括所教班級學生情況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及系統、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主要的教學措施或教改思路、教學進度安排。
(2)單元計劃包括單元教學目的、課時教學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劃分課時等
(沒分單元的學科除外)。
(3)課時教案:
A、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B、教學重難點:準確無誤。
C、教學方法:切實有效。
D、教學準備:教學資料、電教活動所需等齊全。
E、教學過程:模式科學、容量適度、效果突出、板書突題醒目。
F、課后記:針對教學利弊給人以啟示。
3、教師拿到備課后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對備課進行個性化修改,使備課更實用、更科學。
4、檢查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教案,5分鐘之內不能及時提供教案的則視為無教案,且按無“職業道德”處理。
5、學期末要將全部備課整理好,裝訂成冊,以備檢查。